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发散风寒药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证。2掌握药物: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熟悉药物:香需、细辛、苍耳子、生姜、菓本、辛美。3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1发散风寒药:也称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一般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对于风寒湿、痹证初起、感冒头痛以及水肿有表证者亦可应用。2掌握药物之要点麻黄辛、微苦、温。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风寒表实、重证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风寒湿痹,阴疽等。桂枝辛、甘、温。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应用: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紫苏辛、温。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应用: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鱼蟹中毒、腹痛吐泻。荆芥辛、微温。功效:发表散风、透疹止痒、止血。应用:外感风寒、风热表证、麻疹不透、风疹搔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妞下血。防风辛、甘、微温。功效: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止泻。应用:感冒头痛、风疹搔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肝郁悔脾腹痛泄泻。羌活辛、苦、温。功效: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应用: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白芷辛、温。功效: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应用:外感风寒,头痛、异塞;阳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带下过多:疮疡肿毒。3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之主药。具有发汗解表之功,对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二者常相须为用。然麻黄发汗力强,主入气分,重在宣肺以平喘、利水;桂枝发汗力次,兼入血分,善能温经通阳。荆芥与防风均长于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等证。然荆芥轻透力强,兼能消疮,止痒,炒炭止血。对于麻疹初起、疮疡初起,血、便血、崩漏出血及皮肤瘙痒等证多用;防风祛风力胜,兼能胜湿,止痛,止痉,对风湿痹痛,泄泻,破伤风等证多用。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发散风热药的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证。2掌握药物:薄荷、牛劳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熟悉药物:升麻、蝉蜕、蔓荆子。3桑叶与菊花、葛根与柴胡、升麻的功效、应用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1发散风热药:也称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力一般较弱。主要适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对麻疹不透,风热目疾,咽喉肿痛诸证亦可选用。2掌握药物之要点薄荷辛,凉。功效: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发散风寒药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证。 2 掌握药物: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熟悉药物:香薷、细辛、 苍耳子、生姜、藁本、辛荑。 3 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发散风寒药:也称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一般发汗作用 较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对于 风寒挟湿、痹证初起、感冒头痛以及水肿有表证者亦可应用。 2 掌握药物之要点 麻黄辛、微苦、温。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风寒表实、重证感冒, 咳嗽气喘,风水水肿,风寒湿痹,阴疽等。 桂枝辛、甘、温。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应用: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 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 紫苏辛、温。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应用: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 气滞、胸闷呕吐,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荆芥辛、微温。功效:发表散风、透疹止痒、止血。应用:外感风寒、风热表证、麻疹不 透、风疹搔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防风辛、甘、微温。功效: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应用:感冒头痛、风疹搔 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羌活辛、苦、温。功效: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应用: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寒湿痹, 肩臂疼痛。 白芷辛、温。功效: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应用:外感风寒,头 痛、鼻塞;阳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带下过多;疮疡肿毒。 3 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之主药。具有发汗解表之功,对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二者常 相须为用。然麻黄发汗力强,主入气分,重在宣肺以平喘、利水;桂枝发汗力次,兼入血分, 善能温经通阳。 荆芥与防风均长于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等证。然荆芥轻透力强,兼能消疮, 止痒,炒炭止血。对于麻疹初起、疮疡初起,衄血、便血、崩漏出血及皮肤瘙痒等证多用; 防风祛风力胜,兼能胜湿,止痛,止痉,对风湿痹痛,泄泻,破伤风等证多用。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发散风热药的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证。 2 掌握药物: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熟悉药物:升麻、蝉蜕、蔓荆 子。 3 桑叶与菊花、葛根与柴胡、升麻的功效、应用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发散风热药:也称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力一般较 弱。主要适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等。对麻疹不透,风热目疾,咽喉肿痛诸证亦可选用。 2 掌握药物之要点 薄荷辛,凉。功效: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
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搔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生子辛、苦、寒。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应用: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痛肿疮毒,窄腮喉痹。桑叶苦、甘、寒。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应用:风热感冒,头痛咳嗽,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等。菊花辛、甘、苦,微寒。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应用: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疗疮肿毒等。柴胡苦、辛,微寒。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用: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疟疾等。葛根甘、辛,凉。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应用:外感表证(风寒、风热),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脾虚泄泻等。3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疗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常相须为用。但桑叶清肺止咳力好,对燥热伤肺咳嗽者尤宜;菊花平肝,清肝,解热毒力佳,对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热毒疮疡肿痛等更为适宜。柴胡、葛根与升麻皆为辛凉之品,具升发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升举阳气。用治外感风热及中气下陷之证。论其解热作用,当推柴胡为首。区别在于:柴胡升肝胆之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为治疗少阳之要药,善能疏肝解郁;葛根主入脾胃经,能升脾胃清阳之气而生津止泻;升麻长于升提脾胃之气,又能解毒透疹。【同步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解表药多具有味,性能,用于治疗:由于药性的不同,可分为和。等证。2解表药除用于表证外,还可用治-以发散,之性,可祛寒,故以为主3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要作用。之性,以发散,为主4发散风热药性味多属可祛热,故以要作用。经。归5麻黄性味6桂枝治风寒表实无汗者,宜配,风寒表虚有汗者,宜配7解表药中能解鱼蟹毒的药物是8用治少阳证的要药是,用治头项强痛的要药是9葛根解肌透疹宜升阳止泻宜10羌活善治痹痛,尤以疼痛更为适用。单项选择题二、()指出下列哪组全是辛温解表药1DA柴胡、生姜、紫苏白芷、牛劳子、蔓荆子CB荆芥、菊花、麻黄苍耳子、羌活、香()2适于水肿兼表证的药物是:A麻黄、桂枝c浮萍、麻黄B香需、紫苏D香需、白芷()3外感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的药是A淡豆豉B荆芥C桂枝DJ麻黄4风寒感冒,胸闷咳嗽宜选用(A香需B细辛C生姜D紫苏)5(“呕家圣药"是指
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搔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牛蒡子辛、苦、寒。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应用: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桑叶苦、甘、寒。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应用:风热感冒,头痛咳嗽, 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等。 菊花辛、甘、苦,微寒。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应用:风热感冒、发热 头痛,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疔疮肿毒等。 柴胡苦、辛,微寒。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用:寒热往来,感冒发热; 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疟疾等。 葛根甘、辛,凉。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应用:外感表证(风 寒、风热),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等。 3 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疗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风热或肝火上炎 所致的目赤肿痛,常相须为用。但桑叶清肺止咳力好,对燥热伤肺咳嗽者尤宜;菊花平肝, 清肝,解热毒力佳,对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热毒疮疡肿痛等更为适宜。 柴胡、葛根与升麻皆为辛凉之品,具升发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升举阳气。用治外感风热 及中气下陷之证。论其解热作用,当推柴胡为首。区别在于:柴胡升肝胆之气而有升阳举陷 之功,为治疗少阳之要药,善能疏肝解郁;葛根主入脾胃经,能升脾胃清阳之气而生津止泻; 升麻长于升提脾胃之气,又能解毒透疹。 【同步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 解表药多具有_味,性能_,用于治疗_;由于药性的不同, 可分为 _和_。 2 解表药除用于表证外,还可用治_、_、_、_等证。 3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_之性,_以发散,_可祛寒,故以_为主 要作用。 4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属_之性,_以发散,_可祛热,故以_为主 要作用。 5 麻黄性味_、_、_,归_、_经。 6 桂枝治风寒表实无汗者,宜配_,风寒表虚有汗者,宜配_。 7 解表药中能解鱼蟹毒的药物是_、_。 8 用治少阳证的要药是_,用治头项强痛的要药是_。 9 葛根解肌透疹宜_,升阳止泻宜_。 10 羌活善治痹痛,尤以_疼痛更为适用。 二、单项选择题 1 指出下列哪组全是辛温解表药 ( ) A 柴胡、生姜、紫苏 B 白芷、牛蒡子、蔓荆子 C 荆芥、菊花 、麻黄 D 苍耳子、羌活、香薷 2 适于水肿兼表证的药物是: ( ) A 浮萍、麻黄 B 麻黄、桂枝 C 香薷、紫苏 D 香薷、白芷 3 外感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的药是 ( ) A 淡豆豉 B 荆芥 C 桂枝 D 麻黄 4 风寒感冒,胸闷咳嗽宜选用 ( ) A 香薷 B 细辛 C 生姜 D 紫苏 5 “呕家圣药”是指 ( )
A生姜B紫苏C香需D胡荽6既可用于风寒、风热感冒,又可用于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的药是:()A荆芥B白芷C羌活防风D7既可散风透疹,又可疗疮的药是:()A蝉蜕B防风C荆芥D白芷()8具有燥湿止带功效的药是:A白芷B香浮萍CD淡豆豉9芳香透达,通关开醒神的解表药是:LDA辛夷B细辛c白芷D香需10()既可用于外感咳嗽,又可用于肺燥咳嗽的药是:A菊花B紫苏C前胡D桑叶11既可外散风热,又可内泄热毒,消肿利咽的药是:)LA薄荷B牛劳子c菊花D桑叶12(J可疏散肺经风热,宣肺疗哑的药是:A蝉蜕B牛劳子C桑叶D薄荷)(13菊花的性味是:BA苦、辛,微寒苦、甘,寒C辛、甘、苦,微寒D甘,寒()14最善清利头目的药是:白芷AB菓木C羌活D蔓荆子r15除项外,都是柴胡的功效)A生津止渴升阳举陷cDB疏散退热疏肝解郁三、多项选择题)(1解表药的基本作用是:A宣肺发汗B解肌固表c开发膝理D疏散表邪和解退热E2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是:(BA不宜过汗中病即止CD不宜久煎无汗忌用(3既可治风寒表证,又可治风热表证的药是:)活荆芥c细辛DE葛根AB防风()4既可发汗,又可利水消肿的药物是:羌活香紫苏浮萍ABCDE麻黄()5下列发汗解表药,无止呕作用的药是:A香B紫苏C生姜D荆芥E防风()6既可治疗表证,又可治疗风湿痹证的药有:A羌活0防风c菓木D苍耳子E细辛解表药中可治疗泄泻的药物有:()7葛根B柴胡c防风D白芷A升麻E()8头痛目赤的药物是:可治疗风热上攻,桑叶A薄荷B蝉蜕CD菊花E蔓荆子9既可治疗表证,又可治疗中焦病证的药有:()生姜A香B紫苏cD葛根E升麻(10能解表透疹的药物)D柴胡E蝉蜕A升麻B葛根C薄荷四、名词解释1解表药2辛温解表药3辛凉解表药解表透疹5和解退热6发表4
A 生姜 B 紫苏 C 香薷 D 胡荽 6 既可用于风寒、风热感冒,又可用于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的药是: ( ) A 荆芥 B 白芷 C 羌活 D 防风 7 既可散风透疹,又可疗疮的药是: ( ) A 蝉蜕 B 防风 C 荆芥 D 白芷 8 具有燥湿止带功效的药是: ( ) A 白芷 B 香薷 C 浮萍 D 淡豆豉 9 芳香透达,通关开窍醒神的解表药是: ( ) A 辛夷 B 细辛 C 白芷 D 香薷 10 既可用于外感咳嗽,又可用于肺燥咳嗽的药是: ( ) A 菊花 B 紫苏 C 前胡 D 桑叶 11 既可外散风热,又可内泄热毒,消肿利咽的药是: ( ) A 薄荷 B 牛蒡子 C 菊花 D 桑叶 12 可疏散肺经风热,宣肺疗哑的药是: ( ) A 蝉蜕 B 牛蒡子 C 桑叶 D 薄荷 13 菊花的性味是: ( ) A 苦、辛,微寒 B 苦、甘,寒 C 辛、甘、苦,微寒 D 甘,寒 14 最善清利头目的药是: ( ) A 白芷 B 藁木 C 羌活 D 蔓荆子 15 除.项外,都是柴胡的功效: ( ) A 生津止渴 B 升阳举陷 C 疏散退热 D 疏肝解郁 三、多项选择题 1 解表药的基本作用是: ( ) A 宣肺发汗 B 解肌固表 C 开发腠理 D 疏散表邪 E 和解退热 2 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是: ( ) A 不宜过汗 B 中病即止 C 不宜久煎 D 无汗忌用 3 既可治风寒表证,又可治风热表证的药是: ( ) A 羌活 B 荆芥 C 细辛 D 防风 E 葛根 4 既可发汗,又可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 ) A 羌活 B 香薷 C 紫苏 D 浮萍 E 麻黄 5 下列发汗解表药,无止呕作用的药是: ( ) A 香薷 B 紫苏 C 生姜 D 荆芥 E 防风 6 既可治疗表证,又可治疗风湿痹证的药有: ( ) A 羌活 B 防风 C 藁木 D 苍耳子 E 细辛 7 解表药中可治疗泄泻的药物有: ( ) A 葛根 B 柴胡 C 防风 D 升麻 E 白芷 8 可治疗风热上攻,头痛目赤的药物是: ( ) A 薄荷 B 蝉蜕 C 桑叶 D 菊花 E 蔓荆子 9 既可治疗表证,又可治疗中焦病证的药有: ( ) A 香薷 B 紫苏 C 生姜 D 葛根 E 升麻 10 能解表透疹的药物 ( ) A 升麻 B 葛根 C 薄荷 D 柴胡 E 蝉蜕 四、名词解释 1 解表药 2 辛温解表药 3 辛凉解表药 4 解表透疹 5 和解退热 6 发表
解肌五、问答题1解表药的功效、适应证是什么?使用解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2试述麻黄、活、薄荷功效和临床主治证。3麻黄与桂枝、桑叶与菊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辛发散表证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2水肿咳喘疹发不畅风湿痹痛3辛温辛温发散风寒A辛凉辛凉疏散风热5温肺膀胱6辛微苦麻黄白7紫苏生姜8岁柴胡葛根9生用煨用10上肢肩臂二、单项选择题1D2A3c4D5A6D7C8A99B10DA11B12A13c14D15三、多项选择题1ACD, 2ABC,3BDE, 4BDE, 5ADE,6ABCD, 7ABCD8ABCDE, 9ABCDE, 10ABCE四、名词解释1、2、3(见各节"考核要点解析")4、即透发麻疹。部分辛散疏表的药物可促使出疹期的麻疹早日出齐,以利疹毒外泄。5、指柴胡能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消除寒热往来症状。6、指通过发散表邪,解除肌肉酸楚不舒、强硬不利等症的方法。五、问答题1解表药的功效是:发汗解表,部分药还兼有透疹、利尿退肿、止咳平喘、止痛等。适应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之外感表证,水肿初起、咳嗽气喘,疹出不畅,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使用解表药应注意:不宜用量过大、发汗太过,以勉耗伤阳气、损伤津液,得汗即止,不宜久煎,以勉降低药效。2麻黄辛、微苦而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为发汗峻剂。用于风寒表实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表证或里证的咳嗽气喘;水肿而兼有表证,以及风寒痹证、阴疽等。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风寒湿痹痛等证。尤以上半身风湿痹痛更为适宜。薄荷辛,凉。其气芳香,轻清凉散。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透疹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微恶寒者或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及咽喉肿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风疹、皮肤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之证,取其舒肝理气之功。3(见第一、二节“考核要点解析"3)。第二章清热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
解肌 五、问答题 1 解表药的功效、适应证是什么?使用解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2 试述麻黄、羌活、薄荷功效和临床主治证。 3 麻黄与桂枝、桑叶与菊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辛 发散 表证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2 水肿 咳喘 疹发不畅 风湿痹痛 3 辛温 辛 温 发散风寒 4 辛凉 辛 凉 疏散风热 5 辛 微苦 温 肺 膀胱 6 麻黄 白芍 7 紫苏 生姜 8 柴胡 葛根 9 生用 煨用 10 上肢肩臂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C 4 D 5 A 6 D 7 C 8 A 9 B 10 D 11 B 12 A 13 C 14 D 15 A 三、多项选择题 1 ACD,2 ABC,3 BDE,4 BDE,5 ADE, 6 ABCD,7 ABCD 8 ABCDE,9 ABCDE,10 ABCE 四、名词解释 1、2、3(见各节“考核要点解析”) 4、即透发麻疹。部分辛散疏表的药物可促使出疹期的麻疹早日出齐,以利疹毒外泄。 5、指柴胡能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消除寒热往来症状。 6、指通过发散表邪,解除肌肉酸楚不舒、强硬不利等症的方法。 五、问答题 1 解表药的功效是:发汗解表,部分药还兼有透疹、利尿退肿、止咳平喘、止痛等。适 应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之外感表证,水肿初起、咳嗽气喘,疹出不畅,风湿 痹痛,疮疡初起等。 使用解表药应注意:不宜用量过大、发汗太过,以勉耗伤阳气、损伤津液,得汗即止,不 宜久煎,以勉降低药效。 2 麻黄辛、微苦而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为发汗峻剂。用于风 寒表实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表证或里证的咳嗽气喘;水肿而兼有表证,以及风寒痹证、 阴疸等。 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风 寒湿痹痛等证。尤以上半身风湿痹痛更为适宜。 薄荷辛,凉。其气芳香,轻清凉散。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透疹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微恶寒者或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及咽喉肿 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风疹、皮肤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之证,取其舒肝理气 之功。 3 (见第一、二节“考核要点解析”3)。 第二章 清热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分类、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掌握药物20种,熟悉药物17种。3掌握相似药物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其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功效。适用于里热炽盛、高热烦渴、湿热泻、温毒发斑、痛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分为五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清热泻火药的含义、功效和适应证。2掌握药物:石膏、知母、子、夏枯草。熟悉药物: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3石膏与知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1凡药性寒凉以清解气分实热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神昏:脏腑热证如:肺热、胃热、心热、肝热引起的各种病证。2掌握药物之要点石膏辛、甘,大寒,主入气分。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搬石膏收敛生肌。为清气分实热的要品,主清肺胃气分实热,临证作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药。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肺热喘咳、痰稠、发热、心烦口渴;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等。熳石膏外用治疗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本品内服宜生用,入汤剂宜打碎先煎:外用宜火研末。知母苦、甘,性寒、质润。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黄而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消渴多饮,小便多且兼见热象者等。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子苦、寒,清降。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适用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谱语者:肝胆湿热郁结的黄疽、发热、小便短赤,血热吐、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夏枯草苦、辛,寒。功效:清肝火、散郁结。适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肝阴不足、目珠疼痛,療疡瘦瘤,以及高血压病属肝热、肝阳上亢者。3石膏、知母均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喘等证。然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善解肌肤高热;知母苦甘寒质润,重在清润,善滋肾阴除骨蒸,故肺热实喘多用石膏,阴虚燥咳多选知母,气分火热则二药相须为用。另外,石膏又善清胃火治头痛、牙痛,后则能生肌敛疮,专供外用;知母则常用于消渴、骨蒸潮热之证。第二节清热燥湿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清热燥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2掌握药物:黄芩、黄连、黄柏。熟悉药物:龙胆草、苦参。3黄芩、黄连、黄柏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1凡药性苦寒、有燥湿、清热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主要适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湿热病证,如湿热引起的泻痫、黄疽、淋证、带下、湿疹、疮痛等。2掌握药物之主要点:
1 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分类、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 掌握药物 20 种,熟悉药物 17 种。 3 掌握相似药物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其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 、 解毒及清虚热功效。适用于里热炽盛、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 热等。分为五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清热泻火药的含义、功效和适应证。 2 掌握药物: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熟悉药物: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 3 石膏与知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气分实热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 热、烦渴、神昏;脏腑热证如:肺热、胃热、心热、肝热引起的各种病证。 2 掌握药物之要点 石膏辛、甘,大寒,主入气分。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石膏收敛生肌。为清气分 实热的要品,主清肺胃气分实热,临证作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药。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 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肺热喘咳、痰稠、发热、心烦口渴;胃火上炎所致的 头痛、牙龈肿痛等。煅石膏外用治疗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本品内服宜生用, 入汤剂宜打碎先煎;外用宜火煅研末。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 、 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黄而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 消渴多饮,小便多且兼见热象者等。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栀子苦、寒,清降。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适用于热病心烦、 郁闷、躁扰不宁;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肝胆湿热郁结的黄疸、发热、小便短 赤,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夏枯草苦、辛,寒。功效:清肝火、散郁结。适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肝阴不足、目 珠疼痛,瘰疬瘿瘤,以及高血压病属肝热、肝阳上亢者。 3 石膏、知母均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喘等证。然石膏辛甘大 寒,重在清解,善解肌肤高热;知母苦甘寒质润,重在清润,善滋肾阴除骨蒸,故肺热实喘 多用石膏,阴虚燥咳多选知母,气分火热则二药相须为用。另外,石膏又善清胃火治头痛、 牙痛,煅后则能生肌敛疮,专供外用;知母则常用于消渴、骨蒸潮热之证。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清热燥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 2 掌握药物:黄芩、黄连、黄柏。熟悉药物:龙胆草、苦参。 3 黄芩、黄连、黄柏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凡药性苦寒、有燥湿、清热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主要适用于湿热内蕴、或湿 邪化热的湿热病证,如湿热引起的泻痢、黄疸、淋证、带下、湿疹、疮痈等。 2 掌握药物之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