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2性取向 题。 13性问顺与争论 第七章越轨 11什么是排 掌握越轨的社会学基础,以及越轨与种族 7 12越轨、种族与性别 性别等的关系,了解犯罪作为越轨的一种的 2 社会学理解。 1.3犯罪 第八章种族和民族 1.1种族和民族的社会含义 掌握种族和民族的社会含义,了解偏见和歧 1.2偏见 视产生及其区别。 2 13歧视 第九章社会变迁 11什么是社会变 掌提社会变迁过程的四个特征和社会变迁 12社会变迁的原因 1.3现代性 的原因,了解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及现代 1.4后现代性 性和全球的未来。 1.5展望:现代性和全球的未来 第十章社会学应用讨论 11社会学想象力 咖啡的社会学 12我1长大了吗?定义成年 13社会隔离、枪支和“自杀文化 握复习社会学相关理论并应用于社会学 1.4镍币和银币:在美国可(否)获得 6 现象的解读。 1.5我们在社会中是自由的吗? 1.6全球化与社会变迁—“芭比”与 全球商品链的发展 五、说明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评定方式: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考勤)50%十期末考试成绩(闭卷)5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3版。 参考书:()[美]约翰小麦休尼斯著,风笑天等译,《社会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10月第1版。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社会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等问题的学问,即从社会整 10
20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2 性取向 1.3 性问题与争论 题。 7 第七章越轨 1.1 什么是越轨 1.2 越轨、种族与性别 1.3 犯罪 掌握越轨的社会学基础,以及越轨与种族、 性别等的关系,了解犯罪作为越轨的一种的 社会学理解。 2 8 第八章种族和民族 1.1 种族和民族的社会含义 1.2 偏见 1.3 歧视 掌握种族和民族的社会含义,了解偏见和歧 视产生及其区别。 2 9 第九章社会变迁 1.1 什么是社会变迁 1.2 社会变迁的原因 1.3 现代性 1.4 后现代性 1.5 展望:现代性和全球的未来 掌握社会变迁过程的四个特征和社会变迁 的原因,了解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及现代 性和全球的未来。 2 10 第十章社会学应用讨论 1.1 社会学想象力——咖啡的社会学 1.2 我们长大了吗?定义成年 1.3 社会隔离、枪支和“自杀文化” 1.4 镍币和银币:在美国可(否)获得 1.5 我们在社会中是自由的吗? 1.6 全球化与社会变迁——“芭比”与 全球商品链的发展 掌握复习社会学相关理论并应用于社会学 现象的解读。 6 五、说明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1.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 评定方式: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作业、考勤) 50%+期末考试成绩(闭卷)5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7 月第 3 版。 参考书:(1) [美]约翰·J·麦休尼斯著,风笑天等译,《社会学(第 11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9 年 9 月第 1 版。 (2)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 11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第 1 版。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社会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等问题的学问,即从社会整
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 会科学。社会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 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面临深刻与广泛的社会变革,国家正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对社会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良 好的发展机会。开设社会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理论水平:增强对社会问题产生背景 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在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 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识别、表达、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切忌死记硬背,重在关注、理解和运用。 Sociology is a subject of solving problems such as"man and society,social structure,social processes and social change",that is to s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 as a whole,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social process,through the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action.Sociology isa basic discipline in social science.Sociology is the product of modem society,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political,economic,social,cultural. ecological,and other fields in deep and wide range of social change,the state i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and governing party,puts forward arduous task on sociology and the goo development opportunties.Sociology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background on social problems.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se case teaching.to explain basic concepts,basic problem in fostering students interest,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students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expression analysis,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students rote memorization of avoid by all means,attention,understanding and using.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课程编号 0BL07120 学分 3 总学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英文名称 Chinese Government&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笔人 杨成虎 审核人 路振华 先修课程 政治学原理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以 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与行政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培养应
21 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 会科学。社会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 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面临深刻与广泛的社会变革,国家正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对社会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良 好的发展机会。开设社会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理论水平;增强对社会问题产生背景 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在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 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识别、表达、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切忌死记硬背,重在关注、理解和运用。 Sociology is a subject of solving problems such as "man and society, social structure, social processes and social change", that is to s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 as a whol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ocial process,through the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action. Sociology is a basic discipline in social science. Sociology is the product of modern society, 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ecological, and other fields in deep and wide range of social change, the state i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and governing party, puts forward arduous task on sociology and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Sociology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background on social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se case teaching, to explain basic concepts, basic problem in fostering students interest,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students'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expression, analysi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tudents rote memorization of avoid by all means, attention,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课程编号 0BL07120 学 分 3 总 学 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课程名称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英文名称 Chinese Government &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 笔 人 杨成虎 审 核 人 路振华 先修课程 政治学原理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以 1949 年以来中国政府与行政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培养应
用型行政管理人才为归宿的课程。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政府结构中不同部分的地 位、功能与运行规则,在较高层面上本质性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行政,同时也为进一步 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有关中国政府与行政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政 府的结构与功能、特色与优势、变革的逻辑与运行规律,形成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行政管 理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政治现象的能力,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政府运作过 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积累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 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概述 了解国家、政府与行政的关系,现代政府的 1.1现代政府组织原理 组织原则,中国政府的起源:掌握政府悖论 12中国政府的起源与性丽 6 与宪政,中国政府的性质:理解行政区划层 】3中国政府组织形式 级与类型。 第二章中国政府的执政党 2 2.1执政党的组织系统 2.2执政党的领导原则与体制 其变迁: 掌握执政党的 0 中央中央组织:理解执政党的主要领导方式 2.3执政党的领导方式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 31人民代表大会概林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与作用,人 3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民代表大会的机构与议事规则:掌握人民代 3 3.3代表名额分配与代表选举 大会的任职资格与职权,代表名额分配, 0 3.4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3.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理解代表理论,代表选举的规则与程序。 3.6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 第四章国务院与地方政府 了解国务院与地方政府机构设置,掌握国务 院的地位、职权与组成,地方政府的性质 4.1国务院 行政首长负责制,理解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 4.2地方政府 行政方式,并能灵活运用。 了解中国司法机关的历史沿革,人民法院和 第五章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家院 1法院、 金察院与中国司法机关 权: 8 5.2人民法院 理解中国法机关与司法权的函义、政法委 5.3人民检察院 员会体制。 第六章国家主席与国家军事领导 了解中国军事领导机关及其变迁:掌握国家 6 机关 主席的地位与职权,任职资格、任期与纪委 22
22 用型行政管理人才为归宿的课程。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政府结构中不同部分的地 位、功能与运行规则,在较高层面上本质性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行政,同时也为进一步 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有关中国政府与行政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政 府的结构与功能、特色与优势、变革的逻辑与运行规律,形成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行政管 理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政治现象的能力,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政府运作过 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积累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 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概述 1.1 现代政府组织原理 1.2 中国政府的起源与性质 1.3 中国政府组织形式 了解国家、政府与行政的关系,现代政府的 组织原则,中国政府的起源;掌握政府悖论 与宪政,中国政府的性质;理解行政区划层 级与类型。 6 2 第二章 中国政府的执政党 2.1 执政党的组织系统 2.2 执政党的领导原则与体制 2.3 执政党的领导方式 了解执政党的地方组织,执政党的领导原则, 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及其变迁;掌握执政党的 中央中央组织;理解执政党的主要领导方式。 10 3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3.1 人民代表大会概述 3.2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3.3 代表名额分配与代表选举 3.4 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3.5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6 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与作用,人 民代表大会的机构与议事规则;掌握人民代 表大会的任职资格与职权,代表名额分配,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理解代表理论,代表选举的规则与程序。 10 4 第四章 国务院与地方政府 4.1 国务院 4.2 地方政府 了解国务院与地方政府机构设置,掌握国务 院的地位、职权与组成,地方政府的性质, 行政首长负责制,理解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 行政方式,并能灵活运用。 10 5 第五章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5.1 法院、检察院与中国司法机关 5.2 人民法院 5.3 人民检察院 了解中国司法机关的历史沿革,人民法院和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内设机构与主要职 权;掌握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方式; 理解中国司法机关与司法权的涵义、政法委 员会体制。 8 6 第六章 国家主席与国家军事领导 机关 了解中国军事领导机关及其变迁;掌握国家 主席的地位与职权,任职资格、任期与纪委 4
序号 教学内容提罗 基本要求 学时 6.1国家主席 补缺:理解国家主席制度的演变逻辑。 6.2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五、说明 政治学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本课程是政治 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西方政治制度则为深化政治学理论、进一步研究中国政府与行政 提供了比较和观察的坐标。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建议采用开卷方式考核,成绩构成:平时30%十期末考试7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沈莘著,当代中国政府与过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1.杨光斌著,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1992。 3.詹姆斯·汤森等著,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是一门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政府与行政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建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政府与政治理论人才为归宿的课程。设置该课程的 目的不仅在于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探究降低政治运行成本、谋求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 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的要求。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政治结构中不 同部分的功能与地位,重点掌握中国政府的核心部位及其运行,包括中国人大、行政、司法、 政党、国家元首等,在较高的层面上本质性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行政。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Chinese govemment and executive since 1949 for students who have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Chinese political life,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to educate the applied talents as destination.The purposes of the course lie not only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but as in exploring reduction of political running costs,in seeking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training sound civic personality as well This course examines the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s political structure, focusing on the core parts of the master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ts operation,including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the executive,the judiciary,political parties and so 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eir causes,patters,consequences.and implications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oroughl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veinahig level
23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6.1 国家主席 6.2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补缺;理解国家主席制度的演变逻辑。 五、说明 政治学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本课程是政治 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西方政治制度则为深化政治学理论、进一步研究中国政府与行政 提供了比较和观察的坐标。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建议采用开卷方式考核,成绩构成:平时 30%+期末考试 7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沈莘著,当代中国政府与过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1. 杨光斌著,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1992。 3. 詹姆斯·汤森等著,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是一门以 1949 年以来的中国政府与行政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建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政府与政治理论人才为归宿的课程。设置该课程的 目的不仅在于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探究降低政治运行成本、谋求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 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的要求。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政治结构中不 同部分的功能与地位,重点掌握中国政府的核心部位及其运行,包括中国人大、行政、司法、 政党、国家元首等,在较高的层面上本质性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行政。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xecutive since 1949 for students who have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Chinese political lif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o educate the applied talents as destination. The purposes of the course lie not only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ut also in exploring reduction of political running costs, in seeking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raining sound civic personality as well. This course examines the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s political structure, focusing on the core parts of the master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ts operation, including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executive, the judiciary, political parties and so 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eir causes, pattern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oroughl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ve in a high level
《行政管理学》 课程编号 0BL07133 学分 总学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行政管理学 英文名称 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笔人 谷隶果 审核人 伊强 先修课程 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概论 一、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行政管理一般规律的课程,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 该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行政管理学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行政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该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原则。通过向 学生讲授行政管理环境、行致管理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行政组织结构与体制、行政领导制 度和方法、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立法、行政监督等内容,使学生对行政管理工作形成 一个较为清晰的总体认识,同时为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中的实 际问题,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手段、方法和技巧莫定基础。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掌握扎实的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从事现代行政管理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以及 较为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知识结构全面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掌握行政环境各要素以及行 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掌握行政职能及其体系,了解行政职能发展历程,了解行政组织 结构和行政组织体制,掌握人事行政管理机构及管理机制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熟 悉行政领导制度、方法和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与优化方式,了解行政立法和财务行政的基 本内容,熟悉行政决策和执行的程序、方法,了解行政指挥、沟通、协调、控制,了解行政 监督与政府绩效管理,了解行政改革的历程与发展。总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 具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具有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用历史 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 理解行政、行政管理学的内涵,了解行 1.1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 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行政管理学的 12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和作用,了解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 1.3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和要求 法和要求
24 《行政管理学》 课程编号 0BL07133 学 分 3 总 学 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课程名称 行政管理学 英文名称 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 笔 人 谷隶栗 审 核 人 伊强 先修课程 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概论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行政管理一般规律的课程,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 该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行政管理学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行政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该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原则。通过向 学生讲授行政管理环境、行政管理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行政组织结构与体制、行政领导制 度和方法、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立法、行政监督等内容,使学生对行政管理工作形成 一个较为清晰的总体认识,同时为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中的实 际问题,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手段、方法和技巧奠定基础。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掌握扎实的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从事现代行政管理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以及 较为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知识结构全面。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掌握行政环境各要素以及行 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掌握行政职能及其体系,了解行政职能发展历程,了解行政组织 结构和行政组织体制,掌握人事行政管理机构及管理机制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熟 悉行政领导制度、方法和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与优化方式,了解行政立法和财务行政的基 本内容,熟悉行政决策和执行的程序、方法,了解行政指挥、沟通、协调、控制,了解行政 监督与政府绩效管理,了解行政改革的历程与发展。总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 具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具有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用历史 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行政和行政管理学 1.1 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 1.2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3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和要求 理解行政、行政管理学的内涵,了解行 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行政管理学的 意义和作用,了解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 法和要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