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也者,有不辩也【一三】。其是非,眾人辯論不休競相誇示。 所以說有所爭辯,就有看不到的地 曰:何也【一四】?圣人怀 方。 之【一五】,众人辩之以相 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一六】。 夫大道不称【一七】,大辩 不言【一八】,大仁不仁【一 九】,大廉不赚(徐注:通 谦虚之谦。此外尚有多音多 义。)【二0】,大勇不枝 【二一】。道昭而不道【二 二】,言辩而不及【二三】, 仁常而不成【二四】,廉清 而不信【二五】,勇枝而不 成【二六】。 五者圆而几向方矣【二七】,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二 八】。孰知不言之辩,不道 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 府【二九】。注焉而不满, 酌焉而不竭【三0】,而不 知其所由来【三一】,此之 谓葆光【三二】。 第七章,自言破道,说到世 间事理分别,即物论之发生。 圣人与分中不分,辨中不辨, 归于融通,语道两忘,止于 從前堯問舜說:「我想討伐宗、胎、 其所不知。以上为总论。 胥敖,臨朝時總無法放心。這是因 何原故呢?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 」【一】【注】于安任之道未弘,故听朝而不怡也。 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 将寄明齐一之理于大圣,故发自怪之问以起对也。 释然。其故何也【一】?” 【疏】宗、脍、胥敖,是尧时小蕃三国号也。南面, 舜說:「這三個人,就如同生存在 君位也。舜者,颛项六世孙也。父曰瞽瞍,母曰握 蓬蒿艾草之間。如果還不放心,為 登,感大虹而生舜。…目有重瞳子,因字重华。 什麼呢?以前有十個太陽同時出 以仁孝着于乡党,尧闻其贤,妻以二女,封邑于虞。 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 現,萬物都受到照耀,更何况道德 年三十,总百揆,三十三,受尧禅。即位之后,都 蓬艾之间【二】。若不释然, 的光芒勝於太陽的呢! 于蒲阪。在位四十年,让禹。后崩,葬于苍梧之野。 16
16 辩也者,有不辩也【一三】。 曰:何也【一四】?圣人怀 之【一五】,众人辩之以相 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一六】。 夫大道不称【一七】,大辩 不言【一八】,大仁不仁【一 九】,大廉不嗛(徐注:通 谦虚之谦。此外尚有多音多 义。)【二0】,大勇不忮 【二一】。道昭而不道【二 二】,言辩而不及【二三】, 仁常而不成【二四】,廉清 而不信【二五】,勇忮而不 成【二六】。 五者圆而几向方矣【二七】,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二 八】。孰知不言之辩,不道 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 府【二九】。注焉而不满, 酌焉而不竭【三0】,而不 知其所由来【三一】,此之 谓葆光【三二】。 第七章,自言破道,说到世 间事理分别,即物论之发生。 圣人与分中不分,辨中不辨, 归于融通,语道两忘,止于 其所不知。以上为总论。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 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 释然。其故何也【一】?” 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 蓬艾之间【二】。若不释然, 其是非,眾人辯論不休競相誇示。 所以說有所爭辯,就有看不到的地 方。 大道是無法名稱,大辯是無可言 之,大仁是無所偏愛,大廉是不遜 讓,大勇是不傷害。 道能昭明就不是道,言論爭辯就會 有所不及,仁固守一處就不能周 遍,廉潔過分就不真實,勇懷害意 就不成勇。 這五者不要忘記就差不多近於道 了。所以能止於所不知之處,就是 極致了。誰能夠知道不用言語的辯 論,不用道昭的道呢?若是能夠知 道,就可以說心靈懷有自然的府 庫。注入多少都不會溢滿,傾出多 少也不會枯竭,而不知其源流從何 而來,這就叫作「葆光」 從前堯問舜說:「我想討伐宗、膾、 胥敖,臨朝時總無法放心。這是因 何原故呢? 舜說:「這三個人,就如同生存在 蓬蒿艾草之間。如果還不放心,為 什麼呢?以前有十個太陽同時出 現,萬物都受到照耀,更何況道德 的光芒勝於太陽的呢! 【一四】【疏】假问发生义旨。【一五】【注】以不 辩为怀耳,圣人无怀。【一六】【注】不见彼之自辩, 故辩己所知以示之。【一七】【注】付之自称,无所 称谓。【一八】【注】已自别也。【一九】【注】无爱 而自存也。【二0】【注】夫至足者,物之去来非我 也,故无所容其嗛盈。【二一】【注】无往而不顺, 故能无险而不往。【二二】【注】以此明彼,彼此俱 失矣。【二三】【注】不能及其自分。【二四】【注】 物无常爱,而常爱必不周。【二五】【注】皦然廉清, 贪名者耳,非真廉也。【二六】【注】忮逆之勇,天 下共疾之,无敢举足之地也。【二七】【注】此五者, 皆以有为伤当者也,不能止乎本性,而求外无已。 夫外不可求而求之,譬犹以圆学方,以鱼慕鸟耳。 虽希翼鸾凤,拟规日月,此愈近彼,愈远实,学弥 得而性弥失。故齐物而偏尚之累去矣【二八】【注】 所不知者,皆性分之外也。故止于所知之内而至也。 【疏】……故知止其分,学之造极也。【二九】【注】 浩然都任之也。【三0】【注】至人之心若镜,应而 不藏,故旷然无盈虚之变也。【三一】【注】至理之 来,自然无迹。【疏】夫巨海深弘,莫测涯际,百 川注之而不满,尾闾泄之而不竭。体道大圣,其义 亦然。万机顿起而不挠其神,千难殊对而不忤其虑, 故能囊括群有,府藏含灵。又譬悬镜高堂,物来斯 照。能照之智,不知其所由来,可谓即照而忘,忘 而能照者也。【三二】【注】任其自明,故其光不弊 也。 」【一】【注】于安任之道未弘,故听朝而不怡也。 将寄明齐一之理于大圣,故发自怪之问以起对也。 【疏】宗、脍、胥敖,是尧时小蕃三国号也。南面, 君位也。舜者,颛顼六世孙也。父曰瞽瞍,母曰握 登,感大虹而生舜。……目有重瞳子,因字重华。 以仁孝着于乡党,尧闻其贤,妻以二女,封邑于虞。 年三十,总百揆,三十三,受尧禅。即位之后,都 于蒲阪。在位四十年,让禹。后崩,葬于苍梧之野
何哉【三】?昔者十日并出, 而三国贡赋既愆,所以应须问罪,谋事未定,故听 万物皆照【四】,而况德之 朝不怡。欲明齐物之一理,故寄问答于二圣。」【二】 进(过也)乎日者乎【五】!” 【注】夫物之所安无陋也,则蓬艾乃三子之妙处也。 【三】【疏】言蓬艾贱草,斥鴳足以逍遥,况蕃国 虽卑,三子足以存养,乃不释然。【四】【注】夫重 明登天,六合俱照,无有蓬艾而不光被也。【五【注】 夫日月虽无私于照,犹有所不及,德则无不得也。 以 齧缺周王倪說:「你知道萬物有共 而今欲夺蓬艾之愿而伐使从己,于至道岂弘哉!故 同的道理嗎?」王倪說:「我如何 不释然神解耳。若乃物畅其性,各安其所安,无远 知道呢!」齧缺說:「你知道你所不 迩幽深,付之自若,皆得其极,则彼无不当而我无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 知道的嗎?」王倪說:「我如何知 不怡也。」【一】【疏】啮缺,许由之师,王倪弟子, 所同是乎【一】?”曰:“吾 道呢」齧缺說:「那度萬物都無法 并尧时贤人也。托此二人,明其齐一。 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 知道嗎? 知邪?”曰:“吾恶乎知 王倪說:「我如何知道呢!雖然這 之!”“然则物无知邪?” 樣,我姑且試著說說。如何知道我 所說的知不是不知呢?如何知道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 我所說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問 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 你:人睡在潮濕的地方就會腰痛半 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 身枯娄而死,泥鳅會這樣嗎?人爬 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 到樹上就會驚懼不安,猿猴合這樣 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 嗎?這三個到底誰處在真正的安 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 全處所呢? 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处所,徐注)【二】? 人吃菜蔬肉類,麋鹿吃草,蜈蚣喜 歡吃小蛇,貓頭鷹烏鸦喜歡吃老 民食刍养(牛羊犬豕,徐注), 鼠,這四個到底誰的口味才是真正 麋鹿食荐(美草,徐注), 的美味呢?编狙以雌猿為配,麋和 姆蛆(蜈蚣)甘带(以蛇为 鹿交合,泥餓和魚相游。毛嫱、西 美味),鸥鸦(鸱,猫头鹰) 施是世人認為最美的:但是魚見了 耆鼠,四者孰知正味【三】? 就躲入水底,烏見了就飛向高空, 猿编狙(扁音)以为雌,麋 麋鹿見了都快速奔跑而去,這四者 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墙丽 到底誰才是天下真正最美的呢? 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 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 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 哉? 依我看來,仁義的論點,是非的途 徑繁雜錯亂,我安知如何分别呢!」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 之涂,樊然觳乱,吾恶能知 其辩【四】! 齧缺說:「你不知道利害,那麼至 人也不知道利害嗎?」 17
17 何哉【三】?昔者十日并出, 万物皆照【四】,而况德之 进(过也)乎日者乎【五】!” 此章前后文意隔绝,疑它篇 窜入。王叔岷。P79 以下第九章,论超知以安仁 义是非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 所同是乎【一】?”曰:“吾 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 知邪?”曰:“吾恶乎知 之!”“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 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 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 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 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 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 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处所,徐注)【二】? 民食刍豢(牛羊犬豕,徐注), 麋鹿食荐(美草,徐注), 蝍蛆(蜈蚣)甘带(以蛇为 美味),鸱鸦(鸱,猫头鹰) 耆鼠,四者孰知正味【三】? 猿猵狙(扁音)以为雌,麋 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 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 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 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 哉?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 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 其辩【四】! 齧缺問王倪說:「你知道萬物有共 同的道理嗎?」王倪說:「我如何 知道呢!」齧缺說:「你知道你所不 知道的嗎?」王倪說:「我如何知 道呢!」齧缺說:「那麼萬物都無法 知道嗎? 王倪說:「我如何知道呢!雖然這 樣,我姑且試著說說。如何知道我 所說的知不是不知呢?如何知道 我所說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問 你:人睡在潮濕的地方就會腰痛半 身枯萎而死,泥鰍會這樣嗎?人爬 到樹上就會驚懼不安,猿猴會這樣 嗎?這三個到底誰處在真正的安 全處所呢? 人吃菜蔬肉類,麋鹿吃草,蜈蚣喜 歡吃小蛇,貓頭鷹烏鴉喜歡吃老 鼠,這四個到底誰的口味才是真正 的美味呢?猵狙以雌猿為配,麋和 鹿交合,泥鰍和魚相游。毛嬙、西 施是世人認為最美的;但是魚見了 就躲入水底,鳥見了就飛向高空, 麋鹿見了都快速奔跑而去,這四者 到底誰才是天下真正最美的呢? 依我看來,仁義的論點,是非的途 徑繁雜錯亂,我安知如何分別呢!」 齧缺說:「你不知道利害,那麼至 人也不知道利害嗎?」 而三国贡赋既愆,所以应须问罪,谋事未定,故听 朝不怡。欲明齐物之一理,故寄问答于二圣。」【二】 【注】夫物之所安无陋也,则蓬艾乃三子之妙处也。 【三】【疏】言蓬艾贱草,斥鴳足以逍遥,况蕃国 虽卑,三子足以存养,乃不释然。【四】【注】夫重 明登天,六合俱照,无有蓬艾而不光被也。【五】【注】 夫日月虽无私于照,犹有所不及,德则无不得也。 而今欲夺蓬艾之愿而伐使从己,于至道岂弘哉!故 不释然神解耳。若乃物畅其性,各安其所安,无远 迩幽深,付之自若,皆得其极,则彼无不当而我无 不怡也。」【一】【疏】啮缺,许由之师,王倪弟子, 并尧时贤人也。托此二人,明其齐一。 【二】【注】此略举三者,以明万物之异便。【疏】 惴栗恂惧,是恐迫之别名。然乎哉,谓不如此也。 言人湿地卧寝,则病腰跨偏枯而死,泥鳅岂如此 乎?人于树上居处,则迫怖不安,猿猴跳踯,曾无 所畏。物性不同,便宜各异。故举此三者,以明万 物谁知正定处所乎。 【三】【注】此略举四者,以明美恶之无主。【疏】 刍,草也,是牛羊之类;豢,养也,是犬豕之徒; 皆以所食为名也。麋与鹿而食长荐茂草,鸱鸢鸟便 嗜腐鼠,蜈蚣食蛇。略举四者,定与谁为滋味乎? 故知盛馔疏食,其致一者也。 【四】【注】夫利于彼者或害于此,而天下之彼我 无穷,则是非之竟无常。故唯莫之辩而任其自是, 然后荡然俱得。【疏】夫物乃众而未尝非我,故行 仁履义,损益不同,或于我为利,于彼为害,或于 彼为是,则于我为非。是以从彼我而互观之,是非 之路,仁义之绪,樊乱纠纷,若殽馔之杂乱,既无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 至人固不知利害乎【一】?” 【一】【注】未能妙其不知,故犹嫌至人当知之。 王倪說:「至人神妙極了!山林焚 斯悬之未解也。【疏】啮缺日,未悟彼此之不知, 烧不能使他感到熱,江河涑結不能 更起利害之疑。请云:“子是至人,应知利害。必 王倪曰:“至人神矣【一】! 使他感到冷,疾雷撼動山脈不能傷 其不辩,迷暗若夜游。”重为此难,冀图后苔之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护 害到他,狂風激起海浪也不能使他 音,冻结也。徐注)而不能 感到驚懼。像這樣的至人,乘著雲 【一】【注】无心而无不顺。【二】【注】夫神全形 寥,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 氣,骑著日月,遨遊於四海之外, 具而体与物冥者,虽涉至变而未始非我,故荡然无 能惊【二】。若然者,乘云 生死變化於己無關,更何況那利害 虿介于胸中也。【疏】冱,冻也。原泽焚燎,河汉 气,【三】骑日月【四】, 係呢!」 冰凝,雷霆奋发而破山,飘风涛荡而振海。而至人 而游乎四海之外【五】。死 神凝未兆,体与物冥,水火既不为灾,风雷讵能惊 生无变于己【六】,而况利 骇。【释文】…能不以物为事,而天地造化自存 喜之端乎【七】!” 于吾心,则外境不足以相累。庄子之自期许如此, 故屡及之。《虿》敕迈反,又音豸。【三】【注】寄 应帝王篇有“啮缺问于王倪, 物而行,非我动也。【四】【注】有昼夜而无死生也。 【五】【注】夫唯无其知而任天下之自为,故驰万 四问而四不知”句,可知成 物而不穷也。【六】【注】与变为体,故死生若一。 篇在此之后也。 瞿鵲子問長梧子說:「我 【七】【注】况利害于死生,愈不足以介意。 曾聽孔夫子說過:「聖人 盟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 不從事俗務,不趨就利 益,不躲避危害,不喜求 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享于务 於世,不攀援拘泥於道; (俗务。徐注)【一】,不 沒說話像說了,說了話又 像沒說,而遨遊於塵器之 就利,不违喜【二】,不喜 外。」 求【三】,不缘道。(《大 宗师》“不以心捐道”之谓 也。徐注)【四】;无谓有 孔夫子認為這是孟浪無 谓,有谓无谓【五】,而游 稽之言,但我以為這是妙 乎尘垢之外【六】。夫子以 道之行。你認為如何?」 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 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 以下第十章,乘超知义,论 至理超言。 長梧子說:「這些話黄帝聽了都疑 惑,而孔丘如何能夠知道呢!再說 你也太操之過急,見到雞蛋就想求 长梧子曰: “是黄帝之所听 有報曉的公雞,見到彈丸就想烤吃
18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 至人固不知利害乎【一】?” 王倪曰:“至人神矣【一】!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护 音,冻结也。徐注)而不能 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 能惊【二】。若然者,乘云 气,【三】骑日月【四】, 而游乎四海之外【五】。死 生无变于己【六】,而况利 害之端乎【七】!” 应帝王篇有“啮缺问于王倪, 四问而四不知”句,可知成 篇在此之后也。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 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 (俗务。徐注)【一】,不 就利,不违害【二】,不喜 求【三】,不缘道。(《大 宗师》“不以心捐道”之谓 也。徐注)【四】;无谓有 谓,有谓无谓【五】,而游 乎尘垢之外【六】。夫子以 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 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 以下第十章,乘超知义,论 至理超言。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 王倪說:「至人神妙極了!山林焚 燒不能使他感到熱,江河凍結不能 使他感到冷,疾雷撼動山脈不能傷 害到他,狂風激起海浪也不能使他 感到驚懼。像這樣的至人,乘著雲 氣,騎著日月,遨遊於四海之外, 生死變化於己無關,更何況那利害 關係呢!」 瞿鵲子問長梧子說:「我 曾聽孔夫子說過:『聖人 不從事俗務,不趨就利 益,不躲避危害,不喜求 於世,不攀援拘泥於道; 沒說話像說了,說了話又 像沒說,而遨遊於塵囂之 外。』 孔夫子認為這是孟浪無 稽之言,但我以為這是妙 道之行。你認為如何?」 長梧子說:「這些話黃帝聽了都疑 惑,而孔丘如何能夠知道呢!再說 你也太操之過急,見到雞蛋就想求 有報曉的公雞,見到彈丸就想烤吃 定法,吾何能知其分别耶! 【一】【注】未能妙其不知,故犹嫌至人当知之。 斯悬之未解也。【疏】啮缺曰,未悟彼此之不知, 更起利害之疑。请云:“子是至人,应知利害。必 其不辩,迷暗若夜游。”重为此难,冀图后荅之矣。 【一】【注】无心而无不顺。【二】【注】夫神全形 具而体与物冥者,虽涉至变而未始非我,故荡然无 虿介于胸中也。【疏】冱,冻也。原泽焚燎,河汉 冰凝,雷霆奋发而破山,飘风涛荡而振海。而至人 神凝未兆,体与物冥,水火既不为灾,风雷讵能惊 骇。【释文】……能不以物为事,而天地造化自存 于吾心,则外境不足以相累。庄子之自期许如此, 故屡及之。《虿》敕迈反,又音豸。【三】【注】寄 物而行,非我动也。【四】【注】有昼夜而无死生也。 【五】【注】夫唯无其知而任天下之自为,故驰万 物而不穷也。【六】【注】与变为体,故死生若一。 【七】【注】况利害于死生,愈不足以介意。 【一】【注】务自来而理自应耳,非从而事之也。【二】 【注】任而直前,无所避就。【三】【注】求之不喜, 直取不怒。 【四】【注】独至者也。【疏】夫圣智凝湛,照物无 情,不将不迎,无生无灭,固不以攀缘之心行乎虚 通至道者也。 【五】【注】凡有称谓者,皆非吾所谓也,彼各自 谓耳,故无彼有谓而有此无谓也。 【六】【注】凡非真性,皆尘垢也。 【七】【疏】所谓不缘道等,乃穷理尽性。瞿鹊将 为妙道之行,长梧用作率略之谈。未知其理如何, 以何为是。【释文】向云:孟浪,音漫澜,无所趋 舍之谓
荧(通鷥,眼花缭乱之意。 鹗烏。 转自曹注),而丘也何足以 【一】【疏】听荧,疑惑不明之貌也。【二】【注】 知之【一】!且女亦大早计, 夫物有自然,理有至极。循而直往,则冥然自合, 非所言也。故言之者孟浪,而闻之者听荧。虽复黄 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鹗 帝,犹不能使万物无怀,而听荧至竞。故圣人付当 (肖音,鹏鸟)炙【二】。 我不妨對你妄言說說聖 于尘垢之外,而玄合乎视听之表,照之以天而不逆 人之道,你就姑且聽聽, 计,放之自尔而不推明也。今瞿鹊子方闻孟浪之言 怎麼樣? 而便以为妙道之行,斯亦无异见卵而责司晨之功, 予尝为女妄言之【一】,女 里人是依附日月而在,傻 见弹而求鹗炙之实也。夫不能安时处顺而探变求 以妄听之。奚【二】旁日月, 抱著宇宙,和萬物合為一 化,当生而虑死,执是以辩非,皆逆计之徒也。 醴的,任其是非紛亂不 挟宇宙【三】?为其吻合, 顧, 置其滑酒(昏音,任其混乱 把卑下看作尊贵是沒有 貴践之分的。眾人汲汲碌 也。徐注),以隶(把隶看 碌, 做尊贵)相尊(【四】。众 聖人愚憨渾沌,揉合萬年 歲月而成一精純之醴。 人役役【五】,圣人愚芚(通 纯)【六】,参万岁而一成 萬物都是如此的,是互相 蘊含精純於其中的。 纯【七】。万物尽然【八】, 而以是相蕴【九】。 我如何知道贪生不是迷惑 呢?我如何知道怕死不是像 幼兒流落在外而不知回家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 呢? 美人麗姬,是艾地守封疆人 【一】!予恶乎知恶死之非 的女兒,晉獻公剛得到麗姬 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二】! 時,麗姬哭得衣服都濕透了: 等她到了王宫裡,和晉王睡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 同一張床,吃同樣的美味, 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 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 (《商君书》“是以人主处 筐床之上,听丝竹之音,而 天下治”。徐注)床,食刍 豢,而后悔其泣也【三】。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 夢見飲酒作樂的人,醒來後 9
19 荧(通鶑,眼花缭乱之意。 转自曹注),而丘也何足以 知之【一】!且女亦大早计, 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 (肖音,鹏鸟)炙【二】。 予尝为女妄言之【一】,女 以妄听之。奚【二】旁日月, 挟宇宙【三】?为其吻合, 置其滑涽(昏音,任其混乱 也。徐注),以隶(把隶看 做尊贵)相尊(【四】。众 人役役【五】,圣人愚芚(通 钝)【六】,参万岁而一成 纯【七】。万物尽然【八】, 而以是相蕴【九】。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 【一】!予恶乎知恶死之非 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二】!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 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 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 (《商君书》“是以人主处 筐床之上,听丝竹之音,而 天下治”。徐注)床,食刍 豢,而后悔其泣也【三】。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 鴞鳥。 我不妨對你妄言說說聖 人之道,你就姑且聽聽, 怎麼樣? 聖人是依附日月而在,懷 抱著宇宙,和萬物合為一 體的,任其是非紛亂不 顧, 把卑下看作尊貴是沒有 貴賤之分的。眾人汲汲碌 碌, 聖人愚憨渾沌,揉合萬年 歲月而成一精純之體。 萬物都是如此的,是互相 蘊含精純於其中的。 我如何知道貪生不是迷惑 呢?我如何知道怕死不是像 幼兒流落在外而不知回家 呢? 美人麗姬,是艾地守封疆人 的女兒,晉獻公剛得到麗姬 時,麗姬哭得衣服都濕透了; 等她到了王宮裡,和晉王睡 同一張床,吃同樣的美味, 這時才後悔當初不該哭泣。 我如何知道死的人不會後悔 當初的戀生呢? 夢見飲酒作樂的人,醒來後 【一】【疏】听荧,疑惑不明之貌也。【二】【注】 夫物有自然,理有至极。循而直往,则冥然自合, 非所言也。故言之者孟浪,而闻之者听荧。虽复黄 帝,犹不能使万物无怀,而听荧至竟。故圣人付当 于尘垢之外,而玄合乎视听之表,照之以天而不逆 计,放之自尔而不推明也。今瞿鹊子方闻孟浪之言 而便以为妙道之行,斯亦无异见卵而责司晨之功, 见弹而求鸮炙之实也。夫不能安时处顺而探变求 化,当生而虑死,执是以辩非,皆逆计之徒也。 【一】【注】言之则孟浪也,故试妄言之。【二】 【注】若正听妄言,复为太早计也。故亦妄听之, 何?【疏】奚,何也。夫至理无言,言则孟浪。我 试为汝妄说,汝亦妄听何如?【三】【注】以死生 为昼夜,旁日月之喻也;以万物为一体,挟宇宙之 譬也。【疏】旁,依附也。挟,怀藏也。……。【四】 【注】以有所贱,故尊卑生焉,而滑涽纷乱,莫之 能正,【五】【注】驰鹜于是非之境也。【六】【注】 芚然无知而直往之貌。【七】【注】纯者,不杂者 也。夫举万岁而参其变,而众人谓之杂矣,故役役 然劳形怵心而去彼就此。唯大圣无执,故芚然直往 而与变化为一,一变化而常游于独者也。故虽参糅 亿载,千殊万异,道行之而成,则古今一成也;物 谓之而然,则万物一然也。无物不然,无时不成; 斯可谓纯也。【八】【注】无物不然。【九】【注】 蕴,积也。积是于万岁,则万岁一是也;积然于万 物,则万物尽然也。故不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彼我 胜负之所如也。【一】【注】死生一也,而独说生, 欲与变化相背,故未知其非惑也。【二】【注】少而 失其故居,名为弱丧。 【三】【注】一生之内,情变若此。当此之日,则 不知彼,况夫死生之变,恶能相知哉!【疏】昔秦 穆公与晋献公共伐丽戎之国,得美女一,玉环二。 秦取环而晋取女,即丽戎国艾地守封疆人之女也。 筐,正也。初去丽戎,离别亲戚,怀土之恋,故涕 泣沾襟。后至晋邦,宠爱隆重,与献公同方床而燕
蕲生乎【四】! 可能遇到傷心事而哭泣;萝 見傷心哭泣的人,醒來後可 能去享受田獵之樂。當做夢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 時,不知道那是萝。 泣者,旦而田猎【一】。方 有時萝中還在做萝,醒來後 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二】。 才知是做萝。且只有大知覺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三】, 的人才知道人生就是一場大 萝,而愚人卻自以為清醒, 觉而后知其梦也【四】。且 自認為什麼都知道。說什麼 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君貴啊,臣賤啊,真是固陋 極了! 【五】,而愿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犹察察,自以为明 察也。徐注)知之。君乎, 牧乎,固哉(私情所好奉之 孔丘與你,都是在做萝:我 为君,所恶视为牧图。徐注) 說你在做夢,也是在做萝。 【六】!丘也与女,皆梦也 我說的這些話,名稱叫作怪 異的言論。如果萬世後遇到 【七】;予谓女萝,亦梦也 一位大聖人,瞭解這些道理, 【八】。是其言也,其名为 也如同朝夕碰到一樣平常。 吊诡【九】。万世之后而一 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 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了我, 遇之也【一0】。 我沒勝你,你果真是對嗎? 我果真是錯嗎?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 我勝你,你沒勝我,我果真 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 是對嗎?而你果真是錯嗎? 非也邪?【一】我胜若,若 是我們有一人是對的,有一 人是錯的呢?還是我們兩人 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 都對,或者都錯呢? 也邪【二】?其或是也,其 我和你都不能夠知道,而凡 或非也邪【三】?其俱是也, 人都有成見,我找誰來正言 其俱非也邪【四】?我与若 呢? 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黑 暗(坦音。黮暗,不明。徐 假使找個意見和你相同的來 評判,他既然意見與你相同, 注)。吾谁使正之【五】? 如何還能評判呢?假使找個 20
20 蕲生乎【四】!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 泣者,旦而田猎【一】。方 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二】。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三】, 觉而后知其梦也【四】。且 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五】,而愚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犹察察,自以为明 察也。徐注)知之。君乎, 牧乎,固哉(私情所好奉之 为君,所恶视为牧圉。徐注) 【六】!丘也与女,皆梦也 【七】;予谓女梦,亦梦也 【八】。是其言也,其名为 吊诡【九】。万世之后而一 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 遇之也【一0】。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 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 非也邪?【一】我胜若,若 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 也邪【二】?其或是也,其 或非也邪【三】?其俱是也, 其俱非也邪【四】?我与若 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 暗(坦音。黮暗,不明。徐 注)。吾谁使正之【五】? 可能遇到傷心事而哭泣;夢 見傷心哭泣的人,醒來後可 能去享受田獵之樂。當做夢 時,不知道那是夢。 有時夢中還在做夢,醒來後 才知是做夢。且只有大知覺 的人才知道人生就是一場大 夢,而愚人卻自以為清醒, 自認為什麼都知道。說什麼 君貴啊,臣賤啊,真是固陋 極了! 孔丘與你,都是在做夢;我 說你在做夢,也是在做夢。 我說的這些話,名稱叫作怪 異的言論。如果萬世後遇到 一位大聖人,瞭解這些道理, 也如同朝夕碰到一樣平常。 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了我, 我沒勝你,你果真是對嗎? 我果真是錯嗎? 我勝你,你沒勝我,我果真 是對嗎?而你果真是錯嗎? 是我們有一人是對的,有一 人是錯的呢?還是我們兩人 都對,或者都錯呢? 我和你都不能夠知道,而凡 人都有成見,我找誰來正言 呢? 假使找個意見和你相同的來 評判,他既然意見與你相同, 如何還能評判呢?假使找個 处,进牢馔以盈厨,情好既移,所以悔其先泣。 【释 文】司马云:筐床,安床也。崔云:筐,方也。一 云:正床也。【四】【注】蕲,求也。 【一】【注】此寤寐之事变也。事苟变,情亦异, 则死生之愿不得同矣。故生时乐生,则死时乐死矣, 死生虽异,其于各得所愿一也,则何系哉!【二】 【注】由此观之,当死之时,亦不知其死而自适其 志也。【三】【注】夫梦者乃复梦中占其梦,则无以 异于寤者也。【四】【注】当所遇,无不足也,何为 方生而忧死哉!【五】【注】夫大觉者,圣人也。 大觉者乃知夫患虑在怀者皆未寤也。 【六】【注】夫愚者大梦而自以为寤,故窃窃然以 所好为君上而所恶为牧圉,欣然信一家之偏见,可 谓固陋矣。【疏】……牛曰牧,马曰圉也。 【七】【注】未能忘言而神解,故非大觉也。 【八】【注】即复梦中之占梦也。夫自以为梦,犹 未寤也,况窃窃然自以为觉哉! 【九】【注】夫非常之谈,故非常人之所知,故谓 之吊当卓诡,而不识其悬解。 【一0】【注】言能蜕然无系而玄同死生者至希也。 【一】【疏】……假使我与汝对争,汝胜我不胜, 汝胜定是,我不胜定非耶?固不可也。【二】【注】 若,而,皆汝也。……我胜定是,汝定非也?各据 偏执,未足可依也。【三】【疏】或,不定也。【四】 【疏】俱是则无非,俱非则无是。妄情也。【五】【注】 不知而后推,不见而后辩,辩之而不足以自信,以 其与物对也。辩对终日黮暗,至竟莫能正之,故当 付之自正耳。 【六】【疏】既将汝同见,则与汝不殊,与汝不殊, 何能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