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乐桥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胜高 2012/10/2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 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冋归传统的热 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 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 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 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一一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 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 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 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 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 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 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 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
1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乐桥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刘胜高 2012/10/2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 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每年农历 7 月初 7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 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 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 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 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 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 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 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 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 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 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 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
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 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 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 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 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 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 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 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 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 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 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 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 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 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 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D.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 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 离不开回归传统。 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 “象征”受清算。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 家的包装有关
2 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 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 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 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 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 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 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 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 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 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 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 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 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 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 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D.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 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 离不开回归传统。 B.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 “象征”受清算。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 家的包装有关
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不会轻易消散 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 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 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 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 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 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 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 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除臣冼马 除:革除
3 D.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不会轻易消散。 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 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 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 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 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诗文阅读(37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 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 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 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 除臣冼马 除:革除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5.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 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 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 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首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 法错落,显岀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岀先恭维皇恩浩荡 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 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 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6分)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8分)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4 C.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D.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5.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 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 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 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首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 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 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 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 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7.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8 分) 岁 暮① [唐] 杜甫 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释】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 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景翳翳以将入 (2)云无心以出岫, (3)风急天高猿啸哀, (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5)悦亲戚之情话, (6)东篱把酒黄昏后, (7)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 形影相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修面 晓尧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绺一绺地掉在白色 的围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 胡碴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九爷放下推子,说你爹怕有一两个月没剃胡子了吧? 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九爷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点热水来。 我提起墙角那只父亲用了许多年的铁壳水瓶,倒了开水,又从缸里舀出
5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 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景翳翳以将入 ,________________。 (2)云无心以出岫, 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 (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5)悦亲戚之情话, 。 (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 。 。 (7)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修 面 晓 尧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绺一绺地掉在白色 的围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 胡碴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九爷放下推子,说你爹怕有一两个月没剃胡子了吧? 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九爷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点热水来。 我提起墙角那只父亲用了许多年的铁壳水瓶,倒了开水,又从缸里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