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国际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目的 防治地球环境污染和其他损害 保护自然资源并保障其合理开发和利用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有义务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止发生越境环境损害,并通知可能 受有害影响的任何国家 国家有义务釆取措施防止和控制对海洋及大气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有义务保护南极的环境和资源 国家有义务保护和合理使用国际水道和生物等自然资源 南极是专用于和平与科学研究的自然保留区,各国在指定和实施 一切有关南极的计划时,都必须顾及对南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 保护
2.4 国际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目的 防治地球环境污染和其他损害 保护自然资源并保障其合理开发和利用 •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有义务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止发生越境环境损害,并通知可能 受有害影响的任何国家 国家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对海洋及大气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有义务保护南极的环境和资源 国家有义务保护和合理使用国际水道和生物等自然资源 南极是专用于和平与科学研究的自然保留区,各国在指定和实施 一切有关南极的计划时,都必须顾及对南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 保护
跨境污染 一国境内所为的环境侵权行为在其他国家境内造成了人身、财产和环 境损害或损害危险的情形。 ·跨境污染的种类 海洋环境污染 跨国水污染 跨国空气污染 跨国放射性污染
• 跨境污染 一国境内所为的环境侵权行为在其他国家境内造成了人身、财产和环 境损害或损害危险的情形。 • 跨境污染的种类 海洋环境污染 跨国水污染 跨国空气污染 跨国放射性污染
案例研究:松花江污染案 【基本案情】 2005年1月13日,中石油下属吉林石化发生爆炸,事故因操作失误引 起,大量气体和灰尘进入空气。为了减少吉林市及其周边的污染,吉林市 政府相关部门使用大量水清洁爆炸地,大约有100吨有毒物质(苯和硝基苯 的混合物)流入了松花江上游,导致松花江表面水质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远 超中国允许的水安全标准 2005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通知俄罗政攻府松花江污染情况,11月24 日,污染团抵达哈尔滨,导致哈尔滨用水中断7天。1月26日,中国将此事 通报联合国环境署。 12月19日,污染物到达中俄边境(黑龙江阿穆尔河 Amur river),12 月25日到达哈巴罗夫斯克市( Khabarovsk,又称伯力市)
案例研究:松花江污染案 【基本案情】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下属吉林石化发生爆炸,事故因操作失误引 起,大量气体和灰尘进入空气。为了减少吉林市及其周边的污染,吉林市 政府相关部门使用大量水清洁爆炸地,大约有100吨有毒物质(苯和硝基苯 的混合物)流入了松花江上游,导致松花江表面水质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远 超中国允许的水安全标准。 2005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通知俄罗斯政府松花江污染情况,11月24 日,污染团抵达哈尔滨,导致哈尔滨用水中断7天。11月26日,中国将此事 通报联合国环境署。 12月19日,污染物到达中俄边境(黑龙江/阿穆尔河Amur River),12 月25日到达哈巴罗夫斯克市(Khabarovsk,又称伯力市)
讨论 俄罗斯政府ⅴs中国政府 俄罗斯政府ⅴs中石油 俄罗斯受害人vs中国政府 俄罗斯受害人ws中石油
讨论 • 俄罗斯政府vs.中国政府 • 俄罗斯政府vs.中石油 • 俄罗斯受害人vs.中国政府 • 俄罗斯受害人vs.中石油
跨国环境侵权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该领城中有两类外国判决比较敏感且容易遭遇拒绝 承认和执行;一类是涉及惩罚性赔偿的判决,另 类是涉及经被请求国行政许可的行为的判决
跨国环境侵权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 该领域中有两类外国判决比较敏感且容易遭遇拒绝 承认和执行;一类是涉及惩罚性赔偿的判决,另一 类是涉及经被请求国行政许可的行为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