(二)诊病 1.诊(辨)病”的含义:△判断病种,确定病名。 2.“病名”的含义:△疾病的病名,是对该具体疾病 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如:疟疾、消渴、麻疹、红丝疗、股骨骨折、白喉等都是病名
(二)诊病 1.“诊(辨)病”的含义:Δ判断病种,确定病名。 2.“病名”的含义:Δ 疾病的病名,是对该具体疾病 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如:疟疾、消渴、麻疹、红丝疗、股骨骨折、白喉等都是病名
☆3.病名的命名 (1)突出的临床证状——胃痛;水肿 (2)突出的一组临床证状——消渴; 痢疾 (3)致病因素——风湿病;暑热。 (4)与西医病名相同——烫伤
❖ 3. 病名的命名 ❖ (1)突出的临床证状——胃痛;水肿。 ❖ (2)突出的一组临床证状——消渴; 痢疾。 ❖ (3)致病因素——风湿病;暑热。 ❖ (4)与西医病名相同——烫伤
(三)辨证 1.“证”的含义:△为中医学特有概念(不同于“病 “症”,西医不称证)。“证”与“病”、“症”相对而言 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概括。 2.关于“证”的几个概念 (1)证名—如痰热壅肺、脾肾阳虚等,为证的代名词, 是对证的本质的概括。 (2)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为证所表现的 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证的外候。 (3)证型—临床较规范的证。如膀胱湿热证
(三)辨证 1.“证”的含义:Δ 为中医学特有概念(不同于“病” 、 “症”,西医不称证)。“证”与“病” 、 “症”相对而言, 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概括。 2.关于“证”的几个概念 (1)证名——如痰热壅肺、脾肾阳虚等,为证的代名词, 是对证的本质的概括。 (2)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为证所表现的 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证的外候。 (3)证型——临床较规范的证。如膀胱湿热证
☆3.“证”的概念混淆的现象与理由:由于历史 上对病、证、症的概念未严加区分,证、症、征 候等在文字上有演化、义通之处。所以文献中 床上存在混乱、互用的现象,如称病为证,指证为 症状,证又称证候,规范的证名称证型等。因此, 目前尚难将这些概念截然区分,此为本节的学习难 令4.“辨证”的含义: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 病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 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 证名的诊断过程 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冷症: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是辨证、辨病的基础) 证:反映疾病的本质;(是对证的概括)病:反 映病理变化的全过程
❖ 3.“证”的概念混淆的现象与理由: 由于历史 上对病、证、症的概念未严加区分,证、症、征、 候等在文字上有演化、义通之处。所以文献中、临 床上存在混乱、互用的现象,如称 病为证,指证为 症状,证又称证候,规范的证名称证型等。因此, 目前尚难将这些概念截然区分,此为本节的学习难 点。 ❖ 4.“辨证”的含义: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 病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 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 证名的诊断过程。 ❖ 5.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 症: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是辨证﹑辨病的基础) 证:反映疾病的本质;(是对证的概括) 病:反 映病理变化的全过程
(四)病案 1.“病案”的含义:△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又称病历、诊籍。 2.病案的要求:如实记录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 泞疗等情况。 意义: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四)病案 1.“病案”的含义:Δ 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又称病历、诊籍。 2.病案的要求:如实记录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 治疗等情况。 意义: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