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但为什么变成了狼孩,没有相应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呢?显然,这是由于他的生活环境直 接造成的 人和动物不同,人不是生活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和文化的许多社会规范,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等等。社 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最主要的。可以说,人的一生,从胎儿开始,其生活的 经历就已经纳入了社会化过程。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 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但人脑中形成的事物映象与它所反映的哪个事 物本身,二者性质是不同的。事物的映象只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而被反映的客 观事物则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例如,客观现实中存在一个杯子;它被反映 在人脑中就出现了这个杯子的映象。前者是现实中实在的客体,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 来喝水:而后者在头脑中出现的哪个杯子的“映象”,则是观念性的东西,属于个体的主 观映象,别人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用来喝水。 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 现的。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不断在人脑中形成各种映象之后,又会留下痕迹,痕迹的不断积 累,则构成人们绚丽多彩的主观世界。因此,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就不会完全像镜子照 物那样机械、呆板,必然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和特征,以及个人当前的心理 状态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带有个人一定的主体特点。譬如说,对于“夕阳”的反映,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惆怅、伤感的情 调。同样对夕阳的反映,革命家叶剑英却写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阳照 佳句,表现出老当益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心理的主体性质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人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人和周围世界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是社会的积极活动者,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人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的,是在人积极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 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丰富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也不断认识着客观世界,改 变着客观世界,创造着客观世界。 最后必须指出,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 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 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感觉、知觉和思维活动:意识到自己所体验的情感 和行为,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评价,从而可以经常有目的地、自觉地调 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动物没有意识,它们只能以 本能的和有限的个体经验去适应环境,而不能对环境施加有意识的影响:只有人类才能够 在地球上和宇宙空间打上他们意志的印记。可以说,人有了意识,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第二节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德国著名心理学艾宾浩斯(H. Ebbinghaus,1885-1909)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 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 所谓古老,是指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诞生之前,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即关于心理学 的思想就早已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所谓年轻,是指心理学从 其母体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至今才有一百
16 础。但为什么变成了狼孩,没有相应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呢?显然,这是由于他的生活环境直 接造成的。 人和动物不同,人不是生活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和文化的许多社会规范,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等等。社 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最主要的。可以说,人的一生,从胎儿开始,其生活的 经历就已经纳入了社会化过程。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 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但人脑中形成的事物映象与它所反映的哪个事 物本身,二者性质是不同的。事物的映象只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而被反映的客 观事物则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例如,客观现实中存在一个杯子;它被反映 在人脑中就出现了这个杯子的映象。前者是现实中实在的客体,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 来喝水;而后者在头脑中出现的哪个杯子的“映象”,则是观念性的东西,属于个体的主 观映象,别人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用来喝水。 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 现的。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不断在人脑中形成各种映象之后,又会留下痕迹,痕迹的不断积 累,则构成人们绚丽多彩的主观世界。因此,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就不会完全像镜子照 物那样机械、呆板,必然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和特征,以及个人当前的心理 状态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带有个人一定的主体特点。譬如说,对于“夕阳”的反映,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惆怅、伤感的情 调。同样对夕阳的反映,革命家叶剑英却写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阳照”的 佳句,表现出老当益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心理的主体性质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人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人和周围世界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是社会的积极活动者,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人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的,是在人积极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 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丰富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也不断认识着客观世界,改 变着客观世界,创造着客观世界。 最后必须指出,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 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 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感觉、知觉和思维活动;意识到自己所体验的情感 和行为,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评价,从而可以经常有目的地、自觉地调 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动物没有意识,它们只能以 本能的和有限的个体经验去适应环境,而不能对环境施加有意识的影响;只有人类才能够 在地球上和宇宙空间打上他们意志的印记。可以说,人有了意识,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第二节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德国著名心理学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1909)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 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 所谓古老,是指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诞生之前,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即关于心理学 的思想就早已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所谓年轻,是指心理学从 其母体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至今才有一百
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的起源 (一)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还在远古时期,当古代人以“图腾”形式的幻想思维出现时,他们很难理解人自身的 结构和功能,只是单凭直观的感受、体验和想象力的推测,因而逐渐产生了万物有灵论的 观念。古人看到,人生时有呼吸,死时呼吸停止,就认为灵魂可能是气息,或是与呼吸有 关的东西。人在梦中见到死者的亲属,又觉得自我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活动,因而开始把 世界分为肉体(物质)和灵魂(精神)两个方面,并认为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灵魂的活 动。灵魂在人出生时,居住在身体里,控制着人体的活动;当人入睡时,灵魂又暂时离开 人体:当人觉醒时,灵魂又回到人体,而当人死后灵魂也就永远离开了人体。在远古社会 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是以古老宗教神话的形式对灵魂起源所 作的幻想式的解释,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二)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土壤 心理学思想的发展长期寓于西方哲学中,亦称之为哲学心理学,它是科学心理产生的 肥沃土壤。晢学心理学主要是用哲学观点和思辩方法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 和思想。其主要特点是:其一,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集于一身,还没有出现独立的心理学家 其二,主张采用猜想、推测和思辩的方法,基本上不采用实验的方法;其三,主要运用哲 学观点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不研究具 体的实证问题。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论题:第一,身心关 系问题,即关于人体和心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论述,如身心交感论、身心平行论等学说 第二,关于经验论的心理学思想,即认为一切认识、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并且只有感觉 经验才是真实的:第三,关于天赋论的心理学思想,即认为人们的一切观念和知觉形式都 是先天的,而不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第四,联想主义心理学,主张以联想来解释一切 心理现象,并探讨了联想的原理、种类、机制和规律等问题。哲学中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思 想对科学心理学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三)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思想在哲学母体内孕育了两千多年,它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作了充分的思想准 备,特别是哲学中的联想主义思想更为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可直接研究的课题。但是 哲学心理学缺乏实证科学的基础,若不同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相结合,则心理学还不能摆 脱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世纪中期,西方的天文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则是 科学心理学起源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当时对心理学的诞生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科学有:(1) 神经生理学的硏究成果,如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贝尔-马戎单定律,神经特殊功能说等 (2)脑机能的研究成果,如神经系统功能的定位说和统一说。(3)感官生理学的研究成果 如视觉三色说,抗色说,听觉说等;(4)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如韦伯定律,费希纳的 心理物理测量法等。 一方面是,在哲学母体内的心理学胚胎已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是,生理学和物理学等 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为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19世纪末德 国心理学家冯特(W. Wundt)结合了哲学心理学内容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 术,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 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17 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的起源 (一)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还在远古时期,当古代人以“图腾”形式的幻想思维出现时,他们很难理解人自身的 结构和功能,只是单凭直观的感受、体验和想象力的推测,因而逐渐产生了万物有灵论的 观念。古人看到,人生时有呼吸,死时呼吸停止,就认为灵魂可能是气息,或是与呼吸有 关的东西。人在梦中见到死者的亲属,又觉得自我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活动,因而开始把 世界分为肉体(物质)和灵魂(精神)两个方面,并认为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灵魂的活 动。灵魂在人出生时,居住在身体里,控制着人体的活动;当人入睡时,灵魂又暂时离开 人体;当人觉醒时,灵魂又回到人体,而当人死后灵魂也就永远离开了人体。在远古社会 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是以古老宗教神话的形式对灵魂起源所 作的幻想式的解释,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二)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土壤 心理学思想的发展长期寓于西方哲学中,亦称之为哲学心理学,它是科学心理产生的 肥沃土壤。哲学心理学主要是用哲学观点和思辩方法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 和思想。其主要特点是:其一,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集于一身,还没有出现独立的心理学家; 其二,主张采用猜想、推测和思辩的方法,基本上不采用实验的方法;其三,主要运用哲 学观点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不研究具 体的实证问题。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论题:第一,身心关 系问题,即关于人体和心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论述,如身心交感论、身心平行论等学说; 第二,关于经验论的心理学思想,即认为一切认识、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并且只有感觉 经验才是真实的;第三,关于天赋论的心理学思想,即认为人们的一切观念和知觉形式都 是先天的,而不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第四,联想主义心理学,主张以联想来解释一切 心理现象,并探讨了联想的原理、种类、机制和规律等问题。哲学中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思 想对科学心理学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三)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思想在哲学母体内孕育了两千多年,它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作了充分的思想准 备,特别是哲学中的联想主义思想更为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可直接研究的课题。但是, 哲学心理学缺乏实证科学的基础,若不同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相结合,则心理学还不能摆 脱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 世纪中期,西方的天文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则是 科学心理学起源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当时对心理学的诞生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科学有:(1)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如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贝尔-马戎单定律,神经特殊功能说等; (2)脑机能的研究成果,如神经系统功能的定位说和统一说。(3)感官生理学的研究成果, 如视觉三色说,抗色说,听觉说等;(4)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如韦伯定律,费希纳的 心理物理测量法等。 一方面是,在哲学母体内的心理学胚胎已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是,生理学和物理学等 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为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19 世纪末德 国心理学家冯特(W. Wundt)结合了哲学心理学内容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 术,于 1879 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 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冯特简介 冯特( 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1832年8 月16日生于曼海姆北郊内卡劳,1920年8月31日卒于莱比锡。从1851 年起,升入蒂宾根、海德堡、柏林等大学专攻医学。1856年,受聘作 赫尔姆霍茨的助手,得以亲受赫尔姆霍茨的指导。冯特主张心理学直接 研究经验,他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 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 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1874年他发表了《生理心理学原理》。在这部书 中他发明了一个系统性的心理学来研究人的感识:感觉、体验、意志、知觉和灵感。1875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为教授。1879年他在那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 晚年发表了他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学》。冯特的许多学生,如铁钦纳(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闵斯特博格( Hugo Mu osterberg)都是非常知名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论 著之中。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 Democritos,公元前460-370)用原子论解释心理现象 认为感觉是原子从物体表面发射出来并与感觉器官接触的结果。柏拉图( Plato,公元前 460-370)关于人性的思考引出了人的行为的三个来源:欲望、情绪和知识,并提出了灵魂 先于身体且独立于身体的身心观。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30)写的《灵魂 论》一书,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自那时起,直至19世纪中叶,在西 方有许多学者论及心理学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心理学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隶属 于哲学范畴而无独立的地位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 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冯特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学的体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心理学形成一个完成体 系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很快就受到了挑战。许多新学派,如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等纷纷出现,并形成了十分激烈的学术之争。他们都以为自己发现了心理学 的全部真理,但事实是在各自做出独特发现的同时,也暴露了各自的片面性。随着争论的 深入和科学事实的积累,心理学家们认识到,试图用一个心理学派别的成果去建立完整的 心理学知识体系,是经不起考验的,即使建立了理论体系,也难免有偏差。因此,最近 三十年来,流派纷争不息的历史已经结束,各流派的心理学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从总 体上看,国外的现代心理学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一机械主义阵营和人本主义阵营。前者把 实验方法作为普遍接受的方法,把人看成被动的机体。后者的工作联系到人的社会性,强 调人的能动作用,用调査、观察以及实验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里的所谓阵营, 并不意味着对抗。由于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尚短,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比物性复杂得多的人性 问题,因此现代心理学需要所有学派参与工作。缺少任何一种理论观点和探索方法,都会 使心理学的科学体系的整体有所逊色。这是现代心理学家的主导观点。纷争结束之后,从 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着重揭示心理和 行为的规律,进而对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第二,特别重视人的高级心理过 程和社会行为的研究;第三,广泛吸收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参与交叉学科的攻关研究
18 冯特简介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1832 年 8 月16日生于曼海姆北郊内卡劳,1920年 8月31日卒于莱比锡。从 1851 年起,升入蒂宾根、海德堡、柏林等大学专攻医学。1856 年,受聘作 赫尔姆霍茨的助手,得以亲受赫尔姆霍茨的指导。冯特主张心理学直接 研究经验,他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 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 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1874 年他发表了《生理心理学原理》。在这部书 中他发明了一个系统性的心理学来研究人的感识:感觉、体验、意志、知觉和灵感。1875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为教授。1879 年他在那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 晚年发表了他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学》。冯特的许多学生,如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闵斯特博格(Hugo Mu nsterberg)都是非常知名的心理学家。 二、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论 著之中。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Democritos, 公元前 460-370)用原子论解释心理现象, 认为感觉是原子从物体表面发射出来并与感觉器官接触的结果。柏拉图(Plato,公元前 460-370)关于人性的思考引出了人的行为的三个来源:欲望、情绪和知识,并提出了灵魂 先于身体且独立于身体的身心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330)写的《灵魂 论》一书,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自那时起,直至 19 世纪中叶,在西 方有许多学者论及心理学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心理学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隶属 于哲学范畴而无独立的地位。 19 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 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20 世纪初,冯特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学的体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心理学形成一个完成体 系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很快就受到了挑战。许多新学派,如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等纷纷出现,并形成了十分激烈的学术之争。他们都以为自己发现了心理学 的全部真理,但事实是在各自做出独特发现的同时,也暴露了各自的片面性。随着争论的 深入和科学事实的积累,心理学家们认识到,试图用一个心理学派别的成果去建立完整的 心理学知识体系,是经不起考验的,即使建立了理论体系,也难免有偏差。因此,最近二 三十年来,流派纷争不息的历史已经结束,各流派的心理学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从总 体上看,国外的现代心理学可以分为两大阵营——机械主义阵营和人本主义阵营。前者把 实验方法作为普遍接受的方法,把人看成被动的机体。后者的工作联系到人的社会性,强 调人的能动作用,用调查、观察以及实验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里的所谓阵营, 并不意味着对抗。由于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尚短,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比物性复杂得多的人性 问题,因此现代心理学需要所有学派参与工作。缺少任何一种理论观点和探索方法,都会 使心理学的科学体系的整体有所逊色。这是现代心理学家的主导观点。纷争结束之后,从 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着重揭示心理和 行为的规律,进而对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第二,特别重视人的高级心理过 程和社会行为的研究;第三,广泛吸收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参与交叉学科的攻关研究
心理学的发展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世界上 最发达,心理学的发展也最好。在美国,心理科学已与物理化学科学、数学科学、环境科 学、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经济学一起并列为科学的七大部类。美国心理学家的人 数占世界心理学家人数的一半,国内有5~6万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分会(相 当于我国的专业委员会)已经发展到50个,其中包括临床心理、康复心理、军事心理、传 播媒介心理、妇女心理、宗教心理、成瘾行为心理、人口和环境心理、成人发展和老年心 理等专门分会。前苏联也是一个心理学比较发达的国家。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神经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以心理学为主体的人学都有国际性的影响 (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高觉敷,1985)。 这些思想散见在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中。在中国先秦时代,儒家、道家 法家等等各学派著名思想家都讨论过天人关系、人兽关系、身心关系、人性的本质和发展 以及知行关系等,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479) 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 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经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 和个性差异等问题。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313-238)关于“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 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于身体的身心 观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心理学发源地之一,但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却是形成于西方。中国心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心理学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1889年颜永京翻译出版了《心灵 哲学》。1907年,王国维翻译出版了《心理学概论》。在清末出版的近40种心理学书籍中 大部分是译著。从1917年开始,是中国科学形态的心理学的创建时期。这一年,国内第 个心理实验在北京大学建立。1918年,国内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本《心理学大纲》(陈大 齐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年,国内第一个心理学系在南京高师成立。1921年,中华 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此后,现代心理学的许多理论流派开始通过归国的中国学者介绍到 中国来,心理学工作者在发展心理研究、教育心理研究、生理心理研究、心理测验研究等 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绩。但由于国难当头,从1937年起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心理学 的发展处于低落时期。 20世纪中国心理学十件大事② 中国心理学会组织专家评选出二十世纪对中心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 1.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门(系)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创 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教育科下设立了心理系,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心理系。 3.1921年8月,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中华心理学会成立。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8月 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 ①车文博主编.心理学150问.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0 ②陈永明.20世纪中国心理学十件大事.光明日报(科技周刊B版),2001年8月27日
19 心理学的发展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世界上 最发达,心理学的发展也最好。在美国,心理科学已与物理化学科学、数学科学、环境科 学、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经济学一起并列为科学的七大部类。①美国心理学家的人 数占世界心理学家人数的一半,国内有 5~6 万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分会(相 当于我国的专业委员会)已经发展到 50 个,其中包括临床心理、康复心理、军事心理、传 播媒介心理、妇女心理、宗教心理、成瘾行为心理、人口和环境心理、成人发展和老年心 理等专门分会。前苏联也是一个心理学比较发达的国家。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神经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以心理学为主体的人学都有国际性的影响。 (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高觉敷,1985)。 这些思想散见在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中。在中国先秦时代,儒家、道家、 法家等等各学派著名思想家都讨论过天人关系、人兽关系、身心关系、人性的本质和发展 以及知行关系等,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 551-479) 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 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经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 和个性差异等问题。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 313-238)关于“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 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于身体的身心 观。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心理学发源地之一,但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却是形成于西方。中国心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心理学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1889 年颜永京翻译出版了《心灵 哲学》。1907 年,王国维翻译出版了《心理学概论》。在清末出版的近 40 种心理学书籍中 大部分是译著。从 1917 年开始,是中国科学形态的心理学的创建时期。这一年,国内第一 个心理实验在北京大学建立。1918 年,国内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本《心理学大纲》(陈大 齐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 年,国内第一个心理学系在南京高师成立。1921 年,中华 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此后,现代心理学的许多理论流派开始通过归国的中国学者介绍到 中国来,心理学工作者在发展心理研究、教育心理研究、生理心理研究、心理测验研究等 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绩。但由于国难当头,从 1937 年起直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心理学 的发展处于低落时期。 20 世纪中国心理学十件大事② 中国心理学会组织专家评选出二十世纪对中国心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 1.1917 年,北京大学哲学门(系)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创 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1920 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教育科下设立了心理系,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心理系。 3.1921 年 8 月,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中华心理学会成立。新中国建立后,1955 年 8 月 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 ① 车文博主编. 心理学 150 问.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0 ② 陈永明.20 世纪中国心理学十件大事.光明日报(科技周刊 B1 版),2001 年 8 月 27 日
4.1922年1月出版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这也是东方第一种心理学杂志 5.1929年5月在北平成立中央硏究院心理硏究所,是现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身 6.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与心理室合并又扩建成所,于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 7由心理所主持于1977年8月16~24日,在北京平谷召开了全国心理学学科规划座谈 8.1980年7月6~12日,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讨论并一致通过接纳中国心理学会 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心联,成为其第44个国家会员 9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庭于2004年8月8~13日在北京召开 10.2000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 1958年和其后的十年“文革”,中国的心理学事业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近 二十多年来,心理学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所参与了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并做出了贡献。1999年国家科技部确定增加心理学作为18 个需要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一级学科,北 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由学校直接领导和管理的心理学院。200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 研究所被确定为进入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作的基地性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将持续加大对 心理研究所的基础和重要问题的研究投入以及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 学界获得了很好的地位。通过老一辈心理学家20多年的努力,我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界 的影响显著增加。中国心理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工作不断进步,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9 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涵盖了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全国性的心理学刊物已有近20种,其中包括《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会心理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心 理科学》、《心理与健康》和《大众心理学》等。到2004年,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已经有了约 百个心理学系(所),如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 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甚至已有一批高校成立了心理学院, 如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淅江大学等,全国心理学专业每年招生超过1000人。全 国可以培养博士生的单位有12个,可以培养硕士生的单位有27个,每年招收研究生500 多人。①此外,心理学家们还出版了大量的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专著、译著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给中国的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20 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心理学在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某些领域的研究 达到国际水平。2004年8月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心理 学的学术地位在国际心理学界得到认可,也预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①张侃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81~85 ②杨玉芳我国心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科技周刊,2001年1月8日
20 4.1922 年 1 月出版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这也是东方第一种心理学杂志。 5. 1929 年 5 月在北平成立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是现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身。 6.1956 年南京大学心理系与心理室合并又扩建成所,于 12 月 22 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 7.由心理所主持于 1977 年 8 月 16~24 日,在北京平谷召开了全国心理学学科规划座谈 会。 8.1980 年 7 月 6~12 日,第 22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讨论并一致通过接纳中国心理学会 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心联,成为其第 44 个国家会员。 9.第 28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定于 2004 年 8 月 8~13 日在北京召开。 10.2000 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 1958 年和其后的十年“文革”,中国的心理学事业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近 二十多年来,心理学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所参与了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并做出了贡献。1999 年国家科技部确定增加心理学作为 18 个需要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200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一级学科,北 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由学校直接领导和管理的心理学院。2002 年中国科学院心理 研究所被确定为进入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作的基地性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将持续加大对 心理研究所的基础和重要问题的研究投入以及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 学界获得了很好的地位。通过老一辈心理学家 20 多年的努力,我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界 的影响显著增加。中国心理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工作不断进步,现在已经发展到了 19 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涵盖了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全国性的心理学刊物已有近 20 种,其中包括《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会心理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心 理科学》、《心理与健康》和《大众心理学》等。到 2004 年,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已经有了约 百个心理学系(所),如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 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甚至已有一批高校成立了心理学院, 如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心理学专业每年招生超过 1000 人。全 国可以培养博士生的单位有 12 个,可以培养硕士生的单位有 27 个,每年招收研究生 500 多人。①此外,心理学家们还出版了大量的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专著、译著。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给中国的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 20 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心理学在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某些领域的研究 达到国际水平。② 2004 年 8 月第 28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心理 学的学术地位在国际心理学界得到认可,也预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① 张侃.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81~85. ② 杨玉芳.我国心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科技周刊,2001 年 1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