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42《周易》的结构 12 4.3《周易》的基本思想 了解《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认识 2 4.4《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周易》中所蕴涵的哲学观念。 第五章中国古代教有 3 5.1中国古代教有的兴起与发展 了解中国传统的教有思想了解科举制度 2 5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的内容及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 53关于科举制度 第六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了解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古代 14 6.1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特点 艺术的文化内涵。 2 62中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及其文化内海 第章中国古代史学 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 15 7.1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 司马迁的人格风范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巨 2 72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大贡献。 7.3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16总复习 2 五、说明 1、本课程为学科理论必修课。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故有些章节可采取综合讲座的形 式,概述即可。但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须讲深、讲透、讲全。 2、课时分配仅供参考。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1、本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开卷): 2、成绩构成:平时20%+期末考试8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有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1、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无不对今 天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开设本门课的目的:第一,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在 纷乱、复杂的环境中认识并把握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二,提高文 化素养。传统文化中所涵盖的暂学、历史、文学、艺术、论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笔 丰厚的精神财富,了解、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对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塑 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素质,都有者巨大作用:同时也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提升打下扎 10
10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4.2《周易》的结构 12 4.3《周易》的基本思想 4.4《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了解《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认识 《周易》中所蕴涵的哲学观念。 2 13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 5.1 中国古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5.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5.3 关于科举制度 了解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了解科举制度 的内容及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 2 14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6.1 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特点 6.2 中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及其文化内涵 了解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古代 艺术的文化内涵。 2 15 第七章 中国古代史学 7.1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 7.2 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7.3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 司马迁的人格风范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巨 大贡献。 2 16 总复习 2 五、说明 1、本课程为学科理论必修课。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故有些章节可采取综合讲座的形 式,概述即可。但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须讲深、讲透、讲全。 2、课时分配仅供参考。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1、本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开卷); 2、成绩构成:平时 20%+期末考试 8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参考书:1、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年。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无不对今 天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开设本门课的目的:第一,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在 纷乱、复杂的环境中认识并把握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二,提高文 化素养。传统文化中所涵盖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论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笔 丰厚的精神财富,了解、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对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塑 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素质,都有着巨大作用;同时也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提升打下扎
实的文化基础 本课程根据教材和总课时数,将授课内容设计为七章,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 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 代文学艺术等。 Chinese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and has a long history.The values,thinking modes and behavior standards inside it still influence the modem society enormously.The aims of this course:Ist.to inherit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s of Chinese culture.and let students grasp our national spirits,enhance their self-esteem and pride of our nation in the chaotic and complex society,nd,toimprove attainment.ontins the knowedge of philosophy,history,literature,art,ethics,aesthetics,ete.It is a rich spirit wealth.Learning these knowledge has a great deal of advantages for students to widen vision,accumulate cultural deposits,form spirit world,and enhance their qualities:As well as the specialized course learing and improving to lay the solid cultural foundation.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classes,teaching content design for the chapter seven,mainly includes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nvironment,The main ide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zhouyi in the posi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etc. 《政治学原理》 课程编号 0BL07101 学分 3 总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政治学原理 英文名称 Theory on Political Science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笔人 刘永林 审核人 路振华 先修课程 无 一、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介绍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它是面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 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它主要是介绍政治学 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家、政府、政党等政治主体,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政治行为,政治稳 定、政治改革等政治发展,以及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价值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对政治学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致治基本 理论知识,对一些政治现象可以进行理论分析。总而言之,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
11 实的文化基础。 本课程根据教材和总课时数,将授课内容设计为七章,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 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 代文学艺术等。 Chinese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 and has a long history. The values, thinking modes and behavior standards inside it still influence the modern society enormously. The aims of this course: 1st, to inherit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et students grasp our national spirits, enhance their self-esteem and pride of our nation in the chaotic and complex society; 2nd, to improve students' culture attainment. Chinese culture contains the knowledge of philosophy, history, literature, art, ethics, aesthetics, etc. It is a rich spirit wealth. Learning these knowledge has a great deal of advantages for students to widen vision, accumulate cultural deposits, form spirit world, and enhance their qualities;As well as the specialized course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o lay the solid cultural foundation.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classes,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for the chapter seven, mainly includes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nvironment; The main ide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zhouyi in the posi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etc. 《政治学原理》 课程编号 0BL07101 学 分 3 总 学 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课程名称 政治学原理 英文名称 Theory on Political Science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执 笔 人 刘永林 审 核 人 路振华 先修课程 无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介绍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它是面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 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它主要是介绍政治学 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家、政府、政党等政治主体,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政治行为,政治稳 定、政治改革等政治发展,以及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价值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对政治学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政治基本 理论知识,对一些政治现象可以进行理论分析。总而言之,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
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理解能力,并理论联系实际,对现 实政治问题、政治现象、政治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和解读。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1.基本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 职业规范: 2.基础知识:具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需学科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系统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理解能力,并能够理论联 系实际,对现实政治问题、政治现象、政治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和解读,达到行政管理专业 的基本素养和基础知识要求。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政治学导论 11政治是什么 堂挥政治的概念以及政治理论体系的内 12政治的性质 容,了解政治理论体系建构的特点和规律 1.3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政治学与史学、法 1.4政治学是什么 学、 社会学 经济学的关系 15政治理论体系 第一意士体论《一) 一国家 掌握国家的概念、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国 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 11什么是国家 系、单一制和联邦制、君主制和共和制、 2 12国家的起源 1.3国家形 现代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主要的现代国 4 家机构及其职责,了解当代西方国家理论 14国家机构 国家的起源等。 掌握政治制度中的政府含义、政府与国家 第三章主体论(二)一政府 政与政、政府与社,政麻的基本特 1,1什么是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权, 政府的纵向结料 12政府的职权 横向结构、立体结构和各层级政府内部结 13政府的结构 构一般包括的机构,内阁制政府、总统制 14改府的类型 政府、半总统制府、香品会制政府、国 15政府的作用 条院制政府等政府的类型,了解政府作用 的理论观点等。 第四章主体论(三) -公民 筝握公民的政治定义和法律定义,公民政 1.1什么是公民 治权利的含义和构成,人权的定义及其主 12公民政治权利 要内容,了解政治权利与人民主权,当代 13人权 政治中的人权及其特点等内容。 第五章主体论(四) 一阶级与阶层 掌握阶级的定义、阶级分化对政治生活的 11什么是阶级 影响、政治分层的四个层次等 了解阶级 3 12什么是阶层 的政治行为、“阶层”与“阶级”概念的区分、 02
12 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理解能力,并理论联系实际,对现 实政治问题、政治现象、政治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和解读。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1. 基本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 职业规范; 2. 基础知识:具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需学科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系统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理解能力,并能够理论联 系实际,对现实政治问题、政治现象、政治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和解读,达到行政管理专业 的基本素养和基础知识要求。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政治学导论 1.1 政治是什么 1.2 政治的性质 1.3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1.4 政治学是什么 1.5 政治理论体系 掌握政治的概念以及政治理论体系的内 容,了解政治理论体系建构的特点和规律、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政治学与史学、法 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关系。 4 2 第二章 主体论(一)——国家 1.1 什么是国家 1.2 国家的起源 1.3 国家形式 1.4 国家机构 掌握国家的概念、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国 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 系、单一制和联邦制、君主制和共和制、 现代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主要的现代国 家机构及其职责,了解当代西方国家理论、 国家的起源等。 4 3 第三章 主体论(二)——政府 1.1 什么是政府 1.2 政府的职权 1.3 政府的结构 1.4 政府的类型 1.5 政府的作用 掌握政治制度中的政府含义、政府与国家、 政府与政党、政府与社会,政府的基本特 征,政府的主要职权,政府的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立体结构和各层级政府内部结 构一般包括的机构,内阁制政府、总统制 政府、半总统制政府、委员会制政府、国 务院制政府等政府的类型,了解政府作用 的理论观点等。 4 4 第四章 主体论(三)——公民 1.1 什么是公民 1.2 公民政治权利 1.3 人权 掌握公民的政治定义和法律定义,公民政 治权利的含义和构成,人权的定义及其主 要内容,了解政治权利与人民主权,当代 政治中的人权及其特点等内容。 3 5 第五章 主体论(四)——阶级与阶层 1.1 什么是阶级 1.2 什么是阶层 掌握阶级的定义、阶级分化对政治生活的 影响、政治分层的四个层次等,了解阶级 的政治行为、“阶层”与“阶级”概念的区分、 3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3当代中国的阶级与阶层 阶层分化对政治秩序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 的阶级与阶层 堂根的概会和性质、改普治、政当 第六章主体论(五) 政党 的政治作用 政党的政治特性 玫党制废 1.1现代政党政治 的基本类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性、两 6 12政党组织 党制,了解政党的起源与发展、政党与政 1.3政党制度 府和社会的关系、一党制、多党制、政党 政治的发展趋热等。 第七章主体论(六 利益集团 学握利益集团的含义、要素 类型、 社会 11现代社会中的利益集团 力能、 经济转轨中的利益集团及其特 12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活动策略和 了解利益集团与政党和政府的关系、利益 品影向h 集团与西方多元民主社会、利益集团的活 2 】3经济市场化改革中的利益多元化上 动策略、制约利益集团影响力大小的因素、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 第八章行为论(一) -政治权力 掌握权力的定义、属性、要素、类型、公 共权力的属性、国家权力的性质与目标 】】权力的概述 12公共权力 国家权力的功能分解,了解权力私有的特 2 1.3国家权力 征、权力公有的特征、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国家权力在现当代的演变趋势。 第九章行为论 -公共政策 掌握公共政策含义、基本特征、作用,以 1.1什么是公共政第 】2公共政策的内容 及政策系统及其运行,了解公共政策的性 3 质、种类、效果等。 13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上音行为论( 公共管理 11什么是公共管理 掌握公共管理的含义、基本特征、政治纷 治的含义、基础、类型 1.2政治统治 了解社会管理的 3 13社会管理 含义、性质、功能和基本手段等。 第十一章行为论(四) 政治参与 堂握政治参与概念、方式、程度、作用: 1.1什么是政治参与 规则,政治选举原 11 12政治投票 则 过程 式 当代中国 3 1.3政治选举 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特点、必须解决的 14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若干问题。 第十二章行为论(五) 政治沟通 11什么是政治沟通 堂握改治沟通的概念、作用、过程、方式 12 知众 12政治沟通的过程 方式和媒介 了解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对政治 2 沟通的影响。 1.3民意测验与政治沟通 掌握政治发展的含义、目标,政治革命及 第十二音发据论(一) 政治发展 其特征、条件、方式,政治改革及其特征、 11政治发展概述 政治改革的内容、策、条件和作用等 12政治革命 「解影响政治发展的因素 政治发展的战 13政治改革 略选择、政治革命的类型和作用、革命后 的政治重建、更新和社会化等
13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3 当代中国的阶级与阶层 阶层分化对政治秩序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 的阶级与阶层。 6 第六章 主体论(五)——政党 1.1 现代政党政治 1.2 政党组织 1.3 政党制度 掌握政党的概念和性质、政党政治、政党 的政治作用、政党的政治特性、政党制度 的基本类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性、两 党制,了解政党的起源与发展、政党与政 府和社会的关系、一党制、多党制、政党 政治的发展趋势等。 3 7 第七章 主体论(六)——利益集团 1.1 现代社会中的利益集团 1.2 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活动策略和 影响力 1.3 经济市场化改革中的利益多元化与 利益集团 掌握利益集团的含义、要素、类型、社会 功能、经济转轨中的利益集团及其特征, 了解利益集团与政党和政府的关系、利益 集团与西方多元民主社会、利益集团的活 动策略、制约利益集团影响力大小的因素、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 2 8 第八章 行为论(一)——政治权力 1.1 权力的概述 1.2 公共权力 1.3 国家权力 掌握权力的定义、属性、要素、类型、公 共权力的属性、国家权力的性质与目标、 国家权力的功能分解,了解权力私有的特 征、权力公有的特征、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国家权力在现当代的演变趋势。 2 9 第九章 行为论(二)——公共政策 1.1 什么是公共政策 1.2 公共政策的内容 1.3 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掌握公共政策含义、基本特征、作用,以 及政策系统及其运行,了解公共政策的性 质、种类、效果等。 3 10 第十章 行为论(三)——公共管理 1.1 什么是公共管理 1.2 政治统治 1.3 社会管理 掌握公共管理的含义、基本特征、政治统 治的含义、基础、类型,了解社会管理的 含义、性质、功能和基本手段等。 3 11 第十一章 行为论(四)——政治参与 1.1 什么是政治参与 1.2 政治投票 1.3 政治选举 1.4 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掌握政治参与概念、方式、程度、作用, 政治投票行为、方式、规则,政治选举原 则、过程,了解政治选举模式、当代中国 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特点、必须解决的 若干问题。 3 12 第十二章 行为论(五)——政治沟通 1.1 什么是政治沟通 1.2 政治沟通的过程、方式和媒介 1.3 民意测验与政治沟通 掌握政治沟通的概念、作用、过程、方式 和媒介,了解民意测验、民意测验对政治 沟通的影响。 2 13 第十三章 发展论(一)——政治发展 1.1 政治发展概述 1.2 政治革命 1.3 政治改革 掌握政治发展的含义、目标,政治革命及 其特征、条件、方式,政治改革及其特征、 政治改革的内容、策略、条件和作用等, 了解影响政治发展的因素、政治发展的战 略选择、政治革命的类型和作用、革命后 的政治重建、更新和社会化等。 2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点本哪求 学时 第十四章发展论(二) 政治稳定 掌握改治稳定的含义、类型,政治不稳定 】1政治稳定的含义和类型 及其调控机制、实现途径,了解现代化与 12政治稳定的相关因素 政治稳定、市场与政治稳定、政治结构与 13政治稳定的实现 政治稳定、权力与政治稳定等 掌握政治民主化的涵义、动力、作用、西 方代议制民主模式的基本制度及机制、社 第十五章发展论(三) 政治民主 会主义新型民主模式的基本制度及机制, 5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若干问题,了解进 11政治民主化的函义 方治民主化空横式举型 社会主义政 12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模式 1.3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治民主化的模式, 了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 历史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障碍与 动力。 第十六章价值论(一) 一政治文化 堂探政治文化的含义、功能、要素、类型。 16 11政治文化概念 了解政治社会化作用、过程、途径、提高 1.2政治文化的构成 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政治文化与政治社 2 13政治社会化 会化的关系等。 第十七章价值论(二)一意识形态 堂握意识形态的概念、基本特征、功能 1.1意识形态概念 了解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当代西方的高 】2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口形态理论签】 1.3当代西方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十八章价值论(三)一政治价值 掌握政治价值概念、基本特征、正义作为 1.1什么是政治价值 社会政治制度的美德、自由、平等和公民 12当代政治价值(以正义为例) 社会的价值,了解价值与政治价值、当代 2 13自由、平等和公民社会的价值 西方关于正义价值的争论等。 五、说明 结合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讲授政治学基础理论。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评定方式: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考勤)50%十期末考试成绩(闭卷)5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1)陈振明主编,《政治学一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教材:(①)[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林震等译,《政治科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9年版。 (2)[英]安德鲁海伍德,张立鹏译,《政治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a
14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4 第十四章 发展论(二)——政治稳定 1.1 政治稳定的含义和类型 1.2 政治稳定的相关因素 1.3 政治稳定的实现 掌握政治稳定的含义、类型,政治不稳定 及其调控机制、实现途径,了解现代化与 政治稳定、市场与政治稳定、政治结构与 政治稳定、权力与政治稳定等。 2 15 第十五章 发展论(三)——政治民主 化 1.1 政治民主化的涵义 1.2 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模式 1.3 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掌握政治民主化的涵义、动力、作用、西 方代议制民主模式的基本制度及机制、社 会主义新型民主模式的基本制度及机制,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若干问题,了解西 方政治民主化实践模式类型、社会主义政 治民主化的模式,了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 历史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障碍与 动力。 2 16 第十六章 价值论(一)——政治文化 1.1 政治文化概念 1.2 政治文化的构成 1.3 政治社会化 掌握政治文化的含义、功能、要素、类型, 了解政治社会化作用、过程、途径、提高 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政治文化与政治社 会化的关系等。 2 17 第十七章 价值论(二)——意识形态 1.1 意识形态概念 1.2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1.3 当代西方的意识形态理论 掌握意识形态的概念、基本特征、功能, 了解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当代西方的意 识形态理论等。 2 18 第十八章 价值论(三)——政治价值 1.1 什么是政治价值 1.2 当代政治价值(以正义为例) 1.3 自由、平等和公民社会的价值 掌握政治价值概念、基本特征、正义作为 社会政治制度的美德、自由、平等和公民 社会的价值,了解价值与政治价值、当代 西方关于正义价值的争论等。 2 五、说明 结合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讲授政治学基础理论。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1.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 评定方式: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作业、考勤) 50%+期末考试成绩(闭卷)5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1) 陈振明主编,《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 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参考教材:(1)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林震等译, 《政治科学(第九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9 年版。 (2) [英]安德鲁·海伍德,张立鹏译, 《政治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