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枚联盟 安算一£·2013届安徽省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合肥皖智教育研究院 审题单位:安庆一中滁州中学浮山中学合肥八中蒙城一中 舒城中学太湖中学天长中学芜湖一中岳西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考生要 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场座位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场座位号、 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的1~6题和第Ⅱ卷15~17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不 含1-6题)和第Ⅱ卷(不含15~17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 答,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東,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烟花所展示出来的美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形式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外在形式具有极 大的召喚力、感染力、亲和力。不过也必须明白,我们说烟花美侧重形式美,“侧重” 并非“只有”。并不是说烟花美只有形式的美,而无内容的美。烟花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 美对象,它不仅有形式的美,也会有内容的美。不过,它的美的内容极为普泛、概括,显 得十分隐蔽、朦胧、抽象。诚如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的,所谓形式美就是一种“有 意味的形式”。我们的理解,这里讲的“意味”就是它的内容,这些内容之所以会抽象、 朦胧、普泛、不具体,是由于它的内容早已经积淀在形式之中,人们只要见到这种形式, 就自然地会感悟它所蕴涵的内容,很快地悟出它的“意味”。 这种内容又是如何积淀到“形式”上去的呢?形式美是内容向形式积淀的产物。或者 说它是从许多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中概括与演变而来的。为了更妤地说明形式美形成的这 过程,我们就以烟花中出现的最多的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颜色—一红色为例,来作 些具体说明。红色,在人类童年的原始社会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是直接联系 的。火焰是红色的,火与红是直接联系的。此外,红色还与太阳以及人的生命有关系。正 由于红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命联系如此紧密,原始人才可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 步蝮筆一2013届安徽省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践中反复地运用它,从而使它逐渐从原来所联系的生产、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分离出来,变 为与这些具体事物无关的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的形式与人们建 立了一种稳定的情感联系,人们以后欣赏它时并不需要去寻找它原来的种种含义,在一般 情况下只是产生一种热烈的喜庆的情绪而已,此种热烈的喜庆的意味与情绪是一种不确定 的朦胧的泛化的内容,它正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表现的观念、情绪向红色 这种形式的积淀。当人们欣赏烟花中各种各样的红色时,它给人的感受就是“热烈、兴奋、 喜庆”。可见“热烈、兴奋、喜庆”正是烟花中红色这种形式美所包涵的一种普泛化的内 烟花美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让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此外烟花美还具有一种传递 情感信息、营造环境氛围、表情达意的重要功能。在重大的节日或各类庆典活动中,人们 往往用燃放烟花、鞭炮的方式营造岀一种喜庆、热闹的氛围,以表达兴高采烈、欢快愉悦 之情。某些地方人们做丧事,也喜欢燃放烟花、鞭炮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选自易健、彭漱芬《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1.与“烟花美”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烟花美展示了一种深具召唤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形式美。 B.烟花美被认为是一种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独立审美对象。 C.烟花美是一种内容极普泛、隐蔽、朦胧、抽象的审美对象。 D.烟花美是一种内容和意味都能够被所有人感悟到的形式美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烟花所展示的形式美入手,指出烟花美侧重形式美,但是也并不缺乏内容 美,进而阐述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美学理论的基本含义 B.第二段首先指出形式美是内容向形式积淀的产物,接着叙述了烟花美的理论发展 史,然后举例分析了红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的抽象形式的过程 C.第三段以承接上文点出烟花美具有的观赏价值入手,进而指出烟花美所具有的其它 重要功能,并从喜事与丧事两个不同情境分别具体加以说明 D.全文首先提出了烟花美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然后以烟花中出现的红色为 例论述了形式美的积淀过程,最后论述了烟花美的价值所在。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式美可以说是从许多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中概括与演变而来的,不过也可以说是 内容向形式积淀的产物。 B.红色与火焰有直接关系,与太阳和人的生命也有直接关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 实践活动也有直接联系。 C.因为热烈、兴奋和喜庆是红色所包含的一种普泛化内容,所以人们欣赏烟花中的红 色时才会产生这些感受。 D.烟花是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下表达自己各种思想观念的工具,它既可以表达欢愉之 情,也可以表达怀念之意。 *筆-·2013届安徽省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洎,滁州全椒人。洎少有俊才,博通坟典。江南举进士,解褐上元尉。李璟长子弘 冀卒,有司谥武宣。洎议以为世子之礼,但当问安视膳,不宜以“武”为称。旋命改谥, 擢监察御史。 未几,璟卒,李煜嗣。迁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杌密,恩宠第一。及王师围城 逾年,城危甚,洎劝煜勿降。归朝,太祖召责之曰:“汝教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帛 书示之,乃围城日洎所草诏,召上江救兵蜡丸书也。洎顿首请罪曰:“实臣所为也。犬吠 非其主,此其一尔,他尚多有。今得死,臣之分也。”辞色不变。上奇之,贷其死,谓曰 “卿大有胆,不加卿罪。今之事我,无替昔日之忠也。”拜太子中允。岁余,判刑部。 太宗即位,以其文雅,选直舍人院,考试诸州进士。时,上令以《儒行篇》刻于版, 印赐近臣及新第举人。泊得之,上表称谢,上览而嘉之。翌日,谓宰相曰:“群臣上章献 文,朕无不再三省览。如张洎一表,援引古今,甚不可得。可召至中书,宣谕朕意。”数 月,擢拜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上顾谓近臣曰:“学士之职,清要贵重,非他官可比, 朕常恨不得为之。”故事,赴上日设燕,教坊以杂戏进,久罢其事。至是,令尽设之,仍 诏枢密直学士吕端、刘昌言及知制诰柴成务等预会,时以为荣。俄判吏部铨。尝引对选人 上顾之谓近臣曰:“张洎富有文艺,至今尚苦学,江东士人之冠也。” 俄奉诏与李至、范杲、张佖同修国史,又判史馆。洎博涉经史,多知典故。每上有著 述,或赐近臣诗什,洎必上表,援引经传,以将顺其意。上因赐诗褒美,有“翰长老儒臣” 之句。与苏易简同在翰林,尤不协,及易简参知政事,洎多攻其失。既而易简罢,即以洎 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先是,准知吏部选事,洎掌考功,为吏部官属。准年 少,新进气锐,思欲老儒附己以自大。洎夙夜坐曾视事,毎冠带候准岀入于省门,揖而退, 不交一谈。准益重焉,因延与语。洎捷给善持论,多为准规画,准心伏,乃兄事之。 (选自《宋史·张泊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奇之,贷其死 贷:宽恕 B.朕无不再三省览 省:反省 C.上顾之谓近臣日 顾:看着 D.准知吏部选事 知:掌管 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因出帛书示之 B 上览而嘉之 不如因善遇之 蟹六跪而二螯 教坊以杂戏进 以将顺其意 空以身膏草野 D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安臨笄-一處·2013届安黴省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A.张洎才华横溢,考中进士后先担任了上元尉,后来深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得以 参与处理国家机密。 B.张洎对南唐王朝非常忠诚,宋太祖本想处死他,但被他的临危不惧所感动,反而授 予他太子中允之职。 C.张泊文采出众,宋太宗盛赞他一直刻苦好学,可以说是江东士人的表率,之后任命 他担任了翰林学士。 D.张洎为人不卑不亢,因而嬴得了寇准的敬重,后来张洎又多次替他出谋划策,最终 二人结为兄弟之好。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洎议以为世子之礼,但当问安视膳,不宜以“武”为称。(5分) 译文 (2)洎夙夜坐曹视事,每冠带侯准出入于省门,揖而退,不交一谈。(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木兰花 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注】①元:原来。 8.请赏析“洞庭波冷晓侵云”中“侵”字的妙处。(4分) 答 9.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之感,这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題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甲题计分)(6分) 甲:然力足以至焉,①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不亦君子乎? (《孔子语录》) ②因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⑥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笄一處·2013届安徽省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会唱歌的墙 莫言 ①高密东北乡东南边隅上那个小村,是我出生的地方。 ②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 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教的池塘,有大 的,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 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 塘。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 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 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 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 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 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 声渗到岩石中。”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 “渗透”到岩石里。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 ③过了桥,又上堤,同样的芳草野花杂色烂漫的堤,站上去往南望,土地猛然间改变 了颜色:河北是黑色的原野,河南是苍黄的土地。秋天,万亩高粱在河南成熟,像血像火 又像豪情。采集高粱米的鸽子们的叫声竟然如女人的悲伤的抽泣。但现在已经是滴水成冰 的寒冬,大地沉睡在白雪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眼前便展开了万丈金琉璃。 ④不要在此流连。下面,请你注意那条狗。那条瞎眼的狗,在雪地上追逐野兔。我为 这条狗下了一个定语:莽撞。其所以莽撞,是因为瞎眼;正因为肓目,所以就莽撞。其实 它追逐着的,仅仅是野兔的气味和声音。但它最终总是能一口咬住野兔子。使我想起了德 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那里边有一个怪人,通过对气味的了解,比所有的人都 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个世界。日本的盲音乐家宫城道雄写道:“失去了光之后,在我的面 前却展现出无限复杂的音的世界,充分地弥补了我因为不能接触颜色造成的孤寂。”这位 天才还听到了声音的颜色,他说音和色密不可分,有白色的声音,黑色的声音,红色的声 音,黄色的声音,等等,也许还有一个天才,能听出声音的气味来。 ⑤请看,那条莽撞的狗把野兔子咬住了,叼着,献给它的主人,高寿的门老头儿。他 已经九十九岁。他的房屋坐落在高密东北乡最东南的边缘上,孤零零的。出了他的门,往 前走两步,便是一道奇怪的墙壁,墙里是我们的家乡,墙外是别人的土地。 ⑥门老头儿身材高大,年轻时也许是个了不起的汉子。这个孤独的老人,曾经给一个 大名鼎鼎的人物当过马夫。小时候我经常吃到他托人捎来的兔子肉或是野鸟的肉。他用 种红梗的野草煮野物,肉味于是鲜美无比,宛如动听的音乐,至今还缭绕在我的唇边耳畔。 但别人找不到这种草。前几年,听村子里的老人说,门老头儿到处攻集酒瓶子,问他收了 一£·2013届安黴省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題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