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物的性质和危害:3、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预防及其污染控制方法。第十一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前沿发展(2学时)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等离子体法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2、光催化剂技术;3、膜分离控制技术第十二章二氧化碳及烟气汞控制技术(2学时)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与地质封存技术(CCS);2、烟气汞的排放控制技术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答疑、质疑、期末考试等环节。通过上课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大污染控制工程中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主要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及主要配套设施,并能正确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习题课)46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吴忠标等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3] Noel deNevers,Air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McGraw-Hill,清华大学出版社四、施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方法、手段课程教学以课堂讲学为主,综合讨论、实验、作业等共同实施。课堂教学通常每章开篇采用提出工程、科研或日常生活中的疑问或现象引出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也会有较多的数学推导,但重要的是理解其代表的物理意义而不是运算技巧,如理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6 物的性质和危害; 3、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预防及其污染控制方法。 第十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前沿发展(2 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等离子体法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2、光 催化剂技术; 3、膜分离控制技术 第十二章 二氧化碳及烟气汞控制技术 (2 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与地质封存技 术(CCS);2、烟气汞的排放控制技术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答疑、质疑、期末考试等环节。 通过上课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大污染控制工程中颗粒物及气态污 染物主要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及主要配套设施,并能正确应用 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习题课)46 学时,考 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吴忠标等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 [3] Noel de Nevers,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McGraw-Hill, 清华大学出 版社 四、施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方法、手段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学为主,综合讨论、实验、作业等共同实施。 课堂教学通常每章开篇采用提出工程、科研或日常生活中的疑问或现象引出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也 会有较多的数学推导,但重要的是理解其代表的物理意义而不是运算技巧,如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解复杂的Guass扩散方程的主要参数意义以及不同大气稳定度及下垫面不同情况下的污染物扩散基本规律。进而通过实际课堂训练和作业等时间加深对理解和应用。课堂教学基本上以PPT为主,在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时,多结合我们所日常遇到的大气污染现象进行导入;再以框图的形式,把所要将的几个知识点窜起来,使同学首先弄清此处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及其在相关教学内容中的意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消化程度,穿插使用随堂测验或提出一些与教学知识相关的开放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此外,由于我国这一时期所发生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例及新闻较多,我们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会将其引入课堂,并进行理性思考。比如,对于当前我国出现大面积的雾霾问题、城市控制PM2.5超标等问题,我们会在燃煤、机动车尾气污染中将从专业角度阐明其像话作用关系。课程作业分为2类,一类是是围绕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所布置的例行作业;另一类是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我们所正面临的某一大气污染相关问题,写2000-3000字的思考与体会,属于开放性专业知识探讨。此外,在课程设计环节还有1次团队作业,学生在3-4周之内自愿组合成4~5人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团队作业,团队作业分两部分:文字和PPT展示。文字部分为2~3千字的文稿;PPT为约5分钟讲演的浓缩版文稿。在团队作业布置后两周各组上交文稿及PPT并在课堂进行展示(每次抽检5组)。文字稿内容应包含相关议题的内容以及延伸,还需提出本组对议题的观点。PPT应包含议题的叙述(延伸)、对本组观点的解释。★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设计框图(参考童钩耕老师的模版设计)7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7 解复杂的 Guass 扩散方程的主要参数意义以及不同大气稳定度及下垫面不同情 况下的污染物扩散基本规律。进而通过实际课堂训练和作业等时间加深对理解和 应用。 课堂教学基本上以 PPT 为主,在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时,多结合我们所日 常遇到的大气污染现象进行导入;再以框图的形式,把所要将的几个知识点窜起 来,使同学首先弄清此处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及其在相关教学内容中 的意义。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消化程度,穿插使用随堂测验或 提出一些与教学知识相关的开放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此外,由于我国这一时期所发生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例及新闻较多,我们在相 应的教学内容中会将其引入课堂,并进行理性思考。比如,对于当前我国出现大 面积的雾霾问题、城市控制 PM2.5 超标等问题,我们会在燃煤、机动车尾气污 染中将从专业角度阐明其像话作用关系。 课程作业分为 2 类,一类是是围绕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所布置的例行作业;另 一类是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我们所正面临的某一大气 污染相关问题,写 2000-3000 字的思考与体会,属于开放性专业知识探讨。 此 外,在课程设计环节还有 1 次团队作业,学生在 3-4 周之内自愿组合成 4~5 人的 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团队作业,团队作业分两部分:文字和 PPT 展示。文字部分 为 2~3 千字的文稿;PPT 为约 5 分钟讲演的浓缩版文稿。在团队作业布置后两周 各组上交文稿及 PPT 并在课堂进行展示(每次抽检 5 组)。文字稿内容应包含相 关议题的内容以及延伸,还需提出本组对议题的观点。PPT 应包含议题的叙述(延 伸)、对本组观点的解释。 ★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设计框图(参考童钧耕老师的模版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上课否本章开始是 1本章知识导引上前次课内容回顾或作业讲评+本次课内容提要自学内容确定核心知识点知识、能力重点、难点讲授收益+例题、提问、讨论、其它收益团队作业演讲等1课堂总结否本章结束是改改本章小结进进教教学下次课内容预告学下课本次教学过程回顾作业或考试分析8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8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论本章教学要旨:本章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概论性章节,侧重于介绍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常见大气污染物的类型和尺度,如颗粒物、NO和SO,等;包括这些污染物的来源、成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并引入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以强化概念。在讲授中重点突出宏观层次,把握全局,为下阶段的具体原理和工业设备打好知识基础。只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Overviewof ChapterI大气污染物→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污染防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大气-治措施的影响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类控制标准型/尺度KnowledgeTree一、知识点群·大气及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所引发的典型问题·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大气污染控制质量标准·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指数9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9 第一章 大气污染概论 本章教学要旨: 本章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概论性章节,侧重于介绍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常见大气污染物的类型和尺度,如颗粒物、NOx和 SO2等;包括这些污染物 的来源、成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并引入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以强化 概念。在讲授中重点突出宏观层次, 把握全局,为下阶段的具体原理和工业设 备打好知识基础。 只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一、知识点群 ● 大气及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 大气污染所引发的典型问题 ●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 大气污染控制质量标准 ● 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指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二、课堂学时4学时三、教学内容1.大气及大气污染大气的定义和组成,大气污染的定义2.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和时空分布,主要污染物的分类和形成过程3.大气污染所引发的典型问题烟雾、酸沉降、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复合型大气污染等4.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煤炭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污染大户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防治的原则和相关措施6.大气污染控制质量标准(新的环境空气标准及空气质量指数等)标准制定的基础和作用,分类和目标四、学习目标与教学方法设计学习目标完成本章节的学习后,学生应当掌握大气和大气污染的含义,常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种类:了解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危害和产生源:掌握大气污染防治原则,熟悉防治措施;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的参数和等级划分,熟悉相关空气污染法律法规。了解造成我国当前大面积雾霾及空气质量劣化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设计本章的知识点主要围绕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展开,着重宏观把握。首先介绍大气和空气的定义,通过与自然空气的比较了解两者组成的区别,1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10 二、课堂学时 4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大气及大气污染 大气的定义和组成,大气污染的定义 2.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和时空分布,主要污染物的分类和形成过程 3.大气污染所引发的典型问题 烟雾、酸沉降、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复合型大气污染等 4.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煤炭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污染大户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防治的原则和相关措施 6.大气污染控制质量标准(新的环境空气标准及空气质量指数等) 标准制定的基础和作用,分类和目标 四、学习目标与教学方法设计 学习目标 完成本章节的学习后,学生应当掌握大气和大气污染的含义,常见大气污 染物的分类和种类;了解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危害和产生源;掌握大气污染防 治原则,熟悉防治措施;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的参数和等级划分,熟悉相关空气污 染法律法规。了解造成我国当前大面积雾霾及空气质量劣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设计 本章的知识点主要围绕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展开,着重宏观把握。 首先介绍大气和空气的定义,通过与自然空气的比较了解两者组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