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19.9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 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 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 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 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 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 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 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 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汘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 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 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 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 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 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 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 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 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 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 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 缺席
2020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9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 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 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 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 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 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 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 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 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 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 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 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 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 “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 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 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 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 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 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 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 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 “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 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 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 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 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勒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 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 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 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 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 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 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 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岀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 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 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 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 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 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 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 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 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 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 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 “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 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 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 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 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勒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 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 1000 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 500 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 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 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 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 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 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 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 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 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 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 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 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 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 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 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 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
髙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 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 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 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 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 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 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 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 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 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 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巳形成多 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 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D.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 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 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 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 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 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家(节选)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 还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揿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腿,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 管不了这许多,他跷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 继续披算盘珠子
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 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 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 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 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 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 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 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 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 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 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巳形成多 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 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D.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 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 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 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 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 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家(节选)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 还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揿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腿,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 管不了这许多,他跷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 继续披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 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 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岡样的调子 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 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 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 渐地压下来。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偾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 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遢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 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 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 什么大叫。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溫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 生活。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 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 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幔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 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 觉慧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 的声音又响了。 “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 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己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 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 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冏,”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 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 幸福早就給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 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 交給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 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意做一个牺牲 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 难过,眼泪落下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 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 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 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岡样的调子 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 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 “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 渐地压下来。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 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遢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 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 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 什么大叫。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溫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 生活。”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 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 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幔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 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 觉慧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 的声音又响了。 “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 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已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 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 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冏,”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 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 幸福早就給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 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 交給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 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意做一个牺牲 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 难过,眼泪落下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 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
觉新继续又说:“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 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 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指脸上的泪痕 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汩。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 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 “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 动者。”觉新漸渐地安靜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冇自已的幸 福的劳动者,我 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 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 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巴金小说擅长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本文主要从高家几个兄弟的生活。 C.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细腻,尤其用墨较多的是觉 新和觉慧,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又手足情深 D.巴金小说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本文就是鲜明的代表,三兄弟的对 话富有亲人的温暖和青春的激情,感染力很强。 8.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征。(6分) 9.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6分)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 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 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 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 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 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 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 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 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
觉新继续又说:“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 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 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指脸上的泪痕。 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汩。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 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 “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 动者。”觉新漸渐地安靜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冇自已的幸 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 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 人。”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 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巴金小说擅长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本文主要从高家几个兄弟的生活。 C.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细腻,尤其用墨较多的是觉 新和觉慧,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又手足情深。 D.巴金小说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本文就是鲜明的代表,三兄弟的对 话富有亲人的温暖和青春的激情,感染力很强。 8.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征。(6 分) 9.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 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 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 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 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 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 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 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 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