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 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 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2分)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0.(1)答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 心中焦虑。 (2)答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 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 “怨”,虽简实丰,含蓄蕴籍,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适当得分) 广东珠海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 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 用“一犁春雨”?(4分) 参考答案: 0.(7分) 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 “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 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3分)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 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 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4分)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 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 的 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2 分)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 分) 参考答案: 10.(1)答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 心中焦虑。 (2)答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 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 “怨”,虽简实丰,含蓄蕴籍,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适当得分)。 广东珠海市 2011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 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 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 用“一犁春雨”?(4 分) 参考答案: 10.(7 分) (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 “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 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3 分)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 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 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4 分) 广西桂林十八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敲,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2、(1)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 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2)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 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 独寂寞的愁情。 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高考资源网吨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4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 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 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 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www.k#s5_u.co*m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 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 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 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 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高考资源ks。 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9月联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 分)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 分) 答: 参考答案: 12、(1)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 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2)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 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 独寂寞的愁情。 广西桂林中学 2011 届高三 8 月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 分) w_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 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高考资源网 w_w*w.k*s 5*u.c o*m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 (4 分)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 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 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 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 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 分);通过轻浅的色 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 分) w_w w. k#s5_u.c o*m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 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 分)第二,一般的比喻, 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 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 梦,也同样很新奇。(2 分) 高考资源网 w_w*w.k*s 5*u.c o*m 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 2011 届高三 9 月联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雄共午瓯茶? 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2.古诗(8分) (1)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_等意象写岀环境之 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 (“鸣蛙”)(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2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 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 酌情扣分) 贵州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 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雄共午瓯茶? 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2.古诗(8 分) (1)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_等意象写出环境之 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 分)②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 (“鸣蛙”)(2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2 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 尽,顿感寂寞惆怅。(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 一酌情扣分) 贵州遵义四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 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2.(8分)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 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 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 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河北保定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4分)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边华! 【注释】①朱弁,曾出使金国,像苏武一样,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 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在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天才回到故国。此诗就写于他被 拘金国的时期。②迢递,高远的样子。 (1)诗中的金国之春有怎样的特征?请做具体分析。(4分) (2)请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1)具有阴冷萧瑟的特征.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的荒凉凄 惨!颔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 着乌鸦,多么阴森恐怖!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诗穷莫写愁如海”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 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岀来,可见愁之多之深;“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 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 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髙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 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答: 参考答案: 12.(8 分) (1)(4 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 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 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 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 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河北保定部分重点中学 2011 届高三 8 月模拟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每小题 4 分) 春 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曾出使金国,像苏武一样,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 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在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天才回到故国。此诗就写于他被 拘金国的时期。②迢递,高远的样子。 (1)诗中的金国之春有怎样的特征?请做具体分析。(4 分) (2)请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⑴具有阴冷萧瑟的特征. 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的荒凉凄 惨!颔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 着乌鸦,多么阴森恐怖! ⑵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 “诗穷莫写愁如海”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 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见愁之多之深; “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 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 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沉。 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 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 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 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2、(8分)(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 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 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 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 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 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 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 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 哪种表现手法?4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 参考答案 3.(8分)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 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 风渡险恶得多。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 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4分 参考答案: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 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 分) 参考答案: 2、(8 分)(1)(3 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 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 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5 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 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 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 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 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 2 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 1 分;答出静动 角度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 哪种表现手法? 4 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 分 参考答案: 3. (8 分)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 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 风渡险恶得多。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 分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 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4 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