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 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命题教师:王有明、孙红英、朱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豇jing)豆订正(dng) 挑(tido)大梁唯(wei)唯诺诺 B.下载(zdi)蹿(cuan)红 卡(qi百)脖子切(qie)肤之痛 C.泊(b6)车 酩酊(ming) 独角(do)戏果实累(li)累 D.肖(xiao)像惊蛰(zhe) 露(1u)马脚 疾风劲草(jin)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社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 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种下各种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 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C.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人们往往会抱怨,抱怨学习压力,抱怨生活烦恼,抱怨环境 喧闹 怨在我们的世界里蔚然成风,然而生活并不会因抱怨而变好。 D.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民间传言核辐射会污染海水,海水盐也会受到辐 射污染,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方发生了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 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会不会再次出现呢 B.由于政治地位极为敏感,使得贝·布托被刺事件引起了巴基斯坦国内的巨大动荡,很 难说政府能否控制住这一局面 C.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 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D.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其未 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 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 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甘肃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 2011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学校: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命题教师:王有明、孙红英、朱华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豇(jiānɡ)豆 订正(dīng) 挑(tiǎo)大梁 唯(wěi)唯诺诺 B.下载(zài) 蹿( cuān)红 卡(qiǎ)脖子 切(qiè)肤之痛 C.泊(bó)车 酩酊(mínɡ) 独角(jiǎo)戏 果实累(lěi)累 D.肖(xiào)像 惊蛰(zhé) 露(lòu)马脚 疾风劲草(jìn)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社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 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种下各种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 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C.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人们往往会抱怨,抱怨学习压力,抱怨生活烦恼,抱怨环境 喧闹……抱怨在我们的世界里蔚然成风,然而生活并不会因抱怨而变好。 D.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民间传言核辐射会污染海水,海水盐也会受到辐 射污染,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方发生了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 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会不会再次出现呢? B.由于政治地位极为敏感,使得贝·布托被刺事件引起了巴基斯坦国内的巨大动荡,很 难说政府能否控制住这一局面。 C.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 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D.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 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 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 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B.②④⑥⑤①③C.②⑤①④⑥③D.⑤①②③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 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 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 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术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 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 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 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 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 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 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民日报》) 5.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国学,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 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 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 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何 为 国 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 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 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 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术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 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 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 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 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 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 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 13000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民日报》) 5.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国学,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 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 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 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 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 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 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 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 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 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 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 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 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 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 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煕等五郡,尽有其地。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 侯景。景平,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锋起。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 卒皆乐为之用。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 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齐遣行台慕容绍 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已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连 结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 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 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 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高祖叹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 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 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彼数子者①,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 通侯 [注]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①几个人 (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 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 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 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 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 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 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 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 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 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 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 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 侯景。景平,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锋起。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 卒皆乐为之用。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 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齐遣行台慕容绍 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已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连 结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 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 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 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高祖叹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 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 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彼数子者①,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 通侯。 [注]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①几个人 (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济江而归高祖 济:赈济,救济 B.悉达抚绥五郡 抚:安抚,镇抚 C.悉达勒麾下数千人勒:强制 D.高叹曰:“卿言得之矣。”得:得到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①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用蓄谷。 ②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 ③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 ⑤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⑥哀毁过礼,因遘疾卒。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梁敬帝时,侯景叛乱,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屯积粮食,安抚灾民,并 派其弟随王僧辩讨伐侯景,受到梁敬帝的重用 B.在梁末的动荡之中,王琳利用地势之便,想沿江而下,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 但受鲁悉达的阻击,在事实上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之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又受到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 保全了新蔡一带,安抚百姓,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虽然任侠仗义,但颇好诗书,又礼待贤士。他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 名,后来又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但是因为他识运知归,受到史臣的批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3分 (2)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3分) (3)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4分) 12.阅渎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4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济江而归高祖 济:赈济,救济 B.悉达抚绥五郡 抚;安抚,镇抚 C.悉达勒麾下数千人 勒:强制 D.高叹曰:“卿言得之矣。” 得:得到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 ) ①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用蓄谷。 ②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 ③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 ⑤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⑥哀毁过礼,因遘疾卒。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敬帝时,侯景叛乱,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屯积粮食,安抚灾民,并 派其弟随王僧辩讨伐侯景,受到梁敬帝的重用。 B.在梁末的动荡之中,王琳利用地势之便,想沿江而下,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 但受鲁悉达的阻击,在事实上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之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又受到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 保全了新蔡一带,安抚百姓,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虽然任侠仗义,但颇好诗书,又礼待贤士。他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 名,后来又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但是因为他识运知归,受到史臣的批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3 分) (2)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3 分) (3)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4 分) 12.阅渎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4 分)
(2)《次韵梨花》和《东栏梨花》两首诗同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各自手法的妙处。(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 分)(5分)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 之《兰亭集序》)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阿 房宫赋》)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仓廪实而知礼节 。(《管子·牧民》) 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弯曲的乡土路 刘亮程 乡村的道路—至少是传统的乡村土路,基本上都是弯曲的,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 笔直。然而,就在这弯曲的乡土路中蕴含着别样的乡村文化和乡村哲学 乡村土路代表着一种乡村人在大地上行走的方式。那些弯弯曲曲的乡土路,总是绕过 些东西,又绕过一些东西。不像现代高速公路,横冲直撞,无所顾忌。乡土路的弯曲本身代 表了乡村人走路的谨慎和敬畏。它在绕过一棵树、一片菜地、一堵土墙、一堆坟基、一个水 坑的时候,许多珍贵的事物被留了下来,这就是弯曲的乡土路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它是乡 村人对待天地万物的一种理念的体现。在弯曲的乡土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村人对脚下每 个事物的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不去破坏它,不去践踏它,尽量地绕,绕来绕去,最后把自 己的路绕得弯弯曲曲,但是在路的弯曲中保留了土地上许多珍贵的东西。 好多年前,我在伊犁昭苏,看到一棵大榆树立在路中间,当时感到非常惊奇,这么大 棵榆树立在公路的正中间,这是多么大的奇观啊!当地人说,路修到这儿的时候,要通过这 棵大榆树。当地政府和包工头都要把这棵榆树砍了。为什么没砍呢?这棵树是当地的神树 附近村民多半信仰萨满教,有病有灾了,会在树上系一个布条,在树下许个愿,灾病就过去 了。听说要砍神树,当地人当然不愿意,大家联合起来保护这棵大树。最后这棵树之所以被 留下来,是因为修这段路的包工头突然出车祸死了。包工头是主张砍树最卖力的人,推土机 都开到了大树跟前,但树没倒,包工头却先死了。这件事把人们震住了,不管是当地政府 还是施工队都一下子对这棵树敬畏起来,这棵树就这样留了下来,它就立在公路的中间,高 大无比,几个人才能合抱住。树上挂满了当地人系的各种颜色的布条,好多车辆经过这里时 会自然而然地停下来,在树边拍照 又过了好几年,我再去昭苏的时候,那棵树却从路上消失了。什么原因呢?说是有天晚
(2)《次韵梨花》和《东栏梨花》两首诗同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各自手法的妙处。(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 分)(5 分) (1)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 之《兰亭集序》)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阿 房宫赋》)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仓廪实而知礼节, 。(《管子·牧民》) 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2 分) 弯曲的乡土路 刘亮程 乡村的道路——至少是传统的乡村土路,基本上都是弯曲的,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 笔直。然而,就在这弯曲的乡土路中蕴含着别样的乡村文化和乡村哲学。 乡村土路代表着一种乡村人在大地上行走的方式。那些弯弯曲曲的乡土路,总是绕过一 些东西,又绕过一些东西。不像现代高速公路,横冲直撞,无所顾忌。乡土路的弯曲本身代 表了乡村人走路的谨慎和敬畏。它在绕过一棵树、一片菜地、一堵土墙、一堆坟基、一个水 坑的时候,许多珍贵的事物被留了下来,这就是弯曲的乡土路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它是乡 村人对待天地万物的一种理念的体现。在弯曲的乡土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村人对脚下每 一个事物的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不去破坏它,不去践踏它,尽量地绕,绕来绕去,最后把自 己的路绕得弯弯曲曲,但是在路的弯曲中保留了土地上许多珍贵的东西。 好多年前,我在伊犁昭苏,看到一棵大榆树立在路中间,当时感到非常惊奇,这么大一 棵榆树立在公路的正中间,这是多么大的奇观啊!当地人说,路修到这儿的时候,要通过这 棵大榆树。当地政府和包工头都要把这棵榆树砍了。为什么没砍呢?这棵树是当地的神树, 附近村民多半信仰萨满教,有病有灾了,会在树上系一个布条,在树下许个愿,灾病就过去 了。听说要砍神树,当地人当然不愿意,大家联合起来保护这棵大树。最后这棵树之所以被 留下来,是因为修这段路的包工头突然出车祸死了。包工头是主张砍树最卖力的人,推土机 都开到了大树跟前,但树没倒,包工头却先死了。这件事把人们震住了,不管是当地政府, 还是施工队都一下子对这棵树敬畏起来,这棵树就这样留了下来,它就立在公路的中间,高 大无比,几个人才能合抱住。树上挂满了当地人系的各种颜色的布条,好多车辆经过这里时, 会自然而然地停下来,在树边拍照。 又过了好几年,我再去昭苏的时候,那棵树却从路上消失了。什么原因呢?说是有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