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统计的组织形式 ◆这样填报的弊端: ◇人为拆分一所学校造成机构数冗余 ◇每一套表都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校情况 ◇两套系统数据无法还原使用 ◇两套数据重复填报无法核查 ■■+·■+■
◆这样填报的弊端: ◇人为拆分一所学校造成机构数冗余 ◇每一套表都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校情况 ◇两套系统数据无法还原使用 ◇两套数据重复填报无法核查 ◇ … … 第三、统计的组织形式
第三、统计的组织形式 制约我们解决问题的原因: ◇机构代码不统一 不同的报表形式
◆制约我们解决问题的原因: ◇机构代码不统一 ◇不同的报表形式 第三、统计的组织形式
解决问题的条件成熟 ◇代码标准化 2010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学校(机构)代码标 准化的工作,同时颂布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 码编制规则》。截至现在,经过各级教育事业统计人 员共同努力,共梳理60多万学校(机构)的信息,形 成了每所学校(机构)唯一的、终身使用的身份标识。 ◇修订教育事业报表 201年,教育部经过研究和梳理,设计了适用新 的统计组织形式的报表
◇代码标准化 2010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学校(机构)代码标 准化的工作,同时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 码编制规则》。截至现在,经过各级教育事业统计人 员共同努力,共梳理60多万学校(机构)的信息,形 成了每所学校(机构)唯一的、终身使用的身份标识。 ◇ 修订教育事业报表 2011年,教育部经过研究和梳理,设计了适用新 的统计组织形式的报表。 解决问题的条件成熟
◇重新开发统计系统 2011年,教育部组织技术人员,针对新的报表 和统计组织形式开发统计系统。 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有效地解决因数据细化程度提高带来的数据质量 问题,教育部提出了从统计组织形式上解决这一问题 的办法: “主体校统计原则
◇重新开发统计系统 2011年,教育部组织技术人员,针对新的报表 和统计组织形式开发统计系统。 为了有效地解决因数据细化程度提高带来的数据质量 问题,教育部提出了从统计组织形式上解决这一问题 的办法: “主体校统计原则” ◆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体校统计原则 ◇主体校统计原则 以独立的法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独立 学校(机构))为主体,统计学校的学生、教职 工、专任教师、办学条件等。学校附设有其他层 次的教学班,只统计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 为举办附设中职部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附设中职部不再作为统计的独立机构
◇ 主体校统计原则 以独立的法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独立 学校(机构))为主体,统计学校的学生、教职 工、专任教师、办学条件等。学校附设有其他层 次的教学班,只统计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 (为举办附设中职部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附设中职部不再作为统计的独立机构 主体校统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