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学实录晋祠 第一课时 [上课] 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 生[部分]:首屈一指 师:首屈一指[竖起拇指)。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 二速度。我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一排一位学生)。 生1:青岛八大关。 生2:故宫。 生3:从化温泉。 生4:山西云岗石窟。 生5:西安的大雁塔。 生6:杭州的西湖 生7:长城 生8:甘肃的酒泉。 生9:善卷洞。 师:在什么地方? 生9:宜兴 生10:福建厦门的鼓浪屿 生11:南翔古猗园 生12:北京的颐和园。 生13:普陀山的寺庙。 生14:西藏的布达拉宫 师:好,讲得很响 生15:河北省的赵州桥 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 生[部分]:课文《中国石拱桥》 师:对。 生16:太湖 生17:西安的大雁塔。 师:重复了。 生18:陕西的兵马俑 生19:安徽滁县的醉翁亭 师:醉翁亭,我们这学期要学《醉翁亭记》。 生20:承德的避暑山庄。 生21: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师:岳阳楼,我们这学期还要学《岳阳楼记》 生22: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于漪教学实录 晋祠 晋 祠 第一课时 [上课] 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 生[部分]:首屈一指。 师:首屈一指[竖起拇指)。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 二速度。我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一排一位学生)。 生 1:青岛八大关。 生 2:故宫。 生 3:从化温泉。 生 4:山西云岗石窟。 生 5:西安的大雁塔。 生 6:杭州的西湖。 生 7:长城。 生 8:甘肃的酒泉。 生 9:善卷洞。 师:在什么地方? 生 9:宜兴。 生 10:福建厦门的鼓浪屿。 生 11:南翔古猗园。 生 12:北京的颐和园。 生 13:普陀山的寺庙。 生 14:西藏的布达拉宫。 师:好,讲得很响。 生 15:河北省的赵州桥。 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 生[部分]:课文《中国石拱桥》。 师:对。 生 16:太湖。 生 17:西安的大雁塔。 师:重复了。 生 18:陕西的兵马俑。 生 19:安徽滁县的醉翁亭。 师:醉翁亭,我们这学期要学《醉翁亭记》。 生 20:承德的避暑山庄。 生 21: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师:岳阳楼,我们这学期还要学《岳阳楼记》。 生 22: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生23:庐山的大天池。 生24:洛阳的白马寺。 生25:雁荡山 师:在什么省? 生25:浙淅江省。 生26:广西容县古经略台真武阁。 生27: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池。 生28:广东肇庆星湖。 生29:广西阳朔。 生30:长白山天池。 生31:济南的大明湖 生32:扬州的瘦西湖 生33:北京的天坛 生34:甘肃的敦煌。 生35:上海名胜豫园 生36:西藏的拉萨哲蚌寺 生37:绍兴的东湖 生38:北京的卢沟晓月 师:“卢沟晓月”我们也在课文中碰到过 生39:西双版纳。 生40:四川的乐山大佛 生41:宜兴的张公洞 生42:庐山的花径 生43:中岳嵩山。 师:中岳嵩山,你还能够说出其他的几个“岳”吗? 生43:能。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师:对不对? 生[部分]:对! 师:记得很熟,好, 生44:浙江的瑶琳仙境。 师: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初步检阅了一下,已经巍巍乎壮 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祖国究竟有多少名胜古迹呢?我给你们介绍一本 书,[出示书大家看:《中国名胜词典》。这本书里介绍的都是我国名胜古迹,我们今天要学的《晋 祠》,这里也有介绍。“晋祠”,你们学过地理,“晋”是指什么地方? 生[部分]:山西省。 师:因此我们查这本词典的时候,在山西省部分可以查到。“晋祠”在这本词典的127页[翻到 127页],山西省太原市下的第一个条目就是“晋祠”[出示给学生看]。我们听写一下。为了节约时 间,把“晋祠”修建的时间以及后来重建的时间略去。现在请同学们把笔记本拿出来听写。 [听写] 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悬瓮山”请你们翻到教科书的137页,“悬”是悬 挂的“悬”,“瓮”是酒瓮的“瓮”)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重复一遍],(请翻到书的140页 “天圣”圣人的“圣”),追封唐叔虞(唐尧虞舜的“唐”,追封唐叔虞一一)[板书:唐叔虞](“唐” 是地名,“叔虞”是人名,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汾水”的“汾”),并为大母邑姜[板书:邑姜] 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重复一遍],(“圣人”的“圣”)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重复一遍]
生 23:庐山的大天池。 生 24:洛阳的白马寺。 生 25:雁荡山。 师:在什么省? 生 25:浙江省。 生 26:广西容县古经略台真武阁。 生 27: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池。 生 28:广东肇庆星湖。 生 29:广西阳朔。 生 30:长白山天池。 生 31:济南的大明湖。 生 32:扬州的瘦西湖。 生 33:北京的天坛。 生 34:甘肃的敦煌。 生 35:上海名胜豫园。 生 36:西藏的拉萨哲蚌寺。 生 37:绍兴的东湖。 生 38:北京的卢沟晓月。 师:“卢沟晓月”我们也在课文中碰到过。 生 39:西双版纳。 生 40:四川的乐山大佛。 生 41:宜兴的张公洞。 生 42:庐山的花径。 生 43:中岳嵩山。 师:中岳嵩山,你还能够说出其他的几个“岳”吗? 生 43:能。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师:对不对? 生[部分]:对! 师:记得很熟,好。 生 44:浙江的瑶琳仙境。 师: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初步检阅了一下,已经巍巍乎壮 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祖国究竟有多少名胜古迹呢?我给你们介绍一本 书,[出示书]大家看:《中国名胜词典》。这本书里介绍的都是我国名胜古迹,我们今天要学的《晋 祠》,这里也有介绍。“晋祠”,你们学过地理,“晋”是指什么地方? 生[部分]:山西省。 师:因此我们查这本词典的时候,在山西省部分可以查到。“晋祠”在这本词典的 127 页[翻到 127 页],山西省太原市下的第一个条目就是“晋祠”[出示给学生看]。我们听写一下。为了节约时 间,把“晋祠”修建的时间以及后来重建的时间略去。现在请同学们把笔记本拿出来听写。 [听写] 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悬瓮山下(“悬瓮山”请你们翻到教科书的137 页,“悬”是悬 挂的“悬”,“瓮”是酒瓮的“瓮”)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重复一遍],(请翻到书的140 页, “天圣”圣人的“圣”),追封唐叔虞(唐尧虞舜的“唐”,追封唐叔虞——)[板书:唐叔虞](“唐” 是地名,“叔虞”是人名,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汾水”的“汾”),并为大母邑姜[板书:邑姜] 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重复一遍],(“圣人”的“圣”)殿内有 43 尊宋代彩塑[重复一遍]
(“尊”在这里是量词,“尊敬”的“尊”),殿前鱼沼飞梁(请看140页最后一行,鱼沼飞梁)[重复 一遍]。为国内所仅见[重复一遍](“仅”不仅而且的“仅”)。殿两侧为难老(“难老泉”的“难 老”)、善利(“善恶”的“善”,“利益”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重复一遍],常 年不息。(哪个“常”?) 生[部分]:“长短”的“长”。 师:“长短”的“长”吗? 生[多数]:“常常”的“常” 师:(对,“常常”的“常”。常年不息)水温17℃(水温17℃怎么写法?)[边做手势边讲],清 澈见底[重复一遍]。祠内贞观宝翰亭中——(“贞观之治”的“贞观”,知道吗?) 生[集体]:知道。 师:(“宝翰亭”,“宝贝”的“宝”,“翰林”的“翰”。有些同学看着我,大概不会写这个 κ)[板书:翰](注意,“人”下面没有一横)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重复一遍](“撰写” 的“撰”,什么边旁?) 生[集体]:“扌”旁 师:撰写的御碑,哪个“御”? 生[部分]:“防御”的“御” 师:“晋祠之铭并序”(加引号。“陋室铭”的“铭”,知道吗?“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 著名的周柏、隋槐(“柏树”的“柏”,“槐树”的“槐”。周柏、隋槐),周桕位于圣母殿左侧[重 复一遍],隋槐在关帝庙内[重复一遍],(关帝庙是祭谁的?) 生:[议论]关公 师:老枝纵横[重复一遍],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重复一遍]——(这 个“长”是哪个“长”?) 生:[议论]“长短”的“长 师:(对。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重复一遍]被誉为—(哪个“誉”?) 生:[议论]“荣誉”的“誉”。 师:被誉为(被称誉为)“晋祠三绝 现在请同学们校对。我读一遍,不仅校对字,而且要校对标点符号,看看怎样点才正确 [师朗读,生校对]都对了吗?一字不错的有没有?举手。1、2、3、4[边数边扳手指]。错1到4 个的有多少?[稍停,学生陆续举手]看来是绝大部分。校对好了以后,请同学们做一件工作:这里 共听写了5句,请你把每一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 [生标号 师:标好以后请你们用很快的速度把课文浏览一遍,把条目里介绍的有关内容和文章上的有关 段落对应起来。[手势:两掌相对合拢]比如说,第一句“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 水发源处”,这是“1”,请你看看,与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对应? 生[集体]:第1自然段 师:对,与第1自然段对应起来。在有关的语句旁边写个“1”。好,现在很快地把这5句对 对,看有没有对不起来的地方。看谁对得准,对得快,要有速度。[学生专心而迅速地标号,老师巡 视]有的已经对出来了,我们稍微等一等,可能有的内容找不到,仔细找一找就能找到。[XX学生小 声议论]XX,你说。 生45:“祠内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找不到。 师:祠内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这一句对不着。[指问其他同学]你们呢? 生[部分]:没有。 师:也没有找到。哪个对出来的,请讲一讲,对得最快的是XX。XX,请你说说看。 生46:第1句话是对第1段
(“尊”在这里是量词,“尊敬”的“尊”),殿前鱼沼飞梁(请看140 页最后一行,鱼沼飞梁)[重复 一遍]。为国内所仅见[重复一遍](“仅”不仅而且的“仅”)。殿两侧为难老(“难老泉”的“难 老”)、善利(“善恶”的“善”,“利益”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重复一遍],常 年不息。(哪个“常”?) 生[部分]:“长短”的“长”。 师:“长短”的“长”吗? 生[多数]:“常常”的“常”。 师:(对,“常常”的“常”。常年不息)水温 17℃(水温 17℃怎么写法?)[边做手势边讲],清 澈见底[重复一遍]。祠内贞观宝翰亭中——(“贞观之治”的“贞观”,知道吗?) 生[集体]:知道。 师:(“宝翰亭”,“宝贝”的“宝”,“翰林”的“翰”。有些同学看着我,大概不会写这个 字)[板书:翰](注意,“人”下面没有一横)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重复一遍](“撰写” 的“撰”,什么边旁?) 生[集体]:“扌”旁。 师:撰写的御碑,哪个“御”? 生[部分]:“防御”的“御”。 师:“晋祠之铭并序”(加引号。“陋室铭”的“铭”,知道吗?“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 著名的周柏、隋槐(“柏树”的“柏”,“槐树”的“槐”。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重 复一遍],隋槐在关帝庙内[重复一遍],(关帝庙是祭谁的?) 生:[议论]关公。 师:老枝纵横[重复一遍],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重复一遍]——(这 个“长”是哪个“长”?) 生:[议论]“长短”的“长”。 师:(对。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重复一遍]被誉为——(哪个“誉”?) 生:[议论]“荣誉”的“誉”。 师:被誉为(被称誉为)“晋祠三绝”。 现在请同学们校对。我读一遍,不仅校对字,而且要校对标点符号,看看怎样点才正确。 [师朗读,生校对]都对了吗?一字不错的有没有?举手。1、2、3、4[边数边扳手指]。错1 到 4 个的有多少?[稍停,学生陆续举手]看来是绝大部分。校对好了以后,请同学们做一件工作:这里一 共听写了 5 句,请你把每一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 [生标号] 师:标好以后请你们用很快的速度把课文浏览一遍,把条目里介绍的有关内容和文章上的有关 段落对应起来。[手势:两掌相对合拢]比如说,第一句“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悬瓮山下晋 水发源处”,这是“1”,请你看看,与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对应? 生[集体]:第 1 自然段。 师:对,与第 1 自然段对应起来。在有关的语句旁边写个“1”。好,现在很快地把这 5 句对一 对,看有没有对不起来的地方。看谁对得准,对得快,要有速度。[学生专心而迅速地标号,老师巡 视]有的已经对出来了,我们稍微等一等,可能有的内容找不到,仔细找一找就能找到。[X X 学生小 声议论] X X,你说。 生 45:“祠内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找不到。 师:祠内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这一句对不着。[指问其他同学]你们呢? 生[部分]:没有。 师:也没有找到。哪个对出来的,请讲一讲,对得最快的是 X X。X X,请你说说看。 生 46:第 1 句话是对第 1 段
师:第1自然段,这没有问题。 生46:第2句话对第7自然段。 师:第2句话对第7自然段,对不对? 生[部分]:对 生46:第3句话对第5自然段。 师:对吗? 生[部分]:对。 生46:第4句话 师:第4句话找不着,第5句话呢 生46:第5句话对第4自然段 师:第4自然段对第5句话。第4句话呢?这“御碑”对不着,有没有找到的?[学生举手]XXX。 生47:对第11自然段 师:第11自然段。 生47:11自然段中“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 不少名人的题咏” 师:他考虑得对不对?“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是总的,而词典条目里只提出题咏中的一个,“唐 太宗撰写的御碑”。要对应就对这个地方。XXX[指生47]的理解是对的。 XX[指生46]同学,刚才说第5句话对第4自然段,你们认为怎样?有补充吗?[学生举手]XXX 生48:还应该对第6、第7、第8自然段。 第6、第7、第8? 生48:还有第9。 师:第9。请坐。我们把听写的最后一句话读一读,到底应对哪几个自然段?前几句话是一句对 一个自然段,一目了然,而最后这句话涉及好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一起把最后一句读一读,你们 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读啊? 生[部分]:祠内还有 师:祠内还有,预备,读 生[齐]: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 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师:这里有哪几个说明对象?第一个是什么?[学生举手]XxX说 生49:主要说了晋祠三绝的三个方面内容 师:哪三个内容? 生49:一是周柏、唐槐 师:周柏、隋槐[校正],对第几自然段 生49:第4自然段。还有宋塑侍女像 师:对哪一自然段? 生49:对第7自然段。其中还包括晋祠三绝,就是还包括鱼沼飞梁,对第9自然段,以及——[下 面学生纷纷议论] 师:XX有不同意见,XX表情上不同意了,看看包括不包括?请坐,XX说。 生50:我认为在宋塑侍女像内并不包括鱼沼飞梁、盘龙殿柱,这里说的三绝只是对第4、第 和第7自然段 师:第4、第5、第7自然段,对不对? 生:[部分]:对
师:第 1 自然段,这没有问题。 生 46:第 2 句话对第 7 自然段。 师:第 2 句话对第 7 自然段,对不对? 生[部分]:对。 师:对的。 生 46:第 3 句话对第 5 自然段。 师:对吗? 生[部分]:对。 师:好。 生 46:第 4 句话—— 师:第 4 句话找不着,第 5 句话呢? 生 46:第 5 句话对第 4 自然段。 师:第4 自然段对第5 句话。第4 句话呢?这“御碑”对不着,有没有找到的?[学生举手]X X X。 生 47:对第 11 自然段。 师:第 11 自然段。 生47:11 自然段中“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 不少名人的题咏”。 师:他考虑得对不对?“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是总的,而词典条目里只提出题咏中的一个,“唐 太宗撰写的御碑”。要对应就对这个地方。X X X[指生 47]的理解是对的。 X X[指生 46]同学,刚才说第 5 句话对第4 自然段,你们认为怎样?有补充吗?[学生举手]X X X。 生 48:还应该对第6、第 7、第 8 自然段。 师:第 6、第 7、第 8? 生 48:还有第 9。 师:第9。请坐。我们把听写的最后一句话读一读,到底应对哪几个自然段?前几句话是一句对 一个自然段,一目了然,而最后这句话涉及好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一起把最后一句读一读,你们 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读啊? 生[部分]:祠内还有—— 师:祠内还有,预备,读—— 生[齐]: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 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师:这里有哪几个说明对象?第一个是什么?[学生举手] X X X 说。 生 49:主要说了晋祠三绝的三个方面内容。 师:哪三个内容? 生 49:一是周柏、唐槐。 师:周柏、隋槐[校正],对第几自然段? 生 49:第 4 自然段。还有宋塑侍女像。 师:对哪一自然段? 生49:对第 7 自然段。其中还包括晋祠三绝,就是还包括鱼沼飞梁,对第 9 自然段,以及——[下 面学生纷纷议论] 师:X X 有不同意见,X X 表情上不同意了,看看包括不包括?请坐,X X 说。 生 50:我认为在宋塑侍女像内并不包括鱼沼飞梁、盘龙殿柱,这里说的三绝只是对第 4、第 5 和第 7 自然段。 师:第 4、第 5、第 7 自然段,对不对? 生:[部分]:对
师:[学生举手]XXX说 生51:还有,我觉得这句话还应该对—一噢!我看错了 [学生哄堂大笑] 师:看错了。XX[指生50]讲得对,第4、第5,是树:二是讲什么?难老泉、水:第三是讲什 么?圣母殿里面的宋塑侍女像,因此是4、5、7。刚才XXX[指生50]对得非常快,很好。把词典上 介绍晋祠的语句和课文《晋祠》对照起来看,你们会发现哪些问题?这是一 者有哪些不同之 处?[食指、中指竖起示意]三、请你们判断一下是文章写得好呢,还是词典上说明得好。[食指、中指 无名指竖起示意]有的已经思考好了。[学生举手]XX,你说。 生52:词典上说晋祠是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书上说是在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数据 上有些不对。 师:数据上好像有些不大对?25公里是多少里啊? 生[集体]:50里。 师:50里,怎么一个50里,一个40里呢?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举手]XXX 生53:词典里介绍的一段话中,“三绝”是指:难老泉,宋 塑侍女像和隋槐、周柏,而书上写的“三绝”是:圣母殿、木雕盘龙和鱼沼飞梁。两个“三绝” 内容不同。 师:三绝的内容不一样,这又是一个问题。[学生举手]XXX 生54:我认为XX同学[指生46)刚才说的问题遗漏了一点,在词典上的第2句中,XX同学[指 生46]只对了第7自然段,我认为还可以对第9自然段,就是讲鱼沼飞梁。 师:对不对 生[集体]:对的。 师:好,补充得很好。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举手]XXX 生55:书上是唐槐,而词典上说的是隋槐。 师:到底哪一个对?是隋槐还是唐槐? 生55:[继续提问]书上写42尊侍女像,而这里写43尊。 师:是43尊还是42尊?[学生举子]XXX说 生56:书上写的是唐槐,这里写的是隋槐,隋唐相隔时间不长,隋朝的统治很短,所以这里用 隋槐、唐槐都可以 师:可不可以? [学生点头] 师:隋什么时候建立的? 生[集体]:581年。 师:公元 生[集体]:公元581年。 师:灭亡呢? 生[集体]:618年 师:[笑]你们历史学得不错,因此我们讲“隋唐”“隋唐”,就好像秦始皇统 生[集体]:秦汉 师:对。秦汉,秦朝很短,因此常和汉连起来讲。相隔时间很短[拇指与食指示意“短”],因 此问题不大,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举手]XXX 生57:我回答XX[指生52]的问题,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而词典上是山西省太原市西 南25公里,一个是西南,一个是西行,它们之间存在着方向的差别 师:好,方向上有差别
师:[学生举手]X X X 说。 生 51:还有,我觉得这句话还应该对——噢!我看错了。 [学生哄堂大笑] 师:看错了。X X[指生 50]讲得对,第 4、第 5,是树;二是讲什么?难老泉、水;第三是讲什 么?圣母殿里面的宋塑侍女像,因此是 4、5、7。刚才X X X [指生 50]对得非常快,很好。把词典上 介绍晋祠的语句和课文《晋祠》对照起来看,你们会发现哪些问题?这是一。二、二者有哪些不同之 处?[食指、中指竖起示意]三、请你们判断一下是文章写得好呢,还是词典上说明得好。[食指、中指、 无名指竖起示意]有的已经思考好了。[学生举手]X X,你说。 生52:词典上说晋祠是在山西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书上说是在山西省太原市西行 40 里,数据 上有些不对。 师:数据上好像有些不大对?25 公里是多少里啊? 生[集体]:50 里。 师:50 里,怎么一个 50 里,一个 40 里呢?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举手]X X X。 生 53:词典里介绍的一段话中,“三绝”是指:难老泉,宋 塑侍女像和隋槐、周柏,而书上写的“三绝”是:圣母殿、木雕盘龙和鱼沼飞梁。两个“三绝” 内容不同。 师:三绝的内容不一样,这又是一个问题。[学生举手]X X X 。 生54:我认为X X 同学[指生46)刚才说的问题遗漏了一点,在词典上的第 2 句中,X X 同学[指 生 46]只对了第 7 自然段,我认为还可以对第 9 自然段,就是讲鱼沼飞梁。 师:对不对? 生[集体]:对的。 师:好,补充得很好。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举手]X X X。 生 55:书上是唐槐,而词典上说的是隋槐。 师:到底哪一个对?是隋槐还是唐槐? 生 55:[继续提问]书上写42 尊侍女像,而这里写43 尊。 师:是 43 尊还是 42 尊?[学生举子]X X X 说。 生56:书上写的是唐槐,这里写的是隋槐,隋唐相隔时间不长,隋朝的统治很短,所以这里用 隋槐、唐槐都可以。 师:可不可以? [学生点头] 师:隋什么时候建立的? 生[集体]:581 年。 师:公元。 生[集体]:公元 581 年。 师:灭亡呢? 生[集体]:618 年。 师:[笑]你们历史学得不错,因此我们讲“隋唐”“隋唐”,就好像秦始皇统一—— 生[集体]:秦汉。 师:对。秦汉,秦朝很短,因此常和汉连起来讲。相隔时间很短[拇指与食指示意“短”],因 此问题不大,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举手] X X X。 生57:我回答X X [指生52]的问题,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 40 里,而词典上是山西省太原市西 南 25 公里,一个是西南,一个是西行,它们之间存在着方向的差别—— 师:好,方向上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