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7378.7-1998 本标准是《海洋监测规范》的第7部分,是在HY003.9—91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标准 规定了海洋监测中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GB17378.1-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17378.2-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7378.7-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水浸、洪君超、张春明许昆灿陈维岳、金涛。 715
GB 17378.7一 1998 前 、 人 口 本标准是《海洋监测规范》的第 7部分 ,是在 HY 003. 9-91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标准 规定了海洋监测中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GB 17378.1-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1部分 :总则 GB 17378. 2-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2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 3-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3部分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 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4部分 :海水分析 GB 17378. 5-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5部分 :沉积物分析 GB 17378. 6-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6部分 :生物体分析 GB 17378. 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7部分 :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 出。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 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水浸、洪君超、张春 明、许昆灿、陈维岳、金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1998 Th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monitoring Part7: Ecological survey of offshore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monitoring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378.1-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17378.2-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B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2763—91海洋调查规范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利用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或机体的各不同水平(器官、细胞、亚细胞等)对环境质量变 化所产生的反应来评价、判断环境健康状况的方法。 3.2监测生物 monitoring organism 定期以某种或某几种生物为对象,分析测定其体内污染物质的含量,以反映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 这些生物对象称为监测生物。目前用作监测生物的有牡蛎、贻贝、蛤仔等 3.3指标生物 index organIsm 指能反映某种特殊生态环境的生物种类。如: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的种类或对某种污 染物敏感的种类 3.4毒性试验 toxicity test 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的试验包括急 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806-22批准 1999-01-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海 洋 监 测 规 范 第 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7378.7一 1998 Th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monitoring Part7:Ecological survey of offshore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monitoring 范 围 本标准规定 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7378. 1-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1部分:总则 GB 17378. 2-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 3-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 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4部分 :海水分析 GB 17378. 5-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5部分 :沉积物分析 GB 17378.6-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6部分 :生物体分析 GB 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 3 定 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利用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或机体的各不同水平(器官、细胞 、亚细胞等)对环境质量变 化所产生的反应来评价、判断环境健康状况的方法 。 3.2 监测生物 monitoring organism 定期以某种或某几种生物为对象,分析测定其体内污染物质的含量 ,以反映环境污染 的时空变化。 这些生物对象称为监测生物。目前用作监测生物的有牡砺、贻贝、蛤仔等。 3.3 指标生物 index organism 指能反映某种特殊生态环境的生物种类。如 :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的种类或对某种污 染物敏感的种类 。 3.4 毒性试验 toxicity test 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的试验。包括急 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国家质,技术监督局 1998一06一22批准 1999一01一01实施
GB17378.7-1998 3.5剂量 dosage 通常指进入生物体的毒物的量。但在进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时,也可用于表示试验海水溶液污染物 的浓度 3.6效应 effectiveness 毒物作用于生物体,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异常或死亡反应的现象 3.7试液 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8稀释度 dilution 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 3.9受试生物 test organism 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受试生物通常要求是对该试验毒物比较敏感的种类。 3.10受试时间 testing time 或称致毒时间。系指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3.11半数致死浓度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造成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以LC3表示。例如:48h-LC30,系指经48h 致毒试验,50%的受试生物致死的浓度 3.12半数效应浓度 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50%的受试生物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 失等等的毒物浓度。以EC50表示。例如:96h-EC30,表示经96h致毒试验,50%的受试生物出现异常反 应的浓度 4一般规定 4.1项目和方法 4.1.1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4.1.2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4.1.3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4.1.4叶绿素a的测 荧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4.1.5粪大肠菌群检测 发酵法 滤膜法 4.1.6细菌总数测定 平板计数法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1.7生物毒性试验 4.1.8鱼类回避反应实验 4.1.9滤食率测定 4.1.10赤潮毒素一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附录A(提示的附录):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 附录B(提示的附录):几种受试动物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表 4.2说明 4.2.1在调查、监测中,应依据目的、任务、性质,认真考虑生物调查、监测内容。一般而言,在基线(背
GB 17378.7一 1998 3.5 剂量 dosage 通常指进人生物体 的毒物的量。但在进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时,也可用于表示试验海水溶液污染物 的浓度 。 3.6 效应 effectiveness 毒物作用于生物体 ,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异常或死亡反应的现象 。 3.7试液 test solution 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8 稀释度 dilution 试液被稀释的程度 (倍数)。 3.9受试生物 test organism 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受试生物通常要求是对该试验毒物比较敏感的种类 。 3.10 受试时间 testing time 或称致毒时间。系指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3.11半数致死浓度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造成 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以 LC, 表示。例如 :48h-LC,,,系指经 48h 致毒试验 ,50%的受试生物致死的浓度。 3.12半数效应浓度 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 50%的受试生物 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 :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 失等等)的毒物浓度。以 EC,,表示。例如:96h-EC,,,表示经 96h致毒试验,50%的受试生物 出现异常反 应的浓度 。 4 一般 规定 4.1 项 目和方 法 4.1.1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4.1.2 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4.1.3 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4.1.4 叶绿素 a的测定 — 荧光光度法 — 分光光度法 4.1.5 粪大肠 菌群检 测 — 发酵 法 — 滤膜 法 4.1.6 细菌总 数测定 — 平板计数法 —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1.7 生物毒性试验 4.1.8 鱼 类 回避反应 实验 4.飞.9 滤食率测定 4.1.10 赤潮毒素— 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附录 A(提示的附录):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 附录 B(提示的附录):几种受试动物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表 。 4.2 说 明 4.2.1 在调查、监测中,应依据 目的、任务、性质 ,认真考虑生物调查、监测内容。一般而言 ,在基线 (背
GB17378.7-1998 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4.1.1~4.1.6条是必测的;在危害调查和排污口、倾废区、海上石油开 发区等的监视、监测中,可选测4.1.7~4.1.9条;而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通常只在赤潮发 生区和赤潮多发季节定期监测,或发现可疑的麻痹性贝毒(PSP)中毒事件时应用。 4.2.2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附录A),运用时应慎重,尽可能比较几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 与传统的生态描述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4.2.3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见附录B)因生物地区性很强,各地用其进行毒 性试验时,尚应进行必要的试养 4.2.4在生物监测中,对生物体(监测生物)内污染物质累积量的测定,也是主要内容之一。其分析测定 方法见GB17378.6。 5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5.1调查内容和方法 5.1.1调查内容 5.1.1.1生物调查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5.1.1.2环境调查 根据污染调查的目的、类型及污染源的性质,酌情考虑调查和监测项目。赤潮的环境调查和监测,特 别应考虑营养盐(N、P、Si)、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水色、微量重金属铁和锰、叶绿素a等的测定 5.1.2调查类型 5.1.2.1现状调查(或称基础调查) 掌握调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现状,该海域的污染生态监测、评 价,提供背景资料。 此类调査的站位布设应与环境监测设站相一致。若站位较密,工作量太大,浮游生物可考虑间站取 样。调查时间最好每月一次,于大潮期间进行。 5.1.2.2监测性调查 掌握污染海域,尤其是赤潮频发区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赤潮生物种)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 长期资料积累,为环境和赤潮的预测、预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 此类调査,站位布设不宜过多,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若干“热点”设站定期取样分析。一旦发 现异常,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适当增加调查次数,并按现状调查的站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一般每 月大潮期间进行一次,在赤潮常发期(4~10月),5d左右调査监测一次,并设置对照测站 5.1.2.3应急跟踪调査 是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溢油)或发生赤潮时,所采取的应急性行动。调查、监测必须尽快赶赴现场 取样,并持续到直观迹象消失。每天或隔天采样一次。站位布设应根据污染或赤潮发生范围,按梯度变 化酌情而定。同时应在事故范围之外,选取1~2个站作对照 5.1.3调查方法 5.1.3.1采水 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测站水深在15m以内的浅海,采表、底两层;水深大于15m的采 表、中、底三层。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0、3、5、10、15m和底层等层次采样。当有必要进行昼 夜连续观测时,可每间隔2h(或3h)按上述层次采样一次 5.1.3.2拖网 通常用于浮游动物采样。浮游植物拖网采样,可考虑在需要详细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一般只需用 按规定的网具自海底至水面作垂直拖网采样。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5~0m、10~5m、底~10m
GB 17378.7一 1998 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4.1.1^4.1.6条是必测的;在危害调查和排污口、倾废区、海上石油开 发区等 的监视、监测中,可选测 4.1. 7-4. 1. 9条;而赤潮毒素— 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通常只在赤潮发 生区和赤潮多发季节定期监测 ,或发现可疑的麻痹性贝毒(PSP)中毒事件时应用。 4.2.2 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附录 A),运用时应慎重 ,尽可能比较几种方法所得的结果 ,并 与传统的生态描述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4.2.3 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见附录 B)因生物地区性很强,各地用其进行毒 J性试验时,尚应进行必要的试养。 4.2.4 在生物监测中,对生物体(监测生物)内污染物质累积量的测定,也是主要 内容之一。其分析测定 方法 见 GB 17378-60 5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5.1 调查内容和方法 5.1.1 调查内容 5.1.1.1 生物调查 —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5.1.1.2 环境 调查 根据污染调查的目的、类型及污染源的性质,酌情考虑调查和监测项 目。赤潮的环境调查和监测,特 别应考虑营养盐(N,P,Si)、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水色、微量重金属铁和锰、叶绿素 a等的测定。 5.1.2 调查类型 5.1.2.1 现状调查(或称基础调查) 掌握调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现状 ,该海域的污染生态监测、评 价,提供背景资料。 此类调查的站位布设应与环境监测设站相一致 。若站位较密,工作量太大 ,浮游生物可考虑间站取 样。调查时间最好每月一次,于大潮期间进行 。 5.1.2.2 监测性调查 掌握污染海域 ,尤其是赤潮频发区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赤潮生物种)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 长期资料积累 ,为环境和赤潮的预测、预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此类调查 ,站位布设不宜过多,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若干“热点”设站定期取样分析。一旦发 现异常 ,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适当增加调查次数 ,并按现状调查的站位 ,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 。一般每 月大潮期间进行一次 ,在赤潮常发期((4-10月),5d左右调查监测一次,并设置对照测站。 5门.2.3 应 急跟踪 调查 是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溢油)或发生赤潮时,所采取的应急性行动。调查、监测必须尽快赶赴现场 取样,并持续到直观迹象消失。每天或隔天采样一次。站位布设应根据污染或赤潮发生范围,按梯度变 化酌情而定。同时应在事故范围之外,选取 1-2个站作对照。 5.1.3 调查方 法 5.1.3.1 采水 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 。测站水深在 15 m 以内的浅海,采表、底两层;水深大于 15 m 的采 表、中、底三层。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 0,3,5,10,15 m和底层等层次采样。当有必要进行昼 夜连续观测时,可每间隔 2h(或 3 h)按上述层次采样一次。 5门.3.2 拖 网 通常用于浮游动物采样 。浮游植物拖网采样 ,可考虑在需要详细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一般只需用 按规定 的网具 自海底至水面作垂直拖网采样。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 5^-0 m,10-5 m、底一10 m
GB17378.7-1998 等层次作垂直分层拖网。若需进行昼夜连续观测,应与浮游植物采水样的时间间隔一致。 5.2海上调查 5.2.1采样工具和设备 5.2.1.1采水器,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 颠倒采水器; 卡盖式采水器:结构见图1 5.2.1.2网具 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大型浮游动物及鱼卵、仔稚鱼等。规格见表1和图2; 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中、小型浮游动物。规格见表2和图3; 一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供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规格见表3和图4。 1一内侧拉钩;2一卡盖;3一金属环;4一金属活页;5一把手;6—弹簧;7—固定夹螺丝 8一气门;9一触杆;10—上挂钩;11-弹簧片;12下挂钩;13—钢丝绳 14—橡皮拉筋;15—采水筒;16一出水嘴;17-钢丝绳槽;18—使锤 图1卡盖式采水器 表1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内径50cm,网口面积0.20m2 网口部 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 长5cm,细帆布 过滤部 长135cm,CQ14或JP12筛绢 网底部 直径9cm,长5cm,细帆布 长 145cm
GB 17378.7一 1998 等层次作垂直分层拖网。若需进行昼夜连续观测 ,应与浮游植物采水样的时间间隔一致。 5.2 海 上调查 5.2.1 采样工具和设备 5.2.1.1 采水器,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 — 颠倒采水器; — 卡盖式采水器 :结构见图 1。 5.2.1.2 网具 —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大型浮游动物及鱼卵、仔稚鱼等 。规格见表 1和图 2; —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中、小型浮游动物 。规格见表 2和图 3; —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供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规格见表 3和图 40 1一内侧拉钩沼一卡盖;3一金属环;4一金属活页;5一把手;6一弹簧;7一固定夹螺丝; 8一气门 ;;9一触杆 ;10一上挂钩 ;11一 弹簧片 ;12一下挂钩 ;13-钢丝绳 ; 14一橡皮拉筋 ;15一采水筒 ;16一 出水嘴 ;17---钢丝绳槽 ;18一使锤 图 1 卡盖式采水器 表 1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 尺 寸 和 材 料 │ │网 口部 │ 内径 50 cm,网 口面积 0. 20 m',│ │ │ 网圈用直径 10 mm的圆钢条 │ │过滤部│ 1 │ 长 scm,细帆布 │ │ │ 2 │ 长 135 cm ,CQ14或 JP,2筛 绢 │ │网底部│ 3 │ 直径 9 cm,长 5 cm,细帆布 │ │全 长 │ 145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