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 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 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如《等待戈 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 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 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 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有人将此 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其实,现代 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 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相比, 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 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 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 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 其创作的主观目的,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 同样,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 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 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 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真实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 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 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1日24版,有删改) 13.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20世纪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现代、后现代主义尽管极力规避现实,但其创作实践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 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C.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从根本上看,就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形式与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 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 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如《等待戈 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 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 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 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有人将此 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其实,现代、 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 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相比, 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 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 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 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 其创作的主观目的,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 同样,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 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 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 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真实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 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 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 (选自《 人民日报 》2012 年 02 月 21 日 24 版,有删改) 13.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 20 世纪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B.现代、后现代主义尽管极力规避现实,但其创作实践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 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C.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从根本上看,就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形式与内
容之间的关系。 D.在几乎所有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形式大于内容,他们只是关注“怎样写”,忽 略“写什么”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19世纪以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后,“形式论”居于 主导地位 B.作品的形式创新能否得到认可,关键还在于这种形式是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 这种形式是否蕴含有内容寓意 C.没有一部作品是因为形式的原因而被奉为经典的,所以现代、后现代主义对形式的追 求是误入歧途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种种创作手法,其真正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以一种类 似于哈哈镜或凹凸镜的方式来来折射现实。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等待戈多》虽然有着古怪的艺术形式,但作品主题的精神内核反映的是现实,是现 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现代、后现代主义“反叛现实”,想尽办法创新形式,其出发点仍是为了达到现实主 义的目的和结果 C.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人丰富的心理情绪、主观感受时,传统的现实主义要弱于 现代、后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作家往往关注客观的现实生活,现代主义作家更钟爱直觉、梦幻、潜意识、 想象等人的主观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6~19题。(20分) 地窘 (法)塞斯勃隆 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 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與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国王无论干什么,反对派准会发表 点攻击性的评论,把国王贬得一钱不值,什么“好大喜功”啊,“怯懦无能”啊,等等,不 而足,向来如此。这回,国王去臣民家里进餐一事,他们只报以耸耸肩膀,鄙夷地斥之为 “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王。因为国王的这项决定,看来事体不大,却有 深刻的用意。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
容之间的关系。 D.在几乎所有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形式大于内容,他们只是关注“怎样写”,忽 略“写什么”。 14.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19 世纪以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后,“形式论”居于 主导地位。 B.作品的形式创新能否得到认可,关键还在于这种形式是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即 这种形式是否蕴含有内容寓意。 C.没有一部作品是因为形式的原因而被奉为经典的,所以现代、后现代主义对形式的追 求是误入歧途。 D.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种种创作手法,其真正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以一种类 似于哈哈镜或凹凸镜的方式来来折射现实。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等待戈多》虽然有着古怪的艺术形式,但作品主题的精神内核反映的是现实,是现 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B.现代、后现代主义“反叛现实”,想尽办法创新形式,其出发点仍是为了达到现实主 义的目的和结果。 C.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人丰富的心理情绪、主观感受时,传统的现实主义要弱于 现代、后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作家往往关注客观的现实生活,现代主义作家更钟爱直觉、梦幻、潜意识、 想象等人的主观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 16~19 题。(20 分) 地 窖 (法)塞斯勃隆 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 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国王无论干什么,反对派准会发表 点攻击性的评论,把国王贬得一钱不值,什么“好大喜功”啊,“怯懦无能”啊,等等,不 一而足,向来如此。这回,国王去臣民家里进餐一事,他们只报以耸耸肩膀,鄙夷地斥之为 “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王。因为国王的这项决定,看来事体不大,却有 深刻的用意。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