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六年六月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锦 州 医 科 大 学 ·教 务 处 二 ○ 一 六年六月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学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40+22 实践学时:32+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进行整合成 十大系统疾病护理之一,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护理专业学生主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整合了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基础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从胚胎 发生到正常的大体解剖结构,组织学微细结构,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原则:临床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内容。学习的目 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整体护理和临 床疑难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处理消化系统常见危急病症的能力,熟悉该领域的新进展。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 难点三部分组成。教学内容注明授课内容,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 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一定都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多种方式教 给学生(包括自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相关重点内容。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 据实际情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护理属于临床护理知识模块,是护理学生全面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专业课程之一,学好本 课程对认识消化系统疾病,加强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 作用。前期基础课程: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人体代谢与调节、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理论等。后续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泌尿和生殖系统护理、神经精神和运动系统疾病护理等。因此,学生能够按照各系 统的链接进行有序的学习,通过这种以系统方式学习,能够把知识掌握的更好,同时也能够使更好 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消化系统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水平,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对立又统一的思想观点去 认识和介绍消化系统的各项特征及其基本规律。 2.要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重要基本概念、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有规律,器官的功能 特点及其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1-
- 1 -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学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40+22 实践学时:32+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进行整合成 十大系统疾病护理之一,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护理专业学生主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整合了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基础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从胚胎 发生到正常的大体解剖结构,组织学微细结构,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原则;临床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内容。学习的目 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整体护理和临 床疑难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处理消化系统常见危急病症的能力,熟悉该领域的新进展。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 难点三部分组成。教学内容注明授课内容,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 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一定都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多种方式教 给学生(包括自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相关重点内容。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 据实际情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护理属于临床护理知识模块,是护理学生全面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专业课程之一,学好本 课程对认识消化系统疾病,加强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 作用。前期基础课程: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人体代谢与调节、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理论等。后续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泌尿和生殖系统护理、神经精神和运动系统疾病护理等。因此,学生能够按照各系 统的链接进行有序的学习,通过这种以系统方式学习,能够把知识掌握的更好,同时也能够使更好 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消化系统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水平,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对立又统一的思想观点去 认识和介绍消化系统的各项特征及其基本规律。 2.要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重要基本概念、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规律,器官的功能 特点及其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从机体代谢变化及分子水平上分析和 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医学科学思维能力和对医学科学知识的兴趣。 4。掌握主要的临床监测的基本方法,主要症状的分析,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临床见习或病 例讨论时,能根据收集到的病人资料,结合已学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护理诊断,制 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5.了解最新临床诊疗护理技术及研究进展: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达到自学有关 知识,查阅有关文献及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4 第二章 消化系统的发生 第三章 消化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 肝的生物化学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 第六章 肝功能不全 第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 合计 22 专业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概论 2 第三章 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2 第五章 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六章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2 第七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胃炎、溃疡、胃癌)6 第八章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九章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4 第十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十一章 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 4
- 2 -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从机体代谢变化及分子水平上分析和 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医学科学思维能力和对医学科学知识的兴趣。 4.掌握主要的临床监测的基本方法,主要症状的分析,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临床见习或病 例讨论时,能根据收集到的病人资料,结合已学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护理诊断,制 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5.了解最新临床诊疗护理技术及研究进展;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达到自学有关 知识,查阅有关文献及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4 第二章 消化系统的发生 4 第三章 消化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 肝的生物化学 2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 第六章 肝功能不全 3 第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 合 计 22 专业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概论 2 第三章 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四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2 第五章 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六章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2 第七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胃炎、溃疡、胃癌) 6 第八章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九章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4 第十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十一章 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 4
第十三章 肝疾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门脉 6 高压)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胆石症、胆道感染、新生儿黄 第十四章 疸) 第十五章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六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十七章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合计 40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考核比例如下: 1.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出勒、课堂纪律及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 实验课和见习课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1)考试形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由学校学期末统一组织。 (3)卷面成绩:为100分,低于60分者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总和低于60分者,也视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1]阎文柱,焦金菊主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 [2】主编:张佩,郭蕾蕾。消化、内分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护理。科学出版社,2015.8 (二)参考书 [1]柏树令主编解剖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邹仲之,李继承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6]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7]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8]吴在德.《外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9]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10]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3
- 3 - 第十三章 肝疾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门脉 高压) 6 第十四章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胆石症、胆道感染、新生儿黄 疸) 4 第十五章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十六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十七章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合 计 40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考核比例如下: 1.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纪律及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 实验课和见习课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1) 考试形式:闭卷。 (2) 考试时间:120 分钟,由学校学期末统一组织。 (3) 卷面成绩:为 100 分,低于 60 分者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总和低于 60 分者,也视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1] 阎文柱,焦金菊主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 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 [2] 主编:张佩,郭蕾蕾. 消化、内分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护理. 科学出版社,2015.8 (二)参考书 [1] 柏树令主编.解剖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 邹仲之,李继承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 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6] 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7] 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8]吴在德. 《外科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9]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10]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1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七、教学内容(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篇第一章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上、下消化道的组成,掌握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 和功能。 2、掌握口腔的分部,了解其界限,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概念,了解乳牙和恒 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掌握口腔 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3、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掌 握咽的交通,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 4、掌握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 6、了解小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 指肠悬肌的位置及意义。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了解空、回肠的区别。 7、掌握大肠的分部及解剖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回盲 瓣的构成及意义。掌握结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弯曲。掌握肛管粘膜的特点、 齿状线的意义,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和作用。 8、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肝的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9、掌捏输胆管道的组成。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总管与胰管 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10、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粘膜,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胃的形态、位置、分部 及各部主要特点,结肠的分部及特点,肝的形态、位置、分叶,胆汁的排出径路。 难点:咽的交通,肝门的概念及其通过的结构,胆汁的排出径路。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板书结合的数学方式,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 发式、问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第二章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管 【教学内容】
- 4 - [1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七、教学内容(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篇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上、下消化道的组成,掌握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 和功能。 2、掌握口腔的分部,了解其界限,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概念 ,了解乳牙和恒 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掌握口腔 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3、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掌 握咽的交通,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 。 4、掌握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 6、了解小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 指肠悬肌的位置及意义。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了解空、回肠的区别。 7、掌握大肠的分部及解剖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回盲 瓣的构成及意义。掌握结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弯曲。掌握肛管粘膜的特点、 齿状线的意义,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和作用。 8、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肝的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9、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总管与胰管 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10、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牙的形态和构造 ,舌的形态和粘膜,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胃的形态、位置、分部 及各部主要特点,结肠的分部及特点,肝的形态、位置、分叶,胆汁的排出径路。 难点:咽的交通,肝门的概念及其通过的结构,胆汁的排出径路。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 发式、问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第二章 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管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