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诊疗服务过程,从病人就诊开始,到医生辨证论治, 开具正确的中药处方,再到中药的调剂,各个环节中均有相应关键节点: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 导下,中医师如何遣方用药:药房和中药处方如何管理:药事人员如何合规地审方,如何正确 地调剂,即中药饮片的给付/配方:患者如何自行选购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准确配方和合理煎煮: 病人又如何正确服用中药。以上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呈现分散状态,没有形成有机结合,影 响中药用药安全与有效,损害消费者切身权益,进而降低中医药服务质量和声誉。 因此,有必要将分散的中药服务环节和流程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标准的形式固化 下来,构建一个质量可以追溯的中药服务流程,进而达到减少医疗差错,改善医患关系,杜绝 医疗事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与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本部分为第1部分。医生开具中药处方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获得中药处方权 是医疗活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是非常严肃和严谨的行为。它是整个中药药事服务流程的 首要工作,重中之重。本部分旨在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服务体系与认证制度,规范行业行为 和执业操守,整合中医药服务流程,营造中药种植、生产、流通、用药的安全与有效,促进贸 易公平、公正、和谐和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医药发展的成果,为全人 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Ⅲ
III 引 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诊疗服务过程,从病人就诊开始,到医生辨证论治, 开具正确的中药处方,再到中药的调剂,各个环节中均有相应关键节点: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 导下,中医师如何遣方用药;药房和中药处方如何管理;药事人员如何合规地审方,如何正确 地调剂,即中药饮片的给付/配方;患者如何自行选购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准确配方和合理煎煮; 病人又如何正确服用中药。以上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呈现分散状态,没有形成有机结合,影 响中药用药安全与有效,损害消费者切身权益,进而降低中医药服务质量和声誉。 因此,有必要将分散的中药服务环节和流程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标准的形式固化 下来,构建一个质量可以追溯的中药服务流程,进而达到减少医疗差错,改善医患关系,杜绝 医疗事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与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本部分为第 1 部分。医生开具中药处方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获得中药处方权 是医疗活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是非常严肃和严谨的行为。它是整个中药药事服务流程的 首要工作,重中之重。本部分旨在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服务体系与认证制度,规范行业行为 和执业操守,整合中医药 服务流程,营造中药种植、生产、流通、用药的安全与有效,促进贸 易公平、公正、和谐和科 学发展的良好氛围,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医药发展的成果,为全人 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WFCMS
中药处方、调剂、给付与煎煮要求 第1部分:中药处方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中药处方的总体要求、内容和书写要求。同时,对中药处方权资格、贵重药 品处方、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处方和协定处方的管理等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7635.1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 GB12904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1771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校验字符系统 GB/T31773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 GB/T31774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 GB/T31775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 1S018662-1中医药一一术语一-第1部分:中药材 1S018662-2中医药一一-词汇一一第2部分:中药炮制 1S018668-1中药编码系统一一第1部分:中药编码规则 IS018668-2中药编码系统一一第2部分:中药饮片的编码 IS018668-3中药编码系统一一第3部分:中药材的编码 IS018668-4中药编码系统-一一第4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的编码 IS020333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 IS020334中药方剂编码系统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医师 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依法取得当地卫生、医药部门或者行业管理部门认可的执业资质或 要求,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人员。 3.2 中药师 以中药学理论为基础,依法取得当地卫生、医药部门或者行业管理部门认可的执业资质或
1 中药处方、调剂、给付与煎煮要求 第 1 部分:中药处方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中药处方的总体要求、内容和书写要求。同时,对中药处方权资格、贵重药 品处方、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处方和协定处方的管理等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7635.1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 GB 12904 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 1771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校验字符系统 GB/T 31773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 GB/T 31774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 GB/T 31775 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 ISO 18662-1 中医药——术语——第1部分:中药材 ISO 18662-2 中医药——词汇——第2部分:中药炮制 ISO 18668-1 中药编码系统——第 1 部分:中药编码规则 ISO 18668-2 中药编码系统——第2部分:中药饮片的编码 ISO 18668-3 中药编码系统——第3部分:中药材的编码 ISO 18668-4 中药编码系统——第4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的编码 ISO 20333 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 ISO 20334 中药方剂编码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医师 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依法取得当地卫生、医药部门或者行业管理部门认可的执业资质或 要求,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人员。 3.2 中药师 以中药学理论为基础,依法取得当地卫生、医药部门或者行业管理部门认可的执业资质或 WFCMS
要求,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人员。 3.3 医嘱 医生在医疗活动中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指示。 注1:医嘱按照时效性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长期医嘱指有效时间24小时以上,每日重复执行,医师 注明停止时间后失效。长期备用医嘱是一种特殊长期医嘱,每执行一次需要在临时医嘱中作相关记 录。临时医嘱指有效时间24小时以内,执行完毕后失效。 注2:医嘱按照内容分为用药医嘱、诊疗医嘱、护理医嘱、嘱托医嘱和特殊医嘱。本文件是指用药医嘱, 是中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3.4 中药处方 由取得医生资格的医生(又称为“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载有中药药品 名称、数量、煎服方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制剂的,供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 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注1:中药处方又称处方药方,既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医嘱,它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 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配方颗粒,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 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注2:中药处方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理法和用药要求。 3.5 协定处方 由医师、药师双方根据治疗需要协商确定并经医疗机构批准的本医疗机构常规处方,旨在 用一组固定的药物处理某个常见的带共性的临床问题。 3.6 辨证论治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 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病症,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注1:医生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它是理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是中医认 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之一。 注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 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 疾病的本质,比如,肝阳上亢、湿热下注。另一个需要明确的概念是“症”,比如发热、头痛、舌 苔黄、脉数。 注3: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 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注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 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 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 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注5: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将其辨别为中医的不同证,加以灵活诊治。辨证论治要求中医生 把握动态的宇宙天气、动态的人、动态的疾病,运用中医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理论,准确地把握人 2
2 要求,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人员。 3.3 医嘱 医生在医疗活动中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指示。 注 1:医嘱按照时效性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长期医嘱指有效时间 24⼩时以上,每⽇重复执⾏,医师 注明停⽌时间后失效。长期备⽤医嘱是⼀种特殊长期医嘱,每执⾏⼀次需要在临时医嘱中作相关记 录。临时医嘱指有效时间 24⼩时以内,执⾏完毕后失效。 注 2:医嘱按照内容分为⽤药医嘱、诊疗医嘱、护理医嘱、嘱托医嘱和特殊医嘱。本文件是指用药医嘱, 是中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3.4 中药处方 由取得医生资格的医生(又称为“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载有中药药品 名称、数量、煎服方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制剂的,供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 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注 1:中药处方又称处方/药方,既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医嘱,它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 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配方颗粒,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 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注 2:中药处方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理法和用药要求。 3.5 协定处方 由医师、药师双方根据治疗需要协商确定并经医疗机构批准的本医疗机构常规处方,旨在 用一组固定的药物处理某个常见的带共性的临床问题。 3.6 辨证论治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 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病症,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注 1:医生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它是理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是中医认 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之一。 注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 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 疾病的本质,比如,肝阳上亢、湿热下注。另一个需要明确的概念是“症”,比如发热、头痛、舌 苔黄、脉数。 注 3: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 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注 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 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 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 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 这 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 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注 5: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将其辨别为中医的不同证,加以灵活诊治。辨证论治要求中医生 把握动态的宇宙天气、动态的人、动态的疾病,运用中医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理论,准确地把握人 WFCMS
体与天地间的最佳平衡点,巧妙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最终化疾病于无形。因为中医的灵活性、创造 性,只要正确掌握辨证论治,即使没有明确的病名诊断,也能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所以已知和未 知的疾病,只要有症状,均可制订出诊疗方案,及时治疗,这正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之一。 注6: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分为: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 辨证、经络辨证。这些方法各有特色,在临床诊断病例上,医生可以灵活或者整合以上的方法进 行辨证论治。 3.7 毒性 中药对人体的有害。 4总体要求 4.1处方权的取得 获得执业资格,在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注册,并被医疗机构聘用者,具有该机构处方权资 格。 4.2处方的开具 4.2.1中医师应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的功效主治或适应症、 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同时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开具处方。 4.2.2危急状态下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使用淡红色麻醉药处方,并在处方右上角醒目位置 标注“急”或“危急”,作为进入药品调剂“生命绿色通道”的提示。 4.2.3开具儿科急诊处方时,医生应权衡第一实际需要选择色标处方:如果当时用药急迫性需 要大于用药安全性需要,则采用淡黄色急诊处方:如果当时用药安全性需要大于用药急迫性需 要,则采用淡绿色儿科处方。 4.3处方的色标 处方分四种颜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各类处方的颜色要求如下: a)麻醉药品处方为淡红色: b)急诊处方为淡黄色: c)儿科处方为淡绿色: d)普通处方为白色。 4.4处方的时效性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及时与有效,应保证处方的时效性。 中药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应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 但有效期最长不应超过3天。 4.5处方的修改 处方应字迹清楚,不应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6处方的保存和销毁 处方由调剂处方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各类处方的具体保存期限应按照本国或本地区行业 管理要求进行保存。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整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4.7其他要求 3
3 体与天地间的最佳平衡点,巧妙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最终化疾病于无形。因为中医的灵活性、创造 性,只要正确掌握辨证论治,即使没有明确的病名诊断,也能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所以已知和未 知的疾病,只要有症状,均可制订出诊疗方案,及时治疗,这正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之一。 注 6: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分为: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 辨证、经络辨证。这些方法各有特色,在临床诊断病例上 ,医生可以灵活或者整合以上的方法进 行辨证论治。 3.7 毒性 中药对人体的有害。 4 总体要求 4.1 处方权的取得 获得执业资格,在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注册,并被医疗机构聘用者,具有该机构处方权资 格。 4.2 处方的开具 4.2.1 中医师应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的功效主治或适应症、 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同时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开具处方。 4.2.2 危急状态下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使用淡红色麻醉药处方,并在处方右上角醒目位置 标注“急”或“危急”,作为进入药品调剂“生命绿色通道”的提示。 4.2.3 开具儿科急诊处方时,医生应权衡第一实际需要选择色标处方;如果当时用药急迫性需 要大于用药安全性需要,则采用淡黄色急诊处方;如果当时用药安全性需要大于用药急迫性需 要,则采用淡绿色儿科处方。 4.3 处方的色标 处方分四种颜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各类处方的颜色要求如下: a) 麻醉药品处方为淡红色; b) 急诊处方为淡黄色; c) 儿科处方为淡绿色; d) 普通处方为白色。 4.4 处方的时效性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及时与有效,应保证处方的时效性。 中药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应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 但有效期最长不应超过3天。 4.5 处方的修改 处方应字迹清楚,不应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6 处方的保存和销毁 处方由调剂处方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各类处方的具体保存期限应按照本国或本地区行业 管理要求进行保存。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整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4.7 其他要求 WFCMS
中药处方中所涉及的中药饮片应符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TES)的要求。 5处方内容及书写要求 5.1处方内容 5.1.1应对处方书写的前记、正文和后记等内容与要求进行规范: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 原则。 5.1.2处方前记,处方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门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 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开具日期等。 5.1.3处方正文,处方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饮片包括处方饮 片名称、剂量剂数、用法:中成药处方应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5.1.4处方后记,包括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如价格、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5.2处方书写要求 处方的书写要求应按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进行书写,同时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应体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及其“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一中药饮片名称以当地官方语言书写,同时以拼音、或拼音加拉丁文的形式进行备注: 一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以克(g)为单位,“g”(单位 名称)紧随数值后: 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对中药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 齐: 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符合本国或本地区《药典》及行业管理规定,无配伍禁忌。有 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中药饮片剂数应以“剂”为单位: 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 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 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 示例1:“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严格遵守本国或本地区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对某些中药饮片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相关规 定。 5.3中成药处方书写要求 一根据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中成药名称应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 名称应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一用法用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 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一一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 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剂量: 每张处方不应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 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功能主治相同或基本相同中成药、含相同毒性药材中成药 不宜叠加使用:
4 中药处方中所涉及的中药饮片应符合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要求。 5 处方内容及书写要求 5.1 处方内容 5.1.1 应对处方书写的前记、正文和后记等内容与要求进行规范;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 原则。 5.1.2 处方前记,处方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门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 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开具日期等。 5.1.3 处方正文,处方正文以Rp或R(拉丁文 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饮片包括处方饮 片名称、剂量剂数、用法;中成药处方应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5.1.4 处方后记,包括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如价格、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5.2 处方书写要求 处方的书写要求应按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进行书写,同时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应体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及其“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中药饮片名称以当地官方语言书写,同时以拼音、或拼音加拉丁文的形式进行备注; ——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以克(g)为单位,“g”(单位 名称)紧随数值后; ——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对中药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 齐; ——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符合本国或本地区《药典》及行业管理规定,无配伍禁忌。有 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中药饮片剂数应以“剂”为单位; ——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 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 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 示例 1: “每日 1 剂,水煎 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严格遵守本国或本地区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对某些中药饮片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相关规 定。 5.3 中成药处方书写要求 ——根据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中成药名称应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 名称应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用法用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 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 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剂量; ——每张处方不应超过 5 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 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功能主治相同或基本相同中成药、含相同毒性药材中成药 不宜叠加使用; WF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