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 2019.10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毎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凃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 证。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经 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 緣化。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也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人 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 表现就构成人美的各群体和各社会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 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 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遺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以前 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现在从文 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 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要条件。民 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提倡对民族文化作同情的理解和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提倡民族理性,防 止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抑制民族主义狂热与偏激,以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和睦。社会主义 社会绝不是一个在思想文化上清一色的社会,而应是文化领域多元和谐的社会。一方面,社 会在政治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尊严;另一方面,社会又能 把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给各族人民的特色文化提供自由健康发展的 宽松环境,使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尊重差异”,从广义文化的视角看,并不是遵循文化相对主义或倡导多元文化主义而固
2017 级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 2019.10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 证。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经 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 缘化。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也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人 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 表现就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 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 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以前 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现在从文 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 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要条件。民 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提倡对民族文化作同情的理解和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提倡民族理性,防 止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抑制民族主义狂热与偏激,以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和睦。社会主义 社会绝不是一个在思想文化上清一色的社会,而应是文化领域多元和谐的社会。一方面,社 会在政治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尊严;另一方面,社会又能 把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给各族人民的特色文化提供自由健康发展的 宽松环境,使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尊重差异”,从广义文化的视角看,并不是遵循文化相对主义或倡导多元文化主义而固
化、甚至扩大差异;“包容多样”,也不意味着容忍、放纵任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的因素。如果我们只看到表象差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就会陷入否定人类统一性的泥淖;如 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统一的同一化和普同化,就会落入否定人类多样性的陷阱。 (摘编自商文莉《文化相对观下的文化多样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促使我们积极支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必不可少,因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C.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民族文化,并加以区别对待。 D.要实现民族的平等,就必须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和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B.文章用引证法论证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及其价值,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 C.文章将文化相对论与进化论进行了对比,以突出人类观念的发展进步 D.文章论证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醒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威胁,只有倡导文化多样性才能保护各国的文化安全。 B.从文化相对论角度看,各种文化应享有平等权利,因为它们各有特色和存在价值 C.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文化整合效应对传统文化的杀伤力,是倡导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背景 D.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族人民的文化都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同等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 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 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双 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 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具备全球航行能力, 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雪龙2”号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 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 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査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 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 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今交付使用》,《人民日报》2019年 7月11日 材料二
化、甚至扩大差异;“包容多样”,也不意味着容忍、放纵任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的因素。如果我们只看到表象差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就会陷入否定人类统一性的泥淖;如 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统一的同一化和普同化,就会落入否定人类多样性的陷阱。 (摘编自商文莉《文化相对观下的文化多样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促使我们积极支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必不可少,因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C.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民族文化,并加以区别对待。 D.要实现民族的平等,就必须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和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B.文章用引证法论证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及其价值,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 C.文章将文化相对论与进化论进行了对比,以突出人类观念的发展进步。 D.文章论证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醒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威胁,只有倡导文化多样性才能保护各国的文化安全。 B.从文化相对论角度看,各种文化应享有平等权利,因为它们各有特色和存在价值 C.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文化整合效应对传统文化的杀伤力,是倡导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背景。 D.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族人民的文化都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同等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7 月 11 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 2”号在上海顺利交 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 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 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 360°自由转动。双 向破冰均具有以 2-3 节船速连续破 1.5 米冰加 0.2 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 20 米当 年冰冰脊(含 4m 堆积层)加 20 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具备全球航行能力, 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雪龙 2”号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 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 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 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 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 36 次南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 2”号今交付使用》,《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1 日) 材料二:
今天上午,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中国第35 次南极考察队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 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今年1月19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 艏桅杄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科考期间,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 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 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 0.2米雪)。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任务以来,“雪龙”号已先后 22次奔赴南极、9次驶向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到今年为止,“飞雪龙”号服 役时间已达25年,足迹遇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此外,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雪龙2”号今年也将完成交付,并开始执行极 地考察任务。“雪龙2”号将成为未来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摘编自解敏《克服碰撞冰山困难,“雪龙”号安全返回上海码头》,东方网2019年3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雪龙’号实施的救援近日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各国媒体对中国在南极活动的 报道相较几个月前更中立了。”在这一连串牵动人心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中国“雪龙”号扮 演了迄今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是一艘中国科考船,肩负着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 任务,但收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救信号后,“雪龙”号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城, 以其科考船的能力面对已被俄船验证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雪龙”号这次救援表现了中国 的国际合作精神的一个缩影,表明了中国社会对自己尽国际义务所持态度。中国人很愿意自 己的国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成员。 中国在极地位置争先赛中属于后来者,但其对南极的兴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持续增 长。最新的科考站将是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站,这也将超过一些先于中国进入南极的 国家。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归功于中国持之以恒地投入巨资参与极地勘探和研究外,还得益 于美英等国因资金受限以及将科研勘探让位于其他国际事务而回撤。 项国际条约暂停了所有针对南极洲的领土诉求,事实上将其划为科学保护区。中国国 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上月召开的极地年会上表示:“这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 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新西兰梅西大学讲师马克·兰藤嘉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 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王晓雄译《外媒:“雪龙”号岀发,中国也加入极地权力游戏》,《环球时报》2017年11月9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突破的“雪龙2”号交付后,将独立执行 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任务。 B.“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自首次科考以来,已经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其装载的相 关设备,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今天上午,中国第 35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中国第 35 次南极考察队于 2018 年 11 月 2 日从上海出发,先后 4 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 30800 余海里, 其中冰区航行 2102 海里,历时 131 天。 今年 1 月 19 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 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科考期间,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 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 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 1.5 节航速连续冲破 1.2 米厚的冰层(含 0.2 米雪)。自 1994 年 10 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任务以来,“雪龙”号已先后 22 次奔赴南极、9 次驶向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到今年为止,“飞雪龙”号服 役时间已达 25 年,足迹遇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此外,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雪龙 2”号今年也将完成交付,并开始执行极 地考察任务。“雪龙 2”号将成为未来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摘编自解敏《克服碰撞冰山困难,“雪龙”号安全返回上海码头》,东方网 2019 年 3 月 12 日) 材料三: “中国‘雪龙’号实施的救援近日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各国媒体对中国在南极活动的 报道相较几个月前更中立了。”在这一连串牵动人心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中国“雪龙”号扮 演了迄今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是一艘中国科考船,肩负着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 任务,但收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救信号后,“雪龙”号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城, 以其科考船的能力面对已被俄船验证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雪龙”号这次救援表现了中国 的国际合作精神的一个缩影,表明了中国社会对自己尽国际义务所持态度。中国人很愿意自 己的国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成员。 中国在极地位置争先赛中属于后来者,但其对南极的兴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持续增 长。最新的科考站将是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站,这也将超过一些先于中国进入南极的 国家。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归功于中国持之以恒地投入巨资参与极地勘探和研究外,还得益 于美英等国因资金受限以及将科研勘探让位于其他国际事务而回撤。 一项国际条约暂停了所有针对南极洲的领土诉求,事实上将其划为科学保护区。中国国 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上月召开的极地年会上表示:“这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 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新西兰梅西大学讲师马克·兰藤嘉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 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王晓雄译《外媒:“雪龙”号出发,中国也加入极地权力游戏》,《环球时报》2017 年 11 月 9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突破的“雪龙 2”号交付后,将独立执行 我国第 36 次南极考察的任务。 B.“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自首次科考以来,已经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其装载的 相 关设备,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C.外媒称,中国虽然是极地争先赛的后来者,但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先进入的国家。这主要是 英美等国因资金紧张造成的。 D.救援俄罗斯考察船有很大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但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义无反顾 前往救援,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船脆、船舰双向破冰技术,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冲撞破 冰能力和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破冰船,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 B.“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25年,足迹遍布五大洋,曾22次奔赴南极,9次驶向北极,是 我国执行极地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的重要基础平台。 C.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南极的兴趣更浓,不断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五座科考站 已经成为拥有基地最多的国家和南极洲勘探和研究的主要力量 D.“雪龙”号扮演了时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的主角,这表明了中国对自己尽 国际义务的态度,愿意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员。 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国极地科考船展开的,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塔铺第四章 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 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磨 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 界地理的复习资料。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 的。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 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宿舍,就“磨 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 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 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 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 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C.外媒称,中国虽然是极地争先赛的后来者,但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先进入的国家。这主要是 英美等国因资金紧张造成的。 D.救援俄罗斯考察船有很大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但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义无反顾 前往救援,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雪龙 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船脆、船舰双向破冰技术,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冲撞破 冰能力和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破冰船,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 B.“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 25 年,足迹遍布五大洋,曾 22 次奔赴南极,9 次驶向北极,是 我国执行极地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的重要基础平台。 C.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南极的兴趣更浓,不断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五座科考站, 已经成为拥有基地最多的国家和南极洲勘探和研究的主要力量。 D.“雪龙”号扮演了时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的主角,这表明了中国对自己尽 国际义务的态度,愿意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员。 6.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国极地科考船展开的,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塔铺第四章 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 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磨 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 界地理的复习资料。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 的。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 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宿舍,就“磨 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 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 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 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 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我 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岀四个馍,说:“放 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二里路,到村口 的大路上去接爹。一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 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走。 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 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我也刚刚才到。” 早晨下了霜。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 了,东方出现一抹红霞 忽然,天的尽头,跌跌撞撞走来一个人影 李爱莲指着那人影“是吗?” 我一看,顿时兴奋起来“是,是我爹,是他走路的样子。” 于是两个人飞也似地跑上前去,我扬着双臂,边跑边喊:“爹!” 天尽头有一回声“哎!” “找到了吗?” “找到了,小子!” 我高兴得如同疯了,大喊大叫向前扑。后面李爱莲跌倒了,我也不顾。只是向前跑,跑 到跌跌撞撞走来的老头跟前。 “找到了?” “找到了。” “别急,我给你掏出来。” 老头也很兴奋,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李爱莲也跑了上来,看着爹。爹小心解开腰中蓝 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一本薄薄的卷毛脏书。我抢过来,书还发 热,一看,上边写着“世界地理”。李爱莲又抢过去,看了一眼,兴奋得两耳发红:“是是, 是《世界地理》。” 爹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只“嘿嘿”地笑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己开了裂,裂口处洇 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 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
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我 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 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二里路,到村口 的大路上去接爹。—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 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走。 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 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我也刚刚才到。” 早晨下了霜。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 了,东方出现一抹红霞。 忽然,天的尽头,跌跌撞撞走来一个人影。 李爱莲指着那人影“是吗?” 我一看,顿时兴奋起来“是,是我爹,是他走路的样子。” 于是两个人飞也似地跑上前去,我扬着双臂,边跑边喊:“爹!” 天尽头有一回声“哎!” “找到了吗?” “找到了,小子!” 我高兴得如同疯了,大喊大叫向前扑。后面李爱莲跌倒了,我也不顾。只是向前跑,跑 到跌跌撞撞走来的老头跟前。 “找到了?” “找到了。” “在哪儿呢?” “别急,我给你掏出来。” 老头也很兴奋,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李爱莲也跑了上来,看着爹。爹小心解开腰中蓝 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一本薄薄的卷毛脏书。我抢过来,书还发 热,一看,上边写着“世界地理”。李爱莲又抢过去,看了一眼,兴奋得两耳发红:“是是, 是《世界地理》。” 爹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只“嘿嘿”地笑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己开了裂,裂口处洇 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 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 是一只血脚。 “爹! ”我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