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突然遭遇火灾、地震、抢劫或面临重大考试等。 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应表现为头脑清醒、思维敏 捷、动作准确,做出平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消极的反应则表现为日瞪口呆、惊慌 失措,导致感知和注意混乱,行为呆板,正常处事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 研究表明,持续的应激状态会影响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从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出现, 如胃溃疡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一般来说,应激状态的某些消极影响是可以调节的。过 去的知识经验、良好的性格特征、高度的责任感都是在应激状态下阻止行为紊乱的重要 因素。 二、情绪与情感 情绪和情感合称为感情。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情感一般不作严格区分,但作为科 念,情绪和情感的内涵及外延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的。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 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例如,与饮食、休息、繁殖等生理性 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人 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誉感、 责任感等。 2、从发生的角度看 情绪受情境影响较大,会随着情境的变化及需要的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情 感是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例如,对真理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 等,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情境一旦发生变化或不再存在,相应的情绪感 受会随之改变或消失。情感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特久性,一经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 为情境所左右。 4、从表现方式看 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如悔恨时的捶胸顿足、愤怒时的暴跳如面、快 乐时的手舞足蹈等。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情感则 以内蕴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6
6 例如,突然遭遇火灾、地震、抢劫或面临重大考试等。 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应表现为头脑清醒、思维敏 捷、动作准确,做出平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消极的反应则表现为目瞪口呆、惊慌 失措,导致感知和注意混乱,行为呆板,正常处事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 研究表明,持续的应激状态会影响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从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出现, 如胃溃疡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一般来说,应激状态的某些消极影响是可以调节的。过 去的知识经验、良好的性格特征、高度的责任感都是在应激状态下阻止行为紊乱的重要 因素。 二、情绪与情感 情绪和情感合称为感情。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情感一般不作严格区分,但作为科 念,情绪和情感的内涵及外延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的。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 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例如,与饮食、休息、繁殖等生理性 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人 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誉感、 责任感等。 2、从发生的角度看 情绪受情境影响较大,会随着情境的变化及需要的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情 感是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例如,对真理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 等,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情境一旦发生变化或不再存在,相应的情绪感 受会随之改变或消失。情感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 为情境所左右。 4、从表现方式看 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如悔恨时的捶胸顿足、愤怒时的暴跳如雷、快 乐时的手舞足蹈等。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情感则 以内蕴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虽然它们表达的主观体验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两者又 相互联系。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 绪反应得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 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总之,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 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们的相互影响是情绪 基本属性起作用的表现。这些属性协调的活动可以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于身心健康,如 果发生分裂则可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并影响身心健康。 (一)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消极作用 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 当情绪作用时,人的生理会发生一连窜的反应。当情绪反应终了时,生理方面又将 恢复平静: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那么生理方面也将配合延长其变化,久而久 之就将引起问题了。也就是说,不良情绪致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又一次大爆发而引 起的,而是日常生活中紧张、烦躁、忧愁、焦虑、疑惧、失望等日积月累的结果。 人在悲伤和恐惧时,胃黏膜空白、胃酸停止分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 怨恨时,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过多,常常导致胃溃疡。长期的焦虑、愤怒也会使血压 升高,心脏因负担加重而受到损伤。这些疾病因其源于情绪的作用,而不是机体本身的 障碍,故医学上称之为心身疾病,并且将这类疾病的研究和处理列为一项专科,叫作“心 身医学”。据估计,平日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几乎有一半是完全或部分属于这类疾病, 只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的症状上,而不觉得它和情绪有关联。 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 在过渡的尤其是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持续的消极情绪的作用下,人的神经功能系统将 受到影响。突然而强烈的紧张情绪的冲击,使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 使人的意识形态狭窄,正确判断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甚至可能使人精神错乱 行为失常,许多反应性精神疾病就是这样引起的:而持续的消极情绪的影响,则常常会 使人的大脑皮层的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 (二)良好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1、良好的情绪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保证 在良好、愉快的情绪状态下,人们容易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对工作、对生活更富有 7
7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虽然它们表达的主观体验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两者又 相互联系。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 绪反应得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 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总之,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 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们的相互影响是情绪 基本属性起作用的表现。这些属性协调的活动可以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于身心健康,如 果发生分裂则可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并影响身心健康。 (一)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消极作用 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 当情绪作用时,人的生理会发生一连窜的反应。当情绪反应终了时,生理方面又将 恢复平静;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那么生理方面也将配合延长其变化,久而久 之就将引起问题了。也就是说,不良情绪致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又一次大爆发而引 起的,而是日常生活中紧张、烦躁、忧愁、焦虑、疑惧、失望等日积月累的结果。 人在悲伤和恐惧时,胃黏膜空白、胃酸停止分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 怨恨时,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过多,常常导致胃溃疡。长期的焦虑、愤怒也会使血压 升高,心脏因负担加重而受到损伤。这些疾病因其源于情绪的作用,而不是机体本身的 障碍,故医学上称之为心身疾病,并且将这类疾病的研究和处理列为一项专科,叫作“心 身医学”。据估计,平日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几乎有一半是完全或部分属于这类疾病, 只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的症状上,而不觉得它和情绪有关联。 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 在过渡的尤其是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持续的消极情绪的作用下,人的神经功能系统将 受到影响。突然而强烈的紧张情绪的冲击,使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 使人的意识形态狭窄,正确判断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甚至可能使人精神错乱, 行为失常,许多反应性精神疾病就是这样引起的;而持续的消极情绪的影响,则常常会 使人的大脑皮层的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 (二)良好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1、良好的情绪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保证 在良好、愉快的情绪状态下,人们容易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对工作、对生活更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