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9分)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最近三四年来,我观看了数百部美国的、欧洲的以及在美国影响下的日本、韩国、中国 香港等地的科幻电影。在这数百部科幻电影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那就是 所有这些电影中所幻想的未来世,清一色都是暗淡而悲惨的。 早期的科幻小说,比如儒勒凡尔纳在19世纪后期创作的那些作品,其中对于未来似乎 还抱有信心;不过,被奉为科幻小说鼻祖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年)中,就 没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就是凡尔纳晚年的作品,也开始变得悲观起来,被认为“写作内容开 始趋向阴暗”。而且,凡尔纳这种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心,很快就被另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所 取代,人类的未来不再是美好的了。 在近几十年大量幻想未来世界的西方电影里,未来世界根本没有光明,总是蛮荒、黑暗 荒诞、虚幻、核灾难、大瘟疫.在这些小说和电影中,未来世界常见的主题不外是资源耗 竭、惊天浩劫、科学狂人、专制社会等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技术,也几乎清一色都不是绝 对美好的 不是被科学狂人或坏人利用,就是其自身给人类带来灾祸 而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我们以前创作的作品都是乐观 想象未来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社会如何美好、我们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幻作品的任务似 乎就是为读者或观众描绘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的美妙未来世界 前两年有人对法国的青少年作了一种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后来也被移植到中国来,中法 青少年在有些问题上的答案大相径庭,很值得玩味。比如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可 以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去哪个时代旅行?”中国和法国青少年的答案统计如下
2010 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阅读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9 分)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最近三四年来,我观看了数百部美国的、欧洲的以及在美国影响下的日本、韩国、中国 香港等地的科幻电影。在这数百部科幻电影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那就是——— 所有这些电影中所幻想的未来世,清一色都是暗淡而悲惨的。 早期的科幻小说,比如儒勒·凡尔纳在 19 世纪后期创作的那些作品,其中对于未来似乎 还抱有信心;不过,被奉为科幻小说鼻祖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 年)中,就 没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就是凡尔纳晚年的作品,也开始变得悲观起来,被认为“写作内容开 始趋向阴暗”。而且,凡尔纳这种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心,很快就被另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所 取代,人类的未来不再是美好的了。 在近几十年大量幻想未来世界的西方电影里,未来世界根本没有光明,总是蛮荒、黑暗、 荒诞、虚幻、核灾难、大瘟疫……在这些小说和电影中,未来世界常见的主题不外是资源耗 竭、惊天浩劫、科学狂人、专制社会等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技术,也几乎清一色都不是绝 对美好的———不是被科学狂人或坏人利用,就是其自身给人类带来灾祸。 而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我们以前创作的作品都是乐观 想象未来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社会如何美好、我们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幻作品的任务似 乎就是为读者或观众描绘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的美妙未来世界。 前两年有人对法国的青少年作了一种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后来也被移植到中国来,中法 青少年在有些问题上的答案大相径庭,很值得玩味。比如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可 以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去哪个时代旅行?”中国和法国青少年的答案统计如下:
法国 中国 %女 我们这个时代H2 公元2300年26 法老时代 13 19 13 中世纪 13 路易十四时 13 大唐盛世 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 对未来乐观的第一个原因是,在我们以前习惯的概念中,一直将科学想象成一个绝对美好的 东西,从来不愿意考虑它的负面价值或负面影响,也不愿意考虑它被滥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 果—事实上,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滥用的—无论怎样使用它都只会带来 更多更美好的后果。由此产生的一个实际上未经仔细推敲的推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 越快越好 我们又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们”喜闻乐见,所以使用了幻想的 形式。科幻既然是科普的一部分,它当然必须为我们描绘一个因科学技术发达而带来的美好 的未来世界
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 对未来乐观的第一个原因是,在我们以前习惯的概念中,一直将科学想象成一个绝对美好的 东西,从来不愿意考虑它的负面价值或负面影响,也不愿意考虑它被滥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 果———事实上,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滥用的———无论怎样使用它都只会带来 更多更美好的后果。由此产生的一个实际上未经仔细推敲的推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 越快越好。 我们又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们”喜闻乐见,所以使用了幻想的 形式。科幻既然是科普的一部分,它当然必须为我们描绘一个因科学技术发达而带来的美好 的未来世界。 法国 中国 男 %女 %男 %女 % 我们这个时代 42 50 6 2 公元 2300 年 26 9 41 34 法老时代 13 19 13 22 中世纪 13 9 6 7 路易十四时 6 13 大唐盛世 34 35
另一个原因,则是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强大影响。唯科学主义相信世间一切问题迟早都 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就必然引导到一个对人类前途的乐观主义信念。在这个信念支配 下,人类社会只能越发展越光明。这种朴素的乐观主义信念,和早年空想社会主义颇有关系。 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辉煌胜利,使许多人相信自然科学法则可以应用于人类社 会,比如法国的圣西门、孔德等人就是如此。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事实上深刻影响了此后两个 世纪的历史进程。 对未来的悲观与后现代思潮 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味给科学技术歌功颂德只能流于浅薄庸俗,而悲观的态度和立场更 有助于产生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仅仅这样来解释西方科幻作品中普 遍的悲观是不够的 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必须和西方近几十年流行的某些后现代思潮联系起来思考。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生活,确实是依靠科学技术获得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加速 度的 它正在发展得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就像一列特快列车,风驰电掣,而我们就乘坐 在上面。刚开始,我们确实快活得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 女。但随后我们逐渐发现,对于这列列车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发言权了 我们既不知列车将驶向何方,也不知列车实际上是谁在操控,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列车正在 越开越快 此时,作为车上的一员,你想问:我们正在驶向何处?我们能不能慢一点啊?开得太快 会不会出危险啊?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如果你被斥道:不要多问!你懂什么?反正是驶向幸福的天国!反正再快也是绝对安全 的!到了这时,你的心情还能如同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吗?到了这时,你和被劫 持还有什么两样呢? 科学越发达,有这种感受的人就会越多。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电影编剧、导演, 这么多的小说作家,不约而同地要来写悲观作品的深层原因吧 1.第二段“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中的“阴暗”在文中指的是—。(2分) 2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有二:(2分) ;(2)
另一个原因,则是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强大影响。唯科学主义相信世间一切问题迟早都 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就必然引导到一个对人类前途的乐观主义信念。在这个信念支配 下,人类社会只能越发展越光明。这种朴素的乐观主义信念,和早年空想社会主义颇有关系。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辉煌胜利,使许多人相信自然科学法则可以应用于人类社 会,比如法国的圣西门、孔德等人就是如此。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事实上深刻影响了此后两个 世纪的历史进程。 对未来的悲观与后现代思潮 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味给科学技术歌功颂德只能流于浅薄庸俗,而悲观的态度和立场更 有助于产生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仅仅这样来解释西方科幻作品中普 遍的悲观是不够的。 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必须和西方近几十年流行的某些后现代思潮联系起来思考。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生活,确实是依靠科学技术获得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加速 度的———它正在发展得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就像一列特快列车,风驰电掣,而我们就乘坐 在上面。刚开始,我们确实快活得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 女。但随后我们逐渐发现,对于这列列车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发言权了。 我们既不知列车将驶向何方,也不知列车实际上是谁在操控,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列车正在 越开越快。 此时,作为车上的一员,你想问:我们正在驶向何处?我们能不能慢一点啊?开得太快 会不会出危险啊?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如果你被斥道:不要多问!你懂什么?反正是驶向幸福的天国!反正再快也是绝对安全 的!到了这时,你的心情还能如同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吗?到了这时,你和被劫 持还有什么两样呢? 科学越发达,有这种感受的人就会越多。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电影编剧、导演, 这么多的小说作家,不约而同地要来写悲观作品的深层原因吧 1.第二段“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中的“阴暗”在文中指的是 。(2 分) 2.“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有二:(2 分) (1)、 ;(2)、
3.下列对“后现代思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前迷失了方向 B、人类对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产生了厌恶情绪 C、人类不能左右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而普遍产生悲观情绪 D、人类好像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劫持产生了慌乱的心理 4、倒数第三段中说“我们确实快活地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 男女”,此句的表达作用是 (3分) 5、根据文意,补出文中所列表格后面的一段说明文字。(5分)(要求:要有数据反映的 特征和结论两个方面的内容,语意连贯,100字左右) 6、第四段中说“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对此,你是“忧”还是“喜” 呢?请简要论述理由。(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永远的普希金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是无法形容的,一如俄罗斯皑皑的白雪: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 希金又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黑面包和红菜汤 《皇村的早晨》中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普希金。一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被选中去捍卫整 个民族的尊严,去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与他同宿舍的孩子还处在迷迷瞪瞪之中的时候, 他就早早地结東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普希金在皇村的树林中做了一个梦,树们、草们、花们 都在跟他谈话,用一种比现有的俄语优美千百倍的语言。从此以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感。他再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时候,无论是在客厅里、在游艺所、在朋友圈中,还是在酒宴上、 在牌桌前,普希金都会表露出这样的特性:他会突然神离周围的人们,陷入仿佛人迹不至、 无声无息、忧郁的思想深渊之中。这个现象是从皇村的那个早晨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是个满 头鬈发的少年,他已经知道他的使命,他为何来此人间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
3.下列对“后现代思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类在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前迷失了方向 B、人类对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产生了厌恶情绪 C、人类不能左右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而普遍产生悲观情绪 D、人类好像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劫持产生了慌乱的心理 4、倒数第三段中说“我们确实快活地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 男女”,此句的表达作用是 。(3 分) 5、根据文意,补出文中所列表格后面的一段说明文字。(5 分)(要求:要有数据反映的 特征和结论两个方面的内容,语意连贯,100 字左右) 6、第四段中说“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对此,你是“忧”还是“喜” 呢?请简要论述理由。(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19 分) 永远的普希金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是无法形容的,一如俄罗斯皑皑的白雪;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 希金又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黑面包和红菜汤。 《皇村的早晨》中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普希金。一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被选中去捍卫整 个民族的尊严,去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与他同宿舍的孩子还处在迷迷瞪瞪之中的时候, 他就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普希金在皇村的树林中做了一个梦,树们、草们、花们, 都在跟他谈话,用一种比现有的俄语优美千百倍的语言。从此以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感。他再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时候,无论是在客厅里、在游艺所、在朋友圈中,还是在酒宴上、 在牌桌前,普希金都会表露出这样的特性:他会突然神离周围的人们,陷入仿佛人迹不至、 无声无息、忧郁的思想深渊之中。这个现象是从皇村的那个早晨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是个满 头鬈发的少年,他已经知道他的使命,他为何来此人间。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
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天空中出现了 满天星辰,交相辉映。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在面对冷酷 而阴险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普希金体现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芒四射的高贵和作为一 个普通人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暂时的:普 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走路 普希金以后,俄罗斯知识分子都是畅饮着他的琼浆长大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她的回 忆中不断地写到普希金。她的父亲是普希金博物馆的奠基人。小女孩三岁就为普希金的死而 忧伤,母亲的卧室里挂着油画《决斗》,难怪她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跟着普希金 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茨维塔耶娃记得曾经在家里看见了普希金的儿子,跟画像 上的普希金一模一样。她偷偷地读哥哥学校里的《文选》课本,上面有普希金的诗歌《致奶 娘》。哥哥不爱读书,妹妹却很爱读书。她不能完全读懂诗里所表达的哀伤、预感、压迫等 概念,但是她读到“布满皱纹的双手”和“被遗忘的大门”时,她记住了,并且终身不忘。她躲 在巨大的书柜里阅读禁果”,淡紫透蓝斜烫着金字的大厚书《普希金全集》。她差不多是在 黑暗中读的,鼻子几乎触到书本和柜子的隔板上,书的重量压得她透不过气来。“我是用胸 和脑来阅读普希金的 最有趣的是,茨维塔耶娃一家人经常到普希金纪念像附近散步。普希金纪念像既是散步 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普希金纪念像到普希金纪念像。小女孩仰望着黑色的普希金像,意识到 自己面临的也将是“黑思想、黑命运、黑生活”。普希金纪念像还是她与妹妹赛跑的终点:看 谁最早跑到普希金纪念像跟前。妹妹的保姆有时简单化地把它说成:“咱们到普希金那里坐 一会儿。”小茨维塔耶娃总要学着老学究似的纠正她:“不是到普希金那儿,是到普希金纪念 像那儿。”茨维塔耶娃是那样地喜爱普希金笔下的女子达吉雅娜,她赞叹:“哪一个民族有如 此这般谈情说爱的女主人公:勇敢而自重,钟情而百折不回,有先见之明而又一往情深。” 她自己的悲剧性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茨维塔耶娃只是普希金的千千万万个孩子当中的一个。普希金生前早就料到了自己会拥 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普希金生命最黯淡的时刻,他依然坚信这一点:自己比拥有全部俄罗 斯人的生杀予夺权力的沙皇要高尚千百倍。普希金在《纪念碑》一诗中写道:我将永远被“人 民所喜爱,因为我用诗的竖琴唤起了那善良的感情,因为我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
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天空中出现了 满天星辰,交相辉映。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在面对冷酷 而阴险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普希金体现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芒四射的高贵和作为一 个普通人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暂时的;普 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走路。 普希金以后,俄罗斯知识分子都是畅饮着他的琼浆长大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她的回 忆中不断地写到普希金。她的父亲是普希金博物馆的奠基人。小女孩三岁就为普希金的死而 忧伤,母亲的卧室里挂着油画《决斗》,难怪她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跟着普希金一 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茨维塔耶娃记得曾经在家里看见了普希金的儿子,跟画像 上的普希金一模一样。她偷偷地读哥哥学校里的《文选》课本,上面有普希金的诗歌《致奶 娘》。哥哥不爱读书,妹妹却很爱读书。她不能完全读懂诗里所表达的哀伤、预感、压迫等 概念,但是她读到“布满皱纹的双手”和“被遗忘的大门”时,她记住了,并且终身不忘。她躲 在巨大的书柜里阅读“禁果”,淡紫透蓝斜烫着金字的大厚书《普希金全集》。她差不多是在 黑暗中读的,鼻子几乎触到书本和柜子的隔板上,书的重量压得她透不过气来。“我是用胸 和脑来阅读普希金的。 最有趣的是,茨维塔耶娃一家人经常到普希金纪念像附近散步。普希金纪念像既是散步 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普希金纪念像到普希金纪念像。小女孩仰望着黑色的普希金像,意识到 自己面临的也将是“黑思想、黑命运、黑生活”。普希金纪念像还是她与妹妹赛跑的终点:看 谁最早跑到普希金纪念像跟前。妹妹的保姆有时简单化地把它说成:“咱们到普希金那里坐 一会儿。”小茨维塔耶娃总要学着老学究似的纠正她:“不是到普希金那儿,是到普希金纪念 像那儿。”茨维塔耶娃是那样地喜爱普希金笔下的女子达吉雅娜,她赞叹:“哪一个民族有如 此这般谈情说爱的女主人公:勇敢而自重,钟情而百折不回,有先见之明而又一往情深。” 她自己的悲剧性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茨维塔耶娃只是普希金的千千万万个孩子当中的一个。普希金生前早就料到了自己会拥 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普希金生命最黯淡的时刻,他依然坚信这一点:自己比拥有全部俄罗 斯人的生杀予夺权力的沙皇要高尚千百倍。普希金在《纪念碑》一诗中写道:我将永远被“人 民所喜爱,因为我用诗的竖琴唤起了那善良的感情, 因为我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