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诗文
梁衡 相关诗文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 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 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 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 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 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 散文三篇词》、《渡,觅渡,渡 何处》和《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 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 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 川》、们杰鬼雄丿 评析文章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 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 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 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 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 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 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 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 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 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 川》、《人杰鬼雄》。 评析文章
“散文应先重气,重意”。(《我写晋祠》梁衡) 梁衡的散文是越写越者到了。 他写山水的散文集《名山大川》,虽说文思伴泉水而淙 淙,主题体高岩而挺立,但我看过之后,也并不以为意。因 为古往今来,写山水的散文干姿百态,除炙人口的名篇也比 比皆是。然而,对他新收的集子《人杰鬼雄》,一经过目 便觉怦然心动。研读之后,感受更深当代散文,就我看过 的而言,恐怕还无出其上者。 (说不尽的《人杰鬼雄》—读梁衡的近期散文刘波)
梁衡的散文是越写越老到了。 他写山水的散文集《名山大川》,虽说文思伴泉水而淙 淙,主题依高岩而挺立,但我看过之后,也并不以为意。因 为古往今来,写山水的散文千姿百态,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比 比皆是。然而,对他新收的集子《人杰鬼雄》,一经过目, 便觉怦然心动。研读之后,感受更深:当代散文,就我看过 的而言,恐怕还无出其上者。 ( 说不尽的《人杰鬼雄》——读梁衡的近期散文 刘波) “散文应先重气,重意”。(《我写晋祠》梁衡)
梁衡:只求新去处 刘绪义 窗外是阳春三月,阳台上又是花开花落,我读着梁衡的《大无大有周 恩来》,有如重逢故友,心中如尘埃落定,“花开花落两由之”了。这样 的天气读这样的美文乃是人生一大乐趣。 梁衡何许人也?也许读者不会陌生。我们中学就读过他的《晋祠》, 一其中“春时,兰花满山,径出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 清。”“绿水碧波绕回廊而明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这样韵味悠 长的名句早已为读者耳熟能诵。梁衡既是新闻工作者兼领导人,又是卓越 的散文家。作为散文家的梁衡近年来已出乎独具个性和思想的大家。四年 前我读过他的《只求新去处》,当时并不觉得特别,只是喜欢这个书名, 联想起近年来他发表的《特利尔的幽灵》、《觅渡、觅渡,渡在何处?》 《这思考的窑洞》、《红毛线,蓝毛线》、《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以及 今天这篇《大无大有周恩来》,脑海中才有一个清晰而刻骨的印象,“只 求新去处”原来就是他“时时向往着的一种新高度”。这种新高度已经超 越了梁衡过去二十年前那些“草木有灵”、“水石有韵”的山水散文,这 种新高度在于他近年来的散文倾注了浓厚的时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倾注着 他关心国家命运、人间疾苦的良心。这种新高度摒弃了其他散文模式的桎 梏,以“苦吟诗人”的身份着墨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充分吸收优美深 沉、真情薄薄的文学语言,开启了散文创作中一个新的流派:政治散文
梁衡:只求新去处 刘绪义 窗外是阳春三月,阳台上又是花开花落,我读着梁衡的《大无大有周 恩来》,有如重逢故友,心中如尘埃落定,“花开花落两由之”了。这样 的天气读这样的美文乃是人生一大乐趣。 梁衡何许人也?也许读者不会陌生。我们中学就读过他的《晋祠》, 其中“春时,兰花满山,径出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 清。”“绿水碧波绕回廊而明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这样韵味悠 长的名句早已为读者耳熟能诵。梁衡既是新闻工作者兼领导人,又是卓越 的散文家。作为散文家的梁衡近年来已出乎独具个性和思想的大家。四年 前我读过他的《只求新去处》,当时并不觉得特别,只是喜欢这个书名, 联想起近年来他发表的《特利尔的幽灵》、《觅渡、觅渡,渡在何处?》、 《这思考的窑洞》、《红毛线,蓝毛线》、《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以及 今天这篇《大无大有周恩来》,脑海中才有一个清晰而刻骨的印象,“只 求新去处”原来就是他“时时向往着的一种新高度”。这种新高度已经超 越了梁衡过去二十年前那些“草木有灵”、“水石有韵”的山水散文,这 种新高度在于他近年来的散文倾注了浓厚的时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倾注着 他关心国家命运、人间疾苦的良心。这种新高度摒弃了其他散文模式的桎 梏,以“苦吟诗人”的身份着墨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充分吸收优美深 沉、真情薄薄的文学语言,开启了散文创作中一个新的流派:政治散文
古人云:知人而论世,读诗以观心。我认为这句话作在梁衡身上是最 好不过的。读他的散文,便有这种真实感受。“知人而论世”是对于 梁衡作品中人物来说的。《特利尔的幽灵》中的马克思,《觅渡、觅 渡,渡在何处?》中的瞿秋白,《这思考的窑洞》中的毛泽东,《红 毛线,蓝毛线》中的刘少奇,《大无大有周恩来》中的周恩来,《 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中的邓小平,这些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上的杰 出领袖,其思想和业绩远远不是一篇长文可以了得。再加上另一方面 文艺界有一种“把文艺从政治的裤腰带上解下来”的说法,文艺家 “远离政治”、“淡化政治”的倾向,在这种背景下要写政治人物, 如果没有“知人论世”的胆识和勇气,别谈写出如梁衡这样令人耳目 新的宏文来,就是读者连读的胃口都没有 那么,“读诗以观心”则是就梁衡本人而言。读梁衡的这些散文, 这种新高度已经超越了梁衡过去二十年前那些“草木有灵”、“水石 有韵”的山水散文,这种新高度在于他近年来的散文倾注了浓厚的时 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倾注着他关心国家命运、人间疾苦的良心。我们 不仅看到了伟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也认识到了作家的真实心灵。 作家对作品人物的艺术开掘,同样显示出作家本人对这些伟人由衷的 情感和深沉的怀念,让读者感受到作家的心灵在伟人的情怀中陶冶、 共鸣,动人心弦,激人向上
古人云:知人而论世,读诗以观心。我认为这句话作在梁衡身上是最 好不过的。读他的散文,便有这种真实感受。“知人而论世”是对于 梁衡作品中人物来说的。《特利尔的幽灵》中的马克思,《觅渡、觅 渡,渡在何处?》中的瞿秋白,《这思考的窑洞》中的毛泽东,《红 毛线,蓝毛线》中的刘少奇,《大无大有周恩来》中的周恩来,《一 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中的邓小平,这些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上的杰 出领袖,其思想和业绩远远不是一篇长文可以了得。再加上另一方面 文艺界有一种“把文艺从政治的裤腰带上解下来”的说法,文艺家 “远离政治”、“淡化政治”的倾向,在这种背景下要写政治人物, 如果没有“知人论世”的胆识和勇气,别谈写出如梁衡这样令人耳目 一新的宏文来,就是读者连读的胃口都没有。 那么,“读诗以观心”则是就梁衡本人而言。读梁衡的这些散文, 这种新高度已经超越了梁衡过去二十年前那些“草木有灵”、“水石 有韵”的山水散文,这种新高度在于他近年来的散文倾注了浓厚的时 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倾注着他关心国家命运、人间疾苦的良心。我们 不仅看到了伟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也认识到了作家的真实心灵。 作家对作品人物的艺术开掘,同样显示出作家本人对这些伟人由衷的 情感和深沉的怀念,让读者感受到作家的心灵在伟人的情怀中陶冶、 共鸣,动人心弦,激人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