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中2011-2012学年2009级第三阶段考试试卷 语 文 命题:谢黎 审核:张栋祥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共8分,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噱头(jue) 勾当(g0u) 攻讦(je)量体裁衣( liang) B.熨帖(y) 档次(dang)慰藉(je)冠冕堂皇(guon) C.拮据(j)逮捕(dai 桌帏(wei)残羹冷炙(zhi) D.倾圮(pi)打烊(yong)炮烙(uo)飞来横祸(heng)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彩打圆场鞭辟入理八杆子打不着多行不义必自毙 B.安详黄粱梦曾经苍海如坠五里雾中识时务者为俊杰 C.斡旋挖墙角 难辞其咎事实胜于雄辩冒天下之大不韪 D枢纽唱双簧形神毕效坐收鱼人之利无心插柳柳成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新中国前进》中的主人公董存瑞进攻勇猛,打得敌人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 无还手之力。 B.在小小的鼻烟壶内壁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 鬼斧神工 C.谷歌很可能于近期停止其在中国的搜索业务,消息一出如石破天惊,引起了谷歌的不少 中国伙伴的担忧 D.在近期举行的“水市湖城”规划大会上,人们一致认为河北明珠衡水湖的美可以与孙犁 笔下白洋淀的美同日而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建设“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 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B.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 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 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D.“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优美而凄婉的传奇爱情故事,流传年代久远,流传地域很广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共6分,每题2分)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 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 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 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
天水市一中 2011—2012 学年 2009 级第三阶段考试试卷 语 文 命题:谢黎 审核:张栋祥 第Ⅰ卷(选择题,共 2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 8 分,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噱头(jué) 勾当(gòu) 攻讦(jié) 量体裁衣(liáng) B.熨帖(yù) 档次(dǎng) 慰藉(jiè) 冠冕堂皇(guàn) C.拮据(jū) 逮捕(dǎi) 桌帏(wěi) 残羹冷炙(zhì) D.倾圮(pǐ) 打烊(yàng) 炮烙(luò) 飞来横祸(hèng)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喝彩 打圆场 鞭辟入理 八杆子打不着 多行不义必自毙 B.安详 黄粱梦 曾经苍海 如坠五里雾中 识时务者为俊杰 C.斡旋 挖墙角 难辞其咎 事实胜于雄辩 冒天下之大不韪 D.枢纽 唱双簧 形神毕效 坐收鱼人之利 无心插柳柳成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新中国前进》中的主人公董存瑞进攻勇猛,打得敌人前仰后合 ....,只有招架之功而 无还手之力。 B.在小小的鼻烟壶内壁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 鬼斧神工 ....。 C.谷歌很可能于近期停止其在中国的搜索业务,消息一出如石破天惊 ....,引起了谷歌的不少 中国伙伴的担忧。 D.在近期举行的“水市湖城”规划大会上,人们一致认为河北明珠衡水湖的美可以与孙犁 笔下白洋淀的美同日而语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建设“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 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B.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 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 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D.“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优美而凄婉的传奇爱情故事,流传年代久远,流传地域很广,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7 题。(共 6 分,每题 2 分)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 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 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 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
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 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 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 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 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 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 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 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 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 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 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 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 “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这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 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 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 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 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 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 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 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 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5.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B.“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6.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C.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 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 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 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 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 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 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 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 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 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 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 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 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 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 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 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 “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这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 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 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 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 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 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 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 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 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5.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B.“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6.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C.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 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 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 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 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共6分,每小题2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 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 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 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竞如期而 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 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 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 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日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 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 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 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 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 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日:“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 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岀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 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掠备至,终不引咎咎:罪过 B.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止:举止 C.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间:时机 D.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当:如果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 官职,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却轻而易举地 让案犯认罪伏法。太守对此惊叹不已,当即将傅岐审理案子的情况上报 C.为让梁国把叛臣侯景交还魏国,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 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揭穿了魏国的阴谋。 D.在叛将侯景的要挟下,梁国与侯景订立城下之盟,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 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后来侯景果然背盟,率兵攻城 第卷(共80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 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 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 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竞如期而 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 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 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 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 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 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 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 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 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 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日:“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 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 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咎:罪过 B.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止:举止 C.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间:时机 D.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 当:如果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 )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岐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 官职,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却轻而易举地 让案犯认罪伏法。太守对此惊叹不已,当即将傅岐审理案子的情况上报。 C.为让梁国把叛臣侯景交还魏国,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 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揭穿了魏国的阴谋。 D.在叛将侯景的要挟下,梁国与侯景订立城下之盟,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 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后来侯景果然背盟,率兵攻城。 第Ⅱ卷(共 80 分)
四、根据要求答题。(共18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4分) (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5分,每空1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②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氓》 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短歌行》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 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 有什么特点?(3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共12分 泰山赋 李木生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二十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 中。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不动声色却又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 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 让现实也黑白颠倒。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 海洋。它无言地裸露着真实,千年万年,永不改变 英雄云涌的世纪,它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更多的是萎琐的时代。萎琐的时代里,它更加不屈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统 治者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
四、根据要求答题。(共 18 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4 分) (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3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5分,每空1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②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氓》 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短歌行》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 6 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 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 有什么特点? (3 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共 12 分) 泰山赋 李木生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二十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 中。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不动声色却又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 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 让现实也黑白颠倒。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 海洋。它无言地裸露着真实,千年万年,永不改变。 英雄云涌的世纪,它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更多的是萎琐的时代。萎琐的时代里,它更加不屈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统 治者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
泰山在萎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并信心十足地等待英雄时代的到来。 新的世纪已风驰电掣般地赶来,我们是让风弹奏泰山挂满瀑琴的情怀,还是听泰山那凝 重的呼唤? 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是立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的秦泰山刻石。碑文为李斯所书。泰山曾 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把李斯从一个站立的巨人,变成一团跪着的侏儒 当秦王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 逐客书》。也许上书的时候是跪着的,但是他的灵魂却是昂着的。秦王听取了他的意见,团 结天下人才,统一了天下。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薰瘫了 在秦始皇一命归西,一国命运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斯屈服于赵高的利诱和威逼,弃国家利益 于不顾,矫诏政变,让凶残的胡亥登基,最终堕落成一个与赵高为伍的小人。 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在比秦始皇还厉害的汉武帝的强权政治下,司马迁,将一个知识 分子的傲岸身躯,站进了《史记》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 异也”,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一部比整个王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为中华民族树起了 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 在过去的岁月里,站立的泰山曾蒙受了无数的羞辱。它曾被历代封禅的帝王涂抹得神鬼 莫辨,面目全非。但是泰山以沉默相抗,并且不屈地屹立着。站着的泰山,数着一个又一个 王朝的覆灭 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中国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脉,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有一尊尊站立的 知识分子,从陈胜吴广到抗日军人,中国有一群群站立的民众。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 风吹又生。新的世纪,跪着的人与跪着的民族是无法生存的 时移世易,静观一切又洞悉一切的泰山,从没有四大皆空的幻灭,更没有颓丧。它存在 着,与无垠的宇宙一样存在着,与纤如尘埃的百姓一样存在着,热烈的,向上的,像天空一 样睛朗,像大地一样深厚 如果中华民族是一艘劈浪冲涛的伟船,泰山就是这伟船的巨桅了。中国文化各种流派在 这里分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这里汇集重铸。泰山之西,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鲁文化。泰 山之南,是以屈原诗骚和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泰山之东,是经学、兵家杂以黄老之说 的齐文化。非岱岳之雄峙,无以成其中国文化的分界;非岱岳之恢弘,不能融铸中国文化的 魂脉。 泰山,曾和人类共同经历着一世世生活的沉重和磨难,但它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躯, 豁然撑起无垠的天幕,接生旭日,报告光明与希望,也冋世界袒开天幕样无垠辽阔的胸襟和 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 黎明,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为宇宙司晨! 14.文章第一段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4分) 15.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词句在文中的含义。(2分) 泰山在萎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中“萎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样的时代? 16.“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泰山在萎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并信心十足地等待英雄时代的到来。 新的世纪已风驰电掣般地赶来,我们是让风弹奏泰山挂满瀑琴的情怀,还是听泰山那凝 重的呼唤? 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是立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的秦泰山刻石。碑文为李斯所书。泰山曾 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把李斯从一个站立的巨人,变成一团跪着的侏儒。 当秦王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 逐客书》。也许上书的时候是跪着的,但是他的灵魂却是昂着的。秦王听取了他的意见,团 结天下人才,统一了天下。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薰瘫了。 在秦始皇一命归西,一国命运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斯屈服于赵高的利诱和威逼,弃国家利益 于不顾,矫诏政变,让凶残的胡亥登基,最终堕落成一个与赵高为伍的小人。 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在比秦始皇还厉害的汉武帝的强权政治下,司马迁,将一个知识 分子的傲岸身躯,站进了《史记》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 异也”,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一部比整个王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 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 在过去的岁月里,站立的泰山曾蒙受了无数的羞辱。它曾被历代封禅的帝王涂抹得神鬼 莫辨,面目全非。但是泰山以沉默相抗,并且不屈地屹立着。站着的泰山,数着一个又一个 王朝的覆灭。 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中国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脉,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有一尊尊站立的 知识分子,从陈胜吴广到抗日军人,中国有一群群站立的民众。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 风吹又生。新的世纪,跪着的人与跪着的民族是无法生存的。 时移世易,静观一切又洞悉一切的泰山,从没有四大皆空的幻灭,更没有颓丧。它存在 着,与无垠的宇宙一样存在着,与纤如尘埃的百姓一样存在着,热烈的,向上的,像天空一 样晴朗,像大地一样深厚。 如果中华民族是一艘劈浪冲涛的伟船,泰山就是这伟船的巨桅了。中国文化各种流派在 这里分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这里汇集重铸。泰山之西,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鲁文化。泰 山之南,是以屈原诗骚和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泰山之东,是经学、兵家杂以黄老之说 的齐文化。非岱岳之雄峙,无以成其中国文化的分界;非岱岳之恢弘,不能融铸中国文化的 魂脉。 泰山,曾和人类共同经历着一世世生活的沉重和磨难,但它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躯, 豁然撑起无垠的天幕,接生旭日,报告光明与希望,也向世界袒开天幕样无垠辽阔的胸襟和 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 黎明,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为宇宙司晨! 14.文章第一段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4 分) 15.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词句在文中的含义。(2 分) “泰山在萎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中“萎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样的时代? 16.“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