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介绍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它是面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 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它主要是介绍政治学 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家、政府、政党等政治主体,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政治行为,政治稳 定、政治改革等政治发展,以及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价值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对政治学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政治基本 理论知识,对一些政治现象可以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政治学的基 本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政治基本理论知识,对一些政治 现象可以进行理论分析,也能够较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今世界政治局势。总而言之,这 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并 理论联系实际,对现实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Theorv on Political Science is an introduction course on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olitics.It 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is course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for other courses.It focuses on not only the genera knowledge of the,ineluding political subjects such as,political parties,and political behavior such as public policy,public management,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such as political stability,political reform,as well as political culture,ideology. political value,ete.but also other in-depth political theories.After learning the course,students w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 frame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politics,and woul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political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and could analyze some political phenomenon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To sum up,the main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political science,enhance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rais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politic issues in reality 《公共管理学概论》 课程编号 0BL07127 学分 2.5 总学时 40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公共管理学概论 英文名称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笔人 刘娴静 审核人 伊强 先修课程 无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一级学科,它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
15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介绍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它是面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 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它主要是介绍政治学 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家、政府、政党等政治主体,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政治行为,政治稳 定、政治改革等政治发展,以及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价值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对政治学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政治基本 理论知识,对一些政治现象可以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政治学的基 本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政治基本理论知识,对一些政治 现象可以进行理论分析,也能够较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今世界政治局势。总而言之,这 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并 理论联系实际,对现实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Theory on Political Science is an introduction course on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olitics. It 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is course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for other courses. It focuses on not only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politics, including political subjects such as countries, governments, political partie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such as public policy, public management,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such as political stability, political reform, as well as political culture, ideology, political value, etc., but also other in-depth political theories. After learning the course, students w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 frame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politics, and woul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political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and could analyze some political phenomenon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sum up, the main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political science, enhance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rais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politic issues in reality. 《公共管理学概论》 课程编号 0BL07127 学 分 2.5 总 学 时 40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 0 学时 课程名称 公共管理学概论 英文名称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 笔 人 刘娴静 审 核 人 伊强 先修课程 无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一级学科,它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动态的同 时,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学其它理论,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打 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较系统地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够以自 己理解的语言进行正确地解释和阐述。特别是能够结合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公共管 理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释、论述和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 准确掌握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运用公关管理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公共管 理实践问题特别是如何理解和解决政府管理有关问题。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者 1.1公共管理的发展与理论演变 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与理论演变,公 1 12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但 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外延。 1.3管理者与公共管理者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角色与定位 2.1公共部门的特征与功能 堂据公共部门的特征与功能,政府的 涵义与特征,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 6 22政府的函义与特征 2.3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及其角色定 系及其角色定位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与管理 31非营利组织概述 32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掌握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管理,非营 利组织的局限性,非营利组织产生与 33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作用 6 发展的动力 3.4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管理 3,5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第四章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4.1战略管理的特点及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 掌握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公共部 理的原因 42公共部门战路管理过程 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与公共部门 战路管理的评价,公共部门重视战略 6 4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类型 4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与公共部 管理的原因。 门战略管理的评价 第五章公共部门的信息系统 5.1信息与公共管理 掌握公共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发展与 5.2公共管理信总系统 政务之关系 5.3信息发展与电子政务
16 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动态的同 时,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学其它理论,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打 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较系统地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够以自 己理解的语言进行正确地解释和阐述。特别是能够结合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公共管 理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释、论述和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 准确掌握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运用公关管理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公共管 理实践问题特别是如何理解和解决政府管理有关问题。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者 1.1 公共管理的发展与理论演变 1.2 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他 1.3 管理者与公共管理者 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与理论演变,公 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外延。 4 2 第二章 公共部门的角色与定位 2.1 公共部门的特征与功能 2.2 政府的涵义与特征 2.3 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及其角色定位 掌握公共部门的特征与功能,政府的 涵义与特征,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 系及其角色定位。 6 3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与管理 3.1 非营利组织概述 3.2 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3.3 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作用 3.4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管理 3.5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掌握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管理,非营 利组织的局限性,非营利组织产生与 发展的动力。 6 4 第四章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4.1 战略管理的特点及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 理的原因 4.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4.3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类型 4.4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与公共部 门战略管理的评价 掌握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公共部 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与公共部门 战略管理的评价,公共部门重视战略 管理的原因。 6 5 第五章 公共部门的信息系统 5.1 信息与公共管理 5.2 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5.3 信息发展与电子政务 掌握公共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发展与 电子政务之关系。 4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管理 6.1结效管理的涵义与作用 掌握绩效管理的指标与方法,绩效管 6 6.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店 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了解 6 绩效管理的指标与方法 共部门锁效管理的特点。 64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趣及改进策略 第七章公共管理变革与新治理模式 7.1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 7)公理套革的特占 了解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变革的理论基础 革的特点,公共管理变革的理论基 础,国外公共变革的实践。 7.4国外公共变革的实践 7.5关于公共管理变革的评价 掌握学者对公共管理变革的评价,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模式,政府未 7.6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 来的治理檬式,无缝隙组织」 7】政府未来的治理式 7.8无缝隙组织 五、说明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 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 有科际整合的特点,是将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 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讲课方式上,课内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课堂贳穿多种教学方法。在进行了基 础理论的讲解上利用公共管理案例进行解说。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笔试、开卷形式。成绩的 构成及比例:平时20%(作业+平时考核)+期末考试(开卷)8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山 参考书: 1.《公共管理学概论》,曹现强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 2.《公共管理导论》(中文第三版)、(英文第三版),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内容和范围、基木概念,基本原理 涉及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公共伦理、公共绩效管理等等内 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动态的同 时,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其它理论,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 下坚实的基础 "Public Management"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ior.It guides the
17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6 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绩效管理 6.1 绩效管理的涵义与作用 6.2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 6.3 绩效管理的指标与方法 6.4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掌握绩效管理的指标与方法,绩效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了解公 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 6 7 第七章 公共管理变革与新治理模式 7.1 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 7.2 公共管理变革的特点 7.3 公共管理变革的理论基础 7.4 国外公共变革的实践 7.5 关于公共管理变革的评价 7.6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 7.7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7.8 无缝隙组织 了解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公共管理 变革的特点,公共管理变革的理论基 础,国外公共变革的实践。 掌握学者对公共管理变革的评价,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模式,政府未 来的治理模式,无缝隙组织。 8 五、说明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 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 有科际整合的特点,是将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 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讲课方式上,课内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课堂贯穿多种教学方法。在进行了基 础理论的讲解上利用公共管理案例进行解说。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笔试、开卷形式。成绩的 构成及比例:平时 20%(作业+平时考核)+期末考试(开卷)8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 参考书: 1.《公共管理学概论》,曹现强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 2 .《公共管理导论》(中文第三版)、(英文第三版),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内容和范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涉及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公共伦理、公共绩效管理等等内 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动态的同 时,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其它理论,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 下坚实的基础。 "Public Management" 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It guides the
students to lear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ies and basic knowledge of public managemen Through the course,students should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and basic knowledge of public management:understand the arrangement of public sectors and institutions: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public sectors management,explore public secto reform and innovation.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we atempt to 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develop the thinking ways of public management. This cours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bjeet which spells out the basic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ublic management and its main features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ocesses and behaviors of public management.It learns and borrow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forecasts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社会学》 课程编号 0BL07109 学分 总学时 32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社会学 英文名称 Sociology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笔人 刘永林 审核人 路振华 先修课程 攻治学原理 一、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等问题的学问,即从社会整 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 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 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面临深刻与广泛的社会变革,国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对社会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良好的发 展机会,开设社会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理论水平:增强对社会问题产生背景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在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 点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识别、表达、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切忌死记硬背,重在关注、理解和运用。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1.基本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
18 students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ies and basic knowledge of public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ourse, students should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and basic knowledge of public management; understand the arrangement of public sectors and institutions;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public sectors management; explore public sector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attempt to 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develop the thinking ways of public management. This cours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bject which spells out the basic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ublic management and its main features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ocesses and behaviors of public management. It learns and borrow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forecasts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社会学》 课程编号 0BL07109 学 分 2 总 学 时 32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课程名称 社会学 英文名称 Sociology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 笔 人 刘永林 审 核 人 路振华 先修课程 政治学原理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等问题的学问,即从社会整 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 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 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面临深刻与广泛的社会变革,国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对社会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良好的发 展机会。开设社会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理论水平;增强对社会问题产生背景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在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 点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识别、表达、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切忌死记硬背,重在关注、理解和运用。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1. 基本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
职业规范 2.基础知识:具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需学科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熟悉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掌握运用社会学视角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中问题的方法, 达到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素养和基础知识要求。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社会学基础 掌握社会学视野中从特殊中发现一般、从熟 悉中发现陌生、从社会背景看个人选择、边 1】社会学的视野 缘化与危机等不同的视角,以及社会学理 12全球化视野的重要性 论,学会从社会学视野观察与理解社会,并 13采用社会学的视野 1.4社会学的起源 将社会学理论应用到社会学现象的解读之 1.5社会学理论 中 了解全球化视野的重要性 ,联系采用社 1.6社会学理论的应用 会学视野的公共政策、个人成长、职业生洱 “社会学优势”等:了解社会学的起源。 第二章社会 堂捏社会的概念,不同社会学家阐释社会的 11社会概术 12伦斯基:社会与科技 不同视角,包括伦斯基 -社会与科技、马 3 1.3马克思:社会和种穷 社会和冲突 韦伯 社会的合理化、涂尔干 社会和 1.4韦伯:社会的合理化 功能等。 15涂尔干:社会和功能 第二章社合化 1.1社会经历 人性的关键 掌握人类发展中先天与后天的作用,社会经 1.2理解社会化 历是人性的关键,以及社会化机构发挥的不 13社会化机构 同作用和再社会化问题,了解和理解社会化 14社会化与生命历程 的不同理论,熟悉社会化与生命历程。 1.5再社会化:全面控制机构 第四章文化 1什么是文化 掌握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要素,理解和了解 1.2文化的要素 13文化多样性 一个世界里的多种 文化多样性中的各种文化及其现象,了解文 化和人类自由。 生活方式 1.4文化和人类自由 第五章群体与组织 掌握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概念,熟悉群 的领导、群体遵从、参照群体、内群体与 1.1社会群体 群体、社会多元化等内容,堂握正式组织的 12正式组织 3 类型、起源,科层制的特征、缺陷,正式组 13正式组织的演化 1.4组织的未来: 截然相反的趋势 织的演化:了解组织的未来 一截然相反的 趋势 6 第六章性与社会 掌握正确的性问题及其争论,了解性的生物 2 1.1理解性问题 学与文化学特点,以及性取向引发的相关问 9
19 职业规范; 2. 基础知识:具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需学科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熟悉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掌握运用社会学视角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中问题的方法, 达到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素养和基础知识要求。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社会学基础 1.1 社会学的视野 1.2 全球化视野的重要性 1.3 采用社会学的视野 1.4 社会学的起源 1.5 社会学理论 1.6 社会学理论的应用 掌握社会学视野中从特殊中发现一般、从熟 悉中发现陌生、从社会背景看个人选择、边 缘化与危机等不同的视角,以及社会学理 论,学会从社会学视野观察与理解社会,并 将社会学理论应用到社会学现象的解读之 中;了解全球化视野的重要性,联系采用社 会学视野的公共政策、个人成长、职业生涯 “社会学优势”等;了解社会学的起源。 6 2 第二章社会 1.1 社会概述 1.2 伦斯基:社会与科技 1.3 马克思:社会和冲突 1.4 韦伯:社会的合理化 1.5 涂尔干:社会和功能 掌握社会的概念,不同社会学家阐释社会的 不同视角,包括伦斯基——社会与科技、马 克思——社会和冲突、 韦伯——社会的合理化、涂尔干——社会和 功能等。 3 3 第三章社会化 1.1 社会经历:人性的关键 1.2 理解社会化 1.3 社会化机构 1.4 社会化与生命历程 1.5 再社会化:全面控制机构 掌握人类发展中先天与后天的作用,社会经 历是人性的关键,以及社会化机构发挥的不 同作用和再社会化问题,了解和理解社会化 的不同理论,熟悉社会化与生命历程。 3 4 第四章文化 1.1 什么是文化? 1.2 文化的要素 1.3 文化多样性:一个世界里的多种 生活方式 1.4 文化和人类自由 掌握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要素,理解和了解 文化多样性中的各种文化及其现象,了解文 化和人类自由。 3 5 第五章群体与组织 1.1 社会群体 1.2 正式组织 1.3 正式组织的演化 1.4 组织的未来:截然相反的趋势 掌握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概念,熟悉群体 的领导、群体遵从、参照群体、内群体与外 群体、社会多元化等内容,掌握正式组织的 类型、起源,科层制的特征、缺陷,正式组 织的演化;了解组织的未来——截然相反的 趋势。 3 6 第六章性与社会 1.1 理解性问题 掌握正确的性问题及其争论,了解性的生物 学与文化学特点,以及性取向引发的相关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