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隆回职业中专高三语文(对口) 模拟试题第一赛(2015、10) 本试题典6大题,19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漂 120分命题人:周玉和 、基础知识及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吮(shin)吸凹陷(wa)衣(yi)钵一丘之貉(uo) B.攻讦(j迫)藤(lng)枝咀嚼(zi)怙恶不悛(qun) C.牟(mou)利罹(l1)难瞥(pie)见光阴荏苒(ran) D.挑(tiao)拨琴弦(xian)窗帘(lan)罄竹难书(qi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陪拌怨天友人残仁书声朗朗 B.侠窄天轮之乐恢谐洗耳公听 C.浩瀚无与伦比妨碍错落有致 D.领弦逆来吮受补尝忘恩负议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联欢会上,少儿们矫揉造作的表演博得了一阵阵掌声 B、小张在课堂上打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C、弟弟每晚学习直到深夜,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 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 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1 2016 年隆回职业中专高三语文(对口) 模拟试题第一套(2015、10) 本试题共 6 道大题,19 道小题,共 8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命题人:周玉和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吮.(shǔn)吸 凹.陷(wā) 衣.(yì)钵 一丘之貉.(luò) B.攻讦.(jié) 藤.(lēng)枝 咀.嚼(zǔ) 怙恶不悛.(qǔn) C.牟.(móu)利 罹.(lí)难 瞥.(piē)见 光阴荏苒.(rǎn) D.挑.(tiāo)拨 琴弦.(xián) 窗帘.(làn) 罄.竹难书(qì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陪拌 怨天友人 残仁 书声朗朗 B.侠窄 天轮之乐 恢谐 洗耳公听 C.浩瀚 无与伦比 妨碍 错落有致 D.领弦 逆来吮受 补尝 忘恩负议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联欢会上,少儿们矫揉造作 ....的表演博得了一阵阵掌声。 B、小张在课堂上打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 C、弟弟每晚学习直到深夜,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D、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 ...., 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 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清时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多部长篇小说。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茶馆》。 D.《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拟 人) B、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D、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 子们呢?(反问)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昌龄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诗此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 写楼髙,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 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B、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 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C、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
2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明清时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多部长篇小说。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茶馆》。 D.《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6.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拟 人) B、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D、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 子们呢?(反问) 二、古代诗文阅读(18 分,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7—8 题。(6 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 7、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昌龄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此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 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 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B、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 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C、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
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 D、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 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 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 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曰:“吾入关,秋亳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 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 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司马迁《鸿门宴》节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呼张良与俱去 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C、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 籍:依靠 10、下列句子中能体现刘邦“机敏有谋”特点的一组是()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 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 D、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 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 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 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 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 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司马迁《鸿门宴》节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欲呼张良与俱去. 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C、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 籍:依靠 10、下列句子中能体现刘邦“机敏有谋”特点的一组是( )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⑤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②⑤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三)、古诗文默写(3分)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匪女之为美, 。(《静女》)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 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 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 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 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 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
4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⑤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⑤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 (三)、古诗文默写(3 分)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 ,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匪女之为美, 。(《静女》)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 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 ....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 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 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 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 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
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 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 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 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 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 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 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 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 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 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 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 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 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 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 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 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 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 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 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 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 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 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 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
5 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 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 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 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 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 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 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 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 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 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 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 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 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 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 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 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 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 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 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 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 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 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 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