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7年1月10日8:00-10:30】 乐山市高中2018届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下,在社会及日常生活领域,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营销等引领的 微”风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大”变革,政 治、经济、文化、艺术与审美等的“微”转型正在悄然发生,并由此综合生成 种新型社会文化话语——“微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步 入“微时代” 微文化的迅速勃兴,与强大的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密 切相关。这些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与广泛应用,使得大至宏观社会、小到微观个 体都产生了诸多变化。单就审美文化层面而言,无论是社会整体的美学图景与审 美风尚,还是民众个体的文艺观念与审美取向,较之以往都存在明显差异,一种 强调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生活与审美互融的新型审美文化逻辑正广泛渗透于微 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之中,并不断生成和塑造着媒介技术力量占据主导、社会民 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现实。 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主张,“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每一次媒 介技术进步皆意味着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与能力的巨大提升。“微时 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同样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 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常规秩序几乎被颠覆一新。可以说,自马塞尔·杜尚的现 成品艺术以来,被逐渐缝合的艺术与生活在微时代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互渗。这 不仅表现在艺术的鉴赏只需通过手指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 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而扩大 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更重要的是,艺术创造不再为少数精英们独享, 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 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审美的人”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对相关艺术知识的了解 基本艺术创作技法的学习、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等正变得越来越简便易行,这些 都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直接使用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进行摄影、录像乃至绘画,并借助相关应用软件对图片、视频等素材进 行编辑处理,然后迅速上传至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广大网友分享互动。 当下颇为流行的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等艺术形式,便主要来自于这些带有明 显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即兴创作。显然,这类与微时代相伴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 既是基于传统艺术形态衍生而出的,又较之传统艺术形态有着迴然不同的创作表 征与美学特质,人们对其的审美接受也自然表现出“微时代”特有的风格印记 (摘自李雷《微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有删改)
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7 年 1 月 10 日 8:00-10:30】 乐山市高中 2018 届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当下,在社会及日常生活领域,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营销等引领的 “微”风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大”变革,政 治、经济、文化、艺术与审美等的“微”转型正在悄然发生,并由此综合生成一 种新型社会文化话语——“微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步 入“微时代”。 微文化的迅速勃兴,与强大的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密 切相关。这些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与广泛应用,使得大至宏观社会、小到微观个 体都产生了诸多变化。单就审美文化层面而言,无论是社会整体的美学图景与审 美风尚,还是民众个体的文艺观念与审美取向,较之以往都存在明显差异,一种 强调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生活与审美互融的新型审美文化逻辑正广泛渗透于微 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之中,并不断生成和塑造着媒介技术力量占据主导、社会民 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现实。 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主张,“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每一次媒 介技术进步皆意味着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与能力的巨大提升。“微时 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同样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 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常规秩序几乎被颠覆一新。可以说,自马塞尔·杜尚的现 成品艺术以来,被逐渐缝合的艺术与生活在微时代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互渗。这 不仅表现在艺术的鉴赏只需通过手指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 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而扩大 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更重要的是,艺术创造不再为少数精英们独享, 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 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审美的人”。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对相关艺术知识的了解、 基本艺术创作技法的学习、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等正变得越来越简便易行,这些 都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直接使用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进行摄影、录像乃至绘画,并借助相关应用软件对图片、视频等素材进 行编辑处理,然后迅速上传至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广大网友分享互动。 当下颇为流行的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等艺术形式,便主要来自于这些带有明 显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即兴创作。显然,这类与微时代相伴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 既是基于传统艺术形态衍生而出的,又较之传统艺术形态有着迥然不同的创作表 征与美学特质,人们对其的审美接受也自然表现出“微时代”特有的风格印记。 (摘自李雷《微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文化是一种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生活 与审美互融,媒介技术力量占据主导、社会民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 B.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是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 而是扩大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 C.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 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审美的 人 D.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等艺术形式,较之传统艺术形态有着迴然不同的 创作表征与美学特质,人们对其的审美接受也自然表现出“微时代”特有的风格 印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博、微信等引领的“微”风暴引发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大”的变革, 综合生成“微文化”,人类社会步入“微时代”。 B.强大的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促使微文化的迅速 勃兴,这些现代技术使得大至宏观社会、小到微观个体都产生了诸多变化。 C.“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不仅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 方式,而且几乎颠覆了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常规秩序 D.艺术与生活在微时代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互渗,例如人们只需通过手指 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艺术的鉴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的微时代,人们对相关艺术知识的了解、基本艺术创作技法的学 习、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等正变得越来越简便易行 B.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创作的作品上传至微博 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广大网友分享互动。。 C.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等艺术形式在当下颇为流行,它们都是明显带 有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即兴创作。 D.微小说、微电影等与微时代相伴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们是传统艺术 形态衍生而出的,但有着与传统艺术形态迴然不同的创作表征与美学特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24分) 你的属相变成风 王玉清 一帆、阿竹很小就寄养在外公家。乡下一座显得破旧的瓦板房,像一只突兀的喜 鹊窝守在髙髙的台阶上。外公像只羽毛蓬乱的灰喜鹊,她俩还只是嫩雏。 瓦板房前,是一条通村公路,外公每天要去扫路。每天天刚亮,瓦板房的木板门 咔嗒一声响,一帆就跳下床,摇醒妺妺阿竹,一起飞快地穿衣洗漱吃早饭。一帆 和阿竹跟着外公走到大路上,一个扛笤帚,一个拎垃圾袋 路被风扫过了,这一天干活,一帆和阿竹挺轻松。阿竹说:“人要是变成风就好 了,一会儿就将路扫完了。”一帆说:“外公,你扫累了,就变成风吧,呼啦 下子,就把路扫完了。” 外公有些不自在地笑了。 整个村子的屋顶上,只剩外公家,还有烟囱。外公在每年收割季节过后,将别人 丢弃的麦秸秆、稻草,翻晒干爽,捆扎成草个子,沿路摆放欣赏一番,就像将军 观阵,而后才与一帆、阿竹一起,一路逶迤地搬运草捆至后院,用作燃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微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文化是一种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生活 与审美互融,媒介技术力量占据主导、社会民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 B.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是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 而是扩大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 C.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 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审美的 人”。 D.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等艺术形式,较之传统艺术形态有着迥然不同的 创作表征与美学特质,人们对其的审美接受也自然表现出“微时代”特有的风格 印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微博、微信等引领的“微”风暴引发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大”的变革, 综合生成 “微文化”,人类社会步入“微时代”。 B.强大的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促使微文化的迅速 勃兴,这些现代技术使得大至宏观社会、小到微观个体都产生了诸多变化。 C.“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不仅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 方式,而且几乎颠覆了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常规秩序。 D.艺术与生活在微时代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互渗,例如人们只需通过手指 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艺术的鉴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当今的微时代,人们对相关艺术知识的了解、基本艺术创作技法的学 习、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等正变得越来越简便易行。 B.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创作的作品上传至微博、 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广大网友分享互动。。 C.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等艺术形式在当下颇为流行,它们都是明显带 有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即兴创作。 D. 微小说、微电影等与微时代相伴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们是传统艺术 形态衍生而出的,但有着与传统艺术形态迥然不同的创作表征与美学特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4-7 题。(24 分) 你的属相变成风 王玉清 一帆、阿竹很小就寄养在外公家。乡下一座显得破旧的瓦板房,像一只突兀的喜 鹊窝守在高高的台阶上。外公像只羽毛蓬乱的灰喜鹊,她俩还只是嫩雏。 瓦板房前,是一条通村公路,外公每天要去扫路。每天天刚亮,瓦板房的木板门 咔嗒一声响,一帆就跳下床,摇醒妹妹阿竹,一起飞快地穿衣洗漱吃早饭。一帆 和阿竹跟着外公走到大路上,一个扛笤帚,一个拎垃圾袋。 路被风扫过了,这一天干活,一帆和阿竹挺轻松。阿竹说:“人要是变成风就好 了,一会儿就将路扫完了。”一帆说:“外公,你扫累了,就变成风吧,呼啦一 下子,就把路扫完了。” 外公有些不自在地笑了。 整个村子的屋顶上,只剩外公家,还有烟囱。外公在每年收割季节过后,将别人 丢弃的麦秸秆、稻草,翻晒干爽,捆扎成草个子,沿路摆放欣赏一番,就像将军 观阵,而后才与一帆、阿竹一起,一路逶迤地搬运草捆至后院,用作燃料
外公就这脾气,喜欢自己的劳动果实。粮食果蔬,无论田地里种的,园圃里产的, 还是树上结的,外公都喜欢拿将出来,显摆显摆。春天的大白萝卜,在场坪上铺 个满地:;夏天的冬瓜、南瓜,在堂屋里的大桌子底下,一层层高摞着:金秋时节 的屋檐下,则挂满了酒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到了寒冷的隆冬,厢屋里满堆红 红的山芋、沾泥的茨菇。一年四季,外公家里充满粮食的气息、柴草的气息 每晚,外公坐在灶膛口,用火叉拨火;一帆和阿竹,站在旁边,递柴送草。暖暖 的火光中,外公给她们讲起了十二生肖:山野里,虎跑蛇游、鼠兔跳跃;平原上, 老牛耕田、马儿奔腾;家园中,鸡鸣犬吠、猪哼羊叫 下午,阳光和煦。外公照例在家搞结算。一把老旧的大算盘,上面荸荠紫的漆, 早已褪去大半,珠子的穿孔两边磨得水光圆亮。外公怎么会有算不完的账目?养 路工的报酬,公路站一个季度结算一次;每天的饭菜,米是自家碾的,菜蔬是园 圃里出的……这种呆账,外公从来不算。外公算的,是一本活账。比如今年的年 成预估多少,实际收成多少;养一头肥猪开支要多少,出圈收入又是多少:村里 今年农田又被征用了多少,粮食产量又少了多少… 外公太爱惜这块土地了,尽管现今它正被鲸吞蚕食。 插秧时节,谁也无法阻止外公,耕田耙地,上水撒粪,拔秧栽秧。再加上扫路, 个老头子做双份的活儿,外公整天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一帆与阿竹不可能发现,外公其实就要油尽灯枯了 这一天,外公巡视秧田水,一帆和阿竹跟在他身后欢快地四处蹿溜。“真像两只 小青蛙。”外公自言自语。她俩就回嘴说:“外公外公,癞蛤蟆!外公外公,癞 蛤蟆!” 外公一点也不生气 外公在小河畔的石码头上,坐下了。外公又不由自主地敲打起右腿来。“外公疼 吗?外公疼吗?”两个外孙女怜惜地看着外公。夕阳西下,外公陶醉地倚靠在石 头旁,目光渐渐迷幻起来… 人们循着哭喊声找来时,发现外公因为休克,倒在河里,身上粘了水青苔 外公躺在医院里,姐妺俩前来探望。外公伸出干瘦的手,紧紧握住她们。泪水顺 着她俩的脸颊往下淌。外公微笑着,一会儿小田鼠乖乖、一会儿小兔子乖乖地叫, 硬是让两个外孙女破涕为笑。 帆属相是老鼠,外公掐算过了,田内之鼠,五行属涧下水;阿竹属兔,是山林 之兔,五行属城头土。外公说过,属相像一个人看不见的巨大气囊,里面装着自 个的脾气、爱好、经历,还装着各种花香、草味和泥土的气息,它是一个人随身 携带的古老的身份证件。 外公的嗓音低弱下来。外公的属相是马,五行属杨柳木。外公喃喃地说,活了这 辈子,外公累了,不要属马了。外公的属相,就要变成风了,轻轻飘荡的杨柳 风 帆曾问外公:“十二生肖之中,为什么没有天上飞鸟,没有水中游鱼? 记得外公这样回答一一虽然说龙蛇本事大,有时会到天空或水里,去度度假,可 十二生肖,都关注大地,喜爱大地,不避大地上的祸福苦乐,就像在土地上劳作 的人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外公像只羽毛蓬乱的灰喜鹊,她俩还只是嫩雏”,此句用形象的比喻表明 外公的博大胸怀和两个小外孙女的寄养身份
外公就这脾气,喜欢自己的劳动果实。粮食果蔬,无论田地里种的,园圃里产的, 还是树上结的,外公都喜欢拿将出来,显摆显摆。春天的大白萝卜,在场坪上铺 个满地;夏天的冬瓜、南瓜,在堂屋里的大桌子底下,一层层高摞着;金秋时节 的屋檐下,则挂满了酒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到了寒冷的隆冬,厢屋里满堆红 红的山芋、沾泥的茨菇。一年四季,外公家里充满粮食的气息、柴草的气息。 每晚,外公坐在灶膛口,用火叉拨火;一帆和阿竹,站在旁边,递柴送草。暖暖 的火光中,外公给她们讲起了十二生肖:山野里,虎跑蛇游、鼠兔跳跃;平原上, 老牛耕田、马儿奔腾;家园中,鸡鸣犬吠、猪哼羊叫…… 下午,阳光和煦。外公照例在家搞结算。一把老旧的大算盘,上面荸荠紫的漆, 早已褪去大半,珠子的穿孔两边磨得水光圆亮。外公怎么会有算不完的账目?养 路工的报酬,公路站一个季度结算一次;每天的饭菜,米是自家碾的,菜蔬是园 圃里出的……这种呆账,外公从来不算。外公算的,是一本活账。比如今年的年 成预估多少,实际收成多少;养一头肥猪开支要多少,出圈收入又是多少;村里 今年农田又被征用了多少,粮食产量又少了多少…… 外公太爱惜这块土地了,尽管现今它正被鲸吞蚕食。 插秧时节,谁也无法阻止外公,耕田耙地,上水撒粪,拔秧栽秧。再加上扫路, 一个老头子做双份的活儿,外公整天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一帆与阿竹不可能发现,外公其实就要油尽灯枯了。 这一天,外公巡视秧田水,一帆和阿竹跟在他身后欢快地四处蹿溜。“真像两只 小青蛙。”外公自言自语。她俩就回嘴说:“外公外公,癞蛤蟆!外公外公,癞 蛤蟆!” 外公一点也不生气。 外公在小河畔的石码头上,坐下了。外公又不由自主地敲打起右腿来。“外公疼 吗?外公疼吗?”两个外孙女怜惜地看着外公。夕阳西下,外公陶醉地倚靠在石 头旁,目光渐渐迷幻起来…… 人们循着哭喊声找来时,发现外公因为休克,倒在河里,身上粘了水青苔。 外公躺在医院里,姐妹俩前来探望。外公伸出干瘦的手,紧紧握住她们。泪水顺 着她俩的脸颊往下淌。外公微笑着,一会儿小田鼠乖乖、一会儿小兔子乖乖地叫, 硬是让两个外孙女破涕为笑。 一帆属相是老鼠,外公掐算过了,田内之鼠,五行属涧下水;阿竹属兔,是山林 之兔,五行属城头土。外公说过,属相像一个人看不见的巨大气囊,里面装着自 个的脾气、爱好、经历,还装着各种花香、草味和泥土的气息,它是一个人随身 携带的古老的身份证件。 外公的嗓音低弱下来。外公的属相是马,五行属杨柳木。外公喃喃地说,活了这 一辈子,外公累了,不要属马了。外公的属相,就要变成风了,轻轻飘荡的杨柳 风…… 一帆曾问外公:“十二生肖之中,为什么没有天上飞鸟,没有水中游鱼?” 记得外公这样回答——虽然说龙蛇本事大,有时会到天空或水里,去度度假,可 十二生肖,都关注大地,喜爱大地,不避大地上的祸福苦乐,就像在土地上劳作 的人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 ) A.“外公像只羽毛蓬乱的灰喜鹊,她俩还只是嫩雏”,此句用形象的比喻表明 外公的博大胸怀和两个小外孙女的寄养身份
B.“整个村子的屋顶上,只剩外公家,还有烟囱”,这表明外公家的经济条件 是村里最差的,外公没有钱来改善厨房设施 C.“这种呆账,外公从来不算。外公算的,是一本活账”,运用对比的手法, 突出外公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对耕地减少的现实的担忧。 D.一帆和阿竹把外公称作“癞蛤蟆”,是对外公称她俩为“青蛙”的回应,表 现了她俩活泼、淘气的个性,以及亲密、和谐、温馨的祖孙情。 E.小说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叙述了外公带着两个孙女艰难度日的故事,表 明在人间只有亲情最伟大。 答 5.小说以“你的属相变成风”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答 6.小说主人公外公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7.小说中多次提到“十二生肖”“属相”,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丞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 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二十一年,世忠薨, 服除,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出彦直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拜光 禄寺丞 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 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仅 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 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 七年,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増战马、革滥赏 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 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 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者历三鞫°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 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 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以议夺吴名世改正过名不当,降 两官。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间接国 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 金卒礼遣之。为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 知临安府。方控辞,以言罢
B.“整个村子的屋顶上,只剩外公家,还有烟囱”,这表明外公家的经济条件 是村里最差的,外公没有钱来改善厨房设施。 C.“这种呆账,外公从来不算。外公算的,是一本活账”,运用对比的手法, 突出外公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对耕地减少的现实的担忧。 D.一帆和阿竹把外公称作“癞蛤蟆”,是对外公称她俩为“青蛙”的回应,表 现了她俩活泼、淘气的个性,以及亲密、和谐、温馨的祖孙情。 E.小说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叙述了外公带着两个孙女艰难度日的故事,表 明在人间只有亲情最伟大。 答: 5.小说以“你的属相变成风”为题,有什么好处?(6 分) 答: 6.小说主人公外公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7.小说中多次提到“十二生肖”“属相”,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丞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 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二十一年,世忠薨, 服除,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出彦直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拜光 禄寺丞。 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 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①仅二 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 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 七年,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 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 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 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②者历三鞫③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 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 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以议夺吴名世改正过名不当,降 两官。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 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 金卒礼遣之。为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 知临安府。方控辞,以言罢
寻知温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究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 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 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 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满日,开具本州实在财赋数目,具公移与交代者,并达台省, 庶可核实,以戢奸弊,帝悉嘉纳。 淳煕十年,夏旱,应诏言,迩者滥刑,为致旱之由。明年,入对,论三衙皆所以 拱扈宸居,而司马乃远在数百里外,乞令归司。久之,再为户部尚书。 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有改动) 【注】①〔缗(min)钱)穿成串的钱。古制一千钱为一缗。②〔大辟)死刑。 ③(鞫(j)审讯,审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日,令器也 令器:卓越的人才。 B.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 衔:怀恨 C.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权:代理。 D.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张:紧张。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 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B.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 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C.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 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D.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 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尚书能力为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彦直有军事才能,治军有方。他条陈上奏了有关军中的六件事,多被朝廷 采纳。此外他还整训骑兵,命令他们穿上铠甲步行,使他们习惯于劳苦,奔跑起 来像飞一样。 B.韩彦直出使金国,英勇不屈。他被朝廷派去出使金国,先是被金国使者多次 刁难,后来又几次遇到祸乱,但他总是英勇不屈,保持气节,金国最终以礼相待。 C.韩彦直整治奷猾,爱护百姓。他担任温州知州后,第一件事就是逮捕了老奸 巨猾的王永年。又上奏请求减免民间拖欠的赋税,但因郡里财政收入亏空而被降 级 D.韩彦直正直廉明,敢于进谏。他曾请求命令州郡各级官吏任职期满后,开列 出本州实际财政收入数目,以防止徇私舞弊:又请求下令召回统帅三衙的三司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4分) 答 (2)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4分)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分)
寻知温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究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 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 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 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满日,开具本州实在财赋数目,具公移与交代者,并达台省, 庶可核实,以戢奸弊,帝悉嘉纳。 淳熙十年,夏旱,应诏言,迩者滥刑,为致旱之由。明年,入对,论三衙皆所以 拱扈宸居,而司马乃远在数百里外,乞令归司。久之,再为户部尚书。 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有改动) 【注】①〔缗(mín)钱〕穿成串的钱。古制一千钱为一缗。 ②〔大辟〕死刑。 ③〔鞫(jū)〕审讯,审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日,令器也 令器:卓越的人才。 B.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 衔:怀恨。 C.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 权:代理。 D.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 张:紧张。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 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B.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 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C.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 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D.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 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彦直有军事才能,治军有方。他条陈上奏了有关军中的六件事,多被朝廷 采纳。此外他还整训骑兵,命令他们穿上铠甲步行,使他们习惯于劳苦,奔跑起 来像飞一样。 B.韩彦直出使金国,英勇不屈。他被朝廷派去出使金国,先是被金国使者多次 刁难,后来又几次遇到祸乱,但他总是英勇不屈,保持气节,金国最终以礼相待。 C.韩彦直整治奸猾,爱护百姓。他担任温州知州后,第一件事就是逮捕了老奸 巨猾的王永年。又上奏请求减免民间拖欠的赋税,但因郡里财政收入亏空而被降 级。 D.韩彦直正直廉明,敢于进谏。他曾请求命令州郡各级官吏任职期满后,开列 出本州实际财政收入数目,以防止徇私舞弊;又请求下令召回统帅三衙的三司。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4 分) 答: (2)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4 分) 答: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