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买验室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主要差别在于: 使用的位置不同。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是用于一条物理链路的两 端,而网络层的差错控制是用于网络中的任意两节点之间。通常网 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会由多条链路串联而成。 -编号的方式不同。在网络层是对一个Session中的分组(或者字节, 或者消息)进行统一编号。而在链路层上是对不同Session中所有分 组(成帧后)进行顺序编号。 3 帧头 Session-1头和分组 Session-n头和分组 帧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主要差别在于: – 使用的位置不同。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是用于一条物理链路的两 端,而网络层的差错控制是用于网络中的任意两节点之间。通常网 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会由多条链路串联而成。 – 编号的方式不同。在网络层是对一个Session中的分组(或者字节, 或者消息)进行统一编号。而在链路层上是对不同Session中所有分 组(成帧后)进行顺序编号。 1 2 3 4 5 6 帧头 Session-1头和分组 …… Session-n头和分组 帧尾
国家重点实数宝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一传输顺序的差别。在链路层,所有的帧都是按顺序传 输的;而在网络层中,相同源和目的节点的分组可能 会经过不同的路径,分组的传输可能会出现乱序现象。 一时延不同。在链路层,传输时延(包括传播时延、处 理时延、帧传输的时延)在小范围内变化;而在网络 层,传输时延会在大范围内变化。 2 5 6
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 传输顺序的差别。在链路层,所有的帧都是按顺序传 输的;而在网络层中,相同源和目的节点的分组可能 会经过不同的路径,分组的传输可能会出现乱序现象。 – 时延不同。在链路层,传输时延(包括传播时延、处 理时延、帧传输的时延)在小范围内变化;而在网络 层,传输时延会在大范围内变化。 1 2 3 4 5 6
关敏网络层的差错控制可靠吗? 。 假定分组要用modm的编号方式,则序号为lmod和(什m) modm 的分组在接收端是无法区分的。 假定这里使用数据报方式,由于分组的时延和丢失,有时必须采用端 到端的重传,即发端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端的应答,发 端就会重发某一分组(设其序号为mod m)。 而该重发分组的前一个拷贝,可能并没有丢失,可能会因网络的任意 时延而潜代在网络之中。 发端继续发送新的分组直至(什m)modm分组时,如果潜伏在网络 中的序号为I mod m的分组的一个拷贝先于序号为(+m)modm分组 到达接收节点将会导致不可纠正的错误。 I mod m (+m)mod m 3 5 6
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层的差错控制可靠吗? • 假定分组要用mod m的编号方式,则序号为l mod m和(l+m)mod m 的分组在接收端是无法区分的。 • 假定这里使用数据报方式,由于分组的时延和丢失,有时必须采用端 到端的重传,即发端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端的应答,发 端就会重发某一分组(设其序号为l mod m)。 • 而该重发分组的前一个拷贝,可能并没有丢失,可能会因网络的任意 时延而潜伏在网络之中。 • 发端继续发送新的分组直至(l+m)mod m分组时,如果潜伏在网络 中的序号为l mod m的分组的一个拷贝先于序号为(l+m)mod m分组 到达接收节点将会导致不可纠正的错误。 1 2 3 4 5 6 7 8 l mod m (l+m)mod m
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由于分组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会出现丢失、 乱序和任意的时延,因而不能保证网络层(和运 输层)的差错恢复100%正确。 mod m (I+m)mod m
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 由于分组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会出现丢失、 乱序和任意的时延,因而不能保证网络层(和运 输层)的差错恢复100%正确。 1 2 3 4 5 6 7 8 l mod m (l+m)mod m
M 国家重点买验室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网络层最好采用虚电路方式; ·分组编号的模值应足够大,使得上述错误出现的 可能性足够地小,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 给每个分组规定一个最大生存时间,在该区间内, 使得分组的序号在使用modm时不可能出现一个 循环
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 网络层最好采用虚电路方式; • 分组编号的模值应足够大,使得上述错误出现的 可能性足够地小,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 给每个分组规定一个最大生存时间,在该区间内, 使得分组的序号在使用mod m时不可能出现一个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