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 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 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 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 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 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 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 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 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 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 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 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 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 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 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 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 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 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 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 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 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 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 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 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 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 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 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 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 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 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 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 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 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 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 1946 年 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 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 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 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 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 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 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 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 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 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 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 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 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 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 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 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 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 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 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 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 37 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 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 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 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 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 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 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 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 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 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 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 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 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 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 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 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 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 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 在人们的记忆中
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 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 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 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 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 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 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 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 领域的权威人物 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 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 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 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 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 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 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 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 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 ....,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 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 ....,未雨绸缪,进一步健 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 ....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 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 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 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 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 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 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 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 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 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④会出现 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⑥_了解了 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也即使然而 B倘若|那么进而 由于十所以 C假如则甚至更1那么 D只要 而且还虽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 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 ),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 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17.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 ....,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 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 步当车 ...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 ....,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 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 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 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 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 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 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 6~20 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 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 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______①_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 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_____②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 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_____③______。 17.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囚无法显示链接的图像,该文件可能已被移动重命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 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 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 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 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
全国乙卷语文2—(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 国乙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 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 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 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 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 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 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 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 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 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 《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 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 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 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 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 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 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 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 发掘
全国乙卷·语文·2—(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 国乙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 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 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 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 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 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 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 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 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 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 《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 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 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 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 了巨大影响。19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 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 具有催生作用。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 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 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