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预习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语言优美的特点,体会描写与说明结合的作用。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体会说明准确性的特点,把握晋祠的 特征 3,认识晋祠的景物美,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感悟课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晋祠自然风景的优美、历史文物的悠 久等特征。 2,难点: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 【原文欣赏】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 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 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 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 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 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 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 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 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晋祠 预习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语言优美的特点,体会描写与说明结合的作用。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体会说明准确性的特点,把握晋祠的 特征。 3,认识晋祠的景物美,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感悟课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晋祠自然风景的优美、历史文物的悠 久等特征。 2,难点: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 【原文欣赏】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 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 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 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 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 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 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 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 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 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 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 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 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 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 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 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 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 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 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 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 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 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 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 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 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 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 绝 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 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 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 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 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 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 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 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 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 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 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 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 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 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 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 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 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 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 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 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 绝”。 一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 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 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 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
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 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 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 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 绝非一般。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構二年 (1087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 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 的飞梁,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 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 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 的一例。 以圣母殿为主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 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之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 文昌宫、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砌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 浓荫之中,揉造化与人工一体。就是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这假山 上本有一挂细泉垂下,而山下却立了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 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 却总不能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还有清清的小溪旁,突 然跑来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埋入水面, 那气势好像要一吸百川。你顺着山脚,傍着水滨去寻吧。真让你访不胜访,虽几 游而不能尽兴。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至今山径石壁,廊前石碑上, 还留着不少名人题咏。有些词工句丽,书法精湛,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这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 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里消灭
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 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 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 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 绝非一般。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 二年 (1087 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 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 的飞梁,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 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 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 的一例。 以圣母殿为主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 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之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 文昌宫、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砌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 浓荫之中,揉造化与人工一体。就是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这假山 上本有一挂细泉垂下,而山下却立了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 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 却总不能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还有清清的小溪旁,突 然跑来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埋入水面, 那气势好像要一吸百川。你顺着山脚,傍着水滨去寻吧。真让你访不胜访,虽几 游而不能尽兴。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至今山径石壁,廊前石碑上, 还留着不少名人题咏。有些词工句丽,书法精湛,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这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 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 979 年)在这里消灭
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九五九年陈毅同志 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 于此灭北汉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 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介绍】 梁衡,当代作家,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山西霍 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 《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 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 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ν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相关提示】 1,《晋祠》是一篇说明文,同时是一篇美文。本文向我们展示晋祠的特点 是: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物融为一体。文章描写生动,给读者美的享 受 2,本文的说明顺序有条不紊,作者基本上是按照由总到分,由浅入深,由 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由点到面来安排材料的。 【正音正字】 拾级she皴裂cun偃yan妪yu泓hong瀛ying璀璨 cuican 【词语积累】 理解词义 ①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②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九五九年陈毅同志 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 于此灭北汉。”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 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介绍】 梁衡,当代作家,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山西霍 州人。1946 年出生,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 《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 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 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相关提示】 1,《晋祠》是一篇说明文,同时是一篇美文。本文向我们展示晋祠的特点 是: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物融为一体。文章描写生动,给读者美的享 受。 2,本文的说明顺序有条不紊,作者基本上是按照由总到分,由浅入深,由 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由点到面来安排材料的。 【正音正字】 拾级 shè 皴裂 cūn 偃 yǎn 妪 yù 泓 hóng 瀛 yíng 璀璨 cuǐcàn 【词语积累】 1,理解词义: ①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②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③虬枝:拳曲的枝。 ④苍劲:苍老挺拔。多指树木、书 ⑤风骨:刚强不屈的气概;雄健的风格。⑥典雅:优美不粗俗(多指文词)。 ⑦信步:随意走动:散步。 ⑧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⑨圆润:饱满而润泽。 ⑩风韵:优美的姿态。 2,掌握成语:心旷神怡不一而足拔地而起纹丝不乱长流不息 历历可见 形态各异巧夺天工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初学课文】 ,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内容,具体体会晋祠的ν三美〃、"三绝″。 2,划出各段中心句;如无中心句,则划出关键词语,并概括段意。 3,为什么课文开头总写晋祠特点时,先写悠久历史文物,后写自然风景; 而在主体部分却先写自然风景,后写悠久历史文物? (晋祠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历史文物的悠久。而从认识事物的美来 看,人们易感受自然美。从说明顺序上看,具体说明时先写自然景物美、再写内 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由浅入深的顺序。这表明:说明顺序要符合事物本身存在 形式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总括介绍晋祠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先总说"三美″,然 后依次分说山、树、水之美 第二部分,(第2-11段),分别介绍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 文物。先总说"三绝",然后分说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以及建筑物和小品。 第三部分(第12段)总结全文,赞美晋祠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③虬枝:拳曲的枝。 ④苍劲:苍老挺拔。多指树木、书 法。 ⑤风骨:刚强不屈的气概;雄健的风格。 ⑥典雅:优美不粗俗(多指文词)。 ⑦信步:随意走动;散步。 ⑧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⑨圆润:饱满而润泽。 ⑩风韵:优美的姿态。 2,掌握成语: 心旷神怡 不一而足 拔地而起 纹丝不乱 长流不息 历历可见 形态各异 巧夺天工 风从云生 一派生气 【初学课文】 1,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内容,具体体会晋祠的“三美”、“三绝”。 2,划出各段中心句;如无中心句,则划出关键词语,并概括段意。 3,为什么课文开头总写晋祠特点时,先写悠久历史文物,后写自然风景; 而在主体部分却先写自然风景,后写悠久历史文物? ( 晋祠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历史文物的悠久。而从认识事物的美来 看,人们易感受自然美。从说明顺序上看,具体说明时先写自然景物美、再写内 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由浅入深的顺序。这表明:说明顺序要符合事物本身存在 形式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总括介绍晋祠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先总说“三美”,然 后依次分说山、树、水之美。 第二部分,(第2-11 段),分别介绍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 文物。先总说“三绝”,然后分说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以及建筑物和小品。 第三部分(第 12 段)总结全文,赞美晋祠是“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