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 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 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 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 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 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 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 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 “互联网十”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 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 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
1 湖北省恩施州 2019-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 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 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 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 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 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 代。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 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 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 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 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
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 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 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 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 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 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 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 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 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 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 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 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 “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 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 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 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 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 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 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 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摘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原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 B.“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 C.“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 D.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 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 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 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 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 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 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 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 成立到改革开放 40 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 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 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 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 “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 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 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 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 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 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 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 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摘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原载《人民论坛》2019 年第 3 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 B.“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 C. “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 D.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回 可联 Qa王平结构,述“不不来、吸收外来、面向末来的西好:10 600 定段立N“面向末*”,论出盟裂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 120.009 500 00O.00 4小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是 80 0ro 0 6O.00 4.31° BOO A0.O020 t00神找我甲放木 20.009 D.国秘号我们师弹支枉,20现中醑图强大6更是型朽势 00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c华分一同比增长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根据2017年中国六个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査结果显示,目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 用车的主要用途包括上下班代步、接送家人和孩子、生活娱乐、中短途旅行、看望父母和走 亲戚等,已经能够覆盖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传统车辆的主要使用成本取决于 汽油价格,而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使用成本取决于电费价格。从全球市场来看,我国居民用 汽油价格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是我国居民用电价格比主要发达国家都要便宜,分别为欧盟、 日本、美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的22%、31%、67%。我国汽油和电费的价格比为47.5,而欧盟 日本、美国的分别为15.8、16、20.8。与欧盟、美国、日本相比,在我国实现訢能源乘用 车替代传统汽车,能够更大幅度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具有天然的市场优势。未来车型将从 A00级逐步向A级车型过渡,新能源乘用车的续航里程、车载空间等性能会有更大幅度的提 晑 (摘编自《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材料二 、图表2012-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万辆)
3 A. 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B. 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览世界,纵向联古今,有理有据有策略。 C.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内涵与价值。 D. 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这样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文化。 C. 西方社会通过我国的开放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 D. 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 2017 年中国六个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 用车的主要用途包括上下班代步、接送家人和孩子、生活娱乐、中短途旅行、看望父母和走 亲戚等,已经能够覆盖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传统车辆的主要使用成本取决于 汽油价格,而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使用成本取决于电费价格。从全球市场来看,我国居民用 汽油价格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是我国居民用电价格比主要发达国家都要便宜,分别为欧盟、 日本、美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的 22%、31%、67%。我国汽油和电费的价格比为 47.5,而欧盟、 日本、美国的分别为 15.8、16、20.8。与欧盟、美国、日本相比,在我国实现訢能源乘用 车替代传统汽车,能够更大幅度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具有天然的市场优势。未来车型将从 A00 级逐步向 A 级车型过渡,新能源乘用车的续航里程、车载空间等性能会有更大幅度的提 高。 (摘编自《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材料二: 、图表 2012-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万辆)
(数据来源于 OF week新能源汽车网) 材料三: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发生一场深刻变革:消费结构由乘商并重向乘用车为主转 变:消费主体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私人消费区域由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转变:私 人消费生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购转变。这四个趋势说明,市场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 动作用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由于更适合演变为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汽车产业“新四 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不具备“四 化”特征便很有可能被淘汰。预计到2027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后将占7.2%,90后占 41.8%,80后占35.4%。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无网络不生活。因此,汽 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髙速发展。 (摘编自《电动汽车资源网》 材料四: 2018年年底各地经销商便以2019年补贴退坡后车型可能涨价为由,鼓励消费者尽早购 车。而直至2019年春节假期结束,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间版本层出不 穷,并指出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将高达50%、地补取消等多项变化。而一旦该政策施行, 这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震荡。举例来说,广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补贴为 9.9万元,但2019年的补贴将直降至2.9万元,补贴退坡幅度高达7万元。不过,中关 村 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电动车涨价 并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整个还会下调。 进入后补贴时代,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其关键在于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
4 (数据来源于 OF week 新能源汽车网) 材料三: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发生一场深刻变革:消费结构由乘商并重向乘用车为主转 变;消费主体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私人消费区域由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转变;私 人消费生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购转变。这四个趋势说明,市场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 动作用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由于更适合演变为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汽车产业“新四 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不具备“四 化”特征便很有可能被淘汰。预计到 2027 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 后将占 7.2%,90 后占 41.8%,80 后占 35.4%。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无网络不生活。因此,汽 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 (摘编自《电动汽车资源网》 材料四: 2018 年年底各地经销商便以 2019 年补贴退坡后车型可能涨价为由,鼓励消费者尽早购 车。而直至 2019 年春节假期结束,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间版本层出不 穷,并指出 2019 年补贴退坡幅度将高达 50%、地补取消等多项变化。而一旦该政策施行, 这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震荡。举例来说,广汽新能源 GE35302018 年享受的补贴为 9.9 万元,但 2019 年的补贴将直降至 2.9 万元,补贴退坡幅度高达 7 万元。不过,中关 村 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电动车涨价 并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整个还会下调。 进入后补贴时代,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其关键在于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
2018年年底,威尔森发布的《2018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指出,2020年电池成本 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纵向来看,动力电池系统成本从2015年的3元/瓦时, 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时。若同比计算,电池容量60千瓦时的整车电池成本估计下降 2-3万元 与此同时,非电池关键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当中。在科技进步和规模效 应的双重带动下电机、电控、智能系统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 摘编自《经济观察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关键是要降低核心部件电池和其他主要部件的成本 B.市场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必将使其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 C.补贴退坡、取消地补等系列政策实施后,将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震荡 D.日前新能源乘用车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其使用成本也和传统车辆不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使用成本、性能等方面分析了新能源乘用车在我国的市场优势和发展前景。 B.材料三分析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90后和80后是其消费的主体 C.从材料二图表可知2015年后全球新能源汽的销量和同比增长均呈逐年上升态势 D.材料四用具体的数据多角度地分析指出,成本下降将会带来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调。 6.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 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
5 2018 年年底,威尔森发布的《2018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指出,2020 年电池成本 相比 2018 年可以再降 20%左右。纵向来看,动力电池系统成本从 2015 年的 3 元/瓦时, 降 低至 2018 年的 1.2 元/瓦时。若同比计算,电池容量 60 千瓦时的整车电池成本估计下降 了 2-3 万元。 与此同时,非电池关键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当中。在科技进步和规模效 应的双重带动下电机、电控、智能系统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 (摘编自《经济观察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关键是要降低核心部件电池和其他主要部件的成本。 B. 市场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必将使其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 C. 补贴退坡、取消地补等系列政策实施后,将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震荡。 D. 日前新能源乘用车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其使用成本也和传统车辆不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使用成本、性能等方面分析了新能源乘用车在我国的市场优势和发展前景。 B. 材料三分析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 90 后和 80 后是其消费的主体。 C. 从材料二图表可知 2015 年后全球新能源汽的销量和同比增长均呈逐年上升态势。 D. 材料四用具体的数据多角度地分析指出,成本下降将会带来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调。 6.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 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