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专题 甘肃省张掖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 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 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 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 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 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 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 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 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 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仼李绩于并 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 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 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 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 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唧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 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 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 启:报告 B.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据:占有 C.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知:知道 D.绩雪涕致辞 雪:擦试
- 1 - 甘肃省 200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甘肃省张掖市 2009 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每小题 3 分)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 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 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 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 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 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 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 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 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 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 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 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 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 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 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 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 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 启:报告 B.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据:占有 C.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 知:知道 D.绩雪.涕致辞 雪:擦试
9.下列不能表明李绩为“纯臣”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B.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C.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D.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绩忠心事主。高祖为此任命他做黎州总管,并赐他姓李 B.李绩极讲道义。李密因反叛被诛,李绩上表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 C.李绩深得太宗信赖。一次李绩喝醉睡着,太宗亲自把御服盖在他的身上 D.李绩善于用兵。太宗说,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3分) 译文 (2)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4分) 译文: (3)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分) 参考答案 三8.C(知:主持) 9.C(纯臣:指忠心事主,毫无个人打算的臣子。CD两项都表对太宗的感激,但C项不能表 现其忠心事主) 10.B(“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错) 四11.(1)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 (2)不久,李绩被窦建德进攻,被建德打败了,又逃回来回到京师。 (3)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 【参考译文】
- 2 - 9.下列不能表明李绩为“纯臣”的一项是( )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B.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C.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D.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绩忠心事主。高祖为此任命他做黎州总管,并赐他姓李。 B.李绩极讲道义。李密因反叛被诛,李绩上表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 C.李绩深得太宗信赖。一次李绩喝醉睡着,太宗亲自把御服盖在他的身上。 D.李绩善于用兵。太宗说,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三 8.C(知:主持) 9.C(纯臣:指忠心事主,毫无个人打算的臣子。CD 两项都表对太宗的感激,但 C 项不能表 现其忠心事主) 10.B(“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错) 四 11.(1)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 (2)不久,李绩被窦建德进攻,被建德打败了,又逃回来回到京师。 (3)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 【参考译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 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 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 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 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 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 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 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 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 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 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 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 绩被窦建德打败,又逃回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 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 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 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 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 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 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 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 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 “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 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 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 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 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 上啊!” 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共9分)
- 3 -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 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 10 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 “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 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 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 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 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 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 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 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 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 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 绩被窦建德打败,又逃回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 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 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 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 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 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 16 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 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 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 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 “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 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 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 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 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 上啊!” 甘肃省 2009 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三 (共 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通:“昵):不可弃 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 “季子来归”,嘉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日:“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日:“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 君其待之。”公日:“鲁可取乎?”对日:“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 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 重固,间携贰, 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日:“使鹤, 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日:“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 与夫人绣衣,日:“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战于荧泽, 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日:“我, 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 狄人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选自《左传·鲁闵公元年~二年》有删改)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满足 B.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怀恋,贪恋 C.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帮助,辅助 D.公次于郎以待之 差一等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鶴实有禄位,余焉能哉 「管仲言于齐侯曰 B 割鸡焉用牛刀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择利而为之 又败诸河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投诸渤海
-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 一 l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通:“昵):不可弃 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 “季子来归”,嘉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日:“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日:“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 君其待之。”公日:“鲁可取乎?”对日:“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 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 重固,间携贰, 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日:“使鹤, 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日:“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 与夫人绣衣,日:“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战于荧泽, 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日:“我, 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 狄人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选自《左传·鲁闵公元年~二年》有删改)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满足 B.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怀恋,贪恋 C.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 帮助,辅助 D.公次.于郎以待之 差一等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鶴实有禄位,余焉能哉 割鸡焉用牛刀 B. 管仲言于齐侯 曰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择利而为之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 又败诸河 投诸渤海
10.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齐侯即齐桓公,他在管仲的劝谏下出兵救邢。管仲的语言表现出他的远见卓 识 B.文中有“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现在也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常用来形容祸 根不除,灾难祸患就不会停止。 C.仲孙认为,“礼”是国家的根本,鲁国之所以能顽强生存,是因为它的根本没有动摇。 所以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 D.卫国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君骄奢淫逸,耽于享乐,不体恤百姓,得不到国人的支 持,国家是不会长久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共20分) 11.将第1卷第三题文言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夏亲暱,不可弃也。(3分) (2)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4分) (3)若之何而去之? 参考答案 (共9分) 8.D(次:驻扎,住) 9.C(A焉:怎么,怎能;B于:对;C而:表承接/表转折;D诸:相当于“之于”) (“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不对,仲孙劝齐桓公 从事 、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对“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理解不正确) 四.(共23分) 11.(1)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相互抛弃的。(3分,“诸夏”“亲暱”译错备扣1分) (2)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躯干必然先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4分 “本”“颠”译错各扣1分)(3)如何才能除掉他?(3分 文言参考译文:
- 5 - 10.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中的齐侯即齐桓公,他在管仲的劝谏下出兵救邢。管仲的语言表现出他的远见卓 识。 B.文中有“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现在也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常用来形容祸 根不除,灾难祸患就不会停止。 C.仲孙认为,“礼”是国家的根本,鲁国之所以能顽强生存,是因为它的根本没有动摇。 所以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 D.卫国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君骄奢淫逸,耽于享乐,不体恤百姓,得不到国人的支 持, 国家是不会长久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共 20 分) 11.将第 1 卷第三题文言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诸夏亲暱,不可弃也。(3 分) (2)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4 分) (3)若之何而去之?(3 分) 参考答案 三.(共 9 分) 8.D(次:驻扎,住) 9.C(A 焉:怎么,怎能;B 于:对;C 而:表承接/表转折;D 诸:相当于“之于”) 10.C(“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不对,仲孙劝齐桓公 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对“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理解不正确) 四.(共 23 分) 11.(1)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相互抛弃的。(3 分,“诸夏”“亲暱”译错备扣 1 分) (2)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躯干必然先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4 分, “本”“颠”译错各扣 1 分)(3)如何才能除掉他?(3 分) 文言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