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掌握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了解小 受数师右业发屏的且休内容.能结合数专业发展的相关原理解强小党数而教名 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端正从教认识,树立从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授课方式:讨论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五章:小学培养目标 (4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培养目标概述:当代小学培养目标的表述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理解小学培养目标的构成: 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落实我国的小学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目标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 (6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内容的构成:小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掌握小学德育的内涵,理解小学 德育的实施方法和 基本模式:能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小学德育的问题,能正确选择 和组织小学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德有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七意:小学散育评价 (6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当代小学教 育评价的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具备基本的评价能力,掌握有效的小学教育评价方法: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八章:小学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4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 学教师职业 道德规礼 教学要求:了解各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掌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具备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书安排 结合相关课程内容请小学校长作讲座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 出勤、课堂讨论发言、网络教学参与等平时综合表现占20%, 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占40%, 教育经典著作阅读占40%。 (2)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闭卷笔试。 总成绩以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黄甫全,小学教育学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老书. 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撰写人:靳涌韬 审核人:轩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6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掌握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了解小 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能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原理解释小学教师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端正从教认识,树立从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授课方式:讨论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五章:小学培养目标 (4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培养目标概述;当代小学培养目标的表述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理解小学培养目标的构成; 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落实我国的小学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目标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 (6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内容的构成;小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掌握小学德育的内涵,理解小学 德育的实施方法和基本模式;能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小学德育的问题,能正确选择 和组织小学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小学教育评价 (6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当代小学教 育评价的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具备基本的评价能力,掌握有效的小学教育评价方法;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八章:小学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4 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要求:了解各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掌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具备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结合相关课程内容请小学校长作讲座。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其中, 出勤、课堂讨论发言、网络教学参与等平时综合表现占 20%, 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占 40%, 教育经典著作阅读占 40%。 (2)期末考核: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的 60%,闭卷笔试。 总成绩以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靳涌韬 审核人:轩 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lass and Young Pioneers Management Theory of Primary School 总学时:32学时 #授学时:32学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小学教育基础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课程简介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为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概述、小 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基本素养、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小学生、小学班集体建设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小学生行为管理、小学班队活动的开展、小学班队管理者的 全面指导、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以及班级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小学班队工作的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 班级管理观念,掌握从事小学班队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技巧,提高他们从事小学教 育工作的实际能力」 教学内 及基本要才 第一章:小学班队管理概述 (1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班队工作原理》概述;小学班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管理 的基本要素 教学要求:理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小学班队工作原理》学科的 地位 性质 主要内容、 学习意义以及学习方 去:结合关于班级的三个隐喻的学 习,把握班队的本质特征 了解管理的基本要素以及基本环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基本素养 2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角色: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数要求,木井要求学生迎小 学班主任扮演着“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 “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者”等角色,并理解为扮演 好这些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学识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及实践能力。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小学生 (3学时) 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意义与内容: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方法,形成相关技能 授课方式:讨论、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四章:小学班集体建设 (4学时) 教学内容:班集体与小学生的发展: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小学班集体建设 的基本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理解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掌握确立班集体建设目标、建立班集体组织结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的方法, 授课方式:讨论、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4学时) >
7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lass and Young Pioneers Management Theory of Primary School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小学教育基础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为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概述、小 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基本素养、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小学生、小学班集体建设、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小学生行为管理、小学班队活动的开展、小学班队管理者的 全面指导、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以及班级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小学班队工作的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 班级管理观念,掌握从事小学班队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技巧,提高他们从事小学教 育工作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小学班队管理概述 (1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班队工作原理》概述;小学班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管理 的基本要素 教学要求:理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小学班队工作原理》学科的 地位、性质、主要内容、学习意义以及学习方法;结合关于班级的三个隐喻的学 习,把握班队的本质特征;了解管理的基本要素以及基本环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基本素养 (2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角色;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教学要求:本讲要求学生理解小学班主任扮演着“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 “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者”等角色,并理解为扮演 好这些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学识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及实践能力。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小学生 (3 学时) 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意义与内容;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方法,形成相关技能。 授课方式:讨论、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四章:小学班集体建设 (4 学时) 教学内容:班集体与小学生的发展;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小学班集体建设 的基本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理解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掌握确立班集体建设目标、建立班集体组织结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的方法。 授课方式:讨论、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4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环节: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实施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掌握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环 节与主要内容:掌握订定班级规则的方法:掌握实施工作程序常规、工作职责常 规、学习生活常规、传统活动常规、体育卫生常规、台帐资料常规管理的方法。 授课方式:讨论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管理 (4学时) 学内 小影生 常见行为问题:小学生不当行为的矫正 教学要求:常见的中小学班级学生行为问题:学生行为不当的原因:学生不 当行为的预防:代币法、轶事记录法、师生契约法等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吸烟 欺凌、偷窃、早恋、网瘾等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理;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时 应避免几种不合理的处理方式。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七章 小学班队活动的开展 (2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班队活动概述;小学班队活动的种类与形式:小学班队活动 设计 教学要求:本讲要求学生了解班队活动的形式、活动题材的来源,理解班队 活动的意义,掌握班队活动的组织原则,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和组织班队活动。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小学班队管理者的全面指导 (2学时) 教学内容:品德指导:学习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交往指导 教学要求:掌握品德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学习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心理指导 的内容与方法:生活指导的内容与方法:交往指导的内容与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九章: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4学时 教学内容:谈话说理的艺术:分类指导的艺术:表扬与批判的艺术:处理偶 发事件的艺术 教学要求:掌握谈话说理的艺术:分类指导的艺术:表扬与批判的艺术:处 理偶发事件的艺术。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章:班级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4学时) 教学内容:与班主任工作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班级管理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与 义务:侵权行为的类型与法律处理:学校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学生意外事故 的处理:师生冲突的种类、成因与化解教师的惩戒权、惩罚的原则与方式以及 运用惩罚时应注 的问题等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小学班队组织与管理技能训练,10学时。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教育情 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四、考核方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 课堂考勤、讨论发言:30% 作业:70%
8 教学内容: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环节;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实施 教学要求:了解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掌握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环 节与主要内容;掌握订定班级规则的方法;掌握实施工作程序常规、工作职责常 规、学习生活常规、传统活动常规、体育卫生常规、台帐资料常规管理的方法。 授课方式:讨论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管理 (4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小学生不当行为的矫正 教学要求:常见的中小学班级学生行为问题;学生行为不当的原因;学生不 当行为的预防;代币法、轶事记录法、师生契约法等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吸烟、 欺凌、偷窃、早恋、网瘾等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理;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时 应避免几种不合理的处理方式。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七章:小学班队活动的开展 (2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班队活动概述;小学班队活动的种类与形式;小学班队活动 设计 教学要求:本讲要求学生了解班队活动的形式、活动题材的来源,理解班队 活动的意义,掌握班队活动的组织原则,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和组织班队活动。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小学班队管理者的全面指导 (2 学时) 教学内容:品德指导;学习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交往指导 教学要求:掌握品德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学习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心理指导 的内容与方法;生活指导的内容与方法;交往指导的内容与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九章: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4 学时) 教学内容:谈话说理的艺术;分类指导的艺术;表扬与批判的艺术;处理偶 发事件的艺术 教学要求:掌握谈话说理的艺术;分类指导的艺术;表扬与批判的艺术;处 理偶发事件的艺术。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章:班级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4 学时) 教学内容:与班主任工作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班级管理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与 义务;侵权行为的类型与法律处理;学校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学生意外事故 的处理;师生冲突的种类、成因与化解;教师的惩戒权、惩罚的原则与方式以及 运用惩罚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小学班队组织与管理技能训练,10 学时。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教育情 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其中, 课堂考勤、讨论发言:30% 作业:70%
(2)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0%,撰写设计报告。 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高谦民.小学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齐学红.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老书 李学农.班级管理[W.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 王鹰.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谦民.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小学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张仁贤.零距离接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7 王一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撰写人:周成海 审核人:新涌韬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9
9 (2)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 60%,撰写设计报告。 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高谦民.小学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齐学红.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李学农.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鹰.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谦民.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小学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张仁贤.零距离接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7. 王一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撰写人:周成海 审核人:靳涌韬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小学实用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actical Research Method in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小学教育基础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小学实用教有研究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课 程以教育研究 般原理、 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为基本架构,结合小学教育实毁 和教育研究的实际需要,将内容整合为三个部分:小学教育研究概述,小学教育 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小学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本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步骤 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体验、参与和践行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形成基本的教育研究 能力,养成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发展成为 一个研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专题一:小学教育研究概述 (2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有研究的涵义和类型:小学教有研究基本原则:小学教 有研究方法的类型 教学要求: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涵义和类型: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了 解小学教有研究的内容,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道德准则 授课方式:讲授 专题二:小学教育观察研究 (4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观察研究概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观察研 究的基本程序: 教学要求: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概念,理解观察法的特点和优缺点,了解观 察法的基本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能应用观察法研究身边的教育 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专题三:小学教育调查研究 (4学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调查研究的概述:小学教育调查研究的实施程序 教学要求:掌握教育调查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教育调查的类型,熟悉教有调 查的一般步骤,学会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初步掌握测量工具使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四:小学教育实验研究 (4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概述;教育实验研究基本类型:教育实验研究 的效度: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实验的含义、基本类型,理解教育实验的特点与优缺点, 掌握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技术,掌握几种常见的教育实验的格式及其优缺点。 授课方式:讲授
10 《小学实用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actical Research Method in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小学教育基础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小学实用教育研究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课 程以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为基本架构,结合小学教育实践 和教育研究的实际需要,将内容整合为三个部分:小学教育研究概述,小学教育 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小学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本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步骤 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体验、参与和践行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形成基本的教育研究 能力,养成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发展成为一个研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专题一:小学教育研究概述 (2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研究的涵义和类型;小学教育研究基本原则;小学教 育研究方法的类型 教学要求: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涵义和类型;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了 解小学教育研究的内容,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道德准则。 授课方式:讲授 专题二:小学教育观察研究 (4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观察研究概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观察研 究的基本程序; 教学要求: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概念,理解观察法的特点和优缺点,了解观 察法的基本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能应用观察法研究身边的教育 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专题三:小学教育调查研究 (4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调查研究的概述;小学教育调查研究的实施程序 教学要求:掌握教育调查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教育调查的类型,熟悉教育调 查的一般步骤,学会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初步掌握测量工具使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四:小学教育实验研究 (4 学时)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概述;教育实验研究基本类型;教育实验研究 的效度;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实验的含义、基本类型,理解教育实验的特点与优缺点, 掌握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技术,掌握几种常见的教育实验的格式及其优缺点。 授课方式: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