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 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 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 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 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 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 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 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 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 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 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 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 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 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 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 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 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选 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 16.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 文章内容概括作答。(3分) 答 17.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 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 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 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 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16.①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读。②选择“为世用者”、适合自己 的好书来读。③选择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④选择内容新颖、有真知灼见, 文字好的书来读。 17.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读书的事例,引用罗斯 金的话,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就阅读和收藏了 20 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 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 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 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 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 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 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 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 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 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 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 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 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 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 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 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 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选 自《中国教育报》2016 年 3 月 14 日,有改动) 16.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 文章内容概括作答。(3 分) 答: 17.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1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 分)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 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 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 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 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16.①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读。②选择“为世用者”、适合自己 的好书来读。③选择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④选择内容新颖、有真知灼见, 文字好的书来读。 17.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读书的事例,引用罗斯 金的话,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B(B项“不仅……而且……”的表述是递进关系,与原文“不在……而 在……”表述的选择关系不符。) 【2016·山东省莱芜卷】 【2016·山东省日照卷】 【2016·山东省枣庄卷】 2016年四川省 【2016·四川省成都卷】 【2016·四川省自贡卷】 【2016·四川省攀枝花卷】 【2016·四川省泸州卷】 【2016·四川省德阳卷】 【2016·四川省绵阳卷 【2016·四川省广元卷】 2016·四川省遂宁卷】 【2016·四川省内江卷】 【2016·四川省乐山卷】 2016·四川省南充卷】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8分)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 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 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 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 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 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 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 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 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 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 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 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 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 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 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 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 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 期五”来作伴
18.B(B 项“不仅……而且……”的表述是递进关系,与原文“不在……而 在……”表述的选择关系不符。) 【2016·山东省莱芜卷】 【2016·山东省日照卷】 【2016·山东省枣庄卷】 2016 年四川省 【2016·四川省成都卷】 【2016·四川省自贡卷 】 【2016·四川省攀枝花卷】 【2016·四川省泸州卷】 【2016·四川省德阳卷】 【2016·四川省绵阳卷】 【2016·四川省广元卷】 【2016·四川省遂宁卷 】 【2016·四川省内江卷】 【2016·四川省乐山卷】 【2016·四川省南充卷】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 - 21 题。(8 分)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 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 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 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 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 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 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 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 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 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 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 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 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 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 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 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 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 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 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 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 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 为自己,为他人。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答 21.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 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19.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 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或者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2分,意 近即可) 20.首先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并列举中外名人事例证明论点;(1分)接着从正 反两方面证明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1分)最后提出希望。(1分)(共3 分,意近即可) 21.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里他们虽然寂寞 的面对世人,但是他们通过创作来宣泄、表达、交流、沟通情感,这个世界里他 们坚信一定有人能听懂他们的独吟、呐喊,这些虔诚的灵魂是他们心灵的朋友。 (3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6·四川省宜宾卷】 【2016·四川省广安卷】 【2016·四川省达州卷】 【2016·四川省眉山卷】 【2016·四川省雅安卷】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19题。(8分) 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传 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尤其高扬民族气节。古往今来,中国文学使 命的履行,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社会的治理与发展,离不开个 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也正由此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比 德”方式,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余首, 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国文字中,与赞美有关的汉字,无论指涉人还 是事,许多带有玉字偏旁,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 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 ③与此相应,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 了文学的基本观念,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尤其是言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 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 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 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 为自己,为他人。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答: 20.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3 分) 答: 21.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 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答: 19.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 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或者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 (2 分,意 近即可) 20. 首先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并列举中外名人事例证明论点;(1 分)接着从正 反两方面证明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1 分)最后提出希望。 (1 分)(共 3 分,意近即可) 21.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里他们虽然寂寞 的面对世人,但是他们通过创作来宣泄、表达、交流、沟通情感,这个世界里他 们坚信一定有人能听懂他们的独吟、呐喊,这些虔诚的灵魂是他们心灵的朋友。 (3 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6·四川省宜宾卷】 【2016·四川省广安卷】 【2016·四川省达州卷】 【2016·四川省眉山卷】 【2016·四川省雅安卷】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19题。( 8 分) 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 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传 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 尤其高扬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中国文学使 命的履行, 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华传统文化里, 社会的治理与发展, 离不开个 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 “智者歌其思” 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运用“比 德” 方式, 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 余首, 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国文字中, 与赞美有关的汉字, 无论指涉人还 是事, 许多带有玉字偏旁, 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 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 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 合。 ③与此相应, 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 “诗言志” 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 了文学的基本观念, 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 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 尤其是言
志者的自励:文学对人品的建构,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这一文学观 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 用,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历史上,中华民 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决不屈服,奋起反抗,保家卫 国。值此期间,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 泣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 民族意志的传统,倡导亮剑精神:面对强敌,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哪怕 倒在对手剑下,虽败犹荣。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 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 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 学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发展到今天,其建构使命 正面临变局,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因此,文学在新世纪履行 建构使命时,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 的身份地位,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文学大展身手,正当其时 1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 18.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④-⑤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这两部分之间有 什么联 系?请简答。(3分) 答 19.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因为,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 的修养与国 家社会有重要关联,正如古语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这部分在论证上 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方 式 C.选文⑥段号召我们每个人,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为我们 的民族精神 注入新内涵 D.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 括性的特点。 (四)(8分)17.中国文学要建构民族精神(中国文学要肩负建构民族精 神使命)(3分)18.(3分)②一③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个人品格的养成有 重要作用(1分)④一⑤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重要作用(1 分)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先从个人品格的建构入手(个 人品格的建构是民族精神的建构的渠道、基础)(原文: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1分)19.(2分)答案:C(错,是对“文学”的要求和号 召)
志者的自励: 文学对人品的建构, 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这一文学观 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 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 用, 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 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历史上, 中华民 族面临强敌入侵时, 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 决不屈服, 奋起反抗, 保家卫 国。值此期间,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 相伴而生的诗篇, 惊天地, 泣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 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 民族意志的传统, 倡导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 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 哪怕 倒在对手剑下, 虽败犹荣。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 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 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 学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 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发展到今天, 其建构使命 正面临变局, 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因此,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 建构使命时,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 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 的身份地位, 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文学大展身手, 正当其时。 1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 分) 答: 18.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④-⑤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这两部分之间有 什么联 系? 请简答。( 3 分) 答: 19. 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因为, 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 的修养与国 家社会有重要关联, 正如古语所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②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 这部分在论证上 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 方 式。 C. 选文⑥段号召我们每个人, 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为我们 的民族精神 注入新内涵。 D. 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 括性的特点。 ( 四) ( 8 分)17. 中国文学要建构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要肩负建构民族精 神使命) ( 3 分)18. ( 3 分)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个人品格的养成有 重要作用( 1 分)④—⑤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1 分)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先从个人品格的建构入手( 个 人品格的建构是民族精神的建构的渠道、基础) ( 原文: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 ( 1分)19. ( 2 分) 答案: C ( 错, 是对“文学” 的要求和号 召)
【2016·四川省巴中卷】 【2016·四川省资阳卷】 【2016·四川省阿坝州卷】 2016·四川省甘孜州卷】 2016·四川省凉山州卷】 2016年江苏省 【2016·江苏省南京卷】 【2016·江苏省无锡卷】 (三)(9分)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 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 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 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 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 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 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 界。古人总结,“登髙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髙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 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 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 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 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 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 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 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 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 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 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 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 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 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 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 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2016·四川省巴中卷】 【2016·四川省资阳卷】 【2016·四川省阿坝州卷】 【2016·四川省甘孜州卷】 【2016·四川省凉山州卷】 2016 年江苏省 【2016·江苏省南京卷】 【2016·江苏省无锡卷】 (三)(9 分)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 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 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 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 治 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 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 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 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 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 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 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 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 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 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 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 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 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 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 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方法和哲理,帮助 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 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 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 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 人 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