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公共课材 心理学 (《心理学新论》修订版) 姚本先主编 桂守才周策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高等院校教公共课材 心 理 学 (《心理学新论》修订版) 姚本先 主编 桂守才 周 策 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879年,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德国正式诞生,2004年8月,第 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中国北京隆重举行。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心理学,神秘的 色彩渐渐隐去,科学的价值不断显现。今天的心理学正日益走进和融入人们的 生活,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面对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 进步,加快心理科学的发展,促进心理学科的建设意义深远。《心理学》(《心理 学新论》修订版)的出版,可谓应时而出。 《心理学新论》面世以来,短短四年十次印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同 时还多次获得省部级嘉奖,可以说初版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然而随着教育改 革的不断深化,心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初版教材的诸多不足和缺点在教学过程 中以及一般读者阅读使用过程中开始出现,这些问题既有文字表达方面,也有 结构体系方面。为了适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追踪心理学发展的最新 前沿,修订初版的《心理学新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教材修订的过程应该是再一次的创新,追求创新是本次修订的初始动力和 最终目标。首先是体系方面的创新。初版教材的体系立足于心理学作为高等师 范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线,内容的师范性特色显著。修 订版教材立足于普通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仍以师范性为主要背景,同时 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内容更加广泛,体系更加完整。其次是结 构方面的创新。初版教材的结构简洁紧凑、清晰明了,但不够科学和严谨,尤 其是部分内容重复和交叉,如原第二章认知理论、人格理论和第四章认知发展 以及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之间的关系繁琐复杂,难以处理。修订版 对此进行了更科学的建构,使之相对独立而又保持内在联系,这样结构更加合 理,逻辑更加严密。第三是内容方面的创新。在所有的创新活动中,教材内容 的创新无疑是关键。本次修订的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 切实体现了教材对学科发展最新前沿动态的追踪,其中有四章是完全新增的, 还有更多的节和目也是新增加的。而且,我们还对初版中保留的内容进行了全 面的精炼和更新。因此,在内容方面,修订版教材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 理论观点更新。第四是形式上的创新。必须承认,初版教材在编写体例和文本 形式上显得呆板、单调,缺乏美感,修订版教材在这方面充分吸收了当今国际
2 前 言 1879 年,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德国正式诞生,2004 年 8 月,第 28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中国北京隆重举行。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心理学,神秘的 色彩渐渐隐去,科学的价值不断显现。今天的心理学正日益走进和融入人们的 生活,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面对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 进步,加快心理科学的发展,促进心理学科的建设意义深远。《心理学》(《心理 学新论》修订版)的出版,可谓应时而出。 《心理学新论》面世以来,短短四年十次印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同 时还多次获得省部级嘉奖,可以说初版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然而随着教育改 革的不断深化,心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初版教材的诸多不足和缺点在教学过程 中以及一般读者阅读使用过程中开始出现,这些问题既有文字表达方面,也有 结构体系方面。为了适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追踪心理学发展的最新 前沿,修订初版的《心理学新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教材修订的过程应该是再一次的创新,追求创新是本次修订的初始动力和 最终目标。首先是体系方面的创新。初版教材的体系立足于心理学作为高等师 范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线,内容的师范性特色显著。修 订版教材立足于普通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仍以师范性为主要背景,同时 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内容更加广泛,体系更加完整。其次是结 构方面的创新。初版教材的结构简洁紧凑、清晰明了,但不够科学和严谨,尤 其是部分内容重复和交叉,如原第二章认知理论、人格理论和第四章认知发展 以及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之间的关系繁琐复杂,难以处理。修订版 对此进行了更科学的建构,使之相对独立而又保持内在联系,这样结构更加合 理,逻辑更加严密。第三是内容方面的创新。在所有的创新活动中,教材内容 的创新无疑是关键。本次修订的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 切实体现了教材对学科发展最新前沿动态的追踪,其中有四章是完全新增的, 还有更多的节和目也是新增加的。而且,我们还对初版中保留的内容进行了全 面的精炼和更新。因此,在内容方面,修订版教材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 理论观点更新。第四是形式上的创新。必须承认,初版教材在编写体例和文本 形式上显得呆板、单调,缺乏美感,修订版教材在这方面充分吸收了当今国际
上流行的教材编写体例和文本形式,并加以创新,增加了“本章内容细目”、“本 章内容小结”、“讨论与思考题”、“推荐参考文献”等,正文中的图像、表格等 非文字材料增多,还设置了一些资料性的视窗。因此,教材的文本形式更加活 泼生动、美观大方,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随之增强。总之,本次修订已不 是一般意义的教材修订,而是一次扎实的再研究和创新过程。当然,如果没有 初版教材良好的基础,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次具有创新意义的修订的。 《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是共同合作的成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书由姚本先同志任主编,桂守才、周策两位同志任副主编。各章修订撰稿的 执笔人如下:姚本先(第一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二节),桂 守才(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第九章),周策(第四章),蔡芸(第七章第」 二节),桑青松(第八章),方双虎(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三节),丁园园、全莉 娟(第三章第二、三、四、五节),许有云(第四章第三节部分、第七章第三节), 王道阳、张更立(第六章)。全书由姚本先冋志统稿和定稿,桂守才和周策同志 协助,王道阳同志为统稿和定稿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 《心理学新论》初版和修订版的编写及出版得到了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先 生、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先生、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先生和南京师范大学郭本 禹教授、河南大学赵国祥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教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郜 锦强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另外, 葛明贵教授、崔立中教授、任其平副教授、李全彩副教授等同仁挚友对本次修 订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期盼有更多的专家学者 及读者对本书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批评指教。 感谢我们的老师李铮先生所做的奠基性工作,没有他的引领,我们的征程 会非常艰难和遥远,我们不会辜负老师的教诲! 本书已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祈愿它在修订后能 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姚本先 2005年3月
3 上流行的教材编写体例和文本形式,并加以创新,增加了“本章内容细目”、“本 章内容小结”、“讨论与思考题”、“推荐参考文献”等,正文中的图像、表格等 非文字材料增多,还设置了一些资料性的视窗。因此,教材的文本形式更加活 泼生动、美观大方,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随之增强。总之,本次修订已不 是一般意义的教材修订,而是一次扎实的再研究和创新过程。当然,如果没有 初版教材良好的基础,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次具有创新意义的修订的。 《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是共同合作的成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书由姚本先同志任主编,桂守才、周策两位同志任副主编。各章修订撰稿的 执笔人如下:姚本先(第一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二节),桂 守才(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第九章),周策(第四章),蔡芸(第七章第一、 二节),桑青松(第八章),方双虎(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三节),丁园园、全莉 娟(第三章第二、三、四、五节),许有云(第四章第三节部分、第七章第三节), 王道阳、张更立(第六章)。全书由姚本先同志统稿和定稿,桂守才和周策同志 协助,王道阳同志为统稿和定稿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 《心理学新论》初版和修订版的编写及出版得到了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先 生、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先生、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先生和南京师范大学郭本 禹教授、河南大学赵国祥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教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郜 锦强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另外, 葛明贵教授、崔立中教授、任其平副教授、李全彩副教授等同仁挚友对本次修 订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期盼有更多的专家学者 及读者对本书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批评指教。 感谢我们的老师李铮先生所做的奠基性工作,没有他的引领,我们的征程 会非常艰难和遥远,我们不会辜负老师的教诲! 本书已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祈愿它在修订后能 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姚本先 2005 年 3 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16 、心理学的起源 17 、心理学的发展 三、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第三心理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内容 三、心理学的方法 本章内容小结: 讨论与思考题: 推荐参考文献:… 30 第二章 认知理论 第一认知理论概述. 认知的含义 、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二节注意 、注意的含义 、注意规律与教学 39 四、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与培养 41 第三感觉和知觉 44 感觉的含义 知觉的含义 、感知规律与教学 、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4455 第四芹记忆 、记忆的含义… 、记忆规律与教学 、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五节想象与思维 62 、想象的含义 、思维的含义 、问题解决 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本章内容小结: 讨论与思考题
4 目 录 前 言.........................................................................................................................2 第一章..........................................................................................................................10 绪 论.......................................................................................................................10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11 一、心理学的含义........................................................................................... 11 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4 第二节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6 一、心理学的起源...........................................................................................17 二、心理学的发展...........................................................................................18 三、心理学的理论取向...................................................................................23 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25 一、心理学的任务...........................................................................................25 二、心理学的内容...........................................................................................26 三、心理学的方法...........................................................................................27 本章内容小结:...............................................................................................30 讨论与思考题:...............................................................................................30 推荐参考文献:...............................................................................................30 第二章..........................................................................................................................31 认知理论..................................................................................................................31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32 一、认知的含义...............................................................................................32 二、认知发展与学习.......................................................................................35 第二节 注意.........................................................................................................36 一、注意的含义...............................................................................................36 三、注意规律与教学.......................................................................................39 四、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与培养.......................................................................41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44 一、感觉的含义...............................................................................................44 二、知觉的含义...............................................................................................46 二、感知规律与教学.......................................................................................48 三、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50 第四节 记忆.........................................................................................................53 一、记忆的含义...............................................................................................53 二、记忆规律与教学.......................................................................................57 三、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与培养.......................................................................59 第五节 想象与思维.............................................................................................62 一、想象的含义...............................................................................................63 二、思维的含义...............................................................................................65 三、问题解决...................................................................................................67 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70 本章内容小结:...............................................................................................75 讨论与思考题:...............................................................................................76
推荐参考文献: 76 第三章 行为动力理论 7 第一行为动力理论概述 行为的含义 行为动力理论 第二节需要 、需要的含义… 二、需要的种类 需要的理论 88 第三动机 、动机的含义 、动机的种类 动机的相互作用 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 第四情绪 、情绪的含义 、情绪的表现形式 ++ .10 三、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 102 第五意志 107 意志的含义 、意志的过程与结构 109 、意志的品质 四、学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 本章内容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讨论与思考题 117 推荐参考文献 l18 第四章 人格理论 l19 第一人格理论概述 l20 人格的含义 、人格的主要理论 第二芹气质与性格 l30 、气质的含义 性格的含义 136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41 第三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l42 健康人格的含义 二、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制约因素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本章内容小结: 讨论与思考题: 推荐参考文献: 155 第五章
5 推荐参考文献:...............................................................................................76 第三章..........................................................................................................................77 行为动力理论..........................................................................................................77 第一节 行为动力理论概述.................................................................................78 一、行为的含义...............................................................................................78 二、行为动力理论...........................................................................................81 第二节 需要.........................................................................................................86 一、需要的含义...............................................................................................86 二、需要的种类...............................................................................................88 三、需要的理论...............................................................................................88 第三节 动机.........................................................................................................92 一、动机的含义...............................................................................................92 二、动机的种类...............................................................................................94 三、动机的相互作用.......................................................................................94 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96 第四节 情绪.........................................................................................................98 一、情绪的含义...............................................................................................99 二、情绪的表现形式.....................................................................................101 三、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102 第五节 意志.......................................................................................................107 一、意志的含义.............................................................................................107 二、意志的过程与结构.................................................................................109 三、意志的品质............................................................................................. 112 四、学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 114 本章内容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讨论与思考题.................................................................................................117 推荐参考文献.................................................................................................118 第四章........................................................................................................................ 119 人格理论................................................................................................................ 119 第一节 人格理论概述.......................................................................................120 一、人格的含义.............................................................................................120 二、人格的主要理论.....................................................................................124 第二节 气质与性格...........................................................................................130 一、气质的含义.............................................................................................130 二、性格的含义.............................................................................................136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41 第三节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142 一、健康人格的含义.....................................................................................143 二、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制约因素.............................................................144 三、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151 本章内容小结:.............................................................................................154 讨论与思考题:.............................................................................................155 推荐参考文献:.............................................................................................155 第五章........................................................................................................................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