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文言文备考学案(十 学案编号: ywwyW1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词“抗”、“卒””“白”、“易”的意思。 2掌握虚词“以”、“之”的意义及用法 3能辨别闻言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 4概述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并评价其精神 课时:三课时 课前预习:参考必修系列、《备考指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完成“以”“之”文言 虚词的归纳整理,准备堂上默写检测。 第一课时:限时训练,堂上反馈 1、堂上检测重要虚词 (1)以(《备考指南》141页) ①.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②.乃入见,问:“何以战?” ③.余船以次俱进 ④.秦亦不以城与赵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至于泰安 ⑦.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⑩.籍吏民,封府,以待将军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其后楚日以削 ③.固以怪之矣 ⑩.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⑤.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之(《备考指南》142页) ①少有大志,人皆多之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1 文言文备考学案(十一) 学案编号:ywwyw11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词“抗”、 “卒”、” “白”、 “易”的意思。 2.掌握虚词 “以” 、“之” 的意义及用法 3.能辨别闻言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 4.概述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并评价其精神 课时:三课时 课前预习:参考必修系列、《备考指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完成“以”、“之”、文言 虚词的归纳整理,准备堂上默写检测。 第一课时:限时训练,堂上反馈 1、 堂上检测重要虚词。 (1)以(《备考指南》141 页): ①.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②. 乃入见,问:“何以战?” ③. 余船以次俱进 ④. 秦亦不以城与赵 ⑤.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至于泰安 ⑦.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⑧.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⑩. 籍吏民,封府,以待将军 ⑪.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⑫. 其后楚日以削 ⑬. 固以怪之矣 ⑭.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⑮.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之(《备考指南》142 页): ① 少有大志,人皆多之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⑤宋何罪之有?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吾欲之南海 2、堂上快速阅读《广州市专题训练2》41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时间为20分钟。 3.做题情况反馈及讲评答案。 作业布置:完成第二课时的学案 第二课时:落实重点,归纳整理 、请准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要求至少找另外相同含义的1个例句(可查 必修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尽可能列出其他义项,并举例说明 (1)涣常正议,术不能抗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2)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义项: 居官数年卒: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3)涣白太祖曰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4)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义项: 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2 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⑤ 宋何罪之有? 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⑦ 顷之,烟炎张天 ⑧ 吾欲之南海 2、 堂上快速阅读《广州市专题训练 2》41 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时间为 20 分钟。 3.做题情况反馈及讲评答案。 4、作业布置:完成第二课时的学案 第二课时:落实重点,归纳整理 一、请准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要求至少找另外相同含义的 1 个例句(可查 必修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尽可能列出其他义项,并举例说明。 (1)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2)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义项: 居官数年卒.:.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3)涣白.太祖曰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4)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义项: 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二、请解释下列勾子中的加点词,并指出其用法 (1)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2)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3)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 (4)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5)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请判断下面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并尝试归纳总结该种特殊句式的几种形式 l、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第一种形式 2、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第二种形式 3、①秦城悉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悉见欺于王而负赵。 第三种形式: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四种形式: 5、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第五种形式: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3 二、请解释下列勾子中的加点词,并指出其用法 (1)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2)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3)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 (4)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5)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三、请判断下面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并尝试归纳总结该种特殊句式的几种形式。 1、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第一种形式: 2、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第二种形式: 3、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第三种形式: 4、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四种形式: 5、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第五种形式: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四、作业: 1、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广州市专题训练2》41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第一段的翻译答案 列出本小组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词、句子)。 2、翻译课文第一段。 2、思考题 (1)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分别用简练的话概括其主要事件。 (2)试分析袁涣的性格特征,要求从文中找依据 第三课时:质疑探究,拓展延伸 、质疑:请就全文提出你仍存在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如:词、句子、内容理解等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娘以指叩门扉曰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铸以为金人十二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为戳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4 四、 作业: 1、 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广州市专题训练 2》41 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第一段的翻译答案, 列出本小组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词、句子)。 2、翻译课文第一段。 2、思考题 (1)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分别用简练的话概括其主要事件。 (2)试分析袁涣的性格特征,要求从文中找依据。 第三课时:质疑探究,拓展延伸 一、质疑:请就全文提出你仍存在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如:词、句子、内容理解等) 二.课堂检测 :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娘以.指叩门扉曰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 年广东高考)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三、迁移训练: 1、请完成《广州市专题训练2》41页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2、做题情况反馈 四、拓展延伸: 关于袁涣 生平 袁涣被任命为陈郡功曹时,郡中的奸吏都因袁涣而自行辞职离去。后来迁任侍御史。 后被任命为谯县县令,但袁涣不应命。后来刘备领豫州牧,举袁涣为茂才。后来袁涣避 乱江淮地区,被袁术征命。袁涣和袁术议论,袁术都不能反驳,令到袁术对他十分恭敬 和守礼。后来吕布攻击袁术,袁涣前往跟随吕布,吕布要求袁涣写书辱骂刘备,袁涣拒 绝,吕布因而大怒,甚至威胁要杀死袁涣;但袁涣始终面色不变,坚决不肯写,更笑着 说:“我只曾听说过唯有德才可以羞辱人,未听闻过骂也可以。刘备若是君子,就不会在 乎这些辱骂;若刘备是小人,则会回应,那到时被辱的就是这边了。而且将来若我为刘 备效命,就像今天我为你效命般,一且去了,我又受命辱骂你,这又可不可以?”吕布 感到惭愧,不再强逼 吕布被曹操打败和诛杀后,袁涣就跟随曹操。曾进言望曹操重视人民,以仁义治天 下。曹操大感赞同,并任命袁涣为沛国南部都尉。后来曹操募民电田,人民多数都逃亡, 袁涣劝曹操顺从民意,不要强逼。曹操接纳,事后人民都欢喜。后来迁任梁国相。袁涣 管治时都重视礼教,普待人民,后来因病离职时,人民都思念他。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 大夫、丞相军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袁涣改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涣又建议曹操重视文教,教育人民圣贤之道,令天下安定。袁涣于任官后数年后逝世 曹操非常伤心,并赐二千斛谷给袁涣家,一千因官法规定而赠,另一千是因交情而赠 性格: 1、袁涣是司徒袁滂之子,当时名门子弟大多都不守礼法及律例,反而袁涣为人清静, 行为都必定守礼 2、袁涣曾获不少赏赐,但都赠送了给别人,家中没有储下什么财物产业,物资有不 足就向人求助,但从不苛求,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 有传言刘备己死,群臣皆庆贺,但因为袁涣曾被刘备举为茂才,所以不祝贺 2、探究题(选做) ①思考:有那些人的性格特点跟袁涣是很相似的,请举例子。 ②尝试把这些人物写在同一个文段里面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5 三、迁移训练: 1、请完成《广州市专题训练 2》41 页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2、做题情况反馈 四、拓展延伸: 关于袁涣 生平: 袁涣被任命为陈郡功曹时,郡中的奸吏都因袁涣而自行辞职离去。后来迁任侍御史。 后被任命为谯县县令,但袁涣不应命。后来刘备领豫州牧,举袁涣为茂才。后来袁涣避 乱江淮地区,被袁术征命。袁涣和袁术议论,袁术都不能反驳,令到袁术对他十分恭敬 和守礼。后来吕布攻击袁术,袁涣前往跟随吕布,吕布要求袁涣写书辱骂刘备,袁涣拒 绝,吕布因而大怒,甚至威胁要杀死袁涣;但袁涣始终面色不变,坚决不肯写,更笑着 说:“我只曾听说过唯有德才可以羞辱人,未听闻过骂也可以。刘备若是君子,就不会在 乎这些辱骂;若刘备是小人,则会回应,那到时被辱的就是这边了。而且将来若我为刘 备效命,就像今天我为你效命般,一旦去了,我又受命辱骂你,这又可不可以?”吕布 感到惭愧,不再强逼。 吕布被曹操打败和诛杀后,袁涣就跟随曹操。曾进言望曹操重视人民,以仁义治天 下。曹操大感赞同,并任命袁涣为沛国南部都尉。后来曹操募民屯田,人民多数都逃亡, 袁涣劝曹操顺从民意,不要强逼。曹操接纳,事后人民都欢喜。后来迁任梁国相。袁涣 管治时都重视礼教,善待人民,后来因病离职时,人民都思念他。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 大夫、丞相军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 年)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袁涣改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涣又建议曹操重视文教,教育人民圣贤之道,令天下安定。袁涣于任官后数年后逝世, 曹操非常伤心,并赐二千斛谷给袁涣家,一千因官法规定而赠,另一千是因交情而赠。 性格: 1、袁涣是司徒袁滂之子,当时名门子弟大多都不守礼法及律例,反而袁涣为人清静, 行为都必定守礼。 2、袁涣曾获不少赏赐,但都赠送了给别人,家中没有储下什么财物产业,物资有不 足就向人求助,但从不苛求,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 3、有传言刘备己死,群臣皆庆贺,但因为袁涣曾被刘备举为茂才,所以不祝贺。 2、探究题(选做) ①思考: 有那些人的性格特点跟袁涣是很相似的,请举例子。 ②尝试把这些人物写在同一个文段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