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鬼神思想、流行的巫术和求 仙方术和黄老思想。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又名天师道, 稍后张角另创太平道,两者成为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道教分为正一、 全真两大教派,正一派教士不出家,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 士”,全真派道士须出家。 道教尊春秋时代的老子为教祖,尊称其为“太上老君”,以老子的 《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道原先是先秦 道家的哲学概念,道是“神异之物’’、“灵而有性”、“为一切之祖 首、万物之父母”,宇宙、阴阳、万象皆由此化生。道教进一步发挥这 思想,并把道与老子合而为一,于是老子在道教中便神化为众生信奉 的神灵。六朝时又演化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产生三清尊神。以后, 又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包罗许多天神、地祗、人鬼在内的神仙体系。 道教相信道可以“因修而得”,视“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这一众生 均可修道成仙的思想,提出一系列道功和道术,如服食、行气、服气、 胎息、内丹、存思、服食草木药、起居摄养、房中术、斋酿等
(四) 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鬼神思想、流行的巫术和求 仙方术和黄老思想。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又名天师道, 稍后张角另创太平道,两者成为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道教分为正一、 全真两大教派,正一派教士不出家,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 士” ,全真派道士须出家。 道教尊春秋时代的老子为教祖,尊称其为“太上老君” ,以老子的 《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道原先是先秦 道家的哲学概念,道是“神异之物’’、“灵而有性”、“为一切之祖 首、万物之父母” ,宇宙、阴阳、万象皆由此化生。道教进一步发挥这 一思想,并把道与老子合而为一,于是老子在道教中便神化为众生信奉 的神灵。六朝时又演化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产生三清尊神。以后, 又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包罗许多天神、地祗、人鬼在内的神仙体系。 道教相信道可以“因修而得” ,视“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这一众生 均可修道成仙的思想,提出一系列道功和道术,如服食、行气、服气、 胎息、内丹、存思、服食草木药、起居摄养、房中术、斋酿等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 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不仅能满足游客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 机,同时还能满足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因此,可将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归纳为 如下几点: ☒透过宗教文化遗产,旅游者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宗教知识,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一个 国家或地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学艺术: 的发展面貌,从而满足 求知的欲望。 ☒宗教艺术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旅游者提供多种美感享 受。 ☒宗教仪式活动可以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各种宗教仪式,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 原始宗教仪式“繁殖礼”、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的重大活动,因为笼 罩着浓重的神秘色彩从而更能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 ☒宗教能满足人们宗教式的情感需求。 对于宗教徒来讲,宗教情感需求是连系其与宗教的纽带,而对于非宗教徒采讲, 也存在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可称为“宗教式情感”。宗教式情感大体表现在三个 方面:一是追求宗教式的超脱出世;二是寻求温情与宽容;三是求善情结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 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不仅能满足游客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 机,同时还能满足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因此,可将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归纳为 如下几点: Õ 透过宗教文化遗产,旅游者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宗教知识,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一个 国家或地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面貌,从而满足 求知的欲望。 Õ 宗教艺术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旅游者提供多种美感享 受。 Õ 宗教仪式活动可以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各种宗教仪式,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 原始宗教仪式“繁殖礼”、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的重大活动,因为笼 罩着浓重的神秘色彩从而更能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 Õ 宗教能满足人们宗教式的情感需求。 对于宗教徒来讲,宗教情感需求是连系其与宗教的纽带,而对于非宗教徒采讲, 也存在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可称为“宗教式情感”。宗教式情感大体表现在三个 方面:一是追求宗教式的超脱出世;二是寻求温情与宽容;三是求善情结
第二节宗教建筑旅游资源 一、佛教文化建筑 (一)佛教寺院建筑 佛教寺院是佛教徒供奉佛像、僧众居住、修行和举行各种法事活动的地方, 也是信徒进香朝拜,参加宗教活动的中心。佛教于公元1世纪前后传人中国,在 汉族地区、藏族、蒙古族地区和傣族地区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汉地佛教、藏 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三大系统,各佛教寺院的 建筑中也分别吸收了本地、本民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1.汉地佛教寺院的建置 汉地佛教寺院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 回廊相绕,引人入胜。 ☒2.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置 藏传佛教寺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仅是佛教活动中心,也是封建统治中 心,是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藏传佛寺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文物荟萃、 金碧辉煌。藏传佛教寺院一般由札仓、拉康(佛寺)、囊欠(活佛公署)、印经院、 藏经楼、灵塔殿、僧舍等组成。 ☒3.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的建置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庙主要由佛殿、藏经室、僧舍及佛塔四部分组成。 中国著名寺院有:白马寺;少林寺;布达拉官
第二节 宗教建筑旅游资源 (一) 佛教寺院建筑 佛教寺院是佛教徒供奉佛像、僧众居住、修行和举行各种法事活动的地方, 也是信徒进香朝拜,参加宗教活动的中心。佛教于公元1世纪前后传人中国,在 汉族地区、藏族、蒙古族地区和傣族地区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汉地佛教、藏 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三大系统,各佛教寺院的 建筑中也分别吸收了本地、本民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Õ 1.汉地佛教寺院的建置 汉地佛教寺院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 回廊相绕,引人入胜。 Õ 2.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置 藏传佛教寺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仅是佛教活动中心,也是封建统治中 心,是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藏传佛寺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文物荟萃、 金碧辉煌。藏传佛教寺院一般由札仓、拉康(佛寺)、囊欠(活佛公署)、印经院、 藏经楼、灵塔殿、僧舍等组成。 Õ 3.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的建置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庙主要由佛殿、藏经室、僧舍及佛塔四部分组成。 中国著名寺院有:白马寺;少林寺;布达拉官。 一、佛教文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