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徐名材,字伯隽,1889年5月 11日生于浙江宁波书香世家。其 盆徐志鸿深信“科学为强国之 道”,督勉徐名材及8位兄妹自 幼勤学,均攻读理工。1908年, 徐名材在南洋公学毕业,次年经 浙江省公派赴美国,入麻省理 学院攻读化工。平业获硕士学位 化衡 1922年徐名材到上海交通大学 任化学教授,1930年任化学系 主任。1937年,徐名材参加国 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派出的 以吴蕴初为首的赴欧考察团,在 德国洽购人造石油技术和设备, 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乃返国 回交通大学
徐名材,字伯隽,1889年5月 11日生于浙江宁波书香世家。其 父徐志鸿深信“科学为强国之 道” ,督勉徐名材及8位兄妹自 幼勤学,均攻读理工。1908年, 徐名材在南洋公学毕业,次年经 浙江省公派赴美国,入麻省理工 学院攻读化工。毕业获硕士学位 后,于1917年回国,在汉阳钢 铁厂任工程师,负责化验工作。 1922年徐名材到上海交通大学 任化学教授,1930年任化学系 主任。1937年,徐名材参加国 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派出的 以吴蕴初为首的赴欧考察团,在 德国洽购人造石油技术和设备, 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乃返国 回交通大学
,1938年8月,徐名材赶重庆,在资源委员会任化工处处长。 1940年8月至次年7月兼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1941 年3月,徐名材接办重庆动力油料厂任厂长。1945年抗战胜 利后,徐名材赴日任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成员,向日本交涉 索回永利铔厂的硝酸装置等在战争期间被日军从中国拆走的 化工设备,做出了贡献。1946年,徐名材回1946年,徐 名材回国,在上海任中央化工厂筹备处主任,为上海化工厂、 南京化工厂和重庆化工厂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 上海人民政府成立,徐名材任华东工业部化工处处长,并一 度兼任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他在组织科技人才支援各地建设、组织恢复华东化工生 产、组织企业调整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均有贡献。正当徐名 材得以大展宏图报效祖国之际,不幸,突发心脏病,于 1051年11日?日左上海去世
1938年8月,徐名材赶重庆,在资源委员会任化工处处长。 1940年8月至次年7月兼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1941 年3月,徐名材接办重庆动力油料厂任厂长。1945年抗战胜 利后,徐名材赴日任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成员,向日本交涉 索回永利铔厂的硝酸装置等在战争期间被日军从中国拆走的 化工设备,做出了贡献。 1946年,徐名材回1946年,徐 名材回国,在上海任中央化工厂筹备处主任,为上海化工厂、 南京化工厂和重庆化工厂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 上海人民政府成立,徐名材任华东工业部化工处处长,并一 度兼任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他在组织科技人才支援各地建设、组织恢复华东化工生 产、组织企业调整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均有贡献。正当徐名 材得以大展宏图报效祖国之际,不幸,突发心脏病,于 1951年11月8日在上海去世
,1938年8月,徐名材赶重庆,在资源委员会任化工处处长。 1940年8月至次年7月兼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1941 年3月,徐名材接办重庆动力油料厂任厂长。1945年抗战胜 利后,徐名材赴日任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成员,向日本交涉 索回永利铔厂的硝酸装置等在战争期间被日军从中国拆走的 化工设备,做出了贡献。1946年,徐名材回1946年,徐 名材回国,在上海任中央化工厂筹备处主任,为上海化工厂、 南京化工厂和重庆化工厂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 上海人民政府成立,徐名材任华东工业部化工处处长,并一 度兼任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他在组织科技人才支援各地建设、组织恢复华东化工生 产、组织企业调整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均有贡献。正当徐名 材得以大展宏图报效祖国之际,不幸,突发心脏病,于 1051年11日?日左上海去世
1938年8月,徐名材赶重庆,在资源委员会任化工处处长。 1940年8月至次年7月兼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1941 年3月,徐名材接办重庆动力油料厂任厂长。1945年抗战胜 利后,徐名材赴日任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成员,向日本交涉 索回永利铔厂的硝酸装置等在战争期间被日军从中国拆走的 化工设备,做出了贡献。 1946年,徐名材回1946年,徐 名材回国,在上海任中央化工厂筹备处主任,为上海化工厂、 南京化工厂和重庆化工厂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 上海人民政府成立,徐名材任华东工业部化工处处长,并一 度兼任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他在组织科技人才支援各地建设、组织恢复华东化工生 产、组织企业调整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均有贡献。正当徐名 材得以大展宏图报效祖国之际,不幸,突发心脏病,于 1951年11月8日在上海去世
化工是他选择的强国之器。他认为“化工名称不过 50年,确定专门学科不过20余年,而迄今利被民 生,不可数计。”“中国要奋发自强,以达安富尊 荣之地位,自非利用开发富源不为功;而非谋化学 工业之发展,亦无以收地不爱宝物尽其用之效”。 他写下这些文字的1936年,正是中国危急存亡之 秋,民族危难空前
化工是他选择的强国之器。他认为“化工名称不过 50年,确定专门学科不过20余年,而迄今利被民 生,不可数计。 ”“中国要奋发自强,以达安富尊 荣之地位,自非利用开发富源不为功;而非谋化学 工业之发展,亦无以收地不爱宝物尽其用之效” 。 他写下这些文字的1936年,正是中国危急存亡之 秋,民族危难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