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升降浮沉【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升降浮沉的概念及其临床作用。2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二、重点内容概要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中药性质的概念之一。一般来说,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泄利。临床作用:升浮药大多具有升阳、解表、祛风、散寒、催吐、开窍等功效,常用于腹泻、脱肛、表证、痰涎雍盛、宿食及窍闭神昏等证;沉降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逆止呕、止咳平喘、利水渗湿等功效,常用于里热证、实热便秘、呕吐呢逆、喘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水肿、小便不利等证。2影响中药升降浮沉作用的因素有:药物本身的性味和质地,这是决定性因素,加工炮制和配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升降浮沉之性。第五节中药的毒性【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中药毒性的概念。12中毒的原因。3应用有毒中药注意事项。二、重点内容概要1中药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它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危害大,甚至可危及生命。2常见中毒原因:临床中毒原因多因为:药不对证,剂量过大,长期蓄积中毒,误服,配伍不当,炮制不合格,服用、前药方法不当等,3应用有毒中药应注意:中药毒性的强弱,选择合格的减毒炮制品种,注意配伍、剂型、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证候性质等,这些都与安全使用有毒中药密切相关。【同步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中药的性能包括等方面,阐述这些情况的理论也称2四性有四种,合称四性,古时又称。除此之性。外,还有一些药物的寒热药性不甚显著,称为3五味是指五种药味,另外还有和味,实际上共有七味。单项选择题二、()1判断药物药性寒热的依据是A药物自身温度B证候的寒热性质c人对药性的主观认识D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寒热效应和疗效2平性药属于()A作用和缓的药B无明显作用的药c无寒热药性的药D寒热药性不显著的药3()中药学中五味的实质是
第四节 升降浮沉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升降浮沉的概念及其临床作用。 2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中药性质的概念之一。一般来说,升是上升, 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泄利。 临床作用:升浮药大多具有升阳、解表、祛风、散寒、催吐、开窍等功效,常用于腹泻、 脱肛、表证、痰涎壅盛、宿食及窍闭神昏等证;沉降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逆 止呕、止咳平喘、利水渗湿等功效,常用于里热证、实热便秘、呕吐呃逆、喘咳、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2 影响中药升降浮沉作用的因素有:药物本身的性味和质地,这是决定性因素,加工炮 制和配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升降浮沉之性。 第五节 中药的毒性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中药毒性的概念。 2 中毒的原因。 3 应用有毒中药注意事项。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中药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它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危害大,甚至可危 及生命。 2 常见中毒原因:临床中毒原因多因为:药不对证,剂量过大,长期蓄积中毒,误服, 配伍不当,炮制不合格,服用、煎药方法不当等。 3 应用有毒中药应注意:中药毒性的强弱,选择合格的减毒炮制品种,注意配伍、剂型 、 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证候性质等,这些都与安全使用有毒中药 密切相关。 【同步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 中药的性能包括_、_、_、_、_等方面,阐述这些 情况的理论也称_。 2 四性有_、_、_、_四种,合称四性,古时又称_。除此之 外,还有一些药物的寒热药性不甚显著,称为_性。 3 五味是指_、_、_、_、_五种药味,另外还 有_ 和_味,实际上共有七味。 二、单项选择题 1 判断药物药性寒热的依据是 ( ) A 药物自身温度 B 证候的寒热性质 C 人对药性的主观认识 D 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寒热效应和疗效 2 平性药属于 ( ) A 作用和缓的药 B 无明显作用的药 C 无寒热药性的药 D 寒热药性不显著的药 3 中药学中五味的实质是 ( )
A药物的实际滋味B药物性能标志CD药物实际滋味与性能之味完全一致由药物滋味而产生的性能标志4()酸味药的作用是A收敛固涩B温中止泻CD凉血止血固表止汗5苦味药的作用是()A发散行气B缓急补益C收敛固涩D燥湿降泄苦温性味药常有的功效之一是()6A祛寒湿B通便利尿D祛寒7()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cD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8(下列哪种功效属升浮药的作用A息风止B发汗解表c止咳平喘D利水渗湿三、多项选择题()1中药的性能包括A四气c炮制D产地E毒性B五味))(2甘味药的作用主要有A收敛,B补益,C缓急,D和中,E化湿3决定和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有()A药物性味,B加工炮制,C药物配伍,D药物用量药物质地E四、名词解释1中药性能2四性3五味4升降浮沉5归经6中药毒性五、问答题1什么是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2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何谓四性、五味?分别有何作用?4升降浮沉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填空题1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药性理论2寒凉温热四气平性3酸苦甘辛咸涩淡二、单项选择题1D6A7C8BD2D3D3D4A5三、多项选择题1ABE2BCD3ABCD四、名词解释(分别见各节“考核知识点解析")五、问答题1指中药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特征的概括,它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2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祛除病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脏机体,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中药的这种作用是由于它们各自有治疗疾病的特性和作用,也就是偏性。即以药物的偏性去纠正疾病引起的机体的阴阳盛衰、脏腑功能失调。3升浮药物的作用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沉降药物作用有:泻下
A 药物的实际滋味 B 药物性能标志 C 药物实际滋味与性能之味完全一致 D 由药物滋味而产生的性能标志 4 酸味药的作用是 ( ) A 收敛固涩 B 温中止泻 C 凉血止血 D 固表止汗 5 苦味药的作用是 ( ) A 发散行气 B 缓急补益 C 收敛固涩 D 燥湿降泄 6 苦温性味药常有的功效之一是 ( ) A 祛寒湿 B 通便 C 利尿 D 祛寒 7 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 A 阴阳学说 B 五行学说 C 脏腑经络学说 D 气血津液学说 8 下列哪种功效属升浮药的作用 ( ) A 息风止痉 B 发汗解表 C 止咳平喘 D 利水渗湿 三、多项选择题 1 中药的性能包括 ( ) A 四气 B 五味 C 炮制 D 产地 E 毒性 2 甘味药的作用主要有 ( ) A 收敛,B 补益,C 缓急,D 和中,E 化湿 3 决定和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有( ) A 药物性味,B 加工炮制,C 药物配伍,D 药物质地,E 药物 用量 四、名词解释 1 中药性能 2 四性 3 五味 4 升降浮沉 5 归经 6 中药毒性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2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 何谓四性、五味?分别有何作用? 4 升降浮沉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药性理论 2 寒凉温热四气 平性 3 酸苦甘辛咸涩淡 二、单项选择题 1 D2 D3 D3 D4 A5 D6 A7 C8 B 三、多项选择题 1 ABE2 BCD3 ABCD 四、名词解释 (分别见各节“考核知识点解析”) 五、问答题 1 指中药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特征的概括,它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性味、升 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2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 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祛除病因、扶正固本、协 调脏腑机体,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中药的这种作用是由于它们各自有治疗疾病的特性和作用, 也就是偏性。即以药物的偏性去纠正疾病引起的机体的阴阳盛衰、脏腑功能失调。 3 升浮药物的作用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沉降药物作用有:泻下
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止咳平喘等。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第五章中药的应用【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掌握中药配伍的含义、目的,药物“七情”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2掌握配伍禁总、好娠用药禁忌、饮食禁总的内容。3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煮方法与时间。第一节中药的配伍【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中药配伍的含义、目的。2中药“七情”及各配伍关系的含义。二、重点内容概要1配伍: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配伍的目的主要是减低或消除药物毒性、增强疗效、适合病情或其他治疗需要。2中药“七情”:指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其他六种配伍关系,即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合称“七情”。单行:是单用药以发挥效能,而不用其他药物辅助。相须:两种功能基本相同的药物,合用以后,可明显地增强其原有疗效。相使:两种功能不尽相同的药物,一药为主,一药为辅,合用以后,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能降低,甚至丧失药效。相反:某些药物合用以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剧烈的副作用。第二节用药禁忌【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和内容。二、重点内容概要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能相互配伍应用,否则会产生毒性、副作用或降低疗效。配伍禁忌主要指的是“八反”、“十九畏记载的药物。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芜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鼓、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妊娠禁忌:妊娠期间易引起孕妇流产或母子其他毒副作用而禁用或慎用的药物。禁用药包括毒剧药,或药性峻猛、有堕胎作用的药物。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温里药、攻下药中的部分药物。饮食禁忌: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忌口。第三节中药的剂量【考试内容】
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止咳平喘等。 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 正常,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掌握中药配伍的含义、目的,药物“七情”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2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饮食禁忌的内容。 3 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煮方法与时间。 第一节中药的配伍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中药配伍的含义、目的。 2 中药“七情”及各配伍关系的含义。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配伍: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配伍的目的主要是减低或消除药物毒性、增强疗效、适合病情或其他治疗需要。 2 中药“七情”:指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其他六种配伍关系,即单行、相须、相 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合称“七情”。 单行:是单用药以发挥效能,而不用其他药物辅助。 相须:两种功能基本相同的药物,合用以后,可明显地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两种功能不尽相同的药物,一药为主,一药为辅,合用以后,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 效。 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能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相反:某些药物合用以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剧烈的副作用。 第二节用 药 禁 忌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和内容。 二、重点内容概要 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能相互配伍应用,否则会产生毒性、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配伍禁忌主要指的是“十八反”、“十九畏”记载的药物。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 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忌:妊娠期间易引起孕妇流产或母子其他毒副作用而禁用或慎用的药物。禁用药包 括毒剧药,或药性峻猛、有堕胎作用的药物。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温里药、 攻下药中的部分药物。 饮食禁忌: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忌口。 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 【考试内容】
、考核知识点1熟悉用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二、重点内容概要剂量: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中药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因此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药物的性质、病势轻重、剂型种类、处方用药的多少,以及年龄、体质的差别等具体情况全面考虑。第四节中药的用法【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熟悉中药的煎煮方法、时间。二、重点内容概要中药的前煮方法:前药器具宜陶瓷器血砂锅、砂罐:用水宜洁净澄清、无异味、含矿物质及杂质少的水,用水量一般以淹没饮片2厘米为宜:煎前宜浸泡30~60分钟以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煎煮时间宜煮沸后续煎20分钟左右,不同质地、性质的药物可作增减:特殊的入煎方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同步综合练习】、填空题1“七情”是中药之间的七种关系类型,包括2用药禁忌包括等方面。前人总结的“十八反”、“十九畏"属禁忌。3根据金元时期总结的“十八反”是:半夏,瓜萎、贝母、白鼓、白及反藜芦反参、参、参、参、参、细辛和,甘草反单项选择题、()1七情中,需避免的是A相畏,B相杀,C相恶,D相使2)七情中,可加以利用的是,(c.A相畏、相使B相恶、相使相杀、相反D相恶、相反3属十九畏内容的药组是()A大戟与甘草B贝母与乌头C官桂与赤石脂D人参与莱子E.赤芍与藜芦三、多项选择题()能增强疗效或减毒的配伍类型是1A相使c相畏相杀E相须BD相恶)2不属于配伍禁忌的配伍类型是(A相反B 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3妊娠慎用药是(C红花芜花A大黄B积实DE水蛭)(4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之物AB粘腻之物c芳香之物D腥臭之物E辛辣之物四、名词解释相使5 1中药配伍2中药七情3相须4相畏6相杀710食忌剂量相恶8相反9妊娠禁忌11
一、考核知识点 1 熟悉用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二、重点内容概要 剂量: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中药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因此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药物的性质、病 势轻重、剂型种类、处方用药的多少,以及年龄、体质的差别等具体情况全面考虑。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熟悉中药的煎煮方法、时间。 二、重点内容概要 中药的煎煮方法:煎药器具宜陶瓷器皿砂锅、砂罐;用水宜洁净澄清、无异味、含矿物质 及杂质少的水,用水量一般以淹没饮片 2 厘米为宜;煎前宜浸泡 30~60 分钟以利于有效成 分溶出;煎煮时间宜煮沸后续煎 20 分钟左右,不同质地、性质的药物可作增减;特殊的入 煎方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 【同步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 “七情”是中药之间的七种关系类型,包括_、_、_、_、_、 _、_。 2 用药禁忌包括_、_、_等方面。前人总结的“十八反”、“ 十九畏”属 _禁忌。 3 根据金元时期总结的“十八反”是: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反_, 藜芦 反_参、_参、_参、_参、_参、细辛和_ ,甘草反_、 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七情中,需避免的是 ( ) A 相畏,B 相杀,C 相恶,D 相使 2 七情中,可加以利用的是,( ) A 相畏、相使 B 相恶、相使 C 相杀、相反 D 相恶、相反 3 属十九畏内容的药组是 ( ) A 大戟与甘草 B贝母与乌头 C官桂与赤石脂 D人参与莱菔子 E.赤芍与藜 芦 三、多项选择题 1 能增强疗效或减毒的配伍类型是 ( )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恶 2 不属于配伍禁忌的配伍类型是 ( ) A 相反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恶 3 妊娠慎用药是 ( ) A 大黄 B 枳实 C 红花 D 芫花 E 水蛭 4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 ( ) A 生冷之物 B 粘腻之物 C 芳香之物 D 腥臭之物 E 辛辣之物 四、名词解释 1 中药配伍 2 中药七情 3 相须 4 相使 5 相畏 6 相杀 7 相恶 8 相反 9 妊娠禁忌 10 食忌 11 剂量
五、问答题1中药的应用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配伍?中药配伍的自的是什么?3用药禁忌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并解释其含义。4确定中药的剂量,常需考虑哪些因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想恶相反 2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食忌3乌头人参沙参丹参芍药玄参苦参海藻大戟甘遂芜花二、单项选择题1C2A3C三、多项选择题1ABCD2BCD3ABC4ABDE1四、名词解释(见各节“考核要点解释”内容)五、问答题1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煎服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提高药效、保证用药安全十分重要。2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同用。配伍的目的是通过配伍使药性产生不同的变化,包括增强药效,产生新的作用,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兼顾全面等,最终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3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食忌。配伍禁忌是指能够产生毒性、副作用或降低疗效的配伍,临床不能配伍应用。妊娠禁忌是指妊娠期间能引起堕胎或对母子产生伤害的药物,包括禁用药和慎用药。食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多指忌生冷、辛热、油腻、腥腹、刺激性及其他与药性相,有碍治疗的食物。4中药剂量的大小应考虑药物的性能(药性峻缓、有毒无毒、质地、是否主药等)剂型、病人病势轻重、病程、年龄、体质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各论第一章解表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熟悉使用注意事项。2掌握药物(指掌握药物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及某些特殊的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以后各章同)13种,熟悉药物(指熟悉药物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8种。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功效:本类药多具有辛味,性能发散,故主要具有发汗解表、解除表邪的功效。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证。部分解表药还可用于水肿、咳喘、疹发不畅、风湿痹痛等。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五、问答题 1 中药的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2 什么是配伍?中药配伍的目的是什么? 3 用药禁忌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并解释其含义。 4 确定中药的剂量,常需考虑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想恶 相反 2 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食 忌 3 乌头 人参 沙参 丹参 玄参 苦参 芍药 海藻 大戟 甘遂 芫 花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D 3 ABC 4 ABDE 四、名词解释 (见各节“考核要点解释”内容) 五、问答题 1 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煎服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提高药效、 保证用药安全十分重要。 2 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同用。配 伍的目的是通过配伍使药性产生不同的变化,包括增强药效,产生新的作用,减少毒性和不 良反应,兼顾全面等,最终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3 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食忌。配伍禁忌是指能够产生毒性、副作用或降 低疗效的配伍,临床不能配伍应用。妊娠禁忌是指妊娠期间能引起堕胎或对母子产生伤害的 药物,包括禁用药和慎用药。食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多指忌生冷、辛热、油 腻、腥膻、刺激性及其他与药性相悖,有碍治疗的食物。 4 中药剂量的大小应考虑药物的性能(药性峻缓、有毒无毒、质地、是否主药等)剂型、 病人病势轻重、病程、年龄、体质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各 论 第一章 解表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熟悉使 用注意事项。 2 掌握药物(指掌握药物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及某些特殊的配伍、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以后各章同)13 种,熟悉药物(指熟悉药物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 法,)8 种。 3 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功效:本类药多具有辛味,性能发散,故主要具有发汗解表、解除表邪的功效。 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解表药还可用于水肿、咳喘、疹发不畅、风湿痹痛等。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