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和需求。第二,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顾客需求的高度 满意,必须有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协调配合,然而这种配合协作应以营 销管理为中心,脱离营销宗旨和任务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 理,无论其管理效益多高,也没有实际意义。第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 任务是认识和研究目标市场的顾客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各种资源优化 组合,提供能充分满足顾客欲望和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市场营销正是实现 市场需求与企业经营有效连接的基本功能。与其相比,生产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均属于辅助职能,必须围绕着提高市场管理能力提供辅助功能。第 四,市场营销管理实质上是顾客需求管理,是企业由内至外、内外结合的 管理。企业能否赢得顾客,是衡量企业绩效和竞争地位的首要标准,失去 了顾客便失去了企业的生命力。与营销管理相对而言,生产管理、财务管 理、人事管理均属于企业内部各种要素的职能管理,它们必须服务于营销 管理这个中心,否则,便失去其管理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直接的市场经济行为,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 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市场经济规律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普遍起 作用的东西,反映着经济现象发生变化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市场经济的 主要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按比例发展规律、周期 波动规律等。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顺应这些规律就能顺利开展,违背这 些规律则必然受到惩罚。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商品供求理论、商品价 值实现理论、竞争理论和“社会人”理论。 (一)商品供求理论 市场是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统一体。市场供给是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 平下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它反映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市场需求是指 6
6 益和需求。第二,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顾客需求的高度 满意,必须有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协调配合,然而这种配合协作应以营 销管理为中心,脱离营销宗旨和任务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 理,无论其管理效益多高,也没有实际意义。第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 任务是认识和研究目标市场的顾客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各种资源优化 组合,提供能充分满足顾客欲望和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市场营销正是实现 市场需求与企业经营有效连接的基本功能。与其相比,生产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均属于辅助职能,必须围绕着提高市场管理能力提供辅助功能。第 四,市场营销管理实质上是顾客需求管理,是企业由内至外、内外结合的 管理。企业能否赢得顾客,是衡量企业绩效和竞争地位的首要标准,失去 了顾客便失去了企业的生命力。与营销管理相对而言,生产管理、财务管 理、人事管理均属于企业内部各种要素的职能管理,它们必须服务于营销 管理这个中心,否则,便失去其管理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直接的市场经济行为,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 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市场经济规律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普遍起 作用的东西,反映着经济现象发生变化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市场经济的 主要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按比例发展规律、周期 波动规律等。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顺应这些规律就能顺利开展,违背这 些规律则必然受到惩罚。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商品供求理论、商品价 值实现理论、竞争理论和“社会人”理论。 (一)商品供求理论 市场是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统一体。市场供给是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 平下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它反映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市场需求是指一
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它反映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供给、需求、价格始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其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图示: 价格上升 供不应求 对干求 价值 价格下降 缩小 生产扩大 生产规模适度 图示概括地反映了价格变化、供求变化、生产规模变化三者之间的内 在联系。从其中任何一点出发,都能得到一个现实的有机循环过程。 供求间的矛盾始终是存在的,即使是供求相互平衡的市场,也存在暂 时的和局部的不平衡。因此,供求规律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商品价值实现理论 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关键问题。商品的价格能否得到 实现,要看在市场上能否顺利地销售得出去。市场营销就是解决产品的价 值实现问题。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为交换而产生。然而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能 实现由产品向货币的转化。市场正是为企业产品向商品价值的“惊险跳跃” 提供场所,如果这“惊险的一跳”不成功,那么摔伤的不是商品本身,而 是制造它们的企业。 在商品向货币转化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虚拟转化和实际转化。商品只有在市场上实现了价值形态的转 化,才是成功的实际转化。虚拟转化只是商品从生产厂家转移到批发环节, 并没有被消费者买走。它们并没有真正进入消费领域,因此商品的价值没 有真正实现。在生产经营中,商品的滞销和积压是虚拟转化的表现,生产 厂家应采取措施减少虚拟转化。 7
7 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它反映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供给、需求、价格始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其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图示: 图示概括地反映了价格变化、供求变化、生产规模变化三者之间的内 在联系。从其中任何一点出发,都能得到一个现实的有机循环过程。 供求间的矛盾始终是存在的,即使是供求相互平衡的市场,也存在暂 时的和局部的不平衡。因此,供求规律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商品价值实现理论 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关键问题。商品的价格能否得到 实现,要看在市场上能否顺利地销售得出去。市场营销就是解决产品的价 值实现问题。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为交换而产生。然而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能 实现由产品向货币的转化。市场正是为企业产品向商品价值的“惊险跳跃” 提供场所,如果这“惊险的一跳”不成功,那么摔伤的不是商品本身,而 是制造它们的企业。 在商品向货币转化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虚拟转化和实际转化。商品只有在市场上实现了价值形态的转 化,才是成功的实际转化。虚拟转化只是商品从生产厂家转移到批发环节, 并没有被消费者买走。它们并没有真正进入消费领域,因此商品的价值没 有真正实现。在生产经营中,商品的滞销和积压是虚拟转化的表现,生产 厂家应采取措施减少虚拟转化。 价值 价格上升 价格下降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供过于求 生产扩大 生产规模适度 供求平衡
2、慢速转化和快速转化。商品向货币转化的快慢,是指商品从生 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间隔长,表示转化慢:时 间间隔短,表明转化快。商品转化速度的快慢反映着商品是否畅销,也反 映着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否通畅,它影响者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加 速这一过程,能够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增加企业利润。 3、部分转化与全部转化。部分转化是仅有一部分产品从生产领域 进入消费领域,而其余的产品还在消费领域之外。停留在消费领域之外的 产品是不能产生价值,并且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实现商品价值的理论。商品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把 消费者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从这个理论观点出发,企业的利益不是通过 生产和推销产品获得的,而是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获得的。 (三)竞争理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从竞争对象来看,买方市场条件下主要 是卖者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吸引顾客,争夺销路。还有买卖之间的竞争, 他们讨价还价,分利必得。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竞争的形式有所不 同。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间的竞争十分广泛,包括商品竞争、信息竞 争、价格竞争、分销渠道竞争、广告竞争、服务竞争等等。现代市场营销 要求企业间的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反对采取不正当的竞争 手段,为此必须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认真执行有关的竞争法规。 (四)“社会人”理论 现代市场营销学注重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把行为科学中的“社会 人”观点引入市场营销中,把人看作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复合体。因为企 业只有同时看到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才能真正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特征 和变化规律,从而使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同市场需求相一致,使产品的更新 换代同市场的变化相一致,最终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完整的市场营销活 动。 现代市场营销从“社会人”的观点出发,奉行的原则是:把争取消费 8
8 2、慢速转化和快速转化。商品向货币转化的快慢,是指商品从生 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间隔长,表示转化慢;时 间间隔短,表明转化快。商品转化速度的快慢反映着商品是否畅销,也反 映着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否通畅,它影响着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加 速这一过程,能够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增加企业利润。 3、部分转化与全部转化。部分转化是仅有一部分产品从生产领域 进入消费领域,而其余的产品还在消费领域之外。停留在消费领域之外的 产品是不能产生价值,并且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实现商品价值的理论。商品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把 消费者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从这个理论观点出发,企业的利益不是通过 生产和推销产品获得的,而是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获得的。 (三)竞争理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从竞争对象来看,买方市场条件下主要 是卖者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吸引顾客,争夺销路。还有买卖之间的竞争, 他们讨价还价,分利必得。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竞争的形式有所不 同。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间的竞争十分广泛,包括商品竞争、信息竞 争、价格竞争、分销渠道竞争、广告竞争、服务竞争等等。现代市场营销 要求企业间的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反对采取不正当的竞争 手段,为此必须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认真执行有关的竞争法规。 (四)“社会人”理论 现代市场营销学注重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把行为科学中的“社会 人”观点引入市场营销中,把人看作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复合体。因为企 业只有同时看到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才能真正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特征 和变化规律,从而使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同市场需求相一致,使产品的更新 换代同市场的变化相一致,最终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完整的市场营销活 动。 现代市场营销从“社会人”的观点出发,奉行的原则是:把争取消费
者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爱自己的消费者而非爱自己的产品:不追求企业 生产方面的特权而发展市场方面的优势:生产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而非 容易生产的产品:经常从消费者的立场来检验和确定企业的经营方针与策 略,等等。 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引伸到市场营销活动中,所确立的市 场营销的工作范围,已从流通领域扩大到了消费领域,进而又扩大到了生 产领域。 第三节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 营销观念是贯穿于整个营销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 经营态度和经营方式。 一、不同的营销观念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可以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即不同的营销观 念决定着企业从事营销活动。一般认为: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市场观念、社会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企业营销观念。我们从中可 以看到市场营销观念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的几个阶段: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 低,商品供不应求,市场经济呈卖方市场状态。正是这种市场状态,导致 了生产观念的流行。表现为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市场上就销售什么产品。 在这种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的经营重点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降低成本,生产出让消费者买得到和买得起的产品。因此,生产观念也称 为“生产中心论”。 生产观念是指导企业营销活动最古老的观念。曾经是美国汽车大王的 亨利•福特为了千方百计地增加T型车的生产,采取流水线的作业方式, 以扩大市场占有,至于消费者对汽车款式、颜色等主观偏好,他全然不顾, 9
9 者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爱自己的消费者而非爱自己的产品;不追求企业 生产方面的特权而发展市场方面的优势;生产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而非 容易生产的产品;经常从消费者的立场来检验和确定企业的经营方针与策 略,等等。 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引伸到市场营销活动中,所确立的市 场营销的工作范围,已从流通领域扩大到了消费领域,进而又扩大到了生 产领域。 第三节 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 营销观念是贯穿于整个营销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 经营态度和经营方式。 一、不同的营销观念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可以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即不同的营销观 念决定着企业从事营销活动。一般认为: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市场观念、社会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企业营销观念。我们从中可 以看到市场营销观念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的几个阶段: 1、 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 低,商品供不应求,市场经济呈卖方市场状态。正是这种市场状态,导致 了生产观念的流行。表现为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市场上就销售什么产品。 在这种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的经营重点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降低成本,生产出让消费者买得到和买得起的产品。因此,生产观念也称 为“生产中心论”。 生产观念是指导企业营销活动最古老的观念。曾经是美国汽车大王的 亨利•福特为了千方百计地增加 T 型车的生产,采取流水线的作业方式, 以扩大市场占有,至于消费者对汽车款式、颜色等主观偏好,他全然不顾
车的颜色一律是黑色,这就形成了企业只关心生产而不关心市场的营销观 念。我国卷烟市场在80年代初期也曾出现过不尊重消费者偏好,对产品 强行搭配出售的情况,也是一种只顾卖产品,不顾消费者需求的生产观念。 2、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认为,产品销售情况不好是因为产品不好,消费者喜欢质量 优、性能好和有特色的产品。只要企业致力于制造出好的产品,就不愁挣 不到钱。“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这种观念的形象说明。企业总是在生产更 好的产品上下功夫,而却常出现顾客“不识货”不买账的情况。由于这个 原因导致企业失败,就是因为这种生产观念仍是从自我出发,孤芳自赏, 使产品改良和创新处于“闭门造车”状态。 3、推销观念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发展,社会产品日益增多,市场上许 多商品开始供过于求。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重视推销工 作,如:组建推销组织,培训推销人员,研究推销术,大力进行广告宣传 等,以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这种营销观念是“我们会做什么,就努力去 推销什么”。 由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转变为推销观念,是企业经营指导思想上的一 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摆脱“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的范畴。前 者强调生产产品,后者强调推销产品。所不同的是生产观念是等顾客上门, 而推销观念是加强对产品的宣传。 4、市场观念 这是买方市场条件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 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是切实掌握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并以消费者需 求为中心集中企业的一切资源和力量,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安排 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采取比竞争者更有效的策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取得利润。 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根本不同是:推销观念以现有产品(即卖主) 为中心,以推销和销售促进为手段,刺激销售,从而达到扩大销售、取得 10
10 车的颜色一律是黑色。这就形成了企业只关心生产而不关心市场的营销观 念。我国卷烟市场在 80 年代初期也曾出现过不尊重消费者偏好,对产品 强行搭配出售的情况,也是一种只顾卖产品,不顾消费者需求的生产观念。 2、 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认为,产品销售情况不好是因为产品不好,消费者喜欢质量 优、性能好和有特色的产品。只要企业致力于制造出好的产品,就不愁挣 不到钱。“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这种观念的形象说明。企业总是在生产更 好的产品上下功夫,而却常出现顾客“不识货”不买账的情况。由于这个 原因导致企业失败,就是因为这种生产观念仍是从自我出发,孤芳自赏, 使产品改良和创新处于“闭门造车”状态。 3、 推销观念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发展,社会产品日益增多,市场上许 多商品开始供过于求。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重视推销工 作,如:组建推销组织,培训推销人员,研究推销术,大力进行广告宣传 等,以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这种营销观念是“我们会做什么,就努力去 推销什么”。 由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转变为推销观念,是企业经营指导思想上的一 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摆脱“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的范畴。前 者强调生产产品,后者强调推销产品。所不同的是生产观念是等顾客上门, 而推销观念是加强对产品的宣传。 4、 市场观念 这是买方市场条件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 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是切实掌握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并以消费者需 求为中心集中企业的一切资源和力量,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安排 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采取比竞争者更有效的策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取得利润。 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根本不同是:推销观念以现有产品(即卖主) 为中心,以推销和销售促进为手段,刺激销售,从而达到扩大销售、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