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0——2011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7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装帧 拾人牙慧糟粕(po)棱(leng)角分明 B.眷顾 欢渡佳节庇(pi)护锐不可当(dang) C.坐阵 星罗棋布徘徊(huai)酩酊(ting)大醉 D.松驰 沧海一粟负荷(he 拈(zhan)轻怕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拥有“中国最美湿地公园”称号的鸣翠湖,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B.鼎新国际集团的她能力强、情商高、思路活,工作信手拈来,因而常常受到客户的好评。 C.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令世界刮目相看。 D.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360公司与腾讯公司的纠纷,在工信部等部委的干预下终于偃旗息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新数据分析表明,运输量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旅客运输,它的运输量是决定 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B.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导致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但我国相关部门表示此次危机不 会影响我们既定的核电发展方针和规划。 C.我们要提倡自主创新,因为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制造 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D.目前在英国大约有5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这一数字会迅速增加,预计 到2021年将要达到近100万人左右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B.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曲折的爱情故事,赞扬了青年人追求自由 幸福爱情的精神。 C.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剧本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等,其中《雷雨》 是他的处女作 D.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欧也妮·葛朗台》《伪君子》的作者依次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 巴尔扎克、法国的莫里哀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④处填入的短语和词,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河畔小树林中那些纵横交错、参差不齐的枝丫依然赤裸着,如果仔细看,会发现①数不清的嫩黄 色枝芽如同数不清的手臂,争先恐后地伸向天空,仿佛是在告别寒冬迎接新春。一条小路从遥远的地方 ②过来,穿过小树林通到了我们面前。路边有一片草地,草已经长得很茂盛, ③草叶上 有无数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也许,这就是春天在这里留下的一个最深最清晰的脚印。美妙的新绿将 从这片草地向四面八方④ 直绿遍天涯。 A.①在湿润的寒风中②伸延③在金色的阳光下④蔓延 B.①在金色的阳光下②伸延③在湿润的寒风中④曼延 C.①在湿润的寒风中②伸展③在金色的阳光下④蔓延 D.①在金色的阳光下②伸展③在湿润的寒风中④曼延 第1页(共6页)
第1页(共 6 页) 北京市东城区 2010——2011 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高 三 语 文 本试卷共 7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装帧 拾人牙慧 糟粕.( pò) 棱.(lénɡ)角分明 B.眷顾 欢渡佳节 庇.(pì)护 锐不可当.(dānɡ) C.坐阵 星罗棋布 徘徊.(huái) 酩酊.(tīnɡ)大醉 D. 松驰 沧海一粟 负荷.(hè) 拈.(zhān)轻怕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拥有“中国最美湿地公园”称号的鸣翠湖,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 ....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B.鼎新国际集团的她能力强、情商高、思路活,工作信手拈来 ....,因而常常受到客户的好评。 C.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令世界刮目相看 ....。 D.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 360 公司与腾讯公司的纠纷,在工信部等部委的干预下终于偃旗息鼓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新数据分析表明,运输量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旅客运输,它的运输量是决定 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B.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导致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但我国相关部门表示此次危机不 会影响我们既定的核电发展方针和规划。 C.我们要提倡自主创新,因为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制造 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D.目前在英国大约有 50 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这一数字会迅速增加,预计 到 2021 年将要达到近 100 万人左右。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B.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曲折的爱情故事,赞扬了青年人追求自由 幸福爱情的精神。 C.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剧本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等,其中《雷雨》 是他的处女作。 D.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欧也妮·葛朗台》《伪君子》的作者依次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 巴尔扎克、法国的莫里哀。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④处填入的短语和词,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河畔小树林中那些纵横交错、参差不齐的枝丫依然赤裸着,如果仔细看,会发现 ①数不清的嫩黄 色枝芽如同数不清的手臂,争先恐后地伸向天空,仿佛是在告别寒冬迎接新春。一条小路从遥远的地方 ②过来,穿过小树林通到了我们面前。路边有一片草地,草已经长得很茂盛, _____③草叶上 有无数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也许,这就是春天在这里留下的一个最深最清晰的脚印。美妙的新绿将 从这片草地向四面八方 ④ ,一直绿遍天涯。 A.①在湿润的寒风中 ②伸延 ③在金色的阳光下 ④蔓延 B.①在金色的阳光下 ②伸延 ③在湿润的寒风中 ④曼延 C.①在湿润的寒风中 ②伸展 ③在金色的阳光下 ④蔓延 D.①在金色的阳光下 ②伸展 ③在湿润的寒风中 ④曼延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 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 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借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 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 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 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 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 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 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 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 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 ①徼(jido):边界。②光禄:官名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千钱买一石 或:有人 B.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超过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随便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②而不欲以告人欤 B.①则人益贵之 ②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C.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②甥其为我记之 D.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 ②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 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 第2页(共6页)
第2页(共 6 页)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 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 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 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 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 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 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②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 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 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 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 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 ①徼(jiào):边界。②光禄:官名。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或.千钱买一石 或:有人 B.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超过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随便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②而.不欲以告人欤 B. ①则.人益贵之 ②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C. 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②甥其为.我记之 D. 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 ②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 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 C.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D.任君不与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 呢”。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 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 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节选自清·姚鼐《述庵文钞序》)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公曰“ 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逍遥游》) ③策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 ⑤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⑥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离亭燕 张昇 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 无言西下。 注释: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起笔开阔,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秋天清朗萧疏的明丽,风景如画别有一番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下阕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杄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第3页(共6页)
第3页(共 6 页)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 C.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D.任君不与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 第二部分(共 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10.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 呢”。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10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 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 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节选自清·姚鼐《述庵文钞序》)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 4 道题)。(8 分) ①公曰“ ______, _______,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③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诚既勇兮又以武, 。 身既死兮神以灵, 。屈原《国殇》) ⑤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⑥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 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 无言西下。 注释: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 ③低亚:低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词人起笔开阔,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秋天清朗萧疏的明丽,风景如画别有一番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下阕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 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舞蹈的建筑 建筑与绘画、雕塑、文学是相通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建筑能与舞蹈相通吗 人们拿音乐比喻建筑时,加了一个“凝固”的限制词,如果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可不可以呢? 在中西方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代人们的思路不像 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远没有今天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现在更有各 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考进入了某些建筑师的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最先把舞蹈建筑揉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把天棚设计 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呈舞动的姿态,生动活泼,奇诡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新的 设计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揉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 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 缎。如果不仅仅是揉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是可能的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 筑师0·盖里就为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做出了这样的设计。他所设计的这座博物馆几乎完全由“扭动的 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所有的使用空间,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 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绞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舞蹈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 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机缘凑迫。但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 中国建筑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 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舞蹈是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具有人体动作姿 态的造型美和画面的构图美。而书法像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飞舞跳跃:像建筑一样,具有丰富的形体和造 型。中国建筑师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这种创新的设计思维,是应该被大力肯定 的 (取材于刘心武《舞蹈的建筑》)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非“凝固的舞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B.“舞蹈的建筑”大量产生是因为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 C.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天棚的设计后来渐成建筑设计的范式 D.当今世界有揉进舞蹈元素的建筑,尚无完全“舞蹈化”的建筑。 15.根据文意,分条概括“舞蹈的建筑”与“中国书法”的相通之处。(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醉太行 ①在我过去的认知里,太行山有雄无秀,虽然有直立的万丈悬崖,但一个个山头犹如和尚的秃头,秃山 秃岭形成了大山之魂。因为全国自然生态文学会议要在太行山大峡谷中的石板岩乡召开,使我有机缘钻进它 的躯体之内,去扫描它的生存形态。汽车刚开进大山之腹,我就发现了自己认知上的谬误,十月的太行山 不仅不是秃头和尚,简直像是个醉酒后初醒的俊俏丽人。 ②汽车沿着陡峭的S形山路,盘旋地向上攀登,每每拐过一个弯道,绿色便变换一个层次,由山下的浓 绿,变成苍劲之绿;再由苍劲之绿,呈现出秋天的橙黄:又在橙黄之中,绽露出一片片艳红一一那是红枫在 向人间展示苦夏已经远去,秋意已染上太行的额头和眉梢。 ③从河南一侧看太行,它不仅有万峰争雄的阳刚之魂魄,还充满了阴柔之秀灵。依山而行的百里大峡谷 第4页(共6页)
第4页(共 6 页) 四、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5 题。 舞蹈的建筑 建筑与绘画、雕塑、文学是相通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建筑能与舞蹈相通吗? 人们拿音乐比喻建筑时,加了一个“凝固”的限制词,如果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可不可以呢? 在中西方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代人们的思路不像 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远没有今天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现在更有各 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考进入了某些建筑师的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最先把舞蹈建筑揉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把天棚设计 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呈舞动的姿态,生动活泼,奇诡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新的 设计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揉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 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 缎。如果不仅仅是揉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是可能的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 筑师 O·盖里就为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做出了这样的设计。他所设计的这座博物馆几乎完全由“扭动的 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所有的使用空间,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 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绞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舞蹈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 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机缘凑迫。但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 中国建筑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 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舞蹈是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具有人体动作姿 态的造型美和画面的构图美。而书法像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飞舞跳跃;像建筑一样,具有丰富的形体和造 型。中国建筑师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这种创新的设计思维,是应该被大力肯定 的。 (取材于刘心武《舞蹈的建筑》)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非“凝固的舞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B.“舞蹈的建筑”大量产生是因为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 C.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天棚的设计后来渐成建筑设计的范式。 D.当今世界有揉进舞蹈元素的建筑,尚无完全“舞蹈化”的建筑。 15.根据文意,分条概括“舞蹈的建筑”与“中国书法”的相通之处。(5 分)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6—19 题。 醉太行 ①在我过去的认知里,太行山有雄无秀,虽然有直立的万丈悬崖,但一个个山头犹如和尚的秃头,秃山、 秃岭形成了大山之魂。因为全国自然生态文学会议要在太行山大峡谷中的石板岩乡召开,使我有机缘钻进它 的躯体之内,去扫描它的生存形态。汽车刚开进大山之腹,我就发现了自己认知上的谬误,十月的太行山, 不仅不是秃头和尚,简直像是个醉酒后初醒的俊俏丽人。 ②汽车沿着陡峭的S形山路,盘旋地向上攀登,每每拐过一个弯道,绿色便变换一个层次,由山下的浓 绿,变成苍劲之绿;再由苍劲之绿,呈现出秋天的橙黄;又在橙黄之中,绽露出一片片艳红——那是红枫在 向人间展示苦夏已经远去,秋意已染上太行的额头和眉梢。 ③从河南一侧看太行,它不仅有万峰争雄的阳刚之魂魄,还充满了阴柔之秀灵。依山而行的百里大峡谷
中,不仅林木丛生,还浪花飞溅地流淌着一条名叫露水河的溪流,这条河在林虑山下形成一个美丽的湖泊: 有几只白色飞艇在湖泊中戏水,一下就把我们这些远方来者惊呆了 ④车子开到下榻的石板岩山村了,这里的石墙石屋石碾石磨,浑然一幅古老的风情画。下车之后,我就 发现了又一个奇迹,有几个年轻人正坐在露水河畔写生。晚上散步时,才知道他们先于我们到这儿朝圣的 不是几个人,而是几百人之多。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太行山以其独有的雄险奇秀和北国山乡的憨厚纯 朴,把这些未来的艺术家揽于心怀,太行山成了美术学子们的写生基地 ⑤太行山色泽是婀娜多姿的。早上起来,听到有人高喊:太行山峰戴上银冠了!凭窗而望,发现那银冠 不是什么帽子,而是压在山尖上的一轮明月。山峰直立陡峭得如阿拉伯数字中的“1”,加上那轮洁白的圆 月,真像是一个古代武土头顶的银冠。记得有一篇童话,说月中的嫦娥难耐寒宫寂寞,曾飞下寒宫与充满阳 刚气势的古代壮士幽会—一那陡峭直立的山,就是当年那个武士的化身,不然那月亮怎么会久久盘旋于它的 头上呢?当然,这只是我的浪漫臆想,而真实又离奇的童话,却在太行山一个名叫桃花谷景区轮回:那里崖 谷中的桃花,与天下桃花的开花季节不同:它不开在温暖的春时,而是开在寒冬季节,与洁白的冰雪争奇斗 艳。最初,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看见冰雪与桃花共存的画册,我们这些来自东西南北中的作家,才被太 行山独有的风韵折服。 ⑥太行大峡谷长过百里,当我们闯进它的腹地时,常常为其独有的神秘而情动。走着走着,不知从哪儿 飞来凉丝丝的水雾,抬头看去,那是悬崖之顶垂落下来的瀑布:只因为那山崖太高太高了,待这条银线飘到 大山谷底时,已然被分解成小小的水珠了。尽管这儿的山势陡峭而巍高,但仍不乏特意来太行探秘的勇者, 他们沿着镶嵌在悬崖陡壁上的铁板栈道,向太行之顶攀登。远远望去,那些攀登者的身影衣着不尽相同,如 同一只只色彩相异的壁虎在向太行绝顶进发!这个崖谷叫王相岩,之所以留下这个与雄险山崖决然对立的儒 雅的名字,缘起于远古的历史积淀:三千多年之前,商朝迁都至河南安阳之后,这里曾出了个贫贱山民傅说 当了朝廷重臣之典故。据《商史》记载,国王武丁是个明君,在没有继位之前,曾到太行山体察民情,在这 座山崖之巅,他碰上了傅说,并为他的博学多才而动容。但是在商朝,山民是王权的奴隶,是不能登堂为官 的,武丁当了国王之后,为了让山民傅说进朝辅佐朝政,不惜以夜梦远祖遗训为尚方宝剑,巧妙地把傅说召 进了国王的宝殿,当了他的一号重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则“天方夜谭” ⑦归来后,为了驱散一天行程的疲惫,特意多喝了几杯太行山“红旗渠”牌白酒。酒后,我的身心已与 婀娜多姿的北国太行山同醉! (取材于从维熙同名散文)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婀娜多姿的北国太行山美景改变了作者过去对此山的认识 B.太行山不仅有其雄奇险峻的特点,还有阴柔秀美诱人的风姿。 C.文中写桃花的粉色与冰雪的银白意在映衬作者的高雅情怀 D.作者认为太行山神秘,是因为它有不知从何飞来的清凉水雾 E.文章结尾点题,一“醉”双关,将作者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17.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文章第①段说十月的太行山,“简直像是个醉酒后初醒的俊俏丽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4分) 2)文章第③段说,从河南一侧看太行,“一下就把我们这些远方来者惊呆了”,简要说明“惊呆”的原因 (3分) 通读全文,分析第⑥段讲述《商史》中关于傅说典故的作用。(4分) 第5页(共6页)
第5页(共 6 页) 中,不仅林木丛生,还浪花飞溅地流淌着一条名叫露水河的溪流,这条河在林虑山下形成一个美丽的湖泊; 有几只白色飞艇在湖泊中戏水,一下就把我们这些远方来者惊呆了。 ④车子开到下榻的石板岩山村了,这里的石墙石屋石碾石磨,浑然一幅古老的风情画。下车之后,我就 发现了又一个奇迹,有几个年轻人正坐在露水河畔写生。晚上散步时,才知道他们先于我们到这儿朝圣的, 不是几个人,而是几百人之多。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太行山以其独有的雄险奇秀和北国山乡的憨厚纯 朴,把这些未来的艺术家揽于心怀,太行山成了美术学子们的写生基地。 ⑤太行山色泽是婀娜多姿的。早上起来,听到有人高喊:太行山峰戴上银冠了!凭窗而望,发现那银冠 不是什么帽子,而是压在山尖上的一轮明月。山峰直立陡峭得如阿拉伯数字中的“1”,加上那轮洁白的圆 月,真像是一个古代武士头顶的银冠。记得有一篇童话,说月中的嫦娥难耐寒宫寂寞,曾飞下寒宫与充满阳 刚气势的古代壮士幽会——那陡峭直立的山,就是当年那个武士的化身,不然那月亮怎么会久久盘旋于它的 头上呢?当然,这只是我的浪漫臆想,而真实又离奇的童话,却在太行山一个名叫桃花谷景区轮回:那里崖 谷中的桃花,与天下桃花的开花季节不同;它不开在温暖的春时,而是开在寒冬季节,与洁白的冰雪争奇斗 艳。最初,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看见冰雪与桃花共存的画册,我们这些来自东西南北中的作家,才被太 行山独有的风韵折服。 ⑥太行大峡谷长过百里,当我们闯进它的腹地时,常常为其独有的神秘而情动。走着走着,不知从哪儿 飞来凉丝丝的水雾,抬头看去,那是悬崖之顶垂落下来的瀑布;只因为那山崖太高太高了,待这条银线飘到 大山谷底时,已然被分解成小小的水珠了。尽管这儿的山势陡峭而巍高,但仍不乏特意来太行探秘的勇者, 他们沿着镶嵌在悬崖陡壁上的铁板栈道,向太行之顶攀登。远远望去,那些攀登者的身影衣着不尽相同,如 同一只只色彩相异的壁虎在向太行绝顶进发!这个崖谷叫王相岩,之所以留下这个与雄险山崖决然对立的儒 雅的名字,缘起于远古的历史积淀:三千多年之前,商朝迁都至河南安阳之后,这里曾出了个贫贱山民傅说 当了朝廷重臣之典故。据《商史》记载,国王武丁是个明君,在没有继位之前,曾到太行山体察民情,在这 座山崖之巅,他碰上了傅说,并为他的博学多才而动容。但是在商朝,山民是王权的奴隶,是不能登堂为官 的,武丁当了国王之后,为了让山民傅说进朝辅佐朝政,不惜以夜梦远祖遗训为尚方宝剑,巧妙地把傅说召 进了国王的宝殿,当了他的一号重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则“天方夜谭”。 ⑦归来后,为了驱散一天行程的疲惫,特意多喝了几杯太行山“红旗渠”牌白酒。酒后,我的身心已与 婀娜多姿的北国太行山同醉! (取材于从维熙同名散文)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4 分) A.婀娜多姿的北国太行山美景改变了作者过去对此山的认识。 B.太行山不仅有其雄奇险峻的特点,还有阴柔秀美诱人的风姿。 C.文中写桃花的粉色与冰雪的银白意在映衬作者的高雅情怀。 D.作者认为太行山神秘,是因为它有不知从何飞来的清凉水雾。 E.文章结尾点题,一“醉”双关,将作者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17.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 分) (1)文章第①段说十月的太行山,“简直像是个醉酒后初醒的俊俏丽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4 分) (2)文章第③段说,从河南一侧看太行,“一下就把我们这些远方来者惊呆了”,简要说明“惊呆”的原因。 (3 分) 18. 通读全文,分析第⑥段讲述《商史》中关于傅说典故的作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