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专题 甘肃省张掖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 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 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 还能回得来吗? 滁州在哪里?窝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正如水一样 一次一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 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 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 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 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 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澘,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 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 不亦乐哉? 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 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 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
- 1 - 甘肃省 200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专题 甘肃省张掖市 2009 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2 分)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 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 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 还能回得来吗?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正如水一样, 一次一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 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 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 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 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 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 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 不亦乐哉? 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 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 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
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 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 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 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 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 次,当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 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 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了,专门修建个亭子,作为太守闲看山水之所。这亭 子,太守谓之醉翁亭 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 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不过,干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干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 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 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 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干年, 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 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肩动历史的车轮 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 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干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
- 2 - 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 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 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 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 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 一次,当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 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 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了,专门修建个亭子,作为太守闲看山水之所。这亭 子,太守谓之醉翁亭。 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 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 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 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 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千年, 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 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肩动历史的车轮。 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 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
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 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 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 境界的醉意吗? 14.请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欧阳修心情的三个词语,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 描写欧阳修的心情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5分) 17.文题是“醉意的境界″,综合文中信息,概括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这种境 界对我们有什么启发(7分) 参考答案 五14.(1)忧伤落魄失意委屈(答对1个得1分,共3分) 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意在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更能充分展现欧阳修在被贬中的 心态和成就。(3分) 15.这句话先描写自然环境,后描写社会环境,两相结合,(2分)既为欧阳修的离京渲染了 种悲壮的氛围,(1分)又含蓄点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1分) 16.因为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分) 让我们看到了同时发出心系人民的时代强音的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3分) 17.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2分)醉于山水却能 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2分)启发(略)(3分) 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五.(共22分)
- 3 - 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一 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 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 境界的醉意吗? 14.请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欧阳修心情的三个词语,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 描写欧阳修的心情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1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 分) 答: 16.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5 分) 答: 17.文题是“醉意的境界”,综合文中信息,概括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这种境 界对我们有什么启发(7 分) 答: 参考答案 五 14.(1)忧伤 落魄失意 委屈(答对 1 个得 1 分,共 3 分) 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意在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更能充分展现欧阳修在被贬中的 心态和成就。(3 分) 15.这句话先描写自然环境,后描写社会环境,两相结合,(2 分)既为欧阳修的离京渲染了 一种悲壮的氛围,(1 分)又含蓄点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1 分) 16.因为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 分) 让我们看到了同时发出心系人民的时代强音的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3 分) 17.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2 分)醉于山水却能 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2 分)启发(略)(3 分) 甘肃省 2009 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五.(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 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细丝,慢慢不 见了,而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 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 着,乃轻轻地—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 点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 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 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 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 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 熟,对于舂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 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晩秋, 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 乐的。那时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薰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 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孑所谓“正得秋而万实 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 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攴,看那红光 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一 17 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 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细丝,慢慢不 见了,而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 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 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 点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 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 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 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 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 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 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 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 乐的。那时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薰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 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实 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 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 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
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 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岀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有 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 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 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 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 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夭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瑰 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 之人 14.“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这里的“意味”指什么?(5分) 15.为什么作者“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5分) 16.“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请你举出三个例子,指明作者.出处,并加以分 析。(6分) 答 17.结合作者“秋天的况味”的某一感受,谈谈你对“秋"的认识。(6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
- 5 - 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 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有 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 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 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 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 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瑰 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 之人。 14.“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这里的“意味”指什么?(5 分) 15.为什么作者“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5 分) 16.“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请你举出三个例子,指明作者.出处,并加以分 析。(6 分) 答: 17.结合作者“秋天的况味”的某一感受,谈谈你对“秋”的认识。(60 字左右)(6 分) 答: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