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第1版),张雪琴,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8 ISBN978-7-5009-5060-8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一)考核内容:理论考试、技术测试、身体素质测试。 (二)成绩计算: 总分100分,各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见下表。 考核内容 占总成绩的比例(%) 理论考试 20 技术测试 0 身体素质 30 合计 100 (三)考试方法及其评分标准 1、理论部分(20%):体育理论考试占总成绩20%,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2、技术部分(占50%): (1)折线运球(20%) 测试场地:平整的人工草或天然草足球场,22米×5米区域。起点终点距离 20米,标志杆间宽4米,长间距8米(图14)。 测试方法:听测评员口令后,从起始线开始运球,按照顺序依次绕过标志杆外侧, 冲过终点线。运球启动开表,运球冲过终点停表。 评分方法:测评员计时,对照评分标准给予相应成绩,测试两次,记录最佳成绩 碰倒杆或漏杆则成绩无效。 4如 测评性单得分 内容 别位2018 1614 12108 6 42 折线 ≤9.9- 10.611.411.812.012.513.113.714.9 运球 男秒 9.10.5-11.-11. -11.-12.-13.-13.-14.-15
6 1、《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第 1 版),张雪琴,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7.8 ISBN978-7-5009-5060-8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一)考核内容:理论考试、技术测试、身体素质测试。 (二)成绩计算: 总分 100 分,各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见下表。 考核内容 占总成绩的比例(%) 理论考试 20 技术测试 50 身体素质 30 合计 100 (三)考试方法及其评分标准 1、 理论部分(20%):体育理论考试占总成绩 20%,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2、技术部分(占 50%): (1)折线运球(20%) 测试场地:平整的人工草或天然草足球场,22 米×5 米区域。起点终点距离 20 米,标志杆间宽 4 米,长间距 8 米(图 14)。 测试方法:听测评员口令后,从起始线开始运球,按照顺序依次绕过标志杆外侧, 冲过终点线。运球启动开表,运球冲过终点停表。 评分方法: 测评员计时,对照评分标准给予相应成绩,测试两次,记录最佳成绩, 碰倒杆或漏杆则成绩无效。 测 评 内容 性 别 单 位 得分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折 线 运球 男 秒 ≤ 9. 9.9- 10.5 10.6 -11. 11.4 -11. 11.8 -11. 12.0 -12. 12.5 -13. 13.1 -13. 13.7 -14. 14.9 -15
8 3 7940685 (2)定位球踢远(30%) 方法:画一宽15米、长40米以上的矩形场地,球放在起点,脚法不限,第 落点在15米宽范围内有效,每人试踢3次,量取最好成绩。 达标标准: 距离 30米 28米 26米 24米 22米 分值 20 18 16 14 12 技评标准: 分值 10 9 8 47 标准 动作方法正确 动作方法正确 动作方法较正动作方法较正 动作协调 动作较协调 确 确 动作较协调 基本能完成动 作 3、身体素质(占30%):1000米跑 过程评价:在教学周2-6周组织学生利用下课前20分钟进行过程评价,男 生完成1600米跑、女生完成1200米跑,参加并认真完成的同学获得分数,每次 2分,共10分。有请假的同学安排在9-11周补测。 终结评价:第7-8周随堂组织学生进行测试,第7周大二学生测试,第8 周大一学生测试,根据评分标准给分,共计20分。 时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 间 分333'33333444444445'556 值1722273442475257020712172227325212325212 九、大纲制(修)订说明 无 大纲执笔人: 王广 大纲审核人:关宇 开课系主任:顾震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李红梅 制(修)订日期:2022年1月
7 8 3 7 9 4 0 6 8 5 (2)定位球踢远(30%) 方法:画一宽15米、长40米以上的矩形场地,球放在起点,脚法不限,第一 落点在15米宽范围内有效,每人试踢3次,量取最好成绩。 达标标准: 距离 30 米 28 米 26 米 24 米 22 米 分值 20 18 16 14 12 技评标准: 分值 10 9 8 4~7 标准 动作方法正确 动作协调 动作方法正确 动作较协调 动作方法较正 确 动作较协调 动作方法较正 确 基本能完成动 作 3、 身体素质(占 30%):1000 米跑 过程评价:在教学周 2-6 周组织学生利用下课前 20 分钟进行过程评价,男 生完成 1600 米跑、女生完成 1200 米跑,参加并认真完成的同学获得分数,每次 2 分,共 10 分。有请假的同学安排在 9-11 周补测。 终结评价:第 7-8 周随堂组织学生进行测试,第 7 周大二学生测试,第 8 周大一学生测试,根据评分标准给分,共计 20 分。 时 间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分 值 3' 17 3' 22 3' 27 3' 34 3' 42 3' 47 3' 52 3' 57 4' 02 4' 07 4' 12 4' 17 4' 22 4' 27 4' 32 4' 52 5' 12 5' 32 5' 52 6' 12 九、大纲制(修)订说明 无 大纲执笔人: 王 广 大纲审核人: 关 宇 开课系主任: 顾 震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 李红梅 制(修)订日期: 2022 年 1 月
《体育(4)健美操》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总学时为学时数 口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课程类型 总学时为周数 口实习口课程设计口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90804 总学时32学时学分 1 课程名称 体育(4)健美操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Aerobics) 适用专业 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体育(3)健美操 开课部门理学院体育系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健美操是高校必修课程,针对在校本科学生所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健美 操的基本动作方法、教学方法和身体素质练习方法,了解健美操的运动特点、表 现形式及活动规律:了解健美操运动的编排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参与和指导 健身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养成终身体育 锻炼的习惯。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部分 1.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 2.介绍乐理常识。 3.介绍健美操运动时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及运动常识。 (二)技术部分 1.徒手基本动作 2.健美操的基本步法和啦啦操32基本手位。 3.《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第三套二级。 4.身体素质。 A力量、B柔韧、C协调、D速度、E耐力、F专项素质 (三)教学项目的基本要求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好素质,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终身锻炼的习 8
8 《体育(4)健美操》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总学时为学时数 □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总学时为周数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90804 总学时 32 学时 学分 1 课程名称 体育(4)健美操 课程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Aerobics) 适用专业 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体育(3)健美操 开课部门 理学院体育系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健美操是高校必修课程,针对在校本科学生所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健美 操的基本动作方法、教学方法和身体素质练习方法,了解健美操的运动特点、表 现形式及活动规律;了解健美操运动的编排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参与和指导 健身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养成终身体育 锻炼的习惯。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部分 1.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 2.介绍乐理常识。 3.介绍健美操运动时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及运动常识。 (二)技术部分 1.徒手基本动作。 2.健美操的基本步法和啦啦操 32 基本手位。 3.《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第三套二级。 4.身体素质。 A 力量、B 柔韧、C 协调、D 速度、E 耐力、F 专项素质 (三)教学项目的基本要求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好素质,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终身锻炼的习
惯。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锻炼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使学生勇于表现,善于 表现以及正确的审美观。 2.通过健美操的组织与教学,培养学生对健身运动的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3.通过学习掌握一定健美操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应具备一定组合编排的实 践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创编能力。 4.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健康,正 确掌握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5.强调课后多练,注重柔韧性和轻器械练习,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锻炼。 6.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 学常规,从易到难。从分解到完整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采取示范再练习: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健美操的教学。 四、课程学时分配 课内 课外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学时 学时 小计 1.理论部分:体育理论 2 2.技术部分:(1)健美操基本动作:(2) 健美操组合:(3)二级组合套路(4)创 编操 3.考试部分:(1)健美操考试(2)800 8 米(3)体育理论考试 合计 32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门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具体的内容安排要求如下: 周次 理论、时间、测验及其它 名称) 教学方式 1.介绍本学期教学进度.考核内容考核 方法 第1周 2.了解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 技术实践 3.健美操的基本手型和上肢动作 教学 4.健美操基本步法 9
9 惯。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锻炼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使学生勇于表现,善于 表现以及正确的审美观。 2.通过健美操的组织与教学,培养学生对健身运动的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3.通过学习掌握一定健美操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应具备一定组合编排的实 践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创编能力。 4.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健康,正 确掌握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5.强调课后多练,注重柔韧性和轻器械练习,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锻炼。 6.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 学常规,从易到难。从分解到完整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采取示范再练习;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健美操的教学。 四、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课内 学时 小计 课外 学时 1.理论部分:体育理论 2 2.技术部分:(1)健美操基本动作;(2) 健美操组合;(3)二级组合套路(4)创 编操 22 3.考试部分:(1)健美操考试(2)800 米(3)体育理论考试 8 合 计 32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门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具体的内容安排要求如下: 周次 理 论 实 践 考 试 其 它 理论、时间、测验及其它 (分章、节或动作名称) 教学方式 第 1 周 2 1.介绍本学期教学进度.考核内容考核 方法 2.了解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 3.健美操的基本手型和上肢动作 4.健美操基本步法 技术实践 教学
1.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 第2周 2.健美操一级套路练习 技术实践 3.身体素质:1200米跑 教学 第3周 级套路练习 2 技术实践 3.形体动作练习 教学 4.身体索质:1200米跑 1.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 2.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第4周 级套路组合 技术实践 3形休动作练可 教学 4.身体素质:1200米跑 上资态套炼标准 级套路组合 第5周 3.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技术实践 级套路组合二 教学 4.形体动作练习 5.身体素质:1200米跑 ,健美操基本步法练 2.复习大众健身操第 三套锻炼标准三 第6周 2 技李 4.身体素质:1200米距 第7周 2 身体素质:800米测试 考试 1.健美架基本步伐练习 2.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三 级在路组 第8周 2 3.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 技术实践 教学 5.身体素质练习:蛙跳 1.健美操基本步伐练习 2.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组合一、 第9周 3.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技术实践 级套路组合四 教学 4.啦啦操基本动作练习 5身体素质练习 仰卧起坐 1.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第10周 级套路 技术实践 教学 2.身体素质练习:50米跑 第11周 2 考试: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级 套路 考核 1白操 技术实残 第12周 2 2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
10 第 2 周 2 1.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 2.健美操一级套路练习 3.身体素质:1200 米跑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3 周 2 1.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 2.健美操一级套路练习 3.形体动作练习 4.身体素质:1200 米跑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4 周 2 1.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 2.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组合一 3.形体动作练习 4.身体素质:1200 米跑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5 周 2 1.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 2.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组合一 3.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组合二 4.形体动作练习 5.身体素质:1200 米跑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6 周 2 1.健美操基本步法练习 2.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三 级套路组合一、二 3.啦啦操基本动作练习 4.身体素质:1200 米跑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7 周 2 身体素质; 800 米测试 考试 第 8 周 2 1.健美操基本步伐练习 2.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三 级套路组合一、二 3.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组合三 4.啦啦操基本动作练习 5.身体素质练习:蛙跳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9 周 2 1.健美操基本步伐练习 2.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组合一、二、三 3.学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组合四 4.啦啦操基本动作练习 5.身体素质练习:仰卧起坐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10 周 2 1.复习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 级套路 2.身体素质练习:50 米跑 技术实践 教学 第 11 周 2 考试:大众健身操第三套锻炼标准二级 套路 考核 第 12 周 2 1.自编操 2.身体素质练习 技术实践 教学