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7378.4-1998 表2(完) 测项及分析方法 XN, ug/L 36无机氮 371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37.2次溴酸盐氧化法 亚硝酸盐 桊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硝酸盐 39.1镉柱还原法 锌-镉还原法 无机磷 40.1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402磷钼蓝萃取分光光度法 1硫化物以S-表示。 2氰化物以CN-表示 6汞 6.1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1.1范围和应用领域 适用于大洋、近岸及河口区海水中汞的测定 检出限:1.0×10-3gg/L 6.1.2方法原理 水样经硫酸过硫酸钾消化,在还原剂氯化亚锡的作用下,汞离子被还原为金属汞,采用气液平衡 开路吸气系统,在253.7nm波长测定汞原子特征吸收值 6.1.3试剂及其配制 除非另作说明,本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无汞纯水或等效纯水。 6.1.3.1过硫酸钾(K2S2O) 6.1-.3.2无水氯化钙(CaCl2):用于装填干燥管 6.1.33低汞海水:表层海水经滤纸过滤,汞含量应低于0.0051g/L。 6.1.3.4硝酸溶液:1+19 将50mL硝酸(p=1.42g/mL)用水稀释至1000 6.1.3.5硫酸溶液:1+1 在搅拌下将500m硫酸(P=1.84g/mL)缓慢地加到500mL水中 6.1.3.6硫酸溶液:0.5mol/L 在搅拌下将28mL硫酸(P=1.84g/mL)缓慢地加到水中,并稀释至1L 6.1.3.7盐酸溶液:1+1 将盐酸(p=1.19g/mL)用等体积水稀释 6.1.3.8盐酸羟胺溶液:100g/L 称取25g盐酸羟胺(NH2OH·HCl)溶于水中,并稀释至250mL。 6.1.3.9氯化亚锡溶液 称取100g氯化亚锡(SnCl2)于烧杯中,加入500mL盐酸溶液(6,1.3.7),加热至氯化亚锡完全溶
GB 17378.4一 1998 表 2(完) │编号 │ 测项及分析方法 │ XN, Kg/L│ │36 │无 机 氮 │ │ │ 37 │ 氨 │ │ │37.1 │ 靛 酚 蓝 分 光 光 度 法 │ │ │37.2 │ 次 澳 酸 盐 氧 化 法 │ │ │ 38 │ 亚 硝 酸 盐 │ │ │38.1 │ 蔡 乙二 胺 分 光 光 度 法 │ │ │ 39 │ 硝 酸 盐 │ │ │39.1 │ 锡 柱 还 原 法 │ │ │39. 2 │ 锌 一锡 还 原 法 │ │ │ 40 │ 无 机 磷 │ 0.2 │ │40.1 │ 磷 铝 蓝 分 光 光 度 法 │ │ │40.2 │ 磷 铝 蓝 萃 取 分 光 光 度 法 │ │ │注 │ │1 硫化物以S3一表示。 │ │2 氰化物以CN一表示 │ 6 汞 6.1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1.1 范围和应用领域 适用于大洋、近岸及河口区海水中汞的测定。 检出限:1. 0 x 10-3 jig/L. 6.1.2 方法原理 水样经硫酸一过硫酸钾消化,在还原剂氯化亚锡的作用下,汞离子被还原为金属汞,采用气一液平衡 开路吸气系统,在 253. 7 nm波长测定汞原子特征吸收值。 6.1.3 试剂及其配制 除非另作说明,本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无汞纯水或等效纯水。 6.1-3.1 过硫酸钾(KZS208) 6.1-3.2 无水氯化钙(CaC12 ):用于装填干燥管。 6.1-3.3 低汞海水:表层海水经滤纸过滤,汞含量应低于0. 005 pg/La 6.1.3.4 硝酸溶液:1十19 将 50 mL硝酸(p=1. 42 g/mL)用水稀释至 1 000 ml,. 6.1.3.5 硫酸溶液 ;1十1 在搅拌下将 500 mI.,硫酸(<p=1. 84 g/mL)缓慢地加到 500 mL水中。 6.1.3.6 硫酸溶液:0. 5 mol/L 在搅拌下将28 mL硫酸((p=1. 84 g/mL)缓慢地加到水中,并稀释至1 L, 61.3.7 盐酸溶液:1+1 将盐酸(p=1. 19 g/mL)用等体积水稀释。 6.1.3.8 盐酸经胺溶液:100 g/L 称取25 g盐酸轻胺(NHZOH·HCl)溶于水中,并稀释至250 mL, 6.1.3.9 氯化亚锡溶液 称取 100 g氯化亚锡(SnC12)于烧杯中,加入 500 mL盐酸溶液(6.1.3.7),加热至氯化亚锡完全溶
GB17378.4-1998 解冷却后盛于试剂瓶中。临用时加等体积水稀释。汞杂质高时,通入氮气除汞,直至汞含量检不出 6.1.310汞标准贮备溶液:1.00mg/mL-Hg 称取0.1354g氯化汞(HgCl2,预先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于10mL烧杯中,用硝酸溶液(6.1.3.4) 溶解,全量移入100mL量瓶中,加硝酸溶液(6.1.3.4)稀释至刻度,混匀。盛于棕色硼硅玻璃试剂瓶中, 此溶液1.00mL含1.00mg汞,保存期为一年。 6.1.311汞标准中间溶液:10.0wg/mL 移取1.00mL汞标准贮备溶液(6.1.3.10)于100mL量瓶中,加硝酸溶液(6.1.3.4)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1.00mL含10.0wg汞,保存期一星期。 6.1.312汞标准使用溶液:0.100gg/mL 移取1.00mL汞标准中间溶液(6.1.3.11)于100mL量瓶中,加硫酸溶液(6.1.3.6)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1.00mL含0.1004g汞。当日配制 6.1.4仪器及设备 测汞装置见图1。 3 A 1一抽气泵;2一空气流量调节阀;3—含汞废气吸收器;4—测汞仪;5—光吸收池;6—干燥管 三通阀;8一汞蒸气发生瓶;9—空气净化装置;10-活性碳吸收器;11—气体流量计 图1冷原子吸收测汞装置 汞蒸气发生瓶:用250mL锥形玻璃洗瓶改制而成,截割洗瓶通气管下端,恰使管端刚离开待 测的液面; 量瓶:100mL; 刻度吸管:0.2,0.5,1,2,5mL; 移液吸管:1mL; 试剂瓶:250,500,1000mL,棕色250mL; 锥形瓶:250mL; 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6.1.5分析步骤 6.1.5.1绘制标准曲线 6.1.5.1.1取6个汞蒸气发生瓶,分别加入100mL低汞海水(6.1.3.3),2.5mL硫酸溶液 (6.1.3.5),摇匀,用0.2mL刻度吸管分别移入0,0.010,0.020,0.040,0.060,0.080mL汞标准使用液 (6.1.3.12),混匀 6.1.5.1.2将测汞系统上的三通开关(7)转至调零档,以1~1.5L/min流速的空气通过光吸收池 6.1.5.1.3将汞蒸气发生瓶依次连接于测汞系统中,加入2.0mL氯化亚锡溶液(6.1.3,9),塞紧瓶 塞,剧烈振摇1min 6.1.5.1.4调节测汞仪零点,把三通开关转至测定档,测其吸光值A,。 6.1.51.5将数据记入附录表A1中,吸光值A,-A4(标准空白)为纵坐标,相应的汞量(pg)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6.1.5.2水样测定 6.1.5.2.1量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硫酸溶液(6.1.3.5),0.25g过硫酸钾
Gs 17378.4一 1998 解,冷却后盛于试剂瓶中。临用时加等体积水稀释。汞杂质高时,通入氮气除汞,直至汞含量检不出。 6.1.3.10 汞标准贮备溶液:1. 00 mg/mL-Hg, 称取 0. 135 4 g氯化汞(HgCl,,预先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于 10 mL烧杯中,用硝酸溶液((6.1.3.4) 溶解,全量移入 100 mL量瓶中,加硝酸溶液(6.1.3.4)稀释至刻度,混匀。盛于棕色硼硅玻璃试剂瓶中, 此溶液1. 00 mL含1. 00 mg汞,保存期为一年。 6.1.3.11 汞标准中间溶液:10. 0 rLg/mL 移取 1. 00 mL汞标准贮备溶液((6.1.3.10)于 100 mL量瓶中,加硝酸溶液(6.1.3.4)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1. 00 mL含10. 0 jug汞,保存期一星期。 6.1-3. 12 汞标准使用溶液:0. 100 tg/mL 移取 1. 00 mL汞标准中间溶液(6.1.3.11)于 100 mL量瓶中,加硫酸溶液((6.1.3.6)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 1. 00 mL含 0. 100 pig汞。当日配制。 6.1.4 仪器及设备 — 测汞装置见图 to 1一抽气泵;z一空气流量调节阀;3一含汞废气吸收器 4-测汞仪;5一光吸收池;6一干燥管; 7一三通阀;8一汞蒸气发生瓶;9一空气净化装置;10一活性碳吸收器;11一气体流量计 图 1 冷原子吸收测汞装置 — 汞蒸气发生瓶:用 250 mL锥形玻璃洗瓶改制而成,截割洗瓶通气管下端,恰使管端刚离开待 测的液面; — 量瓶:100 mL; — 刻度吸管:0.2,0. 5,1,2,5 mL; — 移液吸管:1 mL ; — 试剂瓶:250,500,1 000 mL,棕色 250 mL; — 锥形瓶:250 mL; — 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6.1.5 分析步骤 6.1.5.1 绘制标准曲线 6.1.5.1.1 取 6个汞蒸气 发生瓶,分别 加入 100 mL低汞海 水 ((6.1.3.3), 2. 5 mL硫酸溶液 (6-1.3-5),摇匀,用 0. 2 mL刻度吸管分别移入 。,0. 010,0. 020,0. 040,0. 060,0. 080 mL汞标准使用液 (6.1.3.12),混匀。 6.1-5. 1.2 将测汞系统上的三通开关(7)转至调零档,以 1^-1. 5 L/min流速的空气通过光吸收池。 6.1.5.13 将汞蒸气发生瓶依次连接于测汞系统中,加入 2. 0 mL氯化亚锡溶液((6.1.3.9),塞紧瓶 塞,剧烈振摇 1 min. 6.1.5.1.4 调节测汞仪零点 ,把三通开关转至测定档 ,测其吸光值 A, a 6.1.5.1.5 将数据记入附录表A1中,吸光值A,-Ao(标准空白)为纵坐标,相应的汞量年B)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6.,.5.2 水样测定 6.1.5.2.1 量取 100 mL水样于 250 mL锥形瓶中,加 2.5 mL硫酸溶液((6. 1.3.5),0. 25 g过硫酸钾
GB17378.4-1998 (6.1,3,1)放置在常温下消化15h以上,或加热煮沸1min后冷却至室温(采样时也可先按计量加入上 述两种消化剂)。滴加2mL盐酸羟胺溶液(6.1.3.8) 6.1.5.2.2将水样转移入汞蒸气发生瓶(注意赶尽氯气!)其余按照6.1.5.1.2~6.1.5.1.4步骤测定 其吸光值A-。 6.1.5.2.3量取100mL无汞纯水,按以上步骤测定分析空白值Ab,将测定数据记录表A1中。 6.1.6记录和计算 将样品测定数据记入附录表A2中,由(A-Ab=A)值查标准曲线得汞量m,或用线性回归计算m 值:m=4-a,按式(2)计算水样中汞浓度。 1000 (2) 式中:cH水样中汞浓度,g/L V—一水样体积,mL; m—一水样中汞含量,g; 曲线截距 b—曲线斜率 6.1.7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个实验室测定同一天然海水加标样品,内含:汞1.25g/L 相对误差:0.50%;重复性(r):0.17g/L; 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4.8%;再现性(R):0.37μg/L;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9.3%。 6.1.8注意事项 6.1.8.1汞离子在蒸馏水中极不稳定,因此,汞的标准系列应配於过滤的表层海水或2%的氯化钠溶 液中。 6.1.8.2氯气影响测定结果,在测定前必须除净消化样品中的氯气,否则结果偏高。 6.1.8.3所用器皿,均须用1+3硝酸溶液浸泡1d以上,并检查合格 6.1.8.4用过的汞蒸气发生瓶,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再用水洗净 6.2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6.2.1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适用于近岸排污口港口及工业排污水域,含汞较高的水样,不适用于远海及大洋等低汞海水的测 定 检出限:0.4g/L。 6.22方法原理 汞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成离子汞,再用氯化亚锡将离子汞还原成原子汞蒸气。随载气进 入高锰酸钾吸收液中,再以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萃取。汞与双硫腙反应生成橙色鍪合物,于485πm处 测定吸光值。 6.23试剂及其配制 除非另作说明,本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无汞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 6.2.3.1汞标准溶液 6.23.1.1汞标准贮备溶液:100.0g/mLHg 称取0.1354g氯化汞(HgC2优级纯)于100mL烧杯中,用硫酸溶液(6.2.3.2)溶解后,全量移入 1000mL量瓶中,再用硫酸溶液(6.2.3.2)稀释至标线,混匀 6.231.2汞标准使用溶液:1.00gg/mL 移取1.00mL汞标准贮备溶液(6.2.3.1.1)于100ml量瓶中,用硫酸溶液(6,2.3.2)稀至标线,混
GB 17378.4一 1998 (6.1.3.1)放置在常温下消化 15h以上,或加热煮沸 1 min后冷却至室温(采样时也可先按计量加入上 述两种消化剂)。滴加 2 mL盐酸羚胺溶液((6. 1. 3. 8) a 6.1.5.2.2 将水样转移入汞蒸气发生瓶(注意赶尽氯气!)其余按照 6.1.5.1.2^6.1.5.1.4步骤测定 其吸光值AWo 6.15.2.3 量取 100 mL无汞纯水,按以上步骤测定分析空白值 Ab,将测定数据记录表 Al中。 6.1.6 记录和计算 将样品测定数据记入附录表 A2中,由(万,一万b=A)值查标准曲线得汞量 m,或用线性回归计算 m 值 :m 式中: 6.1.7 A一a b ,按式(2)计算水样中汞浓度。 CH:一等X‘000 .............·······。···… … (2) CH8— 水样中汞浓度,1,g/L; V— 水样体积,mL ; m— 水样中汞含量,1g; a— 曲线截距; b— 曲线斜率。 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个实验室测定同一天然海水加标样品,内含:汞 l. 25 }tg/L o 相对误差:0.500o;重复性(r) ; 0. 17 fig/L; 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4. 80o;再现性(R) . 0. 37 ug/L;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9.3Y0 6.1.8 注意事项 6.1.8.1 汞离子在蒸馏水中极不稳定,因此,汞的标准系列应配放过滤的表层海水或 2%的氯化钠溶 液中。 61.8.2 氯气影响测定结果,在测定前必须除净消化样品中的氯气,否则结果偏高。 6.18.3 所用器皿,均须用 1+3硝酸溶液浸泡 1d以上,并检查合格。 6.1.8.4 用过的汞蒸气发生瓶,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再用水洗净。 6.2 双硫腺分光光度法 6.2.1 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适用于近岸排污口、港口及工业排污水域,含汞较高的水样,不适用于远海及大洋等低汞海水的测 定。 检出限:0. 4 ug/L o 6.2.2 方法原理 汞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成离子汞,再用氯化亚锡将离子汞还原成原子汞蒸气。随载气进 入高锰酸钾吸收液中,再以双硫腺一四氯化碳溶液萃取。汞与双硫腺反应生成橙色赘合物,于 485 nm处 测定吸光值。 6.2.3 试剂及其配制 除非另作说明,本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无汞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 6.2.3.1 iT标准溶液 6.2.3.,·1 汞标准贮备溶液:100. 0 lAg/mL-Hg 称取 0. 135 4 g氯化汞(HgCl,,优级纯)于 100 mL烧杯中,用硫酸溶液((6-2.3-2)溶解后,全量移入 1 000 mL量瓶中,再用硫酸溶液((6.2.3.2)稀释至标线,混匀。 6.23.1.2 汞标准使用溶液:1. 00 Y.g/mL 移取 1. 00 mL汞标准贮备溶液(6.2.3.1.1)于 100 mL量瓶中,用硫酸溶液((6-2.3-2)稀至标线,混 匀
GB17378.4-1998 6.2.3.2硫酸溶液:c(1/2H2SO4)=1mol/L 量取28mL硫酸(H2SO4,p=1.84g/mL,优级纯)在不断搅拌下滴加于9mL水中,混匀 6.2.3.3硫酸溶液:1+1 将500mL硫酸(HSO4,p=1.84g/mL,优级纯)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倒入同体积的水中,混匀 冷却后盛于1000mL试剂瓶中。 6.2.3.4高锰酸钾溶液:50g/L 称取5g高锰酸钾(KMnO4),溶于水中并稀至100mL,混匀。于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6.2.3.5吸收液 分别取10mL硫酸溶液(6.2.3.3)和10mL高锰酸钾溶液(6.2.3.4)混合,加水稀至100mL,混 6.2.3.6氯化亚锡溶液 称取100g氯化亚锡(SnCl2·2H2O)于烧杯中,加入500mL1+1盐酸溶液,加热至氯化亚锡完全 溶解,冷却后盛于棕色试剂瓶中,于冰箱中保存。 6.23.7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 6.2.3.7.1双硫腙贮备液 称取100mg双硫腙(CH3N: NCSNHNHCSH5),溶于20mL三氯甲烷(CHCl3)及80mL四氯化碳 (6.2.3.11)中,滤入250mL分液漏斗,加100mL稀氨水(1+50)振摇萃取,此时双硫腙生成铵盐进入 水相。将下层有机相转入第二个分液漏斗,再加100mL稀氨水(1+50)萃取一次。弃去有机相,合并水 相。用四氯化碳(6.2.3.11)洗涤水相三次(每次30mL),弃去有机相。向水相中滴加1+2盐酸溶液至 水溶液呈酸性,此时双硫腙以紫黑色片状结晶析出。用250mL四氯化碳(6.2.3.11)分三次振荡提取, 合并有机相,再经塞有脱脂棉的分液漏斗将有机相滤入棕色试剂瓶中(弃去初流液5mL)。加入盐酸羟 胺的硫酸溶液〔10mL盐酸羟胺溶液(6.2.3.8)和10mL硫酸溶液(6.2.3.2)的混合液〕,覆于有机相液 面上,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623.7.2双硫腙使用液:透光率T=70%(吸光值A2=0.155) 双硫腙使用液的浓度以透光率(T%)表示(规定在500nm波长,1cm测定池) 配制方法及步骤 取1.00mL双硫腙贮备液(6.2.3.7.1)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四氯化碳(6.2.3.11)稀释至一定体积 (V3),通常为10mL,以四氯化碳(6.2.3.11)为参比液调零点,在500nm波长,1cm测定池测其吸光值 (A1) 按所需使用液的浓度吸光值(A2)和所需体积(V2)见表3所列参数计算出移取贮备液的毫升数 (V1) v1=×A2×1 表3 吸光值(A2) 应用领域 70% 50% 0.301 锌、镉 0.523 20% 镉 15% 0.824 6.2.3.8盐酸羟胺溶液:100g/L 称取10g盐酸羟胺(NH2OH·HC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每次用5mL双硫腙使用液
GB 17378.4一 1998 6.2-3.2 硫酸溶液:c (1 /2H2SO, )=1 mol/L 量取 28 mL硫酸(H,SO,,p=1. 84 g/mL,优级纯)在不断搅拌下滴加于 9 mL水中,混匀。 6.2-3.3 硫酸溶液:1十1 将500mL硫酸(H2SO,, p=1. 84 g/mL,优级纯)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倒入同体积的水中,混匀。 冷却后盛于 1 000 mL试剂瓶中。 6.2-3.4 高锰酸钾溶液:50 g/L 称取5g高锰酸钾(KMnO, ),溶于水中并稀至100 mL,混匀。于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6.2-3.5 吸收液 分别取 10 mL硫酸溶液(6.2-3-3)和 10 mL高锰酸钾溶液(6.2-3-4)混合,加水稀至 100 mL,混 匀。 6.2.3.6 氯化亚锡溶液 称取100 g氯化亚锡(SnC12·2H,O)于烧杯中,加入500 mL 1+1盐酸溶液,加热至氯化亚锡完全 溶解,冷却后盛于棕色试剂瓶中,于冰箱中保存。 6.2.3.7 双硫踪一四氯化碳溶液 6.2-3-7.1 双硫腺贮备液 称取 100 mg双硫踪(C,H,N : NCSNHNHC,H,) ,溶于 20 mL三氯甲烷(CHCI,)及 80 mL四氯化碳 (6.2.3.11)中,滤入 250 mL分液漏斗,加 100 mL稀氨水((1+50)振摇萃取,此时双硫踪生成按盐进入 水相。将下层有机相转入第二个分液漏斗,再加 100 mL稀氨水((1+50)萃取一次。弃去有机相,合并水 相。用四氯化碳(6.2.3.11)洗涤水相三次(每次 30 mL),弃去有机相。向水相中滴加 1十2盐酸溶液至 水溶液呈酸性,此时双硫踪以紫黑色片状结晶析出。用 250 mL四氯化碳((6.2.3.11)分三次振荡提取, 合并有机相,再经塞有脱脂棉的分液漏斗将有机相滤入棕色试剂瓶中(弃去初流液 5 mL)。加入盐酸轻 胺的硫酸溶液〔10 mL盐酸经胺溶液((6-2. 3-8)和 10 mL硫酸溶液(6.2. 3-2)的混合液〕,覆于有机相液 面上,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6.2-3-7.2 双硫棕使用液:透光率T= 70Y(吸光值 AZ=0. 155) 双硫腺使用液的浓度以透光率(Too)表示(规定在 500 nm波长,1 cm测定池)。 配制方法及步骤 : 取 1. 00 mL双硫踪贮备液(6.2.3.7.1)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四氯化碳(6.2.3.11)稀释至一定体积 (V3),通常为 10 mL,以四氯化碳(6.2.3. 11)为参比液调零点,在 500 nm波长,1 cm测定池测其吸光值 (AI) 按所需使用液的浓度吸光值(A2)和所需体积(VZ)见表 3所列参数计算出移取贮备液的毫升数 (V,)。 V,X A,X 1 v , 今 -----二丫一-二----.一 V3入1 表 3 ·“’.·.·················…… (3) │透光率│ 吸光值(A,) │ 应用领域│ │700o │ 0.155 │ 铅 、汞 │ │50% │ 0.301 │ 锌 、锡 │ │30% │ 0.523 │ 镊 │ │20% │ 0. 699 │ 锡 │ │15% │ 0.824 │ │ 6.2-3.8 盐酸9胺溶液:100 g/L 称取 10g盐酸轻胺(NH20H " HC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 mL,每次用 5 mL双硫踪使用液
GB17378.4-1998 (6.23.7.2)萃取数次,至有机相呈绿色为止,弃去有机相,水相盛于试剂瓶中 6.23.9氨水溶液:c(NH3·H2O)=1.0mol/L 若需精制可选用等温扩散法提纯 分别取500mL氨水(NH3H2O,p=0.90g/L)和500mL去离子水分别放入烧杯中,置于同一个 空干燥器中,加盖,放置两昼夜以上,将吸收提纯后的氨水用盐酸溶液(cHCl=1.0mol/L)标定其浓度, 再用水稀释至1.0mol/L。 6.23.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50g/L 称取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H1Na2O8·2H2QO),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每次用5mL双硫 腙使用液(6.2.3.7.2)提取数次,至有机相为绿色,弃去有机相,水相盛于滴瓶中 6.2.3.11四氯化碳(CCl4):优级纯,或经纯化处理。 6.24仪器及设备 分光光度计; 汞蒸气发生瓶:250mL; 活芯气体采样管(包氏吸收管):10mL 锥形分液漏斗:50,250,500mL; 具塞比色管:25mL; 短颈平底烧瓶:500mL,24号标准口; 抽气泵; 气体流量计; 水流唧筒或医用注射器:100mL; 可调温电炉:1000W; 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6.2.5分析步骤 62.5.1样品消化 量取500mL海水样品,置于平底烧瓶中,加入10mL硫酸溶液(6.2.3.3),2mL高锰酸钾溶液 (6.2.3.4)混匀。于电炉上加热升温至70℃,保持2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消化中若高锰酸钾颜色褪尽 需适当补加高锰酸钾溶液(6.2.3.4)至紫红色稳定不变。 6.2.5.2绘制标准曲线 6.25.21取6支具塞比色管,各加入10.0mL吸收液(6.2.3.5),分别加入汞标准使用溶液 (6.2.31.2)0,0.50,1.00,2.00,3.00,4.00mL,加水补足至20mL 6.2.5.2.2滴加盐酸羟胺溶液(6.2.3.8),振摇至颜色褪尽,开盖放置30min 6.2.5.2.3向比色管中加5.0mL双硫腙使用液(6,2.3.7.2)剧烈振荡200次(过程中开盖放气 次),静置分层,用水流唧筒(或医用注射器)吸去上层水相。再用水洗涤有机相2~3次(每次用水约 20mL),振荡50次即可,吸去水相 62.5.2.4加入10mL氨水溶液(6,2.3.9)及2滴EDTA-Na4溶液(6.2.310)振荡30次,静置分层, 同上法吸去水相。再加入10mL氨水溶液(6.2.3.9)振荡30次,移入50mL分液漏斗中 6.25.2.5将有机相通过塞有脱脂棉的分液漏斗,滤入干燥的1cm测定池中,以四氯化碳(6.2.3.11) 调零,于波长485mm处测定吸光值A,和A0(标准空白)。将数据记入附录表A1中 6.2.5.2.6以A,-A0为纵坐标,相应的含汞微克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6.2.5.3样品测定 6.2.531向消化完的样品中,滴加盐酸羟胺溶液(6.2.3.8),使过量的高锰酸钾颜色褪去。然后按图 2接入曝气-吸收装置系统
GB 17378.4一 1998 (6. 2. 3. 7. 2)萃取数次,至有机相呈绿色为止,弃去有机相,水相盛于试剂瓶中。 6.2-3.9 氨水溶液:c(NH,·H2O)二1. 0 mol/L 若需精制可选用等温扩散法提纯: 分别取500 mL氨水(NH, " H,O,p=O. 90 g/L)和500 mL去离子水分别放入烧杯中,置于同一个 空干燥器中,加盖,放置两昼夜以上,将吸收提纯后的氨水用盐酸溶液(cHCl=1. 0 mol/L)标定其浓度, 再用水稀释至1. 0 mol/L, 6.2.3.1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50 g/L 称取 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oHl4Na2O8 . 2H,O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 mL。每次用 5 mL双硫 腺使用液((6-2-3.7-2)提取数次,至有机相为绿色,弃去有机相,水相盛于滴瓶中。 6.2.3.11 四氯化碳(CCI,):优级纯,或经纯化处理。 6.2.4 仪器及设备 — 分光光度计 ; — 汞蒸气发生瓶;250 mL; — 活芯气体采样管(包氏吸收管),10 mL; — 锥形分液漏斗:50,250,500 mL; — 具塞比色管:25 mL; — 短颈平底烧瓶;500 mL,24号标准口; — 抽气泵 ; — 气体流量计 ; — 水流卿筒或医用注射器:100 mL; — 可调温电炉:1 000 W ; — 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6.2.5 分析步骤 6.2-5., 样品消化 量取 500 mL海水样品,置于平底烧瓶中,加入 10 mL硫酸溶液(6.2.3-3),2 mL高锰酸钾溶液 (6.2.3.4)混匀。于电炉上加热升温至7 0 `C,保持20 min,然后冷却至室温。消化中若高锰酸钾颜色褪尽 需适当补加高锰酸钾溶液(6.2.3.4)至紫红色稳定不变。 6.2.5.2 绘制标准曲线 6.2.5.2.1 取 6支具塞 比色管,各加入 10. 0 mL吸收液((6-2.3-5),分别加入汞标准使用溶液 (6-2-3.1-2)0,0.50,1. 00,2. 00,3. 00,4. 00 mL,加水补足至 20 mL o 6.2-5-2.2 滴加盐酸轻胺溶液(6.2.3.8),振摇至颜色褪尽,开盖放置 30 min, 6.2.5.2.3 向比色管中加 5. 0 mL双硫踪使用液((6.2.3.7.2)剧烈振荡 200次(过程中开盖放气一 次),静置分层,用水流哪筒(或医用注射器)吸去上层水相。再用水洗涤有机相 2-3次(每次用水约 20 mL),振荡 50次即可,吸去水相。 6.2-5.2-4 加入 10 mL氨水溶液(6.2.3. 9)及 2滴 EDTA-Na,溶液(6. 2.3. 10)振荡 30次,静置分层, 同上法吸去水相。再加入 10 mL氨水溶液((6. 2. 3-9)振荡 30次,移入 50 mL分液漏斗中。 6.2.5.2.5 将有机相通过塞有脱脂棉的分液漏斗,滤入干燥的 1 cm测定池中,以四氯化碳(6. 2.3. 11) 调零,于波长 485 nm处测定吸光值 A:和 Ao(标准空白)。将数据记入附录表 A1中。 6.2-5-2.6 以A,-A。为纵坐标,相应的含汞微克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6.2-5.3 样品测定 6.2.5.3.1 向消化完的样品中,滴加盐酸经胺溶液(6.2-3-8),使过量的高锰酸钾颜色褪去。然后按图 2接入曝气一吸收装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