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运动是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生物运动是生 物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 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 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 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 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 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 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 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 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 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 程,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事物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 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 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从较低的发展阶段到更高的发展阶段,从不成熟到更加 成熟,并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从我国的现实看,我们正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向 前迈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更加成熟,我们将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 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指构成事物的 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物理运动是物质分⼦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物运动是⽣ 物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 合乎历史前进⽅向、具有远⼤前途的东⻄,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灭亡的东⻄。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新事物之所以新,是 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 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体”中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 物中消极腐朽的东⻄,⼜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 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命⼒的原因所在。在 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的⼈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 符合⼈⺠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因⽽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 急剧变⾰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 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深化改⾰具有᯿要的⽅法论意义。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的发展是⼀个过 程,只有经过⼀定的过程,事物才能实现⾃身的发展。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 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 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社会,再从奴⾪社会发展到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从较低的发展阶段到更⾼的发展阶段,从不成熟到更加 成熟,并在充分发展和⾼度发达的基础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从我国的现实看,我们正处 于并将⻓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向 前迈进。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更加成熟,我们将会进⼊更⾼的发展阶段。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是通过⼀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 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式上反映事物的⼀对基本范畴。内容指构成事物的⼀ 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指把诸要素统⼀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式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方面,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 用。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变化,其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一方面,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 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明,形式具有相 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使得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同一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从最初的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随着 矛盾的解决,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在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中,要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注 重事物的内容,反对忽视内容、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又要积极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 内容的发展,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促进作用。 (仁)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 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 现。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的。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相 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现 象则是表面、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 现象表现本质,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本质与现象的相互依存表明:不表 现为现象的本质和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正确把握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的认识活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任务 就在于准确辨别真象和假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为此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进而通过技术 手段和理论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三)原因与结果 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 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的。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二者不能混淆和顿倒。如果“倒因为果或者倒果为因,就会歪曲事 实,得出荒谬的结论。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在事物因果联系的长链中,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 一定的结果,没有无果之因;任何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一种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内容发⽣了变化,其形式也要发⽣相应的变化。 另⼀⽅⾯,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不 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形式对内容的反作⽤表明,形式具有相 对ᇿ⽴性,这种相对ᇿ⽴性使得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同⼀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 内容与形式的⽭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从最初的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随着 ⽭盾的解决,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在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中,要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注 ᯿事物的内容,反对忽视内容、夸⼤形式作⽤的形式主义;⼜要积极利⽤合适的形式去促进 内容的发展,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促进作⽤。 (⼆)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 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 现。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的。本质是⼀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相 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 象则是表⾯、外显的,可以直接为⼈的感官所感知。 本质与现象⼜是相互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本质总是通过⼀定的现象表现⾃⼰的存在; 现象表现本质,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本质与现象的相互依存表明:不表 现为现象的本质和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正确把握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的认识活动和科学研究具有᯿要作⽤。科学的任务 就在于准确辨别真象和假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为此需要掌握⼤量的现象,进⽽通过技术 ⼿段和理论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三)原因与结果 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对范畴。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 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的。在⼀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者不能混淆和颠倒。如果“倒因为果”或者“倒果为因”,就会歪曲事 实,得出荒谬的结论。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在事物因果联系的⻓链中,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 ⼀定的结果,没有“⽆果之因”;任何结果都是由⼀定的原因引起的,没有“⽆因之果”;⼀种
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能够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只有全面把握事物的因果关 系,我们才能通过自觉的努力,消除不利的原因,使因果关系运动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 向运行,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四)必然与偶然 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是指事物 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 不确定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的方面,也包含着偶然的方面。 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一方面,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现实事物的发展,不通过偶然而 只表现为纯粹必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必然总是伴随着偶然,必然要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并 为自己开辟道路。另一方面,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在似乎是偶然起支配作用的地方,实际 上是必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制约着偶然的作用形式及其变化。 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相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另一过程就可能成为偶然 的东西,反之亦然。在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哀亡的过程中,包含有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 的相互转化。比如在生物进化中,某个基因变异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这是偶然转化为必然 旧物种的基本性状在新物种中表现为返祖现象,这是必然转化为偶然。 在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中,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 我们的目标和计划,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善于敏锐地识别和把握机遇, 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伍)现实与可能 现实与可能是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晴。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 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 未实现的东西。 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可能不等于现实,现实已经不是可能。现实是当下的客观存在, 标志着事物的当前状况;可能是事物潜在的趋势,标志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一方面,现实蕴藏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不断产生出新的可能: 另一方面,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一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就会转化为 现实。发展就是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现实与可能的辩证关系,既涉及对现实的评价,也涉及对未来的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立足现实,对可能性作出全面的分析和预判;另一方面着眼长远,防止
现象在⼀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能够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只有全⾯把握事物的因果关 系,我们才能通过⾃觉的努⼒,消除不利的原因,使因果关系运动朝着有利于⼈的发展的⽅ 向运⾏,从⽽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四)必然与偶然 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产⽣、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对范畴。必然是指事物 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 不确定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的⽅⾯,也包含着偶然的⽅⾯。 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现实事物的发展,不通过偶然⽽ 只表现为纯粹必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必然总是伴随着偶然,必然要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并 为⾃⼰开辟道路。另⼀⽅⾯,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在似乎是偶然起⽀配作⽤的地⽅,实际 上是必然起着决定性作⽤,并制约着偶然的作⽤形式及其变化。 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相对于某⼀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对另⼀过程就可能成为偶然 的东⻄,反之亦然。在事物的产⽣、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中,包含有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 的相互转化。⽐如在⽣物进化中,某个基因变异会导致新物种的产⽣,这是偶然转化为必然; 旧物种的基本性状在新物种中表现为返祖现象,这是必然转化为偶然。 在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中,必须᯿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 我们的⽬标和计划,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作⽤,善于敏锐地识别和把握机遇, 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标。 (五)现实与可能 现实与可能是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对范畴。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 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 未实现的东⻄。 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可能不等于现实,现实已经不是可能。现实是当下的客观存在, 标志着事物的当前状况;可能是事物潜在的趋势,标志着事物的发展⽅向。 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现实蕴藏着未来的发展⽅向,会不断产⽣出新的可能; 另⼀⽅⾯,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就会转化为 现实。发展就是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现实与可能的辩证关系,既涉及对现实的评价,也涉及对未来的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现实,对可能性作出全⾯的分析和预判;另⼀⽅⾯着眼⻓远,防⽌
坏的可能变为现实,同时善于创造条件,促使好的可能获得实现。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只有掌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 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 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 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十分重要 的。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拉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 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 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 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 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 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 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 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 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 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 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识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
坏的可能变为现实,同时善于创造条件,促使好的可能获得实现。 三、对⽴统⼀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只有掌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深⼊地理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 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统⼀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对⽴统⼀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统⼀规律是贯穿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 范畴的“钥匙”;对⽴统⼀规律提供了⼈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盾分析⽅ 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觉坚持和正确运⽤对⽴统⼀规律是⼗分᯿要 的。 (⼀)⽭盾的同⼀性和⽃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统⼀关系的哲学范畴。对⽴和统⼀分别体现了⽭盾 的两种基本属性。⽭盾的对⽴属性⼜称⽃争性,⽭盾的统⼀属性⼜称同⼀性。 ⽭盾的同⼀性是指⽭盾双⽅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的含义:⼀ 是⽭盾着的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个统⼀体中;⼆是⽭盾着的对⽴ ⾯相互贯通,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盾的⽃争性是⽭盾着的对⽴⾯相互排斥、相互 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盾的性质不同,⽭盾的⽃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争形 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盾和⾮对抗性⽭盾两种基本形式。 ⽭盾的同⼀性和⽃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争性就没有同⼀性,没有同⼀性也 没有⽃争性,⽃争性寓于同⼀性之中,同⼀性通过⽃争性来体现。⽭盾的同⼀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盾的⽃争性是⽆条件的、绝对的。⽭盾的同⼀性和⽃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 ⽭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盾的同⼀性和⽃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要作⽤。⽭盾的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表现在:第⼀,同⼀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盾双⽅中,⼀⽅的发展以另⼀⽅的发 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盾统⼀体中的发展。第⼆,同⼀性使⽭盾双⽅相互吸取有利于⾃身的 因素,在相互作⽤中各⾃得到发展。第三,同⼀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 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盾双⽅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向、趋势 不是随意的,⽽是有规律地向⾃⼰的对⽴⾯转化识⽭盾的⽃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表现在: 第⼀,⽭盾双⽅的⽃争促进⽭盾双⽅⼒量的变化,竞⻓争髙、此消彼⻓,造成双⽅⼒量发展
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 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双方的湘互排拆和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 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 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方 面。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 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 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 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 过程中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和结 果。 (仁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 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我们所熟悉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 时不有,就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形象表述。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 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 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 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不仅如 此,在每一对矛盾中,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 支配一方的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 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 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 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要若重把握主要矛盾、矛 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 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
的不平衡,为对⽴⾯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盾双⽅的⽃争是⼀种⽭盾统⼀ 体向另⼀种⽭盾统⼀体过渡的决定⼒量。⽭盾双⽅的相互排斥和否定促使旧的⽭盾统⼀体破 裂,新的⽭盾统⼀体产⽣,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盾的同⼀性和⽃争 性相互结合,共同发⽣作⽤,但在不同条件下,⼆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定的条件 下,⽭盾的⽃争性可能处于主要⽅⾯,⽽在另外的条件下,⽭盾的同⼀性⼜可能处于主要⽅ ⾯。 运⽤⽭盾的同⼀性和⽃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和谐 是⽭盾的⼀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盾双⽅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 意味着⽭盾的绝对同⼀。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盾双⽅处于平衡、协调、合作 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与⾃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盾的 过程中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盾的过程和结 果。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盾的普遍性是指⽭盾存在于⼀切事物中,存在于⼀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盾 解决了,新的⽭盾⼜产⽣,事物始终在⽭盾中运动。,我们所熟悉的“⽭盾⽆处不在,⽭盾⽆ 时不有”,就是对⽭盾的普遍性的形象表述。 ⽭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盾、每⼀个⽭盾的各个⽅⾯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 有其特点。⽭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只有具体分析⽭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 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采取正确的⽅法和措施去解决⽭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是由多种⽭盾构成的。主要⽭盾是⽭盾体系中处于⽀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 ⽤的⽭盾。次要⽭盾是⽭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的⽭盾。不仅如 此,在每⼀对⽭盾中,有⼀⽅处于⽀配地位,起着主导作⽤,这是⽭盾的主要⽅⾯,处于被 ⽀配⼀⽅的则是⽭盾的次要⽅⾯。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盾的主要⽅⾯所规定的。 把主要⽭盾和次要⽭盾、⽭盾的主要⽅⾯和次要⽅⾯的辩证关系运⽤到实际⼯作中,就 是要坚持“两点论”和“᯿点论”的统⼀。“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盾时,不仅要看到⽭盾 双⽅的对⽴,⽽且要看到⽭盾双⽅的统⼀;不仅要看到⽭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盾、⽭盾的 主要⽅⾯,⽽且要看到次要⽭盾、⽭盾的次要⽅⾯。“᯿点论”是指要着᯿把握主要⽭盾、⽭ 盾的主要⽅⾯,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两点论”和“᯿点论”的统⼀要求我们,看问 题既要全⾯地看,⼜要看主流、⼤势、发展趋势。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的关系。⽭盾的普遍性即⽭盾的共性,⽭盾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