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专业:2000级环境工程 总学时:60 讲授时间:2003-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专业:2000级环境工程 总学时:60 讲授时间:2003-11-
内容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 气态污染物的其它净化方法 净化装置的选择、设计和运行管理
内 容 •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 • 气态污染物的其它净化方法 • 净化装置的选择、设计和运行管理
第九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吸收的基本原理 吸收设备及计算 吸收法净化S02废气 吸收法净化其它尾气
第九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 吸收的基本原理 ▪ 吸收设备及计算 ▪ 吸收法净化SO2废气 ▪ 吸收法净化其它尾气
吸收净化法:是利用废气中各混合组分在选定的吸收剂中 溶解度不同,或者其中某一种或多种组分与吸收剂中活 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将有害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 净化废气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①物理吸收:较简单,可看成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吸收限度取决于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浓度; 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污染物从气相转入液相的扩散速度 ②化学吸收:吸收过程中组分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吸收限度同时取决于气液平衡和液相反应的平衡条件; 吸收速率同时取决于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 同:两类吸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吸收设备大 致相同。 异: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能提高反应速度,并使吸 收的程度更趋于完全。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所需净 化治理的废气,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实 际中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吸收净化法:是利用废气中各混合组分在选定的吸收剂中 溶解度不同,或者其中某一种或多种组分与吸收剂中活 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将有害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 净化废气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①物理吸收:较简单,可看成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吸收限度取决于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浓度; 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污染物从气相转入液相的扩散速度 ②化学吸收:吸收过程中组分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吸收限度同时取决于气液平衡和液相反应的平衡条件; 吸收速率同时取决于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 同:两类吸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吸收设备大 致相同。 异: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能提高反应速度,并使吸 收的程度更趋于完全。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所需净 化治理的废气,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实 际中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9-1吸收的基本理论 吸收过程的实质是物质由气相转入液相的传质过程 气液平衡一亨利定律 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在100Kg水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在恒定的T、P下,使一定量吸收剂与混合气体充分接 触后,气、液两相最终可达平衡,此时v吸收=解吸’这时 其中: C c—可溶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 (即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Kg/m3 p*—被吸收气体在溶液面上的分压 (称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Kpa 溶解度性质: 几种常见气体O2、NH2、HCL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 见图9-1及187,表9-1
§9-1 吸收的基本理论 吸收过程的实质是物质由气相转入液相的传质过程。 一、 气液平衡—亨利定律 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在100Kg水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在恒定的T、P下,使一定量吸收剂与混合气体充分接 触后,气、液两相最终可达平衡,此时v吸收=v解吸,这时 其中: c—可溶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 (即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 Kg/m3 p*—被吸收气体在溶液面上的分压 (称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Kpa 溶解度性质: 几种常见气体SO2、NH3、HCL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 (见图9-1 及书P187 ,表9-1) ( ) c = f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