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通考屯田
文獻通考 屯 田
(題解】 本文節選自《文獻通考》卷七《田賦考》 附篇據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十通本。 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1254-1323?),字 貴與,宋末元初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永蓍鄉 人。其父馬廷鷥在宋屢爲史官,官至右丞相兼 樞密使。馬端臨以父蔭補承事郎’宋亡後隱居 家鄉協助父親著薤’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開始編撰《文獻通考》,至大德十一年(1307 年)成書。元朝廷爲其鏤版’經作者親自校對 于泰定元年(1324年)刊行
【題解】 本文節選自《文獻通考》卷七《田賦考》 附篇。據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十通本。 《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1254-1323?),字 貴與,宋末元初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永善鄉 人。其父馬廷鸞在宋屢爲史官,官至右丞相兼 樞密使。馬端臨以父蔭補承事郎,宋亡後隱居 家鄉協助父親著述,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開始編撰《文獻通考》,至大德十一年(1307 年)成書。元朝廷爲其鏤版,經作者親自校對 ,于泰定元年(1324年)刊行
馬氏編撰該書的目的’一是補充《通典》 的不足,二是詳於典章以便與《通鑒》相表 裏。全書三百四十八卷,包括田賦考·錢幣 考,戶口考,職役考’征榷考,市糴考,土 貢考,國用考,選舉考,王禮考,帝系考, 封建考’郊社考,宗廟考’學校考’經籍考 樂考’兵考,刑考,輿地考,四裔考’象緯 考,物異考,共二十四門。其中五門爲其所 創。時限爲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作者力求 更加客觀準確地揭示歴代典制的“孌通弛張 之故”,尋求它們本身發生丶發展、演變的 規律。該書在史學史上有很高地位
馬氏編撰該書的目的,一是補充《通典》 的不足,二是詳於典章以便與《通鑒》相表 裏。全書三百四十八卷,包括田賦考,錢幣 考,戶口考,職役考,征榷考,市糴考,土 貢考,國用考,選舉考,王禮考,帝系考, 封建考,郊社考,宗廟考,學校考,經籍考, 樂考,兵考,刑考,輿地考,四裔考,象緯 考,物異考,共二十四門。其中五門爲其所 創。時限爲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作者力求 更加客觀準確地揭示歷代典制的“變通弛張 之故”,尋求它們本身發生、發展、演變的 規律。該書在史學史上有很高地位
田賦考》是關於封建國家徴收地稅的專 史。〈屯田》爲其中之附篇。據現代學者硏 究,軍事屯田周代已有。漢代以屯田作爲節 省國用,解決邊境地區駐軍的給養’對付游 動作戰的少數民族貴族武裝侵襲的基本方法。 漢以後·爲歷代統治者所仿效。 本文考察了自漢至宋的屯田史料和議論 分析了屯田的利弊得失,很能發人思索
《田賦考》是關於封建國家徵收地稅的專 史。《屯田》爲其中之附篇。據現代學者研 究,軍事屯田周代已有。漢代以屯田作爲節 省國用,解決邊境地區駐軍的給養,對付游 動作戰的少數民族貴族武裝侵襲的基本方法。 漢以後,爲歷代統治者所仿效。 本文考察了自漢至宋的屯田史料和議論, 分析了屯田的利弊得失,很能發人思索
漢昭帝始元二年,發習戰射士,調故吏將屯 田張掖郡。(調,發遣之也。故吏,前爲官職 者。)宣帝神爵元年,後將軍趙充國擊先零羌, 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 按:屯田所以省債鑲,因農爲兵,而 起於漢昭、宣之時。然文帝時晶錯上言 “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 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以備之。爲 之高城深塹,先爲室屋,具田器,募罪人 及免徒復作及民之欲往者,皆賜高爵,復 其家,俾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省,輸將之 費寡。″則其規模已略岀此
漢昭帝始元二年,發習戰射士,調故吏將屯 田張掖郡。(調,發遣之也。故吏,前爲官職 者。)宣帝神爵元年,後將軍趙充國擊先零羌, 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 …… 按:屯田所以省饋饟,因農爲兵,而 起於漢昭、宣之時。然文帝時鼂錯上言: “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 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以備之。爲 之高城深塹,先爲室屋,具田器,募罪人 及免徒復作及民之欲往者,皆賜高爵,復 其家,俾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省,輸將之 費寡。”則其規模已略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