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 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 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 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 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 品质。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 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 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 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 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 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既然社 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例如,通过收入 调节政策减少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减少贫富差距。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 东北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若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 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实际上是应对供给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 择 B.既要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又要分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例举了减少贫富和地区差距的一些做法,指出这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B.文章从需求不平衡、追求品质、整体发展、公平分配等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第二段辨析了改革初与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即从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1 湖北省恩施州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 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 GDP 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 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 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 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 品质。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 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 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 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 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 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既然社 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例如,通过收入 调节政策减少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减少贫富差距。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 东北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若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 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 (《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实际上是应对供给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 择。 B.既要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又要分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例举了减少贫富和地区差距的一些做法,指出这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B.文章从需求不平衡、追求品质、整体发展、公平分配等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第二段辨析了改革初与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即从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D.第四段将美好生活需要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把握,但终归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 B.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C.如果解决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得到充分满足 D.百姓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这启示企业生产应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高颜值、高速度、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更重要的是,W-Fi网络全覆盖!坐上“复 兴号”,长途旅行再也不用担心流量不够用了 “复兴号”用“中国标准”的“纯血统”正式开启中国高铁的2.0时代,再一次完美演 绎了世界版的“速度与激情”。还记得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们评出的“新四大发明”吗? 当问到“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时,高铁可是拔得头筹,成为留学生们最想带回国的中 国现代生活方式。那么,在外国人心目中,中国高铁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网友 Chris edwards对中国高铁的准时印象非常深刻,“中国的高铁准时得残忍一一你 很有可能在迟到一分钟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留学生 Adam richards对高铁的舒适程度赞不绝口,“当你坐在 座位上时,你会发现,在这里你可以自由伸展你的腿,即使起身要穿过过道,也完全不会打扰 到身边乘客,简直以为自己一秒变瘦了! 2016年4月,澳大利亚的球队“阿德莱德36人”来中国参加2016年中澳篮球争霸赛 他们纷纷被30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速度震惊了,然后球队全员都兴奋地比出剪刀手跟时速显 示牌合影留念…… 那么,在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铁内,你会不会担心自己左摇右晃,甚至要飞起来呢?答案是 完全不用。早前一位外国人拍摄了一段在中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在网络上一度引发热议。 在这个长达数分钟的视频里,列车飞速行驶,硬币却始终立得稳稳的,惊呆了一群外国人 “我曾经乘坐从桂林到深圳的高铁,非常惊讶车上竟然还供应咖啡和哈根达斯!”外国摄 影师 Andy beales表示惊呆了!(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中国高铁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到2020 年,我国高铁规模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 交通有效衔接,以高铁为大动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 重新成为世界铁路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10月25日,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 动车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复兴号”家族又增添新成员。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营规 模大,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2.2万公里,比2012年年底增长了1.4倍, 稳居世界首位 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快捷方便的轨道交通需求的同时,中国高铁越来越注重布局的均 衡。五年来,我国中西部高铁营业里程从2012年年底的0.3万公里增加到2016年年底的1.3 万公里,增长了3倍多,在路网中占比超过一半。 “支撑如此大规模运输量的关键,就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实力。”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2
2 D.第四段将美好生活需要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把握,但终归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 B.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C.如果解决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得到充分满足。 D.百姓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这启示企业生产应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高颜值、高速度、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更重要的是,Wi-Fi 网络全覆盖!坐上“复 兴号”,长途旅行再也不用担心流量不够用了! “复兴号”用“中国标准”的“纯血统”正式开启中国高铁的 2.0 时代,再一次完美演 绎了世界版的“速度与激情”。还记得 20 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们评出的“新四大发明”吗? 当问到“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时,高铁可是拔得头筹,成为留学生们最想带回国的中 国现代生活方式。那么,在外国人心目中,中国高铁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网友 Chris Edwards 对中国高铁的准时印象非常深刻,“中国的高铁准时得残忍——你 很有可能在迟到一分钟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留学生 Adam Richards 对高铁的舒适程度赞不绝口,“当你坐在 座位上时,你会发现,在这里你可以自由伸展你的腿,即使起身要穿过过道,也完全不会打扰 到身边乘客,简直以为自己一秒变瘦了!” 2016 年 4 月,澳大利亚的球队“阿德莱德 36 人”来中国参加 2016 年中澳篮球争霸赛。 他们纷纷被 300 公里每小时的高铁速度震惊了,然后球队全员都兴奋地比出剪刀手跟时速显 示牌合影留念…… 那么,在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铁内,你会不会担心自己左摇右晃,甚至要飞起来呢?答案是: 完全不用。早前一位外国人拍摄了一段在中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在网络上一度引发热议。 在这个长达数分钟的视频里,列车飞速行驶,硬币却始终立得稳稳的,惊呆了一群外国人。 “我曾经乘坐从桂林到深圳的高铁,非常惊讶车上竟然还供应咖啡和哈根达斯!”外国摄 影师 Andy Beales 表示惊呆了!(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中国高铁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到 2020 年,我国高铁规模将达到 3 万公里,覆盖 80%以上的大城市;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 交通有效衔接,以高铁为大动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2017 年 9 月 21 日,7 对“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 350 公里时速运营,中国 重新成为世界铁路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10 月 25 日,时速 250 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 动车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复兴号”家族又增添新成员。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营规 模大,截至 2016 年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 2.2 万公里,比 2012 年年底增长了 1.4 倍, 稳居世界首位。 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快捷方便的轨道交通需求的同时,中国高铁越来越注重布局的均 衡。五年来,我国中西部高铁营业里程从 2012 年年底的 0.3 万公里增加到 2016 年年底的 1.3 万公里,增长了 3 倍多,在路网中占比超过一半。 “支撑如此大规模运输量的关键,就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实力。”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玉泽介绍,从京沪高铁开通到“四纵四横”中国快速铁路主骨架网形 成,中国只用了5年时间,靠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好了这条路,中国 才迈出了高铁强国的铿锵步伐。(摘编自《人民日报》) 高铁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2年 截至2016年年 高速铁路营业里程 高速铁路营业里程 80888015 0.9万公里以上2.2万公里以上 6638 中西部高速铁路 中西部高速铁路 万公里以上 1.3万公里以上 全国铁路客运量(万人次) 铁路客运 □动车组客运量 235704 10597 189337 52.39 @正确云 45.8% 38.5% 319% 26.9% 67204 90812116099 147215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材料三 走出中国前,我以为全世界都像中国一样发达。后来到了欧洲后,一度怀疑自己到了假欧 洲。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落后外,欧洲落后的交通也让人头疼。当中国高铁将巨大 的土地连接为“一日生活圈”时,欧洲的高铁却在速度与里程、质量上逐步落后了。中国高 铁发展速度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欧美国家的铁路盘山而走的时候,中国人依靠着自己 领先世界的隧道与桥梁技术,过五关斩六将,架起的铁路多半是直的。遇山开山,遇水修桥, 这就是中国的科技带来的时代变化。 此外,中国高铁的车身科技含量也是领跑世界的。早在2014年,中国的高铁就已经跑出 了605公里的时速。而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奔腾,中国高铁必须要经受住中国南北 与东西不同地理环境的考验与挑战,于是,中国人靠着自己的科技,研发出了全世界绝无仅有 的、能够适应所有气候与地理条件的超级高铁。 也许你还不知道,到2025年,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将达到目前的两倍,中国将进一步用中 国科技,向世界编织起一个“时空一体化”的“超级中国”。(摘编自高铁网)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车组客运量在全国铁路客运量中占比逐年增长,从2012年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到2016 年占比一半还多,这显示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前景。 B.依托于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铁路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形成了“四纵四横”的 快速铁路主骨架网。 C.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2012~2016年五年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
3 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玉泽介绍,从京沪高铁开通到“四纵四横”中国快速铁路主骨架网形 成,中国只用了 5 年时间,靠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好了这条路,中国 才迈出了高铁强国的铿锵步伐。(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走出中国前,我以为全世界都像中国一样发达。后来到了欧洲后,一度怀疑自己到了假欧 洲。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落后外,欧洲落后的交通也让人头疼。当中国高铁将巨大 的土地连接为“一日生活圈”时,欧洲的高铁却在速度与里程、质量上逐步落后了。中国高 铁发展速度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欧美国家的铁路盘山而走的时候,中国人依靠着自己 领先世界的隧道与桥梁技术,过五关斩六将,架起的铁路多半是直的。遇山开山,遇水修桥, 这就是中国的科技带来的时代变化。 此外,中国高铁的车身科技含量也是领跑世界的。早在 2014 年,中国的高铁就已经跑出 了 605 公里的时速。而要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奔腾,中国高铁必须要经受住中国南北 与东西不同地理环境的考验与挑战,于是,中国人靠着自己的科技,研发出了全世界绝无仅有 的、能够适应所有气候与地理条件的超级高铁。 也许你还不知道,到 2025 年,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将达到目前的两倍,中国将进一步用中 国科技,向世界编织起一个“时空一体化”的“超级中国”。(摘编自高铁网)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动车组客运量在全国铁路客运量中占比逐年增长,从 2012 年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到 2016 年占比一半还多,这显示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前景。 B.依托于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铁路只用了短短 5 年时间,就形成了“四纵四横”的 快速铁路主骨架网。 C.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2012~2016 年五年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
增长了1.4倍,中西部更是增长了3倍多。 D.中国政府对高铁投资力度大,20122016年五年间,高铁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增长,2015年更 是达到了历史新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告诉我们,中国高铁是外国留学生最想带回国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中国高铁具有 领先世界的高速、平稳、舒适等诸多优点 B.材料一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的高铁,侧面展示了中国高铁的优势,但其中“残忍”一词 也形象地指出了其人性化不足的缺点 C.材料二指出,中国高铁规模大,覆盖面广,其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构成的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D.三则材料各有重心:材料一写外国人对中国高铁的主观感受;材料二通过数据分析中国高 铁的发展;材料三对比中国和欧洲的高铁现状,表现中国科技带来的变化。 6.根据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令国人骄傲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衣(毕飞宇) 自古至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 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 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 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 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 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 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 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 要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 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 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 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 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可也没到火烧 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 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 想闭上眼睛养养神,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 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 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 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 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
4 增长了 1.4 倍,中西部更是增长了 3 倍多。 D.中国政府对高铁投资力度大,2012~2016 年五年间,高铁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增长,2015 年更 是达到了历史新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告诉我们,中国高铁是外国留学生最想带回国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中国高铁具有 领先世界的高速、平稳、舒适等诸多优点。 B.材料一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的高铁,侧面展示了中国高铁的优势,但其中“残忍”一词 也形象地指出了其人性化不足的缺点。 C.材料二指出,中国高铁规模大,覆盖面广,其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构成的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D.三则材料各有重心:材料一写外国人对中国高铁的主观感受;材料二通过数据分析中国高 铁的发展;材料三对比中国和欧洲的高铁现状,表现中国科技带来的变化。 6.根据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令国人骄傲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青 衣 (毕飞宇) 自古至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 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 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 A、B 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 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 A 档、B 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 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 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 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 要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 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 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 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 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可也没到火烧 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 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 想闭上眼睛养养神,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 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 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 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 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
得没办法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 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 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 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 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 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王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 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王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 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 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 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 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 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 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 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 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 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里。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 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唱了, 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 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 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通过筱燕秋冲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 的矛盾 B.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相照应,相互 阐释 C.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地“演出”,旨在表现她高超的艺术水准 和自负的个性。 D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 的内心世界 8.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这三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
5 得没办法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 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 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 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 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 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王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 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王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 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 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 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 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 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 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 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 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 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里。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 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唱了, 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 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 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通过筱燕秋冲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 的矛盾。 B.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相照应,相互 阐释。 C.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地“演出”,旨在表现她高超的艺术水准 和自负的个性。 D.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 的内心世界。 8. 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这三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 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