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1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1分)先写风 动门帘, 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 也体现 了时间的变化。(共2分) (2)第一,词中主人公以“东墙柳”自喻,“东墙柳”年年春色依旧,而主人 公容颜却 年一年老去(2分);第二,借用柳的离别之意。但层次更深。虽然同为离别, 东墙柳” 每年至少能被人见一次,而抒情主人公连这一面都不曾见过,意指已经离别至少 超过一年 时间了。(2分)(共4分) 福建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岀《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 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2分)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8.(6分)(1)“点”或“破”(1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1分,言之成 理即可)。[]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 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南宋]严蕊
(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1 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1 分)先写风 动门帘, 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 也体现 了时间的变化。(共 2 分) (2)第一,词中主人公以“东墙柳”自喻,“东墙柳”年年春色依旧,而主人 公容颜却 一年一年老去(2 分);第二,借用柳的离别之意。但层次更深。虽然同为离别, “东墙柳” 每年至少能被人见一次,而抒情主人公连这一面都不曾见过,意指已经离别至少 超过一年 时间了。(2 分)(共 4 分) 福建双十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 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 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2 分) 答: (2)本篇 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的?(4 分) 答: 参考答案: 8.(6 分)(1)“点”或“破”(1 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1 分,言之成 理即可)。[]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 分);化用典故(前 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 分)。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南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 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 (作者)的 (作品名), 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 (事物)。(2分) (2)请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4分) 参考答案 6、(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2分) (2)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喻人,“白 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 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 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4分) 甘肃天水三中20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4分)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 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 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 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 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 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 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 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甘肃天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15.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 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名), 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____(事物)。(2 分) (2)请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4 分) 参考答案: 6、(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 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2 分) (2)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喻人,“白 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 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 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4 分) 甘肃天水三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 分)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 (4 分)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 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 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 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 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 分);通过轻浅的色 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 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 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 分)第二,一般的比喻, 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 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 梦,也同样很新奇。(2 分) 甘肃天水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15.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 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 “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 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 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5.(8分) (2)(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 然。(各2分) (3)(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分)诗人运用动静 结合(点面结合) 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 感自然相融。 (1分)(其它答法,答合诗意即可) 广东常平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3分) (2)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4分) 参考答案: 10.(7分 (1)“湿”(或“漏”)与“深”。每张床都被漏下的雨水打湿了,河流上涨 使所有的河流(“岸岸”指“条条河流”)变得更深,这些都反映出雨势之大。 (关键字答对2分,分析合理1分) (2)因为雨下得又大又及时,有利于禾苗的生长。反映诗人与民同乐(关心百 姓、体察民情也可)的思想。(每问2分,意思相近即可) 广东潮州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摸底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 屡遭排挤。词中的 “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 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 以赏析。(4 分) 参考答案: 15.(8 分) (2)(4 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 然。(各 2 分) (3)(4 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 分)诗人运用动静 结合(点面结合) 的手法,(1 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 分)与作者“悠 然”的情 感自然相融。 (1 分)(其它答法,答合诗意即可) 广东常平中学 2011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 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3 分) (2)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4 分) 参考答案: 10.(7 分) (1)“湿” (或“漏”)与“深”。每张床都被漏下的雨水打湿了,河流上涨 使所有的河流(“岸岸”指“条条河流”)变得更深,这些都反映出雨势之大。 (关键字答对 2 分,分析合理 1 分) (2)因为雨下得又大又及时,有利于禾苗的生长。反映诗人与民同乐(关心百 姓、体察民情也可)的思想。(每问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广东潮州金山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 分)
虞美人·寄公度舒宜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 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 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 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0.(6分) (1)(3分)上阙写的实景(眼前之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 结合: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诗 人孤独悲凉的心境。(每问1分) (②)(3分)“涵”字写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 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犹如云去,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以 景写心,使人联想到“髙处不胜寒”;“满”写出了雪之大,暗寓见友之难, 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每分析一个得1分,对两个字分析都合理的可得 3分) 广东番禺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段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景象有什么特点?(4分) (2)结合下片描写的景物,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0.(1)(4分)写如丝杨柳、绵绵细雨(1分)、小楼、云朵(1分),一派 迷蒙景象(2分) (2)(3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1分)衬托诗人凄凉的乡愁, 突出乡愁的浓重(2分) 广东罗定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之。(3分)
虞美人·寄公度舒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 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 一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 分)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 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3 分) 参考答案: 10.(6 分) (1)(3 分)上阙写的实景(眼前之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 结合;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诗 人孤独悲凉的心境。(每问 1 分)) (2)(3 分)“涵”字写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 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犹如云去,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以 景写心,使人联想到“高处不胜寒”; “满”写出了雪之大,暗寓见友之难, 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每分析一个得 1 分,对两个字分析都合理的可得 3 分) 广东番禺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段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景象有什么特点?(4 分) (2)结合下片描写的景物,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3 分) 参考答案: 10.(1)(4 分)写如丝杨柳、绵绵细雨(1 分)、小楼、云朵(1 分),一派 迷蒙景象(2 分)。 (2)(3 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1 分)衬托诗人凄凉的乡愁, 突出乡愁的浓重(2 分)。 广东罗定 中学 2011 届高三 8 月月考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之。(3 分)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 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每点1分)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 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 才能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或:生活中的风雨、磨难 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不用惧怕,会有雨过天晴的 时候。 (意思对即可) 广东培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 10.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答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0.(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 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 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 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 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 分) 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4 分) 参考答案: 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 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每点 1 分)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 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 才能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或:生活中的风雨、磨难, 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不用惧怕,会有雨过天晴的 时候。 (意思对即可) 广东培英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 10.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 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 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 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 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 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 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 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 1 分) 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 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