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會要禁厚葬 公发
東漢會要 禁厚葬
題解】 本文錄自《東漢會要》卷三十《民政下》 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校正。 東漢會要》編者南宋徐天麟,字仲祥 臨江(今屬冮西)人。開禧元年(1205年)進 士調撫州教授’歷湖廣總領所幹辦公事、臨 安府教授丶浙西提舉常平司幹官丶主管禮兵部 架閣丶宗學諭丶武學博土等,官至廣西轉運判 官。著有《西漢會要》、《東漢會要》、《漢 兵本末》、《西漢地理疏》、《山經》等百餘 卷。傳見《宋史》卷四百三十八《徐夢梓傳》
【題解】 本文錄自《東漢會要》卷三十《民政下》。 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校正。 《東漢會要》編者南宋徐天麟,字仲祥, 臨江(今屬江西)人。開禧元年(1205年)進 士。調撫州教授,歷湖廣總領所幹辦公事、臨 安府教授、浙西提舉常平司幹官、主管禮兵部 架閣、宗學諭、武學博士等,官至廣西轉運判 官。著有《西漢會要》、《東漢會要》、《漢 兵本末》、《西漢地理疏》、《山經》等百餘 卷。傳見《宋史》卷四百三十八《徐夢梓傳》
東漢會要》糸徐天麟于宋理宗寶慶二年 (1226)所上,主要取材于范曄《後漢書 兼用司馬彪《續漢書》、袁宏《後漢紅》等 編排爲四十卷,分作十五門,三百人十四事 對研究東漢王朝的典章制度及其演變丶沿革 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民政門,計三卷,十七 事。“嫀厚葬”爲其中之一事·首先輯錄了自 光武帝至安帝關於禁止厚葬的詔書’然後摘錄 了王符《潛夫論〉中對東漢厚葬陋習的批評 彙集了幾位官僚學者遺命薄葬的文字’最後是 作者對東漢厚葬惡習的批評σ對我們了解一代 習俗和當時學者薄葬的主張有一定的幫助
《東漢會要》系徐天麟于宋理宗寶慶二年 (1226)所上,主要取材于范曄《後漢書》, 兼用司馬彪《續漢書》、袁宏《後漢紀》等。 編排爲四十卷,分作十五門,三百八十四事。 對研究東漢王朝的典章制度及其演變、沿革, 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民政門,計三卷,十七 事。“禁厚葬”爲其中之一事,首先輯錄了自 光武帝至安帝關於禁止厚葬的詔書,然後摘錄 了王符《潛夫論》中對東漢厚葬陋習的批評, 彙集了幾位官僚學者遺命薄葬的文字,最後是 作者對東漢厚葬惡習的批評。對我們了解一代 習俗和當時學者薄葬的主張有一定的幫助
建武七年,詔曰:“世以厚葬爲德,薄終爲鄙 至於富者奢僭,貧者單財,法令不能禁,禮義不能止 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 之義。”(《紀》,下同。) 明帝永平十二年,詔曰:“喪貴致哀,禮存寧儉。 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爲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 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豈祖考 之意哉!有司其申明科禁,宜於今者,宣下郡國。” 和帝永元十一年七月,詔曰:“吏民瑜僭,厚死 傷生,是以舊令節之制度。頃者貴戚近親,百僚師尹 莫肯率從,有司不舉,怠放日甚。其在位犯者,當 先舉正。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 羸弱。” 安帝永初元年,禁彈財厚葬
建武七年,詔曰:“世以厚葬爲德,薄終爲鄙, 至於富者奢僭,貧者單財,法令不能禁,禮義不能止。 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 之義。”(《紀》,下同。) 明帝永平十二年,詔曰:“喪貴致哀,禮存寧儉。 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爲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 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豈祖考 之意哉!有司其申明科禁,宜於今者,宣下郡國。 ” 和帝永元十一年七月,詔曰:“吏民踰僭,厚死 傷生,是以舊令節之制度。頃者貴戚近親,百僚師尹 ,莫肯率從,有司不舉,怠放日甚。其在位犯者,當 先舉正。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 羸弱。 ” 安帝永初元年,禁殫財厚葬
王符著書以譏當時,號《潛夫論》,曰:“古 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 聖人易之以棺槨,桐木爲棺,葛采爲緘。中世以後 轉用楸梓槐柏杶糯之屬,各因方土,裁用膠漆。今 者,京師貴戚,必欲江南糯梓、豫章之木,伐之高 山,引之窮谷,入海乘淮,逆河泝洛。古者墓而不 墳,中世墳而不崇。文帝葬芷陽,明帝葬洛南,皆 不藏珠寳,不起山陵,墓雖卑而德最高。今京師貴 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縷玉 匣,糯梓楩柟,多埋珍寳偶人車馬,造起大冢,廣 種松柏,廬舍祠堂,務崇華侈。昔晉靈公多賦以雕 牆,《春秋》以爲不君;華元、樂舉厚葬文公,君 子以爲不臣。況於群司士庶,乃可僭侈過天道 乎?”(《王符傳》。)
王符著書以譏當時,號《潛夫論》,曰:“古 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 聖人易之以棺槨,桐木爲棺,葛采爲緘。中世以後, 轉用楸梓槐柏杶檽之屬,各因方土,裁用膠漆。今 者,京師貴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伐之高 山,引之窮谷,入海乘淮,逆河泝洛。古者墓而不 墳,中世墳而不崇。文帝葬芷陽,明帝葬洛南,皆 不藏珠寶,不起山陵,墓雖卑而德最高。今京師貴 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縷玉 匣,檽梓楩柟,多埋珍寶偶人車馬,造起大冢,廣 種松柏,廬舍祠堂,務崇華侈。昔晉靈公多賦以雕 牆,《春秋》以爲不君;華元、樂舉厚葬文公,君 子以爲不臣。況於群司士庶,乃可僭侈過天道 乎?”(《王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